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外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几个临床解剖学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廖建春 李健 +2 位作者 范静平 王海青 陆书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0-91,共2页
通过时50个头颅标本的解剖学观测,测量了从Dacryon's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为21.7(14.2~33.3)mm、13.8(6.9~26.7)mm、5.1(2.0~8.4)mm。... 通过时50个头颅标本的解剖学观测,测量了从Dacryon's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为21.7(14.2~33.3)mm、13.8(6.9~26.7)mm、5.1(2.0~8.4)mm。观察到视神经管内壁与筛、蝶窦的毗邻关系多达13种。观察到现神经管隆突的出现牵为55%。结合临床手术体会,对经鼻外筛一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径路解剖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寻找筛前、筛后动脉、视神经孔、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及视神经管隆突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等临床解剖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解剖学 筛前孔 筛后孔
下载PDF
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7
2
作者 石献忠 韩卉 赵靖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48,共2页
目的:研究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处理筛窦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24例成人头颅标本筛窦外侧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Dacryon(泪点,上颌骨、额骨、泪骨的交汇点)至筛前、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间的距离分别... 目的:研究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处理筛窦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24例成人头颅标本筛窦外侧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Dacryon(泪点,上颌骨、额骨、泪骨的交汇点)至筛前、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间的距离分别为(21.45±2.54)mm、(34.23±2.90)mm、(39.25±1.53)mm。筛前动脉眶内段长度为(4.98±1.17)mm,筛后动脉眶内段长度为(8.72±2.24)mm。结论:在筛窦手术或视神经管减压术时,Dacryon与筛前孔、筛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距离,可为正确寻找和处理筛动脉及视神经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解剖学 外侧壁 视神经管减压 筛窦手术 解剖学技术 临床处理 筛前动脉 筛后动脉 眶内段 上颌骨 交汇点 筛前孔 筛后孔 筛动脉 距离 长度
下载PDF
筛窦顶壁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静平 陆书昌 +1 位作者 吴建 廖建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3,共3页
通过110具尸体标本筛顶壁的观察,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长28.2mm,前端宽7.5mm,后端宽9.6mm,厚为0.9mm。筛顶壁与筛板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水平式占17.3%,高台式占82.7%。筛... 通过110具尸体标本筛顶壁的观察,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长28.2mm,前端宽7.5mm,后端宽9.6mm,厚为0.9mm。筛顶壁与筛板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水平式占17.3%,高台式占82.7%。筛前、后动脉在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并与筛板同水平走行。文中讨论了内窥镜鼻窦手术时确定筛顶壁的方法,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 筛顶壁 形态学 解剖学
下载PDF
筛动脉筛窦段的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 被引量:4
4
作者 郎军添 萧璧君 +2 位作者 范静平 党瑞山 纪荣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 :研究筛动脉在筛窦内的走行特点 ,为减少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指导。方法 :通过 30具湿性成人尸头 (男 19,女 11)的解剖 ,观测了筛动脉在筛窦段的走行部位、方向、骨管厚度及其与筛窦气房的关系。结果 :( 1)筛前动脉与中鼻... 目的 :研究筛动脉在筛窦内的走行特点 ,为减少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指导。方法 :通过 30具湿性成人尸头 (男 19,女 11)的解剖 ,观测了筛动脉在筛窦段的走行部位、方向、骨管厚度及其与筛窦气房的关系。结果 :( 1)筛前动脉与中鼻甲基板的位置关系密切 ,多走行于中鼻甲基板之前的紧邻筛房顶 ( 66.6% )及中甲基板顶 ( 2 6.7% ) ;筛后动脉则以位于最后筛房顶最为多见 ( 64.9% ) ;( 2 )筛前、后动脉骨管的下壁明显薄于上壁 ( P<0 .0 1) ;( 3)部分筛前、后动脉骨管的下壁存在部分或全部的缺损 ;( 4 )过度气化的额窦或前筛气房的后 (下 )壁可取代前颅底成为筛动脉骨管的顶壁。结论 :上述解剖特点对于鼻内窥镜手术中避免筛动脉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动脉 筛后动脉 筛窦 鼻内窥镜手术 解剖
下载PDF
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强 许奕 +4 位作者 张琪 洪波 黄清海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54-359,共6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Ⅲ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 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Ⅲ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 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液态栓塞剂NBCA栓塞2例,Onyx-18栓塞5例。对2例合并供血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者,均首先栓塞动脉瘤。结果 7例中,经单支供血动脉栓塞即获完全栓塞者5例,其中2例用球囊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部分栓塞2例,分别在1周及1个月后造影,见瘘口再开放,再次进行多支供血动脉栓塞,直至瘘口基本不显影。1例因NBCA胶过度弥散发生对侧眼动脉阻塞,术后出现视力下降。7例均获临床随访(6~10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级5例,2级1例,3级1例。4例获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术中应严格控制栓塞剂返流及过度弥散,防止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颅窝 栓塞 治疗性 筛动脉
下载PDF
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成像评价筛前动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娟 李国英 +4 位作者 李雯雯 朱士芳 李胜辉 李理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对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价值,为FESS准确识别筛前动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后行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DSA)及320... 目的:初步探讨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对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价值,为FESS准确识别筛前动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后行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DSA)及320排CTA成像,利用原始数据重组出筛前动脉,并分别测量筛前动脉与额隐窝后壁、前颅底的距离,对两种方法筛前动脉显示率及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在CTA三维VR图像上测量筛前动脉与Dacryon点的距离。结果:两种方法筛前动脉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别,两种方法测量筛前动脉与额隐窝后壁、前颅底的距离无显著差异。结论: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均可以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320排CTA基本可以代替有创性DSA检查对筛前动脉进行术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动脉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中隔严重鼻衄选择性动脉结扎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元问 姜亚辉 张郢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在解剖镜(16×~60×)下解剖观察了5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其血供属多源性,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筛前、后动脉,各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无论是鼻中隔的血供或黎氏区动脉丛的组成,都以鼻后中隔动脉为主要来源,筛动脉次之。... 本文在解剖镜(16×~60×)下解剖观察了5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其血供属多源性,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筛前、后动脉,各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无论是鼻中隔的血供或黎氏区动脉丛的组成,都以鼻后中隔动脉为主要来源,筛动脉次之。根据解剖所见,在处理鼻中隔严重鼻(血刃)需作动脉结扎时,建议首选位于蝶窦口前下部粘膜下的鼻后中隔动脉主干进行结扎,具有创伤小、止血快、涉及范围小、术后无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 后动脉 鼻后中隔动脉 黎氏区动脉丛
下载PDF
筛前动脉的解剖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林长领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筛前动脉是前颅底和额隐窝的重要解剖标志,手术损伤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了解其正常走行以及邻近结构,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副鼻窦内镜手术结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筛前动脉解剖结构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320层容积CT(VCT)筛前动... 筛前动脉是前颅底和额隐窝的重要解剖标志,手术损伤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了解其正常走行以及邻近结构,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副鼻窦内镜手术结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筛前动脉解剖结构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320层容积CT(VCT)筛前动脉血管成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畅 张俊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方法分析2例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分析筛前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2例患者术后均出...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方法分析2例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分析筛前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眶压增高、球结膜水肿、视力下降,考虑为筛前动脉损伤致眶内血肿,经过及时行眶减压、电凝止血,一例患者术后视力逐渐恢复正常,另一例患者视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鼻内镜术前需仔细阅片,对于筛前动脉游离度大的病例,以及肿瘤破坏骨质包裹动脉的患者,术中需注意仔细辨认,避免损伤筛前动脉;如术中动脉损伤应及时电凝止血;术后出现眶压增高、视力明显下降者,应考虑筛前动脉损伤导致眶内血肿可能,应及时进行眶减压及筛前动脉电凝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筛前动脉 眶内并发症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超 曹永华 +1 位作者 王娟利 王忠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睡眠、鼻部症状、情感、眼部症状、实际困扰、其他症状、活动限制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AR的近远期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后神经 咽支 筛前神经切断术 重度变应性鼻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米坤龙 赵卿 +1 位作者 王新生 董建峰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及位置关系 ,补充人体调查资料 ,并为眶内侧壁血管结扎术及筛窦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总结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 ;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左右两侧各孔间的相对距离并进行比较。结... 目的 :研究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及位置关系 ,补充人体调查资料 ,并为眶内侧壁血管结扎术及筛窦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总结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 ;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左右两侧各孔间的相对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 :穿经眶内侧壁的血管神经孔 ,二孔者所占比例为左 5 4 .12 % ,右 5 6.4 9% ,三孔者所占比例为左 4 2 .35 % ,右 4 1.18%四孔者所占比例为左 3.5 3% ,右 2 .33% ,未发现有单孔者。各孔间距离分别为Dacryon点—筛前孔 :左 17.73± 1.5 5mm ,右 17.5 2± 1.85mm ;筛前孔—筛后孔 :左 14.37± 1.4 6mm ,右 14.4 0± 1.76mm ;筛前孔—副筛动脉孔 :左 9.84± 2 .0 2mm ,右 9.76± 1.5 5mm。结论 :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出现率以二孔最多 ,三孔次之 ,左右两侧对比 ,各孔出现率及两孔间距离统计学无显著差异。Dacryon点至筛前孔 ,筛前孔至筛后孔 ,筛前孔至副筛动脉孔的距离为手术止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研究 Dacryon点 筛前孔 筛后孔 副筛动脉孔 孔间距
下载PDF
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术的应用解
12
作者 向宇燕 徐达传 +3 位作者 黄凤玲 张心宽 欧阳四新 彭田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5-376,379,共3页
目的 :为鼻中隔严重出血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2 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结果 :鼻中隔血供属多源性 ,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上支、下支 ,筛前、筛后动脉 ,它们入鼻中隔处外径分别为 (0 .... 目的 :为鼻中隔严重出血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2 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结果 :鼻中隔血供属多源性 ,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上支、下支 ,筛前、筛后动脉 ,它们入鼻中隔处外径分别为 (0 .9± 0 .2 )、(0 .7± 0 .1)、(0 .4± 0 .1)、(0 .3± 0 .1)mm ,筛前、筛后动脉入鼻中隔处与鼻小柱前缘距离分别为 (5 .1± 0 .3 )cm和 (6.3± 0 .3 )cm ,入鼻中隔处与鼻小柱基底连线和鼻腔底壁的夹角分别为 (5 5 .5°± 4.4°)和 (4 5 .0°± 3 .5°) ,鼻中隔段主干长分别为 (1.3± 0 .4)、(1.0± 0 .2 )cm。筛前、筛后动脉主要分布于鼻中隔上部。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动脉结扎术 筛前动脉 筛后动脉 功能性鼻内窥镜 鼻出血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眶路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观察
13
作者 张潜英 岳显 +2 位作者 韦军 黄坚 唐正其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9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筛前动脉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内窥镜辅助下经眶路行筛前动脉结扎达到止血目的。结果患者鼻腔出血均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眶路行筛前动脉血管结扎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疗效好、损伤小及可行性... 目的探讨顽固性筛前动脉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内窥镜辅助下经眶路行筛前动脉结扎达到止血目的。结果患者鼻腔出血均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眶路行筛前动脉血管结扎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疗效好、损伤小及可行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动脉 鼻出血 内窥镜
下载PDF
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立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2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中、下鼻甲后端之间的鼻腔外侧壁鼻后下神经分布处黏膜及鼻丘和相应鼻中隔前上部筛前神经分布区域黏膜,待局部黏膜变白为止。结果:经随访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中、下鼻甲后端之间的鼻腔外侧壁鼻后下神经分布处黏膜及鼻丘和相应鼻中隔前上部筛前神经分布区域黏膜,待局部黏膜变白为止。结果:经随访2年,总有效率87%,显效率65%,有效率22%,无效率13%。结论:经鼻内镜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可视性强,操作方便,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的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后下神经 筛前神经 微波
下载PDF
CT影像中筛前动脉与颅底的关系及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慕寒 王旻 +3 位作者 吴雨潇 李辉 黄诗恩 吕志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4-669,共6页
目的通过CT影像探讨筛前动脉(AEA)与颅底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7年8月共52例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测量AEA与颅底的距离并分型,测量AEA至额嘴的距离,并研究其与AEA悬空... 目的通过CT影像探讨筛前动脉(AEA)与颅底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7年8月共52例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测量AEA与颅底的距离并分型,测量AEA至额嘴的距离,并研究其与AEA悬空的关系。记录眶上筛房(SOEC)的发生率并以卡方检验分析SOEC与AEA悬空的关系,测量筛板外侧板的深度并进行Keros分型,以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eros分型与AEA悬空的关系。结果AEA在CT图像中辨别率为100%,Ⅰ型为AEA嵌于颅骨内,占42.3%(44/104),Ⅱ型为AEA紧贴颅底,占18.3%(19/104),Ⅲ型为AEA悬空于筛窦内,占39.4%(41/104),即AEA的悬空率为39.4%,至颅底的平均距离为(3.8±1.5)mm。AEA至额嘴平均距离(14.1±2.2)mm,其距离在AEA悬空与非悬空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05)。在Keros分型中,Ⅰ型占51.9%(54/104),Ⅱ型占37.5%(39/104),Ⅲ型占10.6%(11/104)。Keros分型与AEA发生悬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5(P<0.001),为中度正相关。SOEC发生率为17.3%(17/104),有SOEC的患者与无SOEC的患者的AEA悬空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87,P<0.05)。结论当SOEC存在或Keros分型级别较高时,AEA的悬空率明显升高,术前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可以识别颅底解剖情况,明确AEA与颅底的位置关系,进而降低术中AEA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前动脉 颅底 鼻窦炎 眶上筛房 Keros分型 解剖学
下载PDF
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前前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车福盈 王昭迪 +4 位作者 贾德进 臧志敏 章永涛 孙书连 王恒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究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前前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150例(300侧)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测量筛板和筛孔中心之间外侧板的长度(LLCP... 目的探究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前前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150例(300侧)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测量筛板和筛孔中心之间外侧板的长度(LLCP长度)并进行Keros分型,测量筛前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AEA)至颅底的距离并进行分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EA悬空与Keros分型的相关性,测量LLCP与筛板向外侧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LLCP-CP角),根据LLCP-CP角进行医源性损伤风险分型(Gera分型),观察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位置并进行分型,分析SAUP分型与钩突内引流、外引流以及额窦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50例患者嗅凹深度(5.82±1.16)mm,AEA至颅底距离(3.78±1.09)mm,AEA至额嘴长度(13.97±2.45)mm,LLCP长度0.5~13(5.60±1.24)mm,LLCP-CP角69.22°±12.85°;AEA位置I型64例(42.67%),Ⅱ型28例(18.67%),Ⅲ型58例(38.67%),AEA悬空率38.67%,AEA悬空与AEA非悬空患者AEA至额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eros分型的AEA悬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EA悬空率与Keros分型呈正相关(r=0.613,P<0.001);Gera分型Ⅰ型35例(23.33%),Ⅱ型108例(72.00%),Ⅲ型7例(4.67%),Gera分型与Keros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150例患者(300侧)中,SAUP分型Ⅰ型164侧(54.67%),Ⅱ型16侧(5.33%),Ⅲ型12侧(4.00%),Ⅳ型60侧(20.00%),Ⅴ型48侧(16.00%),钩突内引流162侧,钩突外引流138侧,钩突内引流额窦炎发生率高于钩突外引流(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前行鼻窦CT检查,可明确AEA位置、LLCP-CP角、SAUP位置等的解剖变异情况,有助于识别颅底损伤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Paranasal Sinuses)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鼻窦炎(Sinusitis) 颅底(Skull Base) 解剖变异(anatomical variation) 筛前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
下载PDF
鼻内镜辅助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符涛 郎军添 范静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鼻内类固醇激素治疗。随访6月以上... 目的:探讨射频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鼻内类固醇激素治疗。随访6月以上,采用症状体征积分和鼻声反射检查两项指标对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显效2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2.2%,其中显效9例),P<0.01。鼻声反射检查示鼻腔最小截面积和鼻阻力较术前有改善(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PAR,不仅对喷嚏、鼻痒等症状控制作用显著,对于鼻腔通气功能的改善亦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射频热凝 鼻后下神经 筛前神经 鼻声反射
下载PDF
低位筛前动脉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影像学关系和临床意义
18
作者 程翔宇 张欠欠 +3 位作者 唐如 茆松 张维天 叶海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11期40-45,共6页
目的通过CT研究低位筛前动脉(low-lying 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LAEA)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影像学关系,明确其定位,避免术中损伤。方法回顾研究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126例慢性鼻窦炎(chronic ... 目的通过CT研究低位筛前动脉(low-lying 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LAEA)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影像学关系,明确其定位,避免术中损伤。方法回顾研究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126例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通过Horos软件重建,测量筛前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AEA)与颅底的距离、额窦前壁到颅底水平部与垂直部相交点的最大水平距离(longest horizontal diameter from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frontal sinus to the skull base at which point the slope turns vertical to horizontal,APF)、包含LAEA的骨板与颅底向前的夹角(forward angle between the lamella containing the low anterior ethmoid artery and the skull base,FALS),测量筛板外侧板(lateral lamella of the cribriform plate,LLCP)高度并按Keros分型分类,按国际额窦解剖分类方法(international frontal sinus anatomy classification,IFAC)定义患者气房类型。t检验、χ^(2)检验做差异性分析,Spearman、Pearson分析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在126例(252侧)患者中,有、无眶上筛房(supraorbital ethmoid cell,SOEC)及有、无筛泡上气房(supra bulla cell,SBC)患者的AEA低位走行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P<0.001;χ^(2)=138.05,P<0.001);KerosⅠ型、Ⅱ型、Ⅲ型与LAEA分别呈负相关(r=-0.592,P<0.001)、正相关(r=0.531,P<0.001)、正相关(r=0.172,P<0.001);LAEA与颅底之间的距离和APF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01);当存在SOEC、SBC,KerosⅡ型、KerosⅢ型及更大的APF,AEA低位走行率明显升高。在FALS中,91.5%为锐角,7.8%为直角,0.7%为钝角。结论SOEC、SBC、高级别Keros分型、APF长度及FALS是术前定位LAEA的可靠标志。通过术前阅片,明确其解剖关系,对于内镜手术时减少AEA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筛前动脉 国际额窦解剖分类 Keros分型 鼻内镜 颅底
下载PDF
鼻内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82例疗效分析
19
作者 段永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2期110-110,11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筛前动脉供血区鼻出血患者82例,给予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鼻出血患者均有效止血,一期治愈率96.34%。结论: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筛前动脉供血区鼻出血患者82例,给予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鼻出血患者均有效止血,一期治愈率96.34%。结论:鼻内窥镜下筛前动脉结扎治疗鼻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鼻内镜 筛前动脉结扎
下载PDF
320排CT血管成像评价筛前动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娟 李国英 +4 位作者 张绪平 李敏 郁冰冰 李胜辉 孙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3期3746-375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CTA)对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价值,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提供术前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后行320排CTA成像及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CTA)对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价值,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提供术前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后行320排CTA成像及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单侧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Innova数据采集],利用原始数据重建出筛前动脉CTA及DSA图像。计算DSA对筛前动脉的显示率,分析CTA对筛前动脉及骨性解剖标记(包括筛前动脉眶口、筛前动脉管及筛前动脉颅口)的显示情况。结果 DSA及320排CTA对筛前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32/32)及89.06%(57/64)。骨性标记在MPR上的显示率分别为:眶口100%(64/64)、筛前动脉管43.75%(28/64)、颅口100%(64/64)。结论 320排CTA能够较好地显示筛前动脉及邻近骨性结构,基本可以代替有创性DSA检查对筛前动脉进行术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筛前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