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1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Self-Perception of Esthetics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among Dental and Non-Dental Students with Assessment by Orthodontist
1
作者 Yousef Al-Thomal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CAS 2023年第2期89-96,共8页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self-perception of esthetics and wish for seek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among dental and non-dental students. The realistic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were c...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self-perception of esthetics and wish for seek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among dental and non-dental students. The realistic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were confirmed by expert orthodontist.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255 male students (Dental—75, Medical—93 and Pharmacy—87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20 items covering dental esthetics self-perception (10 questions), self-confidence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5 questions), and the need for seek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5 questions) on a five-point Likert scale. The realistic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were confirmed by photographs using aesthetic component of IOTN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participants and analysis of jaw models using Dental aesthetic index (DAI). Kruskal-Wallis ANOVA was used to check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overall average esthetic self-perception score for total sample was 3.83. The overall average psychological impact score for the whole sample was 2.67. The total percentage of participants who either agree or strongly agree with the question related to their perception of need for seek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was 70%.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of orthodontic needs using AC-IOTN, 19.8% required definit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based on DAI, 20.3% and 9.9% needed highly desirable (DAI 31 - 35) and definite need of treatment (DAI ≥ 3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sthetic perception of dental and non-dental students. The self-perception for seek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was over-reported by participants compared to real requirement as assessed by orthodontic specialist. Dental esthetics has no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elf-confidence as perceived by study partici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ERCEPT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s Orthodontist Opinion estheticS
下载PDF
The Aesthetic Inheritance of the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in the Flux-Take Xu Mao and His Daughters and A Tale of the Wind as Examples
2
作者 ZHU Yan-l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6期399-404,共6页
The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literary awards in China,an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over the years,the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has developed its own aesthetic orientation.A comparison is ma... The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literary awards in China,an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over the years,the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has developed its own aesthetic orientation.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early generation of Xu Mao and His Daughters and the recent award-winning work,A Tale of the Wind,to discover the aesthetic heritage in its flux,which is enlightening for th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an orientation for the literary cre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esthetic inheritance Xu Mao and his daughters A Tale of the Wind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琼 周远 惠彦渊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为依据,将人格分为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并以君子、贤人、圣人为理想的人格境界,主张培育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立居仁求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胸怀天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为依据,将人格分为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并以君子、贤人、圣人为理想的人格境界,主张培育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立居仁求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胸怀天下的人格境界和担当精神。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格意识的激发、健全人格的养成、道德自信和担当精神的确立、人格修养的提升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格境界 理想人格 君子 大学生 人格修养
下载PDF
智能革命对人性的深度拷问 被引量:1
4
作者 成素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175,共9页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影响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时,合乎伦理的技术发展和基于技术发展的伦理学研究就成为时代之需。因为智能机器的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性带来了人类劳动或工作形态的大变革,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和伦理规范的限度,提出了如...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影响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时,合乎伦理的技术发展和基于技术发展的伦理学研究就成为时代之需。因为智能机器的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性带来了人类劳动或工作形态的大变革,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和伦理规范的限度,提出了如何重新理解“自由”“劳动”“成功”等关乎人性的概念问题;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身体技术化趋势,互联网、大数据、元宇宙、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精神技术化趋势,提出了如何认知人的身体边界、精神愉悦、自我尊严、自我实现乃至生命意义等关乎人性的实践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度拷问之基础上。这开启了“人,成之为人”的第二个过程,提出了必须平衡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保护,平衡技术的应用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要求。这种情况表明,人类社会在从工业文明转向智能文明的过程,迫切需要重塑或营造有利于人的身心成长和生命意义提升的人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的新境界 身体技术化 精神技术化 人文环境
下载PDF
“中和”与书法艺术辩证法
5
作者 詹冬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65-75,127,共12页
从先秦“中”“和”观念发展而来的“中和”思想规约了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与价值鹄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在书法中,“中和”体现在“情感”的中节合度、“法则”的对立统一、“风格”的众体兼备等方面,是各种风格元素交融互... 从先秦“中”“和”观念发展而来的“中和”思想规约了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与价值鹄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在书法中,“中和”体现在“情感”的中节合度、“法则”的对立统一、“风格”的众体兼备等方面,是各种风格元素交融互渗之后的典范形态。当代书法界应抑制过度追求标新立异的冲动,回归中和的审美心态,书家要实现笔墨与情感的共舞;创作上力避纯视觉化的倾向,依照“中和”的美学圭臬,对作品形式要素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加以探究与验证;同时应注重书法生态的整体平衡,兼蓄并包,和而不同,以臻至“中和”之艺术胜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书法 辩证法 境界
下载PDF
成都市花境色彩配置模式研究
6
作者 郄亚微 韩玮 杨玲莉 《色彩》 2024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境色彩配置的主要原则,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占比及其比例变化的精细调控,以及其他色彩构成因子的合理搭配,将其共同构成花境色彩设计的基础框架。针对成都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提出了花境色彩配置模式的优化... 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境色彩配置的主要原则,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占比及其比例变化的精细调控,以及其他色彩构成因子的合理搭配,将其共同构成花境色彩设计的基础框架。针对成都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提出了花境色彩配置模式的优化路径:强调色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色彩间的相互作用与视觉平衡,通过植物色彩随季节更迭展现自然之美,融入文化元素,使花境设计富含地域文化韵味,持续监测与评估。通过成都市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花境色彩配置的案例设计,展示了色彩配置的景区自然衔接技巧,指出应当考虑季节性色彩变换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境 色彩配置 配置模式
下载PDF
论精神与人格的关系
7
作者 江畅 蔡利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心理、人格和精神的关系是一种升华或超越的关系,人只有具有精神,才会成为真正的人。人格是人性的现实化,具有动力、能力、品质和精神四个层次结构,其中精神是最高的层次,主导观念、最高理想和基本信念是其核心结构。精神是人格的灵魂,... 心理、人格和精神的关系是一种升华或超越的关系,人只有具有精神,才会成为真正的人。人格是人性的现实化,具有动力、能力、品质和精神四个层次结构,其中精神是最高的层次,主导观念、最高理想和基本信念是其核心结构。精神是人格的灵魂,在人格中居于统率地位,对人格中其他三个层次的要素起规导作用。人格及其各要素的形成都自觉不自觉地以主导观念为依据,并受其规导;最高理想决定着人格理想的一致性、人格运行的方向乃至人格层次;基本信念则可以调动人格的各种因素、凝聚人格的各种力量去追求最高理想的实现。就个人而言,精神有不同的境界,精神境界与人格境界、人生境界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精神境界是提升人格境界的结果,人生境界则是人格境界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 精神 人格 精神境界
下载PDF
从“风骨兴寄”到“淡泊情思”——唐朝时期审美意识流变
8
作者 尹文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审美意识一直是古代文学及艺术领域的终极问题之一。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主要是从古代的文学、绘画、艺术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国力极为鼎盛的时期,胸襟气度、疆域拓展、文学艺术发展等都呈现了独树一帜的风貌。历史... 审美意识一直是古代文学及艺术领域的终极问题之一。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主要是从古代的文学、绘画、艺术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国力极为鼎盛的时期,胸襟气度、疆域拓展、文学艺术发展等都呈现了独树一帜的风貌。历史上的唐朝时间跨度大,审美意识也随着政治历史等的变化呈现出流变的过程。从初唐时对隋的“风骨兴寄”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扬,再到国力强盛的盛唐时期文人的浪漫之音,直至晚唐时期凄清淡泊、禅宗意象的情怀,都昭示了时代的变迁给士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变化,同时也体现着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变迁。探寻这种审美意识流变的过程,正是探索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和审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古代哲学 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口腔医学美学推动者: 深切怀念中国工程院邱蔚六院士
9
作者 孙少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2024年5月24日,我国口腔医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在上海仙逝,巨擘陨落,英名千古。他在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卓越成就令世人敬仰,而他的雄韬伟略推动口腔医学美学发展贡献的故事... 2024年5月24日,我国口腔医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在上海仙逝,巨擘陨落,英名千古。他在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卓越成就令世人敬仰,而他的雄韬伟略推动口腔医学美学发展贡献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美学 邱蔚六
下载PDF
高平开化寺大殿东壁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的来源及意涵
10
作者 李雅君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64-72,共9页
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大殿四壁绘有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的佛教壁画。其中,东壁所绘华严经变之南端,有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一铺。从该图像入手,通过将其与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可以获知其来源为流行华严与密教的辽国。辽代佛教的盛行... 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大殿四壁绘有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的佛教壁画。其中,东壁所绘华严经变之南端,有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一铺。从该图像入手,通过将其与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可以获知其来源为流行华严与密教的辽国。辽代佛教的盛行,极大刺激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并带动了跨地域的图像传播。开化寺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10至11世纪弥漫于辽宋社会的末法观念,另一方面也意在强调华严的救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化寺 华严经变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佛教壁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形成、美学内涵及当代传承
11
作者 侯雯 安汝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中华体育精神是儒家士人进取精神、道家重生精神及佛家慈悲精神等精神形态在体育领域的显现,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以体育国的古典形态、以体救国的尚武精神和以体强国的体育精神等三个发展阶段。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精神哲学,科学... 中华体育精神是儒家士人进取精神、道家重生精神及佛家慈悲精神等精神形态在体育领域的显现,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以体育国的古典形态、以体救国的尚武精神和以体强国的体育精神等三个发展阶段。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精神哲学,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道德哲学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境界哲学是中华体育精神美学内涵的具体所指。中华体育精神当代传承的关键在于通过美育教育使运动员和健身人群形成具有爱国热情和具有高雅趣味的“有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哲学思想 “有我之境”
下载PDF
昆剧《诗宴·唐才子传》的主题意蕴与审美意象
12
作者 李志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诗宴·唐才子传》是一部案头场上兼善的昆剧作品,在主题未更改的前提下艺术质量经打磨不断提升。《诗宴·唐才子传》在主题意蕴上,通过三个维度阐释了富有哲理性的“如何相逢”;在审美意象上,主要...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诗宴·唐才子传》是一部案头场上兼善的昆剧作品,在主题未更改的前提下艺术质量经打磨不断提升。《诗宴·唐才子传》在主题意蕴上,通过三个维度阐释了富有哲理性的“如何相逢”;在审美意象上,主要表现为凉秋冷冬,而在此意象之下,该作品揭示的是人生勇敢向前的正确取向和优秀诗作皆是诗人心血之凝结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诗宴》 《唐才子传》 审美
下载PDF
论精神需要的开发
13
作者 江畅 李雨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9,共11页
人的精神需要是后发的深层次需要,必须通过开发才能转化为现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潜能具有获得性、不确定性、待开发性、易被忽视性等不同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潜能的特征。这种潜能必须被开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人的那种必须造就才能成人... 人的精神需要是后发的深层次需要,必须通过开发才能转化为现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潜能具有获得性、不确定性、待开发性、易被忽视性等不同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潜能的特征。这种潜能必须被开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人的那种必须造就才能成人的“成为”特性决定的。精神需要的开发是个人和社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社群的作用是先在的,个人的作用在社群的作用之后才能发生作用,但具有最终的决定性意义。只有家庭、学校、职场、国家都注重其成员精神需要的开发,所进行的开发彼此价值取向一致并且能够良性互动,社会成员才可能普遍开发自己的精神需要,其精神素质和精神境界才能由此得到普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潜能 精神需要开发 精神素质 精神境界
下载PDF
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薛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61,共9页
随着流动树脂性能的提高,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新技术在临床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流动树脂的操作简便性和高度可塑性使其临床技术敏感性降低,结合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优质、高效地完成复杂和疑难直接... 随着流动树脂性能的提高,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新技术在临床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流动树脂的操作简便性和高度可塑性使其临床技术敏感性降低,结合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优质、高效地完成复杂和疑难直接粘接修复病例。本文对流动树脂材料的进展、注射充填技术的内涵和发展以及注射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讨论,为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树脂 注射充填技术 前牙美学修复 前牙间隙 数字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文化价值意蕴论析
15
作者 张颖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现代化是一个历时性的客观过程,在价值、理念、思想、理论等上可建构,对其理解和阐释充满主观目的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在于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历时性的客观过程,在价值、理念、思想、理论等上可建构,对其理解和阐释充满主观目的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在于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强化了民族文化自立自强的底气,增强了民族文化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现代化民族文化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打破了西方强则称霸的定律,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文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人为本 全新境界
下载PDF
记忆之场:指向文化传承的革命题材教学新场域——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
16
作者 席晓圆 刘大伟 《教育参考》 2024年第5期32-36,共5页
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革命题材文本,如何发挥其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重大时代命题。现实教学中存在代际差异、亲历者体验缺失、文道难统一等问题。基于集体记忆视角,建构具有空... 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革命题材文本,如何发挥其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重大时代命题。现实教学中存在代际差异、亲历者体验缺失、文道难统一等问题。基于集体记忆视角,建构具有空间性、仪式性与功能性的记忆之场;具象无形文化,建构空间之场;凝聚情感共鸣,建构仪式之场;强调文道统一,建构功能之场等方式手段,可以解决革命题材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催生根植于学生内心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之场 革命文化 革命传统教学 新场域
下载PDF
人的全面展开,美的层累突创——略论蒋孔阳美学思想
17
作者 马大康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2-20,240,共10页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从中获得理论新知,进而突破西方美学思想框架,为美学研究注入中华民族智慧和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思想 审美关系 主体性 去主体化
下载PDF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18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汪榕培与理雅各英译老庄术语“达意”之辨
19
作者 蔡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
老庄经典英译进程中,相去百年的汪榕培、理雅各两种英译本以各自交流性“输出”、学术型“译入”的特质成为跨文化时空性对话的英译经典。通过平行考察上述老庄两译本核心术语的英译实务,着重分析了两译者传达原典关键术语意义“达意”... 老庄经典英译进程中,相去百年的汪榕培、理雅各两种英译本以各自交流性“输出”、学术型“译入”的特质成为跨文化时空性对话的英译经典。通过平行考察上述老庄两译本核心术语的英译实务,着重分析了两译者传达原典关键术语意义“达意”向度、程度上的差异,侧重阐释了两译者翻译“学术”与“普及”观念各从其类的道家英译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术语英译 “非‘常译’”视域 “达意”内、外“观”有别
下载PDF
困境与救赎——论爱伦·坡作品中的非自然空间
20
作者 周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6-10,共5页
非自然空间是近年来兴起的非自然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理或逻辑上不可能的空间。作为一名自觉疏离主流审美规则、极具前瞻性的作家,爱伦·坡打破了传统的模仿规约,在其作品中构建了多种非自然空间——阴森恐怖的诡异之地... 非自然空间是近年来兴起的非自然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理或逻辑上不可能的空间。作为一名自觉疏离主流审美规则、极具前瞻性的作家,爱伦·坡打破了传统的模仿规约,在其作品中构建了多种非自然空间——阴森恐怖的诡异之地、新颖神奇的科幻世界,以及唯美脱俗的超凡之境。该文旨在使用非自然叙事理论对这些非自然空间进行分析,并深入阐释其所蕴含的意义,进而指出非自然空间不仅是实现预设效果的绝佳途径,还体现了爱伦·坡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探索和关注,表达了他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的深刻焦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类该如何摆脱困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非自然空间 诡异之地 科幻世界 超凡之境 困境 救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