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新时代主题 拓展学术研究新格局
1
作者 陈其泰 张爱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5,108,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时代主题下,亟须大力拓展学术研究的新格局,拿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更充分地展现中华文明多方位的光辉成就,阐释其深邃智慧和创造活力,以此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时代主题下,亟须大力拓展学术研究的新格局,拿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更充分地展现中华文明多方位的光辉成就,阐释其深邃智慧和创造活力,以此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的逻辑根由和力量源泉。在本文总结的“五大纲目”中,首先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何以能互相契合的哲理依据;再从唯物主义思想资料、辩证发展的观点、反抗压迫的精神与同情民众苦难的情怀、大同理想四项,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性、科学性精华之所在。“五大纲目”提纲挈领,互相构成有机联系,既具有突出的继承性,又凸显创造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贯通 唯物主义思想资料 辩证发展的观点 反抗压迫的精神 大同理想
下载PDF
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史鸿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4,共5页
人水和谐是中华水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根基上看,它经历了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再到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意识这样一种递进过程和逻辑层级。人水和谐的文化意识虽然古已有之,但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一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的... 人水和谐是中华水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根基上看,它经历了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再到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意识这样一种递进过程和逻辑层级。人水和谐的文化意识虽然古已有之,但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一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二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生态文明的切实需要。作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人水和谐,其文化特征主要有核心性、概括性、发展性、民族性和积淀性等。人水和谐的实践以及创新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多元融汇,以点带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水文化精髓 人水和谐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中国化的宽容与和谐从传统到当代的政治文化整合 被引量:7
3
作者 葛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6-44,共9页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本民族文化所蕴含着的宽容精神具有怎样的存在样态,呈现怎样的价值构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文化精神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当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跨入21世纪,传统的宽容精神需...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本民族文化所蕴含着的宽容精神具有怎样的存在样态,呈现怎样的价值构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文化精神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当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跨入21世纪,传统的宽容精神需要一个复杂的社会整合过程而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性。由于中华文化的宽容精神以人我关系的调节为基准,这种鲜明的文化个性在抽象意义上又具有普遍性,其中的价值构成显然具有世界性“人类文明”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和谐 中国政治文化 社会整合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从外交哲学视角理解“和谐世界”理念 被引量:3
4
作者 随新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0,共6页
从外交哲学的视角理解“和谐世界”理念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解释“和谐世界”的内涵。新中国的外交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有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进步思想三个来源,其中和合文化是其根源与核心。中国外交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哲... 从外交哲学的视角理解“和谐世界”理念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解释“和谐世界”的内涵。新中国的外交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有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进步思想三个来源,其中和合文化是其根源与核心。中国外交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这是外交哲学与外交实践互动的逻辑必然。“和谐世界”是和合精神的时代反映,也是对“求同存异”思想的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哲学 和合文化 和谐世界 中国外交
下载PDF
多层次外交对话中习近平对中华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宏大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14,共6页
中共十八以来,习近平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外交行动和创新性思维传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 中共十八以来,习近平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外交行动和创新性思维传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文化展开广泛的传播。梳理习近平多层次外交对话,主要向世界传播了中华仁爱思想、中华"和合"文化、中华义利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习近平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对于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华文化 仁爱 和合 义利观 精神品格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卫荣 《湖北体育科技》 2007年第2期216-217,共2页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平台,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两体育文化在科学基础、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谐思想是两体育文化的共...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平台,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两体育文化在科学基础、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谐思想是两体育文化的共有属性,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与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奥林匹克文化 融合 和谐思想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观念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积权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9-31,48,共4页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所反映的文化观念。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所表现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和人文主义精神。在对待外来建筑文化方面表明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天人合一 整合思维 社会和谐 建筑文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之总体和谐论
8
作者 李留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1-17,共7页
“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从天之“和”到人之“和”,再到万国之“和”,中华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博大精深,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之“和”不仅体现在“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体... “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从天之“和”到人之“和”,再到万国之“和”,中华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博大精深,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之“和”不仅体现在“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体现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的各个方面,体现在理论、实践的各个层面。中国式现代化从上到下、由表及里,时时处处呈现出总体和谐的特征,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和”之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的观念 总体和谐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的三个维度
9
作者 杨永亮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6-38,共3页
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于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两者间"和而不同"的本质、"和谐共生"的文化特性和"契合融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东西方文明和合发展之... 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于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两者间"和而不同"的本质、"和谐共生"的文化特性和"契合融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东西方文明和合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文化的中国形态化,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向,为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交流树立了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和而不同 和谐共生 契合融通
下载PDF
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喆 陈新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符合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观和发展规律。和合思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符合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观和发展规律。和合思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来指导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化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中国本土设计文化与全球设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实现中西设计文化差异的协调与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设计文化 和合思想 冲突 融合 发展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琨 王玉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及“贵和慎兵”等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和合理念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这一强大和平基因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之中,是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及“贵和慎兵”等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和合理念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这一强大和平基因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之中,是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新时代,中华民族礼之用、和为贵的性格底色和情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以及崇道尚义、贵和慎兵的科学战争观等和平基因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是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新阐释和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合理念 和平基因 和平发展
下载PDF
“会通精神”: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读张岂之教授《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继训 藏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几千年来日新月异,波及广袤。对于其为何会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诸多学者都进行过探究。张岂之教授在其新著《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中,将会通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并对会通的本意、会通的精髓、会通...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几千年来日新月异,波及广袤。对于其为何会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诸多学者都进行过探究。张岂之教授在其新著《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中,将会通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并对会通的本意、会通的精髓、会通的作用、会通的实现,以及会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论述,进而以会通精神作为出发点,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诸阶段。该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会通精神 本意 精髓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源与流:中国教育文化基因论略
13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0,共11页
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并以其内在融通和整体运化为学理骨架。基于“天人合一”观和生成论教学哲学“人文一体”观梳理中国教育文化基因,概有四种类型范畴:本原范畴“天、道、人”,确定人与教育... 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并以其内在融通和整体运化为学理骨架。基于“天人合一”观和生成论教学哲学“人文一体”观梳理中国教育文化基因,概有四种类型范畴:本原范畴“天、道、人”,确定人与教育存在的本源与归宿;基础范畴“生、性”,确立教育促进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合法性基础;潜能范畴“诚、德”,构成教育发现并化育人的内在潜能的合理性基础;操作性范畴“文、学、和、化、事”,展现独特的中国教育思想方法。不同类型基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逐层内外融通的整体结构。其内在逻辑可从“道法势术”四个层面分析:道层面“天、道、人”整体形化并借助于其他层面基因而证成自身的持存与意蕴;法层面“生、性”彰显证明道层面的基因,对其他基因发挥基础性支撑规范作用;势层面“诚、德”基于并反馈于道法层面基因,又助推并受助于术层面基因的展开和沉淀;术层面“文、学、和、化、事”彰显并回馈道法势逐层基因,构成中国教育的一般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文化基因 天人合一 人文一体 人文化成 生成论教学哲学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角的旅游地理研究——科学问题与学术使命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震方 黄睿 葛军莲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与优势,以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加强旅游空间分析、旅游地演化规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现代性理论、融合共生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场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在旅游地理领域的创新应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文章提出要强化“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研究,深入探究人口(需求)特征与流动性规律、旅游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旅游人地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地缘格局与旅游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与效应等科学问题,推动旅游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旅游地理学者应成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研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积极担当响应国家战略的政治使命、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使命、协调“两个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人地和谐的生态使命、服务行业发展的经济使命、推进和平发展的国际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旅游地理 科学问题 学术使命 文旅融合 人地和谐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边疆考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心聚力
15
作者 魏坚 兰博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4期16-24,M0003,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继续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边疆考古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继续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边疆考古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边疆考古的视角切入,通过边疆地区的实物资料丰富和充实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构建中国边疆考古研究学术体系,探索边疆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边疆地区民族文化在融入中华文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充实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边疆考古作为发掘边疆地区民族历史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以实证的角度阐释边疆地区民族文化的文化特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心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考古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第二个结合” 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原文传递
理解周恩来外交思想:一种外交哲学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随新民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2期77-83,共7页
具有很强个性化特色的周恩来外交思想以传统文化内涵的哲理、和合精神为核心,兼容并蓄了异域思想之精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共同发展思想都内涵丰富的哲理。周恩来外交思想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也... 具有很强个性化特色的周恩来外交思想以传统文化内涵的哲理、和合精神为核心,兼容并蓄了异域思想之精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共同发展思想都内涵丰富的哲理。周恩来外交思想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也是周恩来外交思想时代精神的展示。周恩来外交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外交思想 传统文化 和合精神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原文传递
关于设计酒店的思考——以青岛“CHINA公社”文化艺术酒店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虎兵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设计酒店作为一种差异化的酒店业态,与传统的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是人类从现代主义迈向后现代主义的产物。文章从设计酒店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设计酒店的独有特征,阐述了设计酒店产生的深刻的时代背景,并以青岛&quo... 设计酒店作为一种差异化的酒店业态,与传统的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是人类从现代主义迈向后现代主义的产物。文章从设计酒店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设计酒店的独有特征,阐述了设计酒店产生的深刻的时代背景,并以青岛"CHINA公社"文化艺术酒店的产品设计为例,详细解读了设计酒店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巧妙融合,认为"CHINA公社"文化艺术酒店代表了一种"和而不同、不同之和"的后现代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酒店 CHINA公社 中国文化 后现代 和合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