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
赵艳花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文学的历史观与历史的文学观——《史通》文史关系析论 |
马铁浩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8 |
1
|
|
3
|
雨果在中国“外国文学史”中评价的百年流变 |
管新福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4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路径的选择与走向 |
刘忠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3 |
2
|
|
5
|
“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 |
古大勇
|
《临沂大学学报》
|
2013 |
1
|
|
6
|
王维文学史地位浮沉的反思 |
王志清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7
|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新进路 |
李相银
|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8
|
文史哲刊文占比有碍期刊影响因子提高吗基于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实证分析 |
易会文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文史工具书》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改革新探 |
郭海文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0
|
文学史叙述与“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评价 |
李杭春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1
|
吴宓先生的两篇旧文 |
王锦厚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阶级论”:现代文学史编写的探寻与反思 |
王瑜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3
|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断想 |
李敏
|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
2010 |
0 |
|
14
|
基于CNKI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历程分析 |
杨松艳
曹雁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8 |
1
|
|
15
|
论雷达的文学编辑思想 |
李清霞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