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促进“三交”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俊清 李泽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9,共15页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 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但其如何促进“三交”的内在机理还未明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从游客视角探索旅游促进“三交”的机理,发现:游客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三交”行为具象共同构成了旅游促进“三交”的机制模型,其中,旅游满意度、旅游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地方认同)在这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旅游促进“三交”中要平衡营利性与公益性、融合性的关系,协调求异性与共同性、统一性的关系,统筹推进体验性与互嵌性。基于游客视角,可以从拓展旅游时空、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国家感知等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游客体验 旅游认同
下载PDF
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基于“文化工具论”的评析
2
作者 韩东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除此外是否还会有可以成立的文化冲突论?根据“文化工具论”的评析也不会。因为文化的冲突只会出现在使用文化工具时仅有的两个特殊情境中,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性的趋势。相反,文化的融合才是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因为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工具的种类越多越好,于是,很多具有优越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工具会从一个族群流入其他族群。也许有人担忧人类文化互动的融合趋势会消除族群文化的个性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使人类文化不能继续在差异中相互促进。通过文化工具论的评析可知,这同样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文化 文化互动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文化工具论
下载PDF
民族文学内地化探究——以师范为中心
3
作者 王海滨 李晓旋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诗学的复古风气以及与杜甫相似的人生遭际都促成了师范学杜的动因。对于师范本人来说,杜甫的人格魅力和诗学成就影响了其诗歌的创作,其诗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就是模仿杜甫的现实主义之作。在师范的人品和诗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清代白族师氏作家群以及白族作家圈。可以说,以师范为代表的清代白族诗人,在苍洱之境的熏陶下,民族气质与中华文化碰撞间,开辟了白族文化内地化的又一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白族文学 师范 白族诗人 内地化
下载PDF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多族文化融合
4
作者 燕颖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伴随着元代社会统合的稳步进行,上京纪行诗在元中期达到鼎盛。无论是诗歌数量、主题分布,还是作家群体及其构成,都渐臻成熟,成为有元一代最独特的诗歌类型。上京纪行诗人群体的身份几乎涵盖了元代所有种群和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四种... 伴随着元代社会统合的稳步进行,上京纪行诗在元中期达到鼎盛。无论是诗歌数量、主题分布,还是作家群体及其构成,都渐臻成熟,成为有元一代最独特的诗歌类型。上京纪行诗人群体的身份几乎涵盖了元代所有种群和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四种宗教教士。在广泛、频繁的诗歌创作、唱和活动中,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士互相交流,带来的是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具体体现为跨族群文士的交往、蒙汉歌谣习俗的混杂和“国语”、汉语、高丽语等至少三种语言文字的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纪行诗 文化融合 族群交往
下载PDF
蜡染扎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唐丽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161-163,共3页
蜡染扎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在长久生活实践和审美追求积淀下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蜡染扎染像一... 蜡染扎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在长久生活实践和审美追求积淀下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蜡染扎染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进人们的视野,像一朵民族之花在众艺中绚丽地绽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其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民族文化的融入,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内核。只有不断地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全面地建设校园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民族艺术 蜡染扎染 校园文化建设 融合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研究
6
作者 赵婧妤 唐姜 张俊英 《江西科学》 2024年第1期221-226,共6页
融合发展是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但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二者融合效应发挥。以青海省循化县、尖扎县2个案例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资料、文本资料... 融合发展是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但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二者融合效应发挥。以青海省循化县、尖扎县2个案例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资料、文本资料等为资料来源,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旅游需求、软件支持、技术创新和设施保障5个主范畴是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和设施保障是基础动力,旅游需求是拉动力,技术创新是推动力,软件支持是支撑动力。研究进一步构建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以期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内涵与逻辑框架,为二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融合动力机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旅游产业
下载PDF
试谈蒙古族民歌与匈牙利民歌的亲缘关系
7
作者 乌兰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8,167,共9页
文章将《论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匈牙利民歌与蒙古族民歌对比研究后,发现九首民歌十分相像,可以看作是同一母体曲调的不同变体。作者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对此音乐现象予以解读,认为匈牙利民歌和蒙古族民歌之所以存在同宗民歌曲调,乃是多... 文章将《论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匈牙利民歌与蒙古族民歌对比研究后,发现九首民歌十分相像,可以看作是同一母体曲调的不同变体。作者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对此音乐现象予以解读,认为匈牙利民歌和蒙古族民歌之所以存在同宗民歌曲调,乃是多次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宗民歌曲调 蒙古族 匈牙利 鲜卑 民族融合
下载PDF
结构化社会时间的节日再生产——昆明各民族务工群体的左脚舞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翀炜 杨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社会时间结构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影响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规定着秩序也在调整着秩序而使社会时间得以结构化,节日便是结构时间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昆明市出现了务工群体从... 社会时间结构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影响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规定着秩序也在调整着秩序而使社会时间得以结构化,节日便是结构时间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昆明市出现了务工群体从偶然组织过节迅速转变为频繁组织过节的节日涌生现象。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节日,跳左脚舞都是节日的主要内容。在从偶发性的、事件性的过节发展为新规范指导的理性的集体行为过程中,具有组织性、程式性和时代性的城市节日涌生现象建构了新的社会时间结构。昆明市各民族“三交”实践中的节日再生产具有坚实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间 务工群体 “三交” 左脚舞 节日再生产
下载PDF
基于民族融合的沈阳故宫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佳鑫 罗坤明 +1 位作者 吴国荣 陈旭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90-400,共11页
目的 沈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深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其建筑形制、空间布局、色彩装饰上表现出满、汉、蒙、藏等多民族特征。针对沈阳故宫的多民族融合特征进行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发扬和传承沈阳故宫的优秀民族文化。方法 首先... 目的 沈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深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其建筑形制、空间布局、色彩装饰上表现出满、汉、蒙、藏等多民族特征。针对沈阳故宫的多民族融合特征进行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发扬和传承沈阳故宫的优秀民族文化。方法 首先将各民族特征元素进行层级化处理,并提取元素符号。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矩阵,进行权重计算。确定最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民族文化元素符号,将其抽象变形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最终形成体现沈阳故宫民族文化特征的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提取元素符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沈阳故宫文化衍生品,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相关类型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 文创设计 民族融合 AHP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传标 肖大威 《园林》 2023年第5期114-119,共6页
以湖南16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样本,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在解析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主要民族村寨的空间格局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空间不... 以湖南16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样本,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在解析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主要民族村寨的空间格局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空间不均衡特征明显并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以吉首市、通道县、江瑶县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域。(2)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明显的民族聚集区,苗族村寨融合性较强,瑶族则独居在雪峰山、南岭北侧。(3)历史上民族隔离与融合使得村寨的空间分异更为显著。(4)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与封闭性是民族村寨生成与分布的基础;经济发展、城镇化、交通密度带动民族村寨发展的同时也为民族村寨的留存带来负面影响。最后对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族群化、连片化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寨 空间分布 生成机制 民族融合 湖南
下载PDF
动态社会均衡:多民族互嵌社区交融的内在逻辑——以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明军 和光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3,共11页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首先,经济发展均衡既是各民族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也是外部支持发挥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均衡推动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奠定民族交融的基础条件。其次,以目标达成为共识,实现不同群体的“公共利益”,引领多民族互嵌社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建构社会和谐的交融格局。再次,不同主体的多维度整合,有效地协调区域内外的关系要素,推动资源、利益和价值观形成合力,有助于建构民族交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最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建构了文化维系机理,共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体系,通过文化维系保持持续动态社会均衡,保证民族交融系统的秩序稳定和正常运行。动态社会均衡剖析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既为促进学术界深入研究民族关系提供新思路,又为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社会均衡 多民族互嵌社区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
下载PDF
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成杰 杨鑫悦 任新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和全民一体属性构成“政治硬币的两个面”,规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和纵向基本理路。民族—民族横向理路而言,物质层面的民族生计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文化层面的民族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气,精神层面的民族精神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神,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然而,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要附着于每一个个体之上才活泼有韵味,这便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个体—国家纵向理路,强调上下贯通、全民一体、深植于心的“五个认同”。纵横交织勾绘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个认同 形气神韵
下载PDF
食牲与乘舆:先秦祭祀用马现象研究
13
作者 高明凯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20,33,127,共7页
先秦时期用马进行的祭祀活动,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马牲祭祀和车马祭祀。马牲祭祀是将马作为食品,献祭给天地山川这类自然神,以供其食用;车马祭祀则是将车马献祭给祖先神,以供其乘坐。这种差异不见于其他动物牺牲,具有一定的特殊... 先秦时期用马进行的祭祀活动,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马牲祭祀和车马祭祀。马牲祭祀是将马作为食品,献祭给天地山川这类自然神,以供其食用;车马祭祀则是将车马献祭给祖先神,以供其乘坐。这种差异不见于其他动物牺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家马的引入和本土化历程来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对于马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前者将马作为骑乘交通工具和重要肉制品来源,常见马牲祭祀;后者将马作为驱动车舆的重要动力,常见车马祭祀。马牲祭祀多见于北方游牧民族及与其交往密切的秦、晋等国,又经秦晋渐次影响中原,并在战国中后期影响到荆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祭品 祭祀用马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后赵建国前的上党
14
作者 郭海燕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8-82,共5页
上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十六国时期,石勒等众多胡族首领在北方的征战使其再次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自汉末曹魏始,大量边族迁入内地,而山西正处塞外与中原的过渡地带,边族内迁、少数民族争权、佛教初传等现实因素成为上党不断发展... 上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十六国时期,石勒等众多胡族首领在北方的征战使其再次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自汉末曹魏始,大量边族迁入内地,而山西正处塞外与中原的过渡地带,边族内迁、少数民族争权、佛教初传等现实因素成为上党不断发展的催化剂,在军事冲突与民族融合的历史浪潮中,上党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上党 石勒 战略价值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视角下聚落空间基因衍化研究——以贵阳市镇山村为例
15
作者 佘舒婷 杜佳 李宝珍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1期48-54,共7页
聚落空间基因承载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单元,伴随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交融,聚落空间基因会随之产生反馈调节并出现聚落空间基因的衍化现象。汉族屯堡后裔与少数民族杂居聚落是贵州传统聚落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聚落,它们是在特定的历... 聚落空间基因承载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单元,伴随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交融,聚落空间基因会随之产生反馈调节并出现聚落空间基因的衍化现象。汉族屯堡后裔与少数民族杂居聚落是贵州传统聚落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聚落,它们是在特定的历史地域环境下不同民族相互接触、借取、融合及积淀的产物。研究从民族文化融合视角出发,以屯堡后裔及布依族聚居的典型村落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为例,结合空间基因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整合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镇山村上、下寨的聚落空间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镇山村上、下两寨中的整体结构、街巷布局、场所、院落、建筑装饰空间基因中均存在由民族文化融合带来的衍化现象,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条件、杂居共生的居住环境、相互接纳的族际通婚、互通的民族文化信仰四大外在推力下产生的。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贵州广泛存在的类似民族杂居聚落的形成及聚落空间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 布依族 文化融合 文化传播 空间基因衍化 贵阳市镇山村
下载PDF
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亚明 秦玉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蕴含着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共同性要素和互嵌性纽带,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合理性;从现实层面来看,当下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现实背景内含着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方向和内在要求,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时代必要性。概而言之,要深刻认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断系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联结纽带,发挥出以全方位嵌入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嵌入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研究
17
作者 彭文芝 余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1-5,共5页
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适合中国传统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的创新道路,避免当前流行的西方体育舞蹈类项目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侵蚀与弱化。该文首先阐述了东西方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两... 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适合中国传统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的创新道路,避免当前流行的西方体育舞蹈类项目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侵蚀与弱化。该文首先阐述了东西方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两者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剖析了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的意义,凝练出两者融合发展的趋势,即民族化、生活化、多元化,最后提出了我国民族舞蹈与体育艺术融合的具体举措:体育舞蹈类项目进校园,全民健身舞蹈中融合更多体育艺术元素。该文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蹈 体育艺术 融合 全民健身 民族化 广场舞
下载PDF
北宋时期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18
作者 余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4,90,共6页
北宋一朝,宋夏陕西沿边地区作为宋夏疆界的摆动区域,形成了农牧交错的经济格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物产差异使得当地各族人民在生产上互助,经贸上互补,国家治理作为外部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内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 北宋一朝,宋夏陕西沿边地区作为宋夏疆界的摆动区域,形成了农牧交错的经济格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物产差异使得当地各族人民在生产上互助,经贸上互补,国家治理作为外部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内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在战时社会这一面向之外,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之间还存在交往交流交融并相互借鉴的另一历史面向,这为当下陕北多民族聚集区从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和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宋夏陕西沿边各族人民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及路径研究
19
作者 韩志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3-50,共8页
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是新发展阶段研究的一个新生问题,也是新战略提出研究的新方向、新需求催生研究的新领域、新技术带来研究的新需求、新方法创新研究的新路径。目前制约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 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是新发展阶段研究的一个新生问题,也是新战略提出研究的新方向、新需求催生研究的新领域、新技术带来研究的新需求、新方法创新研究的新路径。目前制约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是产品单一同质性高,融合内涵较薄弱;要素投入仍旧不足;区域部门间合作壁垒,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等问题。据此提出创新发展新路径,即:疫情常态化下,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创新重构路径、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治理效能路径、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创新路径以及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度融合的创新品牌路径,以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生态旅游 深度融合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被引量:223
20
作者 胡鞍钢 胡联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12,110,共12页
民族问题始终是事关国家统一、人民团结、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这就需要顺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潮流,善于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吸取其失败教训,与时俱进地推动民族政策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民族问题始终是事关国家统一、人民团结、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这就需要顺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潮流,善于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吸取其失败教训,与时俱进地推动民族政策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促进国内各民族交融一体,不断淡化公民的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促进中华民族繁荣一体发展,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 民族交融一体 实现路径 长治久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