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IAL ANALYSIS OF ANNUAL EROSION-ACCRETION CYCLES OF TIDAL FLATS IN THE FRONT AREA OF THE SOUTHER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1
作者 杨世伦 陈祥锋 张正惕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8年第1期2-12,共0页
Based on surveyed data from seven coastal sections and the collected data of wind, sea level, tide, nearshor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river flux from adjacent stations, this paper deals with regressive ... Based on surveyed data from seven coastal sections and the collected data of wind, sea level, tide, nearshor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river flux from adjacent stations, this paper deals with regress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nthly average flat elevation and monthly average figure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ll sections except one which is located within the river mouth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sea level and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tidal range,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ing 0.53- 0.91(-0.77 on the average) in the former condition and 0.56- 0.97 (-0.80 on the average) under the latter. Each of the sections with availabl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data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SSC, with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being 0.35-0.97 (0.66 on the average). Only two sections (on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the other in the Hangzhou Bay) which are similar to beaches in sediment grain size and slope gradient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onshore wind frequency and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average wind velocity, with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being respectively -0.57 and -0.69 (-0.63 on the average) in the former situation and -0.61 and -0.75 (-0.68 on the average) in the latter. Other sections did not show uniform relationship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wind conditions. Due to local marine factors the nearshore SSC in the studied area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jiang River sediment flux (r=-0.78), which results in fals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t elevation and river sediment flux. The paper also gives sediment dynamic and morphodynamic explanation for the above correlations. Sea level rise results in the spread of breaker zone from subtidal area to intertidal area and then increases the intertidal water energy. The larger the tidal range, the stronger the tide currents and the easier for the flat to be eroded. The higher the SSC of flood water, the easier for the sediment to deposit down. Because of correlations among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the prime one which dominates the erosion and accretion processes in tidal fl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flat erosion ACCRETION cycle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FACTORIAL analysis
下载PDF
Changes of coastline and tidal flat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under human activities: Take China’s Bohai Bay as an example
2
作者 Yong Li Ming-zheng Wen +3 位作者 Heng Yu Peng Yang Fei-cui Wang Fu Wang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The change processes and trends of shoreline and tidal flat forced by human activities are essential issue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astal area,which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coastal ecologic... The change processes and trends of shoreline and tidal flat forced by human activities are essential issue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astal area,which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coast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even global changes.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combined with Linear Regression(LR)model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ing(IDW)method,this paper presents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change history and trend of the shoreline and tidal flat in Bohai Bay.The shoreline faces a high erosion chance under the action of natural factors,while the tidal flat faces a different erosion and deposition patterns in Bohai Bay due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The implication of change rul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is also discussed.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he coast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models used in this paper show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observed and modeling data,which means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hanging trend of shoreline and tidal flat.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s for future coas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ELINE Tidal flat erosion deposition patterns Changing tre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Human activit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nverse distance weighing method Prediction Bohai Bay
下载PDF
基于挟沙力方法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数值模型
3
作者 陈治澎 罗锋 +1 位作者 李瑞杰 张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推导了基于切应力方法的挟沙力公式,开发了基于挟沙力方法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Delft3D模型基本一致,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分别采用切应力方法和挟沙力方法模拟潮滩形态的演变过... 为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推导了基于切应力方法的挟沙力公式,开发了基于挟沙力方法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Delft3D模型基本一致,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分别采用切应力方法和挟沙力方法模拟潮滩形态的演变过程,挟沙力方法在潮间带上部区域的模拟效果优于切应力方法,更容易模拟出淤积条件下的上凸形剖面,整体剖面形态更接近实测剖面。计算模拟了潮滩剖面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的演变过程,波浪对潮滩形态有极强的塑造作用,入射波高的提升加剧了潮间带的侵蚀,形成明显的下凹形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力 潮滩 地貌演变 数值模拟 波浪侵蚀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及保护对策探讨
4
作者 刘培 许劼婧 +2 位作者 何用 李卫 杨留柱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厚度分别为1.06 m和0.29 m。内伶仃洋西滩呈现高滩侵蚀、低滩淤积的滩面坦化和底质粗化现象,-3 m以浅高滩面积缩减9.6%,最大侵蚀厚度达1.57 m。流域来沙减少、潮汐动力增强、波浪掀沙作用增强、人类活动干扰是近期高滩侵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口门调水补沙、河口湾治导带修复、高滩保滩固沙、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的治理对策,为新时期滩涂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滩涂 演变 侵蚀 保护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的风暴潮过境前后海岸滩涂侵蚀监测
5
作者 刘垒 张善裕 +2 位作者 刘炜斌 陈戈敦 罗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本文以广东饶平县金狮湾沙滩为研究区,首先利用机载LiDAR测量设备对研究区风暴潮过境前后的海滩滩涂进行数据采集,评定LiDAR点云数据精度;然后利用获取的点云数据制作DSM,并处理得到海岸滩涂的高程较差,分析风暴潮过境前后海岸滩涂的侵... 本文以广东饶平县金狮湾沙滩为研究区,首先利用机载LiDAR测量设备对研究区风暴潮过境前后的海滩滩涂进行数据采集,评定LiDAR点云数据精度;然后利用获取的点云数据制作DSM,并处理得到海岸滩涂的高程较差,分析风暴潮过境前后海岸滩涂的侵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次LiDAR点云数据高程中误差分别为2.8和5.4 cm;研究区海岸滩涂风暴潮过境后呈现出西部小面积侵蚀、其他区域淤涨的变化。该研究可为风暴潮及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现场调查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风暴潮 海岸滩涂 侵蚀
下载PDF
温州地区淤泥质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韩震 恽才兴 +1 位作者 蒋雪中 杨锋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滩涂围垦、水产养殖、防波堤建设和航道疏浚等往往涉及潮滩冲淤变化的研究。冲淤变化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它包括许多自然因素和人类诱发因素。该文使用MSS、TM、ETM及SPOT四类数据源,共计24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6—2002年,利用多时相... 滩涂围垦、水产养殖、防波堤建设和航道疏浚等往往涉及潮滩冲淤变化的研究。冲淤变化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它包括许多自然因素和人类诱发因素。该文使用MSS、TM、ETM及SPOT四类数据源,共计24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6—2002年,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确定了温州地区不同部位淤泥质潮滩岸线的变化,计算不同部位潮滩坡度及淤积、侵蚀速度,为温州地区潮滩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潮滩 冲淤 遥感 反演 温州
下载PDF
江苏如东潮滩微地貌及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海清 殷勇 +2 位作者 施扬 何华春 刘昕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在江苏如东洋口港东侧长沙镇外宽10余千米的粉砂质潮滩上进行潮滩微地貌调查,在低潮滩设置3个沉降板,在中、低潮滩采集4个柱状样(长度92~151cm),并对其进行垂向上的粒度和微相分析及210Pb测量。希望通过上述调查,揭示研究区近几十年来... 在江苏如东洋口港东侧长沙镇外宽10余千米的粉砂质潮滩上进行潮滩微地貌调查,在低潮滩设置3个沉降板,在中、低潮滩采集4个柱状样(长度92~151cm),并对其进行垂向上的粒度和微相分析及210Pb测量。希望通过上述调查,揭示研究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潮滩冲淤调整状态。调查结果表明,低潮滩尤其是低潮滩下部是微地貌变化最活跃的场所,表现为潮滩表面凹凸不平、多冲蚀洼槽,沉降板试验结果显示低潮滩约2个月的沉积量向水边线方向显著减小;中潮滩表面平坦,微地貌相对比较稳定。柱状样研究结果显示,低潮滩早期为向上变细的进积层序,但近期沉积物粗化,呈现退积层序,且该现象在低潮滩下部尤其明显;中潮滩柱状样显示向上细化层序,反映稳定持续的加积和进积。柱状样的210Pb测试结果表明,中潮滩中部(米草滩中部)沉积速率为4.40cm/a,中潮滩下部(米草滩前缘)为1.85cm/a,低潮滩中部为1.54cm/a,低潮滩下部无法获得沉积速率。该沉积速率结果还显示低潮滩退积层序的开始时间和研究区米草的引种时间基本吻合。上述研究结果反映近30a来在人类活动尤其是米草的作用下,研究区中潮滩稳定淤积,但低潮滩却因缺乏充足泥沙而加剧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米草促淤 低潮滩侵蚀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淤蚀及湿地植被消长变化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学勤 王国祥 +1 位作者 王艳红 王治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9,45,共6页
目前盐城海岸有限的滩涂资源构成自然保护区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的焦点,滩涂的淤蚀和湿地植被消长变化是协调保护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用地的主要科学依据。通过2005年7月对盐城海岸7个断面滩面高程、泥沙粒度和植被分布进行测量及... 目前盐城海岸有限的滩涂资源构成自然保护区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的焦点,滩涂的淤蚀和湿地植被消长变化是协调保护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用地的主要科学依据。通过2005年7月对盐城海岸7个断面滩面高程、泥沙粒度和植被分布进行测量及调查,结合1992年6月、2002年5月、2005年4月的卫星图片资料,分析滩涂的淤蚀和植被的分布及扩展状况。研究表明,现阶段盐城海岸北部以5~45m/a速度后退,以5~10cm/a的平均速度下蚀;新洋港以南高滩不断向海推进,平均淤进速度为50~200m/a,淤高速度为2~5cm/a;滩涂湿地高等植物面积迅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000hm^2/a,湿地植被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改变。近时期内滩涂总体面积不断扩大,新洋港以南岸段高滩面积持续增长,这为盐城自然保护区及地方经济发展寝供不断增长的区域空间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盐城 滩涂淤蚀 湿地 植被消长
下载PDF
长江河口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付桂 李九发 +2 位作者 应铭 徐海根 虞志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南汇嘴潮滩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地带,受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两股潮流的控制,近年来由于低潮滩促淤围垦工程导致其水流和泥沙运移、沉积和地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近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及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的实测地... 南汇嘴潮滩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地带,受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两股潮流的控制,近年来由于低潮滩促淤围垦工程导致其水流和泥沙运移、沉积和地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近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及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资料,分析了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1998年为淤涨期;1998-2003年为冲淤调整期;2003-2005年呈现向外淤涨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潮滩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及近岸海岸工程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汇嘴潮滩 冲淤演变 来沙量 围垦工程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河口滩涂冲淤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波 周云轩 +3 位作者 郑宗生 刘志国 李贵东 张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9-423,共5页
河口滩涂位于江河入海口前沿,其岸线受江河上游来水来沙、海水潮汐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针对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出岸线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岸线遥感识别提取方法,阐述了整个遥感迭代识别提取... 河口滩涂位于江河入海口前沿,其岸线受江河上游来水来沙、海水潮汐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针对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出岸线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岸线遥感识别提取方法,阐述了整个遥感迭代识别提取过程。以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实验区,选取长江口1990年12月4日、1995年4月6日、2000年6月14日和2005年11月27日4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ETM+遥感影像,对其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识别处理,直接提取相应年份的岸线和滩涂陆域多边形,对4个年份的陆域多边形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崇明东滩自1990年以来15年间的冲淤空间变化。应用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分析识别技术在河口滩涂冲淤变化分析中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分类 冲淤分析 TM图像 岸线 滩涂
下载PDF
长江口崇明东滩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常青 茅志昌 +2 位作者 虞志英 徐海根 李九发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4,共8页
通过对崇明东滩水文、泥沙、地形等资料的分析,阐述1983--2003年崇明东滩冲淤演变过程。1.1983--2001年,崇明东滩淤涨延伸较快,Om以上各等高线大幅度向外扩展,沿正东向年均外移228~279m不等。潮滩面积稳定增长,3.5m以上面积增... 通过对崇明东滩水文、泥沙、地形等资料的分析,阐述1983--2003年崇明东滩冲淤演变过程。1.1983--2001年,崇明东滩淤涨延伸较快,Om以上各等高线大幅度向外扩展,沿正东向年均外移228~279m不等。潮滩面积稳定增长,3.5m以上面积增加最多,达65.2km^2,Om以上面积共增加8.4km^2。滩面淤高迅速,尤其是高潮滩,且有随高程的降低,淤高速率下降的趋势。2.2003年与2001年相比,崇明东滩Om以上面积增加4.2km^2,2.Om以上面积减少0.8km^2,3.Om以上面积年均增长率下降。3.人类活动(如围垦)对崇明东滩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流域来沙量大幅减少对潮滩演变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崇明东滩 冲淤演变
下载PDF
遥感水边线技术在潮间带冲淤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明 蒋雪中 +1 位作者 郝媛媛 孔宪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以辽东湾盘锦滩为试验区,利用遥感水边线方法研究了潮间带的冲淤演变,结合遥感水边线和海图0m线边界建立了3个时段的潮滩数字高程模型,获得了辽东湾盘锦滩不同时段近20a来的冲淤空间变化,并用2008年实测地形资料对遥感水边线和反演地形... 以辽东湾盘锦滩为试验区,利用遥感水边线方法研究了潮间带的冲淤演变,结合遥感水边线和海图0m线边界建立了3个时段的潮滩数字高程模型,获得了辽东湾盘锦滩不同时段近20a来的冲淤空间变化,并用2008年实测地形资料对遥感水边线和反演地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Landsat5,4,2合成彩色影像上目视解译的水边线与实测地形走向相近;实测地形与反演地形之间的误差集中在-0.9m~0.8m之间,平均误差为-0.16m,标准偏差为0.40,误差在±0.6m之间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1.1%。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可用于潮间带岸滩演变空间分析,其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水边线 潮间带 冲淤分析
下载PDF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召军 黄海军 +2 位作者 王珍岩 严立文 樊建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9,共5页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滩剖面 冲淤变化 苏北 潮滩
下载PDF
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胃炎11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0
14
作者 武和平 李萍 郑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口服中药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胃炎 112例 ,隆起糜烂型胃炎疗程为 3个月 ,平坦糜烂型胃炎疗程为 2个月 ,其有效率分别为 92 %、91%。康复新液有缓急止痛、化瘀生新。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糜烂型胃炎 隆起型 平坦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空间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恒鹏 杨桂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86,共9页
通过野外滩地长期水准详测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 GRID和 TIN模块产生潮滩高程、坡度、二维剖面、侵蚀与堆积分布图 ,并获取测点所在位置的高程、坡度和侵蚀量。对获取的数据及空间分布图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侵蚀主要发生在 - 7m以... 通过野外滩地长期水准详测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 GRID和 TIN模块产生潮滩高程、坡度、二维剖面、侵蚀与堆积分布图 ,并获取测点所在位置的高程、坡度和侵蚀量。对获取的数据及空间分布图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侵蚀主要发生在 - 7m以上的岸坡和潮滩 ,堆积主要出现于广阔的深水岸坡和部分高滩 ,侵蚀速率以滩前深槽岸坡最快 ,年侵蚀率达 1 7.9cm/a,并呈加速趋势 ,海岸线向陆后退速率为 31 m/a,侵蚀、堆积的闭合深度约为 - 9.5m。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北而南的 3个明显分带 ,即潮滩轻微侵蚀区 ,滩前深槽岸坡强烈侵蚀区和深水岸坡缓积区 ,东西向比较 ,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 GIS 海岸侵蚀 淤泥质潮滩 堆积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潮滩的侵蚀和再沉积:示踪砂棒法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良勇 高茂生 +1 位作者 徐刚 苏大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2-1608,共7页
利用示踪棒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的半年和整年的再沉积进行了定量测量,分析了潮滩沉积动力的影响因素。测量结果显示,尽管潮滩地形平均变化值只有1cm左右,但是平均沉积交换量(侵蚀和再沉积之和)是它的10倍。因此,潮滩地形... 利用示踪棒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的半年和整年的再沉积进行了定量测量,分析了潮滩沉积动力的影响因素。测量结果显示,尽管潮滩地形平均变化值只有1cm左右,但是平均沉积交换量(侵蚀和再沉积之和)是它的10倍。因此,潮滩地形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无论是北侧还是南侧潮滩,都存在强烈的物质交换。对比结果表明,北侧潮滩沉积交换最强,且主要发生在下半年。北侧潮滩每年的沉积交换量为15-33cm。南侧潮滩沉积交换量次于北侧潮滩,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沉积交换量相当。东侧潮滩沉积交换最弱。影响沉积交换和再沉积的原因包括海洋动力、河流输沙、局部地形特征、海滩植被、海滩蟹类活动、人工突堤等,此外气候(冰冻)也影响北侧潮滩沉积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黄河三角洲 潮滩 示踪砂棒 侵蚀 再沉积
下载PDF
从长江口南汇东滩冲淤变化探讨合理选择促淤造陆边界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茂田 陈中原 李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随着上海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人 -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按相关规划预计 ,至 2 0 10年 ,上海市建设用地总需求 2 2 6 7.80km2 ,现有建设用地存量 2 2 2 4 .39km2 ,未利用的土地仅有 9.0 0km2 ,因此围垦造地是上海目前和... 随着上海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人 -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按相关规划预计 ,至 2 0 10年 ,上海市建设用地总需求 2 2 6 7.80km2 ,现有建设用地存量 2 2 2 4 .39km2 ,未利用的土地仅有 9.0 0km2 ,因此围垦造地是上海目前和今后解决人—地矛盾的根本出路所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 ,地形变化剧烈 ,如何选择围垦促淤造陆与疏浚促淤造陆边界尤为关键。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研究长江口南汇东滩 1996~1999年的冲淤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0 .5~ 1m高程带为南汇边滩冲淤平衡带 ,年平均冲刷率为 0 .0 0 7m/a ,在此带以上 ,滩涂多年的结果表现为淤积 ,此带以下 ,滩涂多年的结果表现为冲刷。结合长江口水文泥沙的实测资料分析结果 ,根据低滩围垦造陆实践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实际情况 ,认为长江口低滩围垦促淤造陆和利用工程促淤造陆的边界定在 0 .5~ 1m之间较为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滩涂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 利用
下载PDF
江苏沿海潮滩剖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君 王义刚 蔡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6,共7页
根据2007年在江苏沿海绣针河口至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潮滩得到的60个剖面高程测量资料以及历史地形资料,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剖面特征,确定江苏沿海潮滩剖面的形态特征、冲淤类型及冲淤趋势等。研究发现:首先,沿海潮滩剖面形态主要有斜坡形... 根据2007年在江苏沿海绣针河口至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潮滩得到的60个剖面高程测量资料以及历史地形资料,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剖面特征,确定江苏沿海潮滩剖面的形态特征、冲淤类型及冲淤趋势等。研究发现:首先,沿海潮滩剖面形态主要有斜坡形、斜坡形+上凸形组合、下凹形、上凸形四种,不同的剖面形态指示不同的沿海潮滩冲淤状态;其次,初步确定江苏沿海有5个蚀淤分界点,分别位于连云港西墅、灌河口、扁担港口、东灶港、塘芦港;第三,沿海潮间带以上区域,侵蚀岸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假淤积"现象,淤积岸段依旧以一定的速率保持向海淤涨;潮下带以下区域,除四卯酉河口-小洋口属典型淤长型岸段外,其余大部分岸段的水下岸坡均遭受一定程度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剖面 冲淤动态 动力地貌 淤泥质海岸 江苏沿海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金汇潮滩冲淤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茅志昌 郭建强 赵常青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6,共8页
杭州湾北岸在南汇嘴和金山嘴人工控制节点作用下,形成微弯内凹的弧形海岸廓线,金汇岸段位于弧形岸线凹段。由于海岸凹段内水流相对较弱,尤其是涨落潮转流过程中低流速(<20cm/s)历时长,有利于泥沙下沉淤泥。11世纪中叶,杭州湾北岸自... 杭州湾北岸在南汇嘴和金山嘴人工控制节点作用下,形成微弯内凹的弧形海岸廓线,金汇岸段位于弧形岸线凹段。由于海岸凹段内水流相对较弱,尤其是涨落潮转流过程中低流速(<20cm/s)历时长,有利于泥沙下沉淤泥。11世纪中叶,杭州湾北岸自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进入人工控制后,金汇潮滩处于淤涨中。近年来,受长江来沙量减少和南汇边滩促淤圈围工程的影响,进入杭州湾北岸水域的泥沙也有所减少,出现冲刷现象,金汇潮滩由淤涨型转换为冲刷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北岸 金汇潮滩 冲淤演变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演变浅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曹佳 茅志昌 沈焕庭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4期1-9,共9页
收集了1976 -2004年杭州湾北岸的多幅地形图,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这些资料为主要依据对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的历史演变和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历史上杭州湾北冲南淤,其北岸经历了先侵蚀后淤... 收集了1976 -2004年杭州湾北岸的多幅地形图,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这些资料为主要依据对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的历史演变和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历史上杭州湾北冲南淤,其北岸经历了先侵蚀后淤涨的过程。(2)由于圈淤围垦,近30年杭州湾北岸岸线全线外移。(3)近30多年杭州湾北岸的冲淤演变:1997年前芦潮港至南奉边界岸滩基本处于淤积状态,1997年后基本处于冲刷状态;金山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金山嘴—金山卫滩涂一直比较稳定;漕泾—金山嘴滩涂经历了一个冲刷—淤积—再冲刷的过程,但冲淤幅度不大;奉贤部分岸滩处于侵蚀状态,1997 -2004年0 m等深线以上岸滩进入侵蚀状态,侵蚀带由东向西推进,同时也向岸北侵,使-5 m等深线以下滩坡侵蚀变成-5 m等深线以上滩坡侵蚀。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受多种动力因子的影响,除受潮流和风浪等动力因子的作用外,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及长江来沙量的减少是造成杭州湾北岸岸滩冲刷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 岸滩演变 杭州湾北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