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intra-community tree species under topographically variable conditions
1
作者 LV Ting ZHAO Rong +5 位作者 WANG Ning-jie XIE Lei FENG Yue-yao LI Yao DING Hui FANG Yan-m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91-402,共12页
Growing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ractices that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stand structure.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different fo... Growing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ractices that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stand structure.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different forest vegetation provide insights into community coexistence mechanisms.In this paper,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ree different communities,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and mixed needleleaf and broadleaf forest at Mt.Huangshan,China,were quantified with four structural parameters,the mingling index,the uniform angle index,the diameter dominance index and the crowdedness index.All trees with a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more than 5 cm were measured.Our analyses highlighted that most trees in the three communities were extremely dense and slightly clumped,with a moderate size differentiation and high mixed structure.In mixed needleleaf and broadleaf forest,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ree species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forests.Overall,spatial patterns in mixed needleleaf and broadleaf forest exhibited a strong stability-effect,that is,the stand had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stable survival of the forest.With the increasing of elevation,the degree of the mingling index and the crowdedness index increased,however,there was no influence on the uniform angle index and the diameter dominance index.Further,at the same elevation,four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hady slope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sunny slope.Then we 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 spati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ha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forest structure.Our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knowled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and further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of Huangshan Mountain.In future studie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by combining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tra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ommunity stand spatial structu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pographical factor Forest vegetation
下载PDF
冀北山地蒙古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
2
作者 史丽娟 吕海涛 +1 位作者 张树梓 李联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42,共9页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非空间结构(树种组成、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和空间结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特征,采用平方均值指数(F_(SS))对林分空间结构进...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非空间结构(树种组成、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和空间结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特征,采用平方均值指数(F_(SS))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蒙古栎种群整体径级主要集中在7~15 cm径级,树高大多为8.0~9.9 m,在林分中主要占据中层。林分整体角尺度均值为0.550,整体呈聚集分布,其中,1、4、12号样地为随机分布。林分整体大小比数均值为0.512,林木生长优势度较差;蒙古栎的平均大小比数在0.250~0.500,生长占一定优势。林分整体混交度均值为0.459,混交度偏低;蒙古栎的平均混交度为0.310,处于弱度与中度混交区间,混交度偏低,空间隔离程度较弱。林分整体F_(SS)为0.176,林分空间结构偏差。大小比数是影响林分空间结构优劣的主要影响指标。提高林木生长优势度是优化冀北山地蒙古栎天然林林分结构及提升林分质量的首要方向,其次需提高林木混交度,同时还需兼顾水平分布格局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径级结构 树高结构 林分结构 空间结构评价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综合指数评价
3
作者 张俊鹏 徐钊 +2 位作者 温小荣 汪求来 叶金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共7页
基于广东省羊角山林场、连山林场和金鸡林场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的实测数据,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优化和调整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奠定基础。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5个林分空间结... 基于广东省羊角山林场、连山林场和金鸡林场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的实测数据,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优化和调整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奠定基础。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不同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以及不同密度(1 700、2 000、2 300株/hm^(2))杉木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通过熵权法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结果表明,9个样地的杉木林各龄组的角尺度处于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状态之间;林分混交度普遍较低;杉木各龄组的大小比数都接近中庸状态,林木分化水平较低;开敞度在不同龄组间差异显著;竞争指数在3个龄级之间呈极小幅度的波动;不同龄组的林分空间结构理想程度为:中龄林>近成熟林>幼龄林;不同密度的林分空间结构理想程度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以样地林分空间结构分析与评价为依据,采取合理的营林措施,可以使杉木人工林的林分水平分布格局逐渐趋向随机分布,混交状态逐渐趋向最高混交,林分竞争状态逐渐趋向优势态竞争,从而促进其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空间结构 熵权法 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郊森林公园林分空间结构评价
4
作者 杜锦瑞 冯雨萌 +3 位作者 杨露露 马瑞皓 武小钢 杨秀云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为探索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措施,以太原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水平空间结构、垂直空间结构和竞争空间结构为一阶因子,以林分空间结构为二阶因子,依据传导机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指标赋权,并基于样地实测数据,对太原森林公园林分空... 为探索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措施,以太原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水平空间结构、垂直空间结构和竞争空间结构为一阶因子,以林分空间结构为二阶因子,依据传导机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指标赋权,并基于样地实测数据,对太原森林公园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分空间结构评价结构方程模型的平均适配度指数(χ^(2)/df)为1.28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6,增值适配度指数CFI、TLI和NFI分别为0.986、0.973和0.941,各拟合指数均符合适配度参考值,可满足研究需要。林分空间结构评价体系中,3个准则层因子,即水平、垂直和竞争空间结构的权重分别为0.352、0.347和0.301,水平和垂直空间结构为影响林分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各样地林分空间结构综合得分为0.31~0.78,集中在Ⅱ、Ⅲ和Ⅳ等级;处于不同等级的样地数量表现为Ⅳ等级(7块)>Ⅲ等级(6块)>Ⅱ等级(1块)。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水平和垂直空间结构影响;为改善整体林分空间结构,应采取单株采伐抚育、抚育间伐和多树种补植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结构方程模型 综合评价 城郊森林公园
下载PDF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
5
作者 袁梓馨 郭秋菊 +4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王蕾 向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8-938,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人工林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人工林实测样地数据,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应用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林分中随机木个体的占比均为最高,不同大小比数等级林木比例整体上接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中林木整体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492),林分混交良好(混交度均值为0.747),但优势不明显(大小比数均值为0.497),林冠连续覆盖(密集度均值为0.941),资源利用率高。其他人工林分也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05~0.514)或轻微聚集分布(角尺度为均值0.529)的趋势,混交程度均较低。有部分林木表现出一定优势,在杉木林中最为明显。3种人工林中鹅掌楸人工林林木处于很密集(密集度均值为0.768)的状态,而杉木(密集度均值为0.557)和柳杉(密集度均值为0.563)人工林林分处于较密集状态,林木还有一定生长空间。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显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0.600)林分状态优于杉木林(0.583)、柳杉林(0.521)和鹅掌楸林(0.487)。【结论】同一区域不同起源的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的空间结构优于杉木、柳杉和鹅掌楸人工林。图2表6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子山国有林场 林分空间结构 结构参数 单位圆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干扰强度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6
作者 雷敏 胡蕾 +3 位作者 李胜强 谢卓洪 刘利杰 刘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林分空间结构是林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健康稳定和多功能作用的基础。为探究不同干扰强度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文章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郁闭度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干扰等... 林分空间结构是林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健康稳定和多功能作用的基础。为探究不同干扰强度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文章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郁闭度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干扰等级,分析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运用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干扰对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有影响,其中弱度干扰时标准地混交度最大、大小比数最小,干扰强度的增大或减小,其混交度变小、而大小比数变大,强度干扰时标准地混交度最小、大小比数最大;角尺度未随干扰强度的变化产生规律性变化。干扰强度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当林分受到弱度干扰时,林分空间结构最优,林分受到强度干扰时,林分空间结构最差。因此,在进行林相改造和森林抚育过程中,可适度对林分进行干扰,使其郁闭度保持在0.77~0.83,这样有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强度 林分空间结构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林分空间结构距离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88
7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4 位作者 封尧 胡园杰 张彩彩 房晓娜 邓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8,共12页
【目的】分析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和其他生态公益林纯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寿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目的】分析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和其他生态公益林纯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寿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18个固定样地的实测数据和9个固定样地的复测数据,采用Voronoi图确定林木的空间结构单元,进而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竞争指数、林层指数和开敞度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采用乘除法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并参考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的混交度和林层指数都偏低,林分混交程度低,稳定性差,垂直空间结构较差,林木对垂直方向的空间利用不足;大小比数都接近中庸状态,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角尺度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中间状态,不是理想的水平分布格局;幼龄林开敞度较大,林木生长空间充足,中龄林和近熟林开敞度较小,林木生长空间不足;随着杉木的生长发育,竞争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杉木年龄的增加使林木个体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18个固定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185 9~0.364 7,评价等级属于1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属于2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89%,分属3,4,5级的样地没有,这说明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距理想状态差距还很大,需要进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间伐补植后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林层指数和混交度得到明显提高,林木个体差异变大,中、幼龄林的生长空间更加充足,9个复测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346 2~0.613 1,评价等级属于2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属于3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78%,属于4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这说明通过间伐补植林分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分析林分空间结构,能够发现林分空间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从而为优化空间结构经营措施提供依据。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提出可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理想空间结构及其表达探索一条新途径,可为改造以杉木为主的人工生态公益林向理想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从对研究区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的评价结果来看,可较客观地反映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实际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态公益林 空间结构 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
下载PDF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游晓庆 彭诗涛 +4 位作者 郭孝玉 宁金魁 欧阳勋志 甘文峰 曹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0-667,共8页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次生林 空间结构 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
下载PDF
红树林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 被引量:39
9
作者 李建军 李际平 +2 位作者 刘素青 张宏伟 冯湘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共9页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潮带林分空间结构影响因子调查数据与林木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各影响因子与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大小表现为竞争指数0.716>混交度0.686>空间密度指数0.670>目的树种特性指数0.644>角尺度0.638>大小比数0.616>健康指数0.607。林木均质性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红树林林木对所在林分均质性的影响,为建立红树林生态系统林分空间优化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林分空间结构 均质性目标 均质性指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随机分布的角尺度置信区间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3 位作者 王宏翔 李远发 赵中华 刘文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角尺度通过描述相邻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性来进行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判定。研究分析80 000个模拟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均值的标准差(σ珚W)发现: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均值的标准差主要受模拟株数(N)的影响,模拟窗口的大小对其的影响可以... 角尺度通过描述相邻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性来进行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判定。研究分析80 000个模拟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均值的标准差(σ珚W)发现: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均值的标准差主要受模拟株数(N)的影响,模拟窗口的大小对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模拟株数与角尺度均值的标准差关系极为紧密,表现为模拟株数越少,标准差越大,且标准差随着模拟株数的增加而变小,这种关系用幂函数σ珚W=0.210 34N-0.488 72能够很好地表达,相关指数R2高达0.998;研究基于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建立了随机分布林分角尺度均值置信区间,95%的置信限为0.5±1.96σ珚W=0.5±1.96×0.210 34N-0.488 72;99%的置信限为0.5±2.58σ珚W=0.5±2.58×0.210 34N-0.488 72;并有当林分或某一种群的林木分布的角尺度均值珚W在所建立的置信区间[珚WLd,珚WLu]内,即在相应的置信水平上判断为随机,若珚W>珚WLu时为团状分布,珚W<珚WLd时为均匀分布。这个与调查株数有关的判定标准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角尺度理论,并为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简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空间结构参数 角尺度 置信区间 格局检验方法
下载PDF
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胸径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仇建习 汤孟平 +2 位作者 沈利芬 娄明华 庞春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81-4088,共8页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为100个调查单元,通过全站仪精确定位毛竹基部的三维坐标(X,Y,Z),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林分空间...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为100个调查单元,通过全站仪精确定位毛竹基部的三维坐标(X,Y,Z),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并按毛竹胸径大小划分为Ⅰ(DBH<7cm)、Ⅱ(7cm≤DBH<13cm)、Ⅲ(DBH≥13cm)3个径级,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胸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林直径结构呈右偏近似正态分布,与乔木同龄林直径结构较接近;Ⅰ、Ⅱ、Ⅲ径级毛竹以及全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为聚集、随机、随机和随机,毛竹林角尺度随径阶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且服从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7793,各径阶角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竹林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胸径大小分化不明显,各径级毛竹优势度排序为Ⅲ>Ⅱ>Ⅰ,毛竹林大小比数随径阶的增加而减小,与胸径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233,各径阶大小比数差异极显著(P<0.01);毛竹林的平均年龄隔离度为0.8178,属强度至极强度异龄,各径级毛竹年龄隔离程度大小排序为Ⅲ>Ⅱ>Ⅰ,毛竹林年龄隔离度随径阶的增大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且服从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6774,各径阶年龄隔离度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空间结构 胸径 角尺度 大小比数 年龄隔离度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空间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国恒 王德强 +2 位作者 谷建才 谭绪泉 陆贵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施;9个样地所在林分的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为0.50~0.60,林木分布为聚集分布;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均不高,为弱度混交。可见,在资源经营中应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结果和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进行适当营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林分类型 大小比数 角尺度 混交度
下载PDF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宏翔 胡艳波 +1 位作者 赵中华 李远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1-847,共7页
角尺度作为测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之一,具有检验能力强,调查简单易行等优点,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有很多研究对这一参数应用不当并因此得出不合理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对角尺度理论基础缺乏了解。本文从角尺度概念... 角尺度作为测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之一,具有检验能力强,调查简单易行等优点,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有很多研究对这一参数应用不当并因此得出不合理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对角尺度理论基础缺乏了解。本文从角尺度概念的提出、相邻木个数的选择、标准角和随机分布阈值的确定、角尺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详细阐述与总结,并指出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空间结构单元大小对角尺度分析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点抽样调查数据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检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林木分布格局 角尺度 相邻木个数 标准角
下载PDF
基于角尺度的随机体在森林稳定性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1 位作者 张弓乔 胡艳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空间结构的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提出森林“随机体-稳定性”假说,为改善我国人工林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我国不同气候带典型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精细解译林木点格局,根据参照树... 【目的】探讨基于空间结构的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提出森林“随机体-稳定性”假说,为改善我国人工林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我国不同气候带典型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精细解译林木点格局,根据参照树及其最近4株相邻木构成的结构单元中相邻木的分布形式定义结构体,分析典型天然林结构体类型构成,揭示稳定性高的天然林普适性结构规律。【结果】天然林中的林木主要由随机木组成,其林木株数频率达55%,断面积占比高达50%以上;随机木构成天然林的主体,既与天然林地域分布和森林类型无关,也与天然林树种组成和格局类型无关。【结论】随机木是天然林稳定的基石,其在天然林中的主体构成是促使森林稳定性的关键。林分中随机体的架构形式使得随机木具有两面受光的邻体微环境,相较于均匀体,其中心木受相邻木的竞争压力更小,而相较于聚集体,随机木的相邻木之间挤压程度则更小,随机木及其邻体(随机体)相对来说承受的生存压力较小,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存活几率;随机体数量越多,森林群落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角尺度 随机体 森林稳定性 维持机制
下载PDF
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仇建习 汤孟平 +2 位作者 沈利芬 娄明华 庞春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4-1450,共7页
2009年7月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100 m×100 m的近自然毛竹林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法进行每竹调查,利用全站仪测量毛竹的三维坐标(X,Y,Z),结合2010—2012年的3次毛竹复查数据,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 2009年7月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100 m×100 m的近自然毛竹林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法进行每竹调查,利用全站仪测量毛竹的三维坐标(X,Y,Z),结合2010—2012年的3次毛竹复查数据,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结构指数,分析毛竹林空间结构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大小年现象明显,平均胸径逐年增加;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表现为2009、2012年毛竹林呈随机分布,2010、2011年毛竹林呈聚集分布;各年份毛竹林角尺度均服从左偏近似正态分布,且各年份的角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份毛竹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均接近0.5,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各年份毛竹林大小比数分布频率出现均衡分布特征,林分较稳定,且各年份间的大小比数无显著性差异;各年份毛竹林的年龄多样性及年龄隔离程度均较高;年龄隔离度逐年增加,毛竹小年向大年过渡期毛竹林年龄隔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年向小年的过渡期则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空间结构 角尺度 大小比数 年龄隔离度 动态
下载PDF
九万山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玉华 曾健 +4 位作者 申文辉 何峰 郑威 何琴飞 欧芷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5,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特点及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方法】于2017年建立了2 hm2固定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2 cm的林木的树高、胸径,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和确定坐标位置等群落调查... 【目的】为了探究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特点及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方法】于2017年建立了2 hm2固定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2 cm的林木的树高、胸径,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和确定坐标位置等群落调查,从林分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格局等分析该区域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1)样方内DBH≥2 cm的木本植物个体共8934株,隶属于53科99属192种,为典型的阔叶混交异龄林;群落优势树种不明显,由较多的优势种形成了群落的共建种;树高≤10 m的林木占比超过70%;径级≤8 cm的林木占比超过65%。2)2个样方林分的混交度分别达到0.851和0.842,树种混交状况良好,隔离程度较高。3)林分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绝对劣势的林木个体比例稍大于优势木个体,林分整体处于中庸偏劣势过渡状态;林分内主要树种间的大小分化存在很大差异(大小比数范围0.099~0.727)。4)整体林分和主要种群中大多数林木个体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不均匀分布频率差异不大,团状分布远大于绝对均匀分布,林分整体呈轻度聚集分布。5)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分析得出,九万山群落林分结构与自然顶极群落还有一定的差距。【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改善森林状况,使之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达到稳定的群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万山 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下载PDF
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模型初探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建军 张会儒 +2 位作者 王传立 臧颢 曹旭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8,共6页
从林分空间结构、树种结构和林木健康状况三个方面筛选7个因子,应用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法确定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目标,定义目标函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以林分树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 从林分空间结构、树种结构和林木健康状况三个方面筛选7个因子,应用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法确定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目标,定义目标函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以林分树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模型。以择伐和补植为优化的经营措施,对南洞庭湖湿地区域现实次生林典型林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研究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健康状况并未降低。说明建立的优化模型能较有效地指导水源林多功能经营和林分结构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且实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对保护和恢复水源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南洞庭湖湿地 林分空间结构 均质性指数 优化模型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2 位作者 惠刚盈 王润喜 周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67,共6页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改造模式 状态评价 空间结构
下载PDF
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1 位作者 惠刚盈 王润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和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林分结构参数,对甘肃小陇山全面清理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1)、油松(模式2)和日本落叶松(模式3)以及带...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和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林分结构参数,对甘肃小陇山全面清理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1)、油松(模式2)和日本落叶松(模式3)以及带状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4)、油松(模式5)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模式1~5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O.459,0.431,0.388,0.514和0.472,抚育间伐对降低全面割灌造林林分林木个体分布的均匀性有一定作用,带状割灌造林能够减少均匀性而增加随机性,使林分更接近自然;模式1~5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347,0.291,0.291,0.323和0.324,属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的过渡类型。带状割灌造林和抚育间伐不仅均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混交程度,而且还均能影响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构,灌木林地改造后,其林分直径结构并未表现出纯林的直径结构特征;抚育间伐能对林木个体的大小分化程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带状割灌造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分的大小分化程度。【结论】带状割灌造林模式较全面清理割灌造林模式更有利于林分结构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经营措施 空间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下载PDF
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晓霞 尤美子 +3 位作者 徐伟涛 赖敏华 林嘉源 赖日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探究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善效果,在3个林龄(8、12、21 a)的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选取4个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与胸径因子构建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确定目标树、干扰木和... 为探究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善效果,在3个林龄(8、12、21 a)的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选取4个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与胸径因子构建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确定目标树、干扰木和一般木,通过模拟采伐干扰木,计算并分析间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多以1株中心木和5~6株近邻木构成;林龄为8、12和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的干扰木数量分别占林分的33.93%、31.80%、11.20%;3个林龄各样地林木均为随机分布,林木分化明显,生长空间不足,竞争压力较大。经目标树抚育模拟间伐干扰木后,林龄为8、12和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的平均值均降低,林木间竞争压力减小,竞争优势地位提升;林龄为8、12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角尺度和开敞度的平均值均增大,林木空间分布格局越来越优,生长空间大幅增加,而林龄为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的改善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目标树经营 林分空间结构 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VORONOI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