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of large-scale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shallow strata around the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OU Xinhuai WANG Deying +2 位作者 YU Haibo YANG Haifeng LI L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4期758-769,共12页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shallow lithologic reservoirs,combined with the allocation relationship and enrichment law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factors,main controlling f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shallow lithologic reservoirs,combined with the allocation relationship and enrichment law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factors,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odel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large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shallow strata around the Bozhong sag are summarized,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are proposed.The coupling of the four factors of“ridge-fault-sand-zone”is crucial for the hydrocarbon enrichment in the shallow lithologic reservoirs.The convergence intensity of deep convergence ridges is the basis for shallow oil and gas enrichment,the activity intensity of large fault cutting ridges and the thickness of cap rocks control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bility of oil and gas,the coupling degree of large sand bodies and fault cutting ridges control large-scale oil and gas filling,the fault sealing ability of structu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affects the enrichment degree of lithologic oil and gas reservoirs.Three enrichment models including uplift convergence type,steep slope sand convergence type and depression uplift convergence type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shallow strata around the Bozhong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lithologic reservoir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convergence ridge accumulation model bozhong sag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优质储层发育规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新涛 张藜 刘晓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对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还缺乏深入认识。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等资料,对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对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还缺乏深入认识。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等资料,对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孔隙微观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结果表明,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可分为3类:高孔-中低渗型(Ⅰ类储层)、中孔-低渗型(Ⅱ类储层)和低孔-低渗型(Ⅲ类非储层)。Ⅰ类储层由中酸性气孔熔岩叠加隐爆角砾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Ⅱ类储层由中酸性块状熔岩叠加隐爆角砾化作用、溶蚀作用或基性气孔熔岩叠加溶蚀作用形成。原生孔隙、裂缝与溶蚀协同作用及脱玻化作用是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主要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化背景下火山岩优质储层纵向多层、横向多中心分布的储层发育模式。多喷发单元、多丘叠置的酸性复合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侵出熔岩穹丘两种类型的火山机构是渤中凹陷火山岩优质储层的重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 火山岩储层 发育模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粗面岩成因及喷发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小健 黄玉龙 +3 位作者 李军 肖红军 杨光达 冯玉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5,90,共9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套钾质粗面岩,常见角砾化结构、聚斑结构。岩石全碱含量较高(K2O+Na2O=9.7%~13%),富钾、富铝、低钛,富集轻稀土及U、Th、Pb、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SiO2含量57.3%~62.5%,Mg#变化范围较大(16~49),δE...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套钾质粗面岩,常见角砾化结构、聚斑结构。岩石全碱含量较高(K2O+Na2O=9.7%~13%),富钾、富铝、低钛,富集轻稀土及U、Th、Pb、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SiO2含量57.3%~62.5%,Mg#变化范围较大(16~49),δEu=0.26~1。研究表明:本区粗面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是碱性玄武岩浆经过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同化混染作用较弱。粗面质岩浆主要以侵出方式呈岩穹状产出,岩穹具有"外带-中带-内带"三层结构;部分未喷出地表的岩浆滞留在火山通道中或顺层侵入,形成次火山岩相的粗面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喷发模式 古近系沙三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下载PDF
渤中凹陷埕岛东坡东三段沉积物重力流类型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7
4
作者 郭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4,共11页
基于岩心、薄片、粒度分析、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渤中凹陷埕岛东坡东三段沉积物重力流类型及沉积特征,总结重力流砂体分布规律,建立具有沟谷和坡折的斜坡带重力流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发育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和浊流... 基于岩心、薄片、粒度分析、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渤中凹陷埕岛东坡东三段沉积物重力流类型及沉积特征,总结重力流砂体分布规律,建立具有沟谷和坡折的斜坡带重力流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发育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和浊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异重流沉积占比最大,广泛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第一坡折带、第二坡折带、洼陷带和东南部沟谷等各个构造单元,水道位置发育反递变-正递变复合粒序层理、正递变粒序层垂向叠置及层内侵蚀面,朵体部分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爬升波纹层理和波状层理,沉积物中多见炭屑。砂质碎屑流分布于沟谷和坡折带下方,发育块状层理、面状结构、漂浮泥砾、细砂岩中的粗砂团块等沉积构造。浊流分布于洼陷带,发育鲍马序列,多为粉砂岩与湖相泥岩薄互层。重力流砂体发育受沟谷和坡折控制,砂体顺沟谷呈带状分布,在坡折下方集中尖灭,形成一系列连续性较差的独立砂体,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碎屑流 重力流 沉积模式 东三段 坡折带 埕岛东坡 渤中凹陷
下载PDF
渤中凹陷东营组古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阳宏 刘成林 +4 位作者 王飞龙 汤国民 李国雄 曾晓祥 吴育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2,共12页
渤中凹陷发育较厚的东营组泥岩烃源岩,为了明确该套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通过对渤中凹陷东营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实验、全岩-黏土和孢粉分析测试,评价了该套烃源岩品质,并综合Sr/Cu,Mn/Fe等20种元素比值以及Pr/Ph、伽马... 渤中凹陷发育较厚的东营组泥岩烃源岩,为了明确该套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通过对渤中凹陷东营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实验、全岩-黏土和孢粉分析测试,评价了该套烃源岩品质,并综合Sr/Cu,Mn/Fe等20种元素比值以及Pr/Ph、伽马蜡烷指数、环萜烷比值、碳同位素、低等藻类化石含量和孢粉组合,分析了东营组形成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和古生产力,并建立了东营组烃源岩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东营组泥岩以石英、长石为主,碳酸盐矿物含量较低,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30%;②东三段与东二段下部有机质丰度高,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均以Ⅱ1—Ⅱ2型为主;③东三段—东一段均为温湿古气候,水体盐度逐渐变淡,水深逐渐变浅,由东三段高水深(70.1 m)变为东一段低水深(26.7 m),陆源侵入和水体氧化条件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古生产力高低依次为东三段(高)、东二段(中)、东一段(低);④高生产力、还原保存条件主导东营组有机质的富集,而古气候、水深、盐度和陆源输入对有机质的富集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古沉积环境 发育模式 东营组 渤中凹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潜山气藏成藏要素匹配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2
6
作者 牛成民 王飞龙 +1 位作者 何将启 汤国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7,共9页
为了明确渤海海域渤中19-6潜山千亿立方米气藏的形成过程,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数据,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和盆地模拟的手段,对其成藏要素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渤中凹陷沙三段烃源... 为了明确渤海海域渤中19-6潜山千亿立方米气藏的形成过程,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数据,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和盆地模拟的手段,对其成藏要素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渤中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气强度普遍超过50×108 m^(3)/km^(2),晚期持续供烃为渤中19-6潜山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渤中19-6潜山构造裂缝型储层和潜山圈闭形成的关键时期,并形成了近源断裂输导体系和远源不整合面输导体系;(3)东营组厚层超压泥岩盖层和潜山较弱的晚期构造活动有利于渤中19-6潜山气藏的保存;(4)“生、储、盖、圈、运、保”六大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最终导致了渤中19-6潜山千亿立方米大气田的形成。建立了渤中19-6潜山多洼供烃、多向充注、断裂和不整合联合输导的晚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19-6潜山气田 成藏要素耦合 成藏模式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中凹陷南部火成岩体精细雕刻及火山喷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楠 王龙颖 +1 位作者 刘丽芳 朱石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4,共6页
渤中凹陷南部火成岩极为发育,其大面积分布严重影响了地层、断裂的解释,进而制约了对凹陷形成、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针对渤中凹陷火成岩形态刻画较为薄弱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创新提出一套适用于该区乃至其他类似的无井、少井区... 渤中凹陷南部火成岩极为发育,其大面积分布严重影响了地层、断裂的解释,进而制约了对凹陷形成、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针对渤中凹陷火成岩形态刻画较为薄弱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创新提出一套适用于该区乃至其他类似的无井、少井区火成岩体精细雕刻"4步法",并运用该方法完成了整个渤中凹陷南部火成岩体及火山通道的识别及精细雕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成岩主要分布于东营组及馆陶组地层中;发育有"中心式"和"裂隙式"2类火山喷发模式。该研究首次对渤中凹陷的火成岩进行精细雕刻,为下一步针对渤中凹陷内部的勘探工作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雕刻 火山通道 多倩性融合 喷发模式 渤中凹陷
下载PDF
火山岩体识别技术在辽东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徐颖新 喻林 +5 位作者 孙立志 裴利红 张锦 谢亮 朱虹 屈淑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40-44,165+162,共5页
辽东凹陷火山岩受控于中部基底大断裂,沿大断裂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此建立了该区火山岩早期丘形喷发、后期层状溢流的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反演、波形聚类属性、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红星等4个火山岩体;综合对比分析认为,... 辽东凹陷火山岩受控于中部基底大断裂,沿大断裂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此建立了该区火山岩早期丘形喷发、后期层状溢流的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反演、波形聚类属性、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红星等4个火山岩体;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该区火山岩具有中心式多期次喷发、裂隙式喷发以及中心—裂隙式喷发等三种模式,其中红星火山岩体属于中心式多期次喷发模式。根据对火山岩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建议井位,在被采纳钻探的井中有两口见良好油气显示,其中一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喷发模式 辽东凹陷 火山口相 岩性与岩相
下载PDF
渤海海域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4
9
作者 薛永安 李慧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已发现天然气田储量规模较小。近几年渤海油田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和地质认识创新,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渤中19-6构造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提出...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已发现天然气田储量规模较小。近几年渤海油田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和地质认识创新,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渤中19-6构造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提出渤中凹陷巨大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基础;完善深层优质盖层"被子"封闭模式,提出区域性稳定分布的高压异常泥岩控制大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明确变质岩储层成因机理,提出构造-风化作用主导下的裂缝型储层形成机制,运用地球物理多属性融合技术实现了优质裂缝型储层预测;提出渤中19-6构造区具有"优质烃源岩深埋生气、变质岩潜山多期构造运动控储、厚层超压泥岩‘被子’控制油气汇聚运移和保存"的天然气成藏模式。这些创新成果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领域性突破,所取得的理论认识突破和勘探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渤中凹陷 天然气勘探 变质岩潜山 渤中19-6凝析气田 成藏模式 地质认识创新
下载PDF
环渤中地区浅层大规模岩性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心怀 王德英 +2 位作者 于海波 杨海风 李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0-669,740,共11页
基于环渤中地区油气勘探实践和浅层岩性油藏解剖,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富集规律研究,对其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总结,预测有利岩性油气藏勘探方向。研究认为,环渤中地区浅层岩性油藏富集主控因素为“脊-断-砂-带”4要素的... 基于环渤中地区油气勘探实践和浅层岩性油藏解剖,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富集规律研究,对其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总结,预测有利岩性油气藏勘探方向。研究认为,环渤中地区浅层岩性油藏富集主控因素为“脊-断-砂-带”4要素的耦合,深层汇聚脊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基础,切脊大断裂活动强度与盖层断接厚度控制油气垂向运移能力,大型砂体与切脊断裂耦合控制大规模油气充注,构造应力集中带断裂封闭能力影响岩性油气藏富集程度。通过对环渤中地区浅层岩性油藏的实例分析,建立凸起汇聚型、陡坡砂体汇聚型、凹中隆起汇聚型3种主要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汇聚脊 成藏模式 环渤中地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太古界潜山气藏BZ19-6的气源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谢玉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8-866,共9页
传统上认为渤海湾盆地是受湖相泥岩生油母质烃源岩控制的富油型盆地,新构造断裂发育等因素不利于天然气聚集和保存。在认识渤海海域渤中凹陷发育的构造成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础上,开展了烃源岩热演化及生气产率热模拟研究,重新认... 传统上认为渤海湾盆地是受湖相泥岩生油母质烃源岩控制的富油型盆地,新构造断裂发育等因素不利于天然气聚集和保存。在认识渤海海域渤中凹陷发育的构造成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础上,开展了烃源岩热演化及生气产率热模拟研究,重新认识了富油型盆地在快速生烃的背景下,初次裂解气发育阶段的油气藏在深埋过程中也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生烃强度。区域性分布的巨厚古近系超压泥岩,不仅防止了天然气的散失,也为天然气运移充注提供了超压动力。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渤中凹陷普遍经历了早期油藏、晚期气藏的成藏过程。BZ19-6潜山构造由于多源高强度生气、靠近烃源的快速强充注、厚层泥岩超压封盖,形成大型高丰度凝析气藏。BZ19-6凝析气田的成藏认识和成功发现,突破了富油型盆地难以寻找大气田的认识,拓展了天然气勘探领域,对深埋古老变质岩潜山和活动断裂带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热演化 封盖条件 成藏模式 BZ19-6大气田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性识别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维 王少鹏 +2 位作者 田晓平 刘文超 孙风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岩屑、壁心、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利用不同火山岩测井响应差异,建立了B油田火山岩岩性识别模板,指导单井火山岩定量识别,并揭示区域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根据区内火山岩发育类型、岩石组合类型和火山机构地震响应特征,明确该... 以岩屑、壁心、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利用不同火山岩测井响应差异,建立了B油田火山岩岩性识别模板,指导单井火山岩定量识别,并揭示区域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根据区内火山岩发育类型、岩石组合类型和火山机构地震响应特征,明确该区发育6种火山岩相,包括火山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建立区域基性火山岩岩相模式,并明确该区发育以B1井区为代表的中心式和以B8井区为代表的裂隙—中心式2种喷发模式。上述模式的建立,指导了该区后续火山岩精细刻画和储层风险评价,为该区的储量评价和前期方案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火山岩 岩相模式 喷发模式 定量识别 储量评价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精细表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铜耀 郝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利用自动矿物定量识别系统(QEMSCAN)、二维大尺寸背散射图像拼接技术(MAPS)、多尺度微米CT、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技术,对渤中凹陷深层孔店组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二维、三维多尺度精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砂砾岩... 利用自动矿物定量识别系统(QEMSCAN)、二维大尺寸背散射图像拼接技术(MAPS)、多尺度微米CT、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技术,对渤中凹陷深层孔店组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二维、三维多尺度精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砂砾岩储层渗流能力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孔隙毫米-微米-纳米级多尺度连续分布,孔隙度相对大的储层,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储层粒间原生孔、粒间溶蚀孔等大孔隙占比较高,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占比较低。基于三维孔喉网络模型,孔隙主要半径分布区间为1.5~60μm,喉道半径分布在0.5~8.0μm之间,孔喉连通性的分布形态有条带状、连片状、孤立状,储集性较好的储层孔喉在三维空间多为连片状,渗透率相对较差的储层孤立状的大孔较多。孔隙型储层的渗透率与孔喉形态、喉道半径、配位数等参数密切相关。裂缝明显改善了砂砾岩的物性,也为酸性流体对储层的溶蚀提供了有效通道,导致溶蚀孔隙相对发育。综合研究认为,渤中凹陷深层砂砾岩储层的渗流能力受裂缝发育程度、孔喉连通性双重控制,储层中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胶结对孔隙结构、储层渗流能力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孔隙结构 三维孔喉网络模型 数字岩心技术 渗流能力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渤中凹陷
下载PDF
油气运聚模拟在目标钻前研究中的成功应用——以渤海海域渤中21-22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祝春荣 韦阿娟 王保全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技术对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渤中21-22区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以及油气运聚进行了模拟,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沙三段及东三段烃源岩在馆陶组沉积时期进入了...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技术对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渤中21-22区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以及油气运聚进行了模拟,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沙三段及东三段烃源岩在馆陶组沉积时期进入了大量生油期,现今均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渤中凹陷生成的天然气沿潜山表层风化壳以及大型不整合面运移至渤中21-22区潜山成藏。因而,渤中21-22区潜山是极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对该区的成功钻探验证了油气运聚模拟结果。因此,该油气运聚模拟技术是优选、评价有利勘探目标区、降低勘探风险并提升勘探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凹陷 油气运聚模拟
下载PDF
异常高压对储层溶蚀及成岩阶段的影响机理——以渤中凹陷西北次凹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良 金振奎 +2 位作者 闫伟 李桂仔 田玉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综合运用薄片、岩心、粒度、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渤中地区异常高压对溶蚀作用和成岩阶段的影响机理,发现了一种新溶蚀机制: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颗粒溶蚀会优先发育于特定粒级的砂岩.揭示了异常高压会促进其界面内外储层的溶蚀作用,提... 综合运用薄片、岩心、粒度、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渤中地区异常高压对溶蚀作用和成岩阶段的影响机理,发现了一种新溶蚀机制: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颗粒溶蚀会优先发育于特定粒级的砂岩.揭示了异常高压会促进其界面内外储层的溶蚀作用,提供了其抑制有机质成熟和黏土矿物转化的有力证据.异常高压区→常压区,溶蚀强度变化不大,其包络线呈缓坡状.研究表明:异常高压区,颗粒溶蚀优先发育于粗粒级砂岩,平均溶蚀增孔率为32.0%,3 200~3 400 m段平均Ro值为0.56%,混层中蒙脱石质量分数为20.0%;2 950 m深度以下常压区,颗粒溶蚀优先发育于细粒级砂岩,平均溶蚀增孔率为34.2%,平均Ro值为0.58%,混层中蒙脱石质量分数为14.6%;2 950 m深度以上常压区,溶蚀与粒级无相关性,平均溶蚀增孔率为26.5%.紧邻异常高压的常压区,溶孔发育的深度段大于430 m.总结异常高压对溶蚀作用的影响模式,结合新溶蚀机制,为寻找次生溶孔有利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溶蚀强度 溶蚀机制 影响模式 渤中凹陷
原文传递
南堡1号构造火成岩与断裂发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斌 穆立华 +2 位作者 付兴深 杨国涛 王春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3-1009,共7页
通过开展地质、地震综合研究,建立了南堡凹陷馆陶组火山喷发模式与岩相模式;通过研究南堡凹陷特殊的断裂样式,建立了南堡凹陷火山成因断裂模式.在以上两种地质模式指导下,开展了火山口位置识别和断裂精细解释,新解释了21个火山口,利用... 通过开展地质、地震综合研究,建立了南堡凹陷馆陶组火山喷发模式与岩相模式;通过研究南堡凹陷特殊的断裂样式,建立了南堡凹陷火山成因断裂模式.在以上两种地质模式指导下,开展了火山口位置识别和断裂精细解释,新解释了21个火山口,利用能量相位复合属性刻画火成岩分布,准确预测了南堡1号构造中浅层的火成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口主要分布在南堡1号断裂附近,馆陶组火成岩厚度100~500m之间,南厚北薄,西厚东薄,主力油层区均分布在厚层火成岩之下,为该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地质储量动用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模式 断裂发育模式 火成岩 火山岩岩相 南堡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