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4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Evalua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and Ethics in the New Era
1
作者 LIU Qiu-f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University teach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Regular and long-ter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and ethic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Regular and long-ter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and ethic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that due to the multiple identiti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and ethics in terms of what to evaluate and how to evaluate?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ttempt will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morality and eth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and ethics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下载PDF
Kant and Confucius:Moral Ethics Behind Western and Eastern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
作者 Ksenia Radchenkov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0期436-448,共13页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R)as a discipline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crisis that may be viewed as a protest against the Euro-centric theories in humanities and the Western view on global politics,some of the most v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R)as a discipline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crisis that may be viewed as a protest against the Euro-centric theories in humanities and the Western view on global politics,some of the most vocal opponents coming from Asia,with China at its core.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principles that depict moral ethics serving as a base for political idealism in the West and the East with Kant’s views as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idealism and Confucius’s ethical theory as a ground for an ideal society from the Asian perspective.The comparison is conducted along the following axes:the notions of autonomy,will,and freedom,initially developed to depict an ideal world order in the Kantian view.As a result of this comparison,the common featur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ethics,namely the strive for human dignity,becomes apparent.In conclusion,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concentrate on common features in the two philosophies instead of juxtaposing their apparent differences,which politically reflect the opposition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Stress on human dignity shall become a unifying factor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st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philosophy moral eth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Kantian ethics Confucian ethic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下载PDF
Ethical Leadership and Moral Imagina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Proxim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3
作者 Jiang Xiaochuan Yang Jianfe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1-202,共12页
Moral imagination is the ability that can help individuals overcome constraints of organizational mental models to develop fresh frameworks and to make ethical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those frameworks.This study aim... Moral imagination is the ability that can help individuals overcome constraints of organizational mental models to develop fresh frameworks and to make ethical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those frameworks.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moderated mediator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between ethical leadership and moral imagination.Data of 281 employees were collected,and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victim of a certain ethical issue is their own company,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fully mediated the effect of ethical leadership on moral imagination;however,when the victim is other company,ethic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adn't any effect on moral imagination.Those results showed the process that ethical leadership uses to influence moral imagination is not a social learning process but a social exchang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AL LEADERSHIP moral IMAGINATION PROXIMITY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下载PDF
应用伦理学的方法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方法组合”,是各种原则、规范、推理技巧和分析框架的应用组合;它也是一种“做伦理学”的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早期范式是一种原则主义,即运用普遍原则判断特... 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方法组合”,是各种原则、规范、推理技巧和分析框架的应用组合;它也是一种“做伦理学”的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早期范式是一种原则主义,即运用普遍原则判断特殊事例的道德推理。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式则是一个“转化”和“应用”多元知识解决道德困境的综合判断决策系统,它有两个重要的方法路径:权衡伦理原则和细化伦理规则。规则的权衡和细化是应用伦理学对道德推理不断开发的过程,是两种具有基础意义的应用伦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伦理学不仅打开了一个可适度无限开放的问题域,也催生着一个开放的学科知识交互系统和一个综合判断决策系统。但也应认识到,应用伦理学无法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因此不能对它抱有不合理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方法论 道德推理 反思平衡
下载PDF
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
5
作者 司洁如 齐晓英 +2 位作者 杨海涛 林艳玉 张红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的知识得分为(13.02±4.10)分,平均得分率为65.10%,态度得分为(38.67±5.64)分,平均得分率为64.50%。年龄(41~50)岁、接受过教育培训、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了解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与知识得分成正相关(P<0.05)。年龄(>50岁)、职称(副高级职称)、岗位(医疗)、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会对态度得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体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医护人员 伦理道德 医患沟通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开发与验证研究
6
作者 曹元坤 罗元大 张琼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8,共15页
作为一种新兴创新模式,责任式创新为减少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尚未达成统一界定,且缺乏科学明确的测量工具。文章遵循扎根理论分析逻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 作为一种新兴创新模式,责任式创新为减少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尚未达成统一界定,且缺乏科学明确的测量工具。文章遵循扎根理论分析逻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利用NVivo 12、Mplus 8.3等软件,探究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结构并开发对应量表。结果表明员工责任式创新包含“伦理合规性创新”和“社会需求性创新”两个维度,所开发的包括8个题项的员工责任式创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检验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效标关联效度过程中,发现员工亲社会动机、主动担责角色定义显著正向预测责任式创新,员工道德推脱、领导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员工责任式创新。研究结论丰富了员工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可以为责任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给责任式创新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责任式创新 量表开发 伦理道德要求 社会发展需求
下载PDF
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现代性规则困境与破困路径
7
作者 王正青 蒋文程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3,共12页
师德制度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助推教师职业发展、构建教育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工具主义的滥觞和受制度自身逻辑的影响,高校师德制度建设陷入了制度建构困境、取向困境、执行困境、评价困境。根据反思性现代性理... 师德制度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助推教师职业发展、构建教育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工具主义的滥觞和受制度自身逻辑的影响,高校师德制度建设陷入了制度建构困境、取向困境、执行困境、评价困境。根据反思性现代性理论,风险可以被看作现代性制度的内在变量,通过加强对制度的反思性监测,以激进的参与态度对反思性的制度进行再生产,为破解师德制度建设所面临的规则困境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具体而言,高校破解师德制度建设的现代性规则困境,需增强制度的反思性意识,从制度结构、价值取向、规则运行、目标达成等方面突破,以实现师德制度建设与师德养成的双向共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制度建设 师德失范 制度正义 现代性规则困境 反思性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空间智慧探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天平 胡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并不能表明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就隐藏着丰富的个体道德空间智慧:一是“养浩然之气”和“慎独”学说蕴含的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养浩然之气意味着个体恰当安置身心于身心关系场域,慎独意味着个体自我内求道德并以合德方式谨慎把握身心关系,因此它们都是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建构;二是“仁”“礼”统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仁指爱人利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形成相互仁爱的人际关系,礼乃仁之具体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循礼而为所形成的礼和秩序,仁爱关系、礼和秩序都是个体人际维度的道德空间架构;三是“天人合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其中天即自然界,人是作为主体的存在,天人合一意味着天人合德,而天人合德即意味着人以道德规范来协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共生、共处,从而展现出人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意蕴。这些道德空间思想智慧对于人们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平衡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调节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 道德空间 身心关系 人际关系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应用伦理学中的程序伦理
9
作者 甘绍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应用伦理学的任务在于为功能分化的社会各个领域部门出现的道德冲突与伦理悖论提供解答,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程序伦理理念的建构。作为一种程序伦理,应用伦理学通过体现民主在道德哲学中的运用而呈示了全新的伦理范式。依照论证程序的... 应用伦理学的任务在于为功能分化的社会各个领域部门出现的道德冲突与伦理悖论提供解答,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程序伦理理念的建构。作为一种程序伦理,应用伦理学通过体现民主在道德哲学中的运用而呈示了全新的伦理范式。依照论证程序的建构原则,具有价值多元性的商谈决策参与者们唯一能够达成一致的起点只能是中立的程序,但实际上商谈程序又并非纯形式上的和价值中立的,因为程序伦理以自由为价值底蕴,以公正先于善好为价值导向。商谈程序的参与者应具备伦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对情境有全面精准的把握,善于提炼和厘清伦理问题,能够运用伦理理论工具,自觉遵循程序的基本规范性设定,力求在理性论证基础上赢得也许并非道德真理而是具有一定道德正确程度的道德共识,所有这一切均构成程序伦理的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程序伦理 自由 公正 道德共识
下载PDF
应用伦理学中的原则伦理
10
作者 甘绍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5,共16页
在应用伦理学中原则主义展现了如何将伦理应用到具体实践的一条进路。不同于诉诸一种基于某一最高原理并拥有普遍适用性的道德系统的演绎论,也不同于依赖以感知判断为基础的类比性评价的决疑论,原则伦理者寻求处于抽象的道德理论与具体... 在应用伦理学中原则主义展现了如何将伦理应用到具体实践的一条进路。不同于诉诸一种基于某一最高原理并拥有普遍适用性的道德系统的演绎论,也不同于依赖以感知判断为基础的类比性评价的决疑论,原则伦理者寻求处于抽象的道德理论与具体的道德实践之间的所谓中位原则,为人们应对伦理冲突提供价值基准与论证依据的规范性导向框架。如果说不伤害、有利、公正、自主性属于比较经典的伦理原则的话,那么人权、尊严、隐私、责任则属于新近出现的并得到广泛认可的伦理原则。应用伦理学中的中位原则具有不证自明的品格,其实质根基便是人类的道德直觉。这些原则之间处于协调的融贯关系,其内容在实践中需得到具体化的解释和依情境的灵活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原则伦理 演绎论 决疑论 道德直觉
下载PDF
功利之中有道德——孙子战争伦理思想浅析
11
作者 商海燕 《孙子研究》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战争伦理思想是孙子兵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孙子战争伦理的主要内容、功利主义特征、道德因素等方面,对孙子的战争伦理思想进行剖析。
关键词 孙子 战争伦理 道德 功利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内在重构 --信任关系中的人伦“五常”
12
作者 卜长莉 刘佳仪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中,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首要面对的问题。在现有的理论逻辑下审视专业关系,无法完全应对社会工作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信任是构建专业关系的首要任务,信任也是维护专业关系持续向好的保障。将人伦“五常”理... 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中,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首要面对的问题。在现有的理论逻辑下审视专业关系,无法完全应对社会工作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信任是构建专业关系的首要任务,信任也是维护专业关系持续向好的保障。将人伦“五常”理论移植于信任关系中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五常”理论应用于人伦信任之中回应了社会工作对于伦理道德的缺失,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专业关系建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专业关系 伦理道德 文化传统
下载PDF
最小道德:实践理性的初始原则
13
作者 翟振明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5,198,共13页
“不道德”有两种用法;事实性的与规范性的,许多人分不清两种不同的判断,把“不道德”的第一种用法(关于事实)和第二种用法(关于善恶)混为一谈,把这两种判断都叫作“价值判断”,认为价值判断各人不同,没道理可讲,这是价值相对主义,一种... “不道德”有两种用法;事实性的与规范性的,许多人分不清两种不同的判断,把“不道德”的第一种用法(关于事实)和第二种用法(关于善恶)混为一谈,把这两种判断都叫作“价值判断”,认为价值判断各人不同,没道理可讲,这是价值相对主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念。这样的价值相对主义,直接隐含道德相对主义。如果把判断分为需要辩护的和无需辩护的,这种意义上的最小道德拒斥了相对主义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道德 相对主义 伦理学
下载PDF
《教师法》修订背景下公立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识别与治理
14
作者 秦涛 余聪颖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3,共14页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高校相应调查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存在识别标准、治理程序和评判依据模糊等问题。在厘清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基础上,我国应遵循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明确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边界;建立...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高校相应调查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存在识别标准、治理程序和评判依据模糊等问题。在厘清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基础上,我国应遵循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明确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边界;建立和完善以调查与听证为核心的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程序;基于主客观标准、初再犯情节以及后续行为三方面评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过错程度,合理确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师风 师德失范行为 《教师法》 程序正义 比例原则
下载PDF
师风与师德治理
15
作者 刘次林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简单地以师德规范进行判定,师德规范背后还有更高的价值,即师风。师风决定于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根据教育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不同职能,提炼出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指引促进这三个迭代融合的师风。依...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简单地以师德规范进行判定,师德规范背后还有更高的价值,即师风。师风决定于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根据教育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不同职能,提炼出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指引促进这三个迭代融合的师风。依据师风进行师德评判可以使师德治理跟教育本质保持一致性,否则,师德治理就容易流于道德实在论,将师德规范仅仅看作外在权威的强制性“要求”,而不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需要”;评价师德行为也会倾向于根据规范的字面意思而不是它的精神实质,或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有了师风,师德治理会赋予教师无限的创造空间,使教师在更高层次上体现教育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风 师德治理 道德实在论
下载PDF
杜威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路径
16
作者 方明军 任昕岳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32-37,89,共7页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的道德教育思路体现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拥有面对复杂道德情境的清晰判断力;关注学生道德情感上的敏锐性,孕育积极的道德性格力量;基于“经验道德”改造学校德育“三位一体”,构建学生的完整道德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哲学思想 道德观 道德教育路径
下载PDF
进步与妥协:论“小妇人”三部曲中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
17
作者 马红旗 韩红宇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女权思想的宣传者,身处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她在作品中表达了争取参政权等女性平等权益的诉求。然而,奥尔科特在表达女性伦理道德进步性观念的同时,其妥协性也得以暴露。奥尔科特的“妥协”可视为她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表达自己进步主张的一种可行策略。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进步运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科特 “小妇人”三部曲 伦理道德观 进步女权思想 妥协性
下载PDF
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
18
作者 王继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在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中形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建构通过生态美德教育涵养生态道德的自省觉悟,在生态美德养成中达至生态道德的自觉实现,以及在实践中锤炼生态道德的知行合一品质,形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道德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在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彰显生态美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德伦理学 生态道德人格 美德教育 美德养成 美德实践
下载PDF
马仙信俗文化的伦理精神与新时代道德实践
19
作者 任俊华 李朝辉 叶鸿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52-63,共12页
起源于浙江景宁的马仙信俗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孝悌恭谨、勤俭爱家、友爱互助、和谐乡里、爱国护民、畲汉一家等伦理精神。在新时代对马仙信俗文化的伦理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道德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 起源于浙江景宁的马仙信俗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孝悌恭谨、勤俭爱家、友爱互助、和谐乡里、爱国护民、畲汉一家等伦理精神。在新时代对马仙信俗文化的伦理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道德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人心净化和淳朴仁厚的乡土和谐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发展,有助于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仙 信俗文化 伦理精神 新时代 道德实践
下载PDF
情感、理性与选择——叶芝《骸骨之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
20
作者 何林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戏剧《骸骨之梦》叙述了男青年从子夜到黎明的思想发展过程,从而对1916年的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作了隐晦的回应。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迪尔米德和德沃吉拉是斯芬克斯式的人物形象。为了私人性的情感纠葛,他们受到兽性因子中自然意... 戏剧《骸骨之梦》叙述了男青年从子夜到黎明的思想发展过程,从而对1916年的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作了隐晦的回应。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迪尔米德和德沃吉拉是斯芬克斯式的人物形象。为了私人性的情感纠葛,他们受到兽性因子中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的驱使,犯下了引狼入室的非理性罪行。他们身上理性意志的萌生,让其灵魂一直得不到安宁,从而悔恨了700多年。在情感和理性的冲突当中,参与了复活节起义的男青年最终做出了绝不原谅两位卖国者的伦理选择。通过描写迪尔米德和德沃吉拉的“灵魂梦回”以及男青年的坚定选择,叶芝为爱尔兰民众和广大读者提供了伦理警示和道德教诲的实例,推动人们去思考个人、民族、国家等更深入的政治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骸骨之梦》 W.B.叶芝 理性意志 伦理选择 道德教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