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蒡子不同炒制品中的成分与含量及其对动物的抗炎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邵晶 文喜艳 +2 位作者 王兰霞 王志旺 郭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64-1468,共5页
目的研究牛蒡子炒制的炮制机制。方法用HPLC法检测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用UV法检测总木脂素含量;用醚浸出法检测油脂含量,对不同程度牛蒡子炒制品进行比较。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检测肿胀度和肿胀... 目的研究牛蒡子炒制的炮制机制。方法用HPLC法检测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用UV法检测总木脂素含量;用醚浸出法检测油脂含量,对不同程度牛蒡子炒制品进行比较。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检测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对不同程度牛蒡子炒制品的抗炎活性进行比较。结果牛蒡子在炒制过程中主成分含量显著变化,随加热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牛蒡苷含量从6.03%降至1.07%,牛蒡苷元含量从0.32%增至2.61%,并在27 min产生一个含量逐渐增加的新吸收峰,但总木脂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醚浸出物量先升高后降低。牛蒡子生品及各炒制品均能不同程度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其中,200℃炒制6 min,耳廓肿胀抑制率36.0%,足肿胀抑制率16.9%。250℃炒制6 min,耳廓肿胀抑制率36.8%,足肿胀抑制度18.7%。炒制样品抗炎活性要强于生品的耳廓肿胀抑制率25.3%、足肿胀抑制率10.0%及100℃(低温炒制品)炒制6 min组的耳廓肿胀抑制率29.8%、足肿胀抑制率12.4%;150℃炒制6 min组的耳廓肿胀抑制率32.7%、足肿胀抑制率13.0%。结论每200 g牛蒡子药材应在200~250℃炒制4~6 min为宜。牛蒡子炒制是为了使部分牛蒡苷分解成牛蒡苷元,并使外壳爆裂,油脂易被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炒制 牛蒡苷 牛蒡苷元 总木脂素 醚浸出物 抗炎
原文传递
甘肃产牛蒡子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晶 郭玫 +2 位作者 王志旺 黄钰芳 孙政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对甘肃部分地区产牛蒡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为完善甘肃产牛蒡子饮片的质量规范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HPLC测定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采用醚浸出物法测定脂肪油含量。结果收集到的甘肃地区产8个牛蒡子样品中... 目的对甘肃部分地区产牛蒡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为完善甘肃产牛蒡子饮片的质量规范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HPLC测定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采用醚浸出物法测定脂肪油含量。结果收集到的甘肃地区产8个牛蒡子样品中牛蒡苷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要求,且甘肃定西、临洮、庆阳、和政和甘南产牛蒡子中所含牛蒡苷、牛蒡苷元、总木脂素及醚浸出物含量均不低于收集到的吉林、银川、康定、河南等地产的牛蒡子。结论甘肃地区产牛蒡子药材质量较好,牛蒡子可作为甘肃开发引种药材新品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牛蒡子 牛蒡苷 牛蒡苷元 总木脂素 醚浸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