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常绿灌木滞留颗粒物能力及季节差异
1
作者 贺丹 王翼飞 +5 位作者 原江琴 李朝梅 王晨旭 雷雅凯 刘艺平 李永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选取郑州市12种常见常绿阔叶灌木为研究材料,运用3级滤膜法测定叶片对各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10)、PM_(2.5))的滞留量,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12种灌木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分析灌木叶片的滞尘能力、滞尘粒... 选取郑州市12种常见常绿阔叶灌木为研究材料,运用3级滤膜法测定叶片对各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10)、PM_(2.5))的滞留量,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12种灌木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分析灌木叶片的滞尘能力、滞尘粒度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火棘和夹竹桃滞留各粒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洒金桃叶珊瑚和南天竹最弱。叶片滞留的颗粒物以PM_(>10)为主,其次为PM_(2.5),PM_(2.5~10)的占比最小,在2.52%~15.36%。2)各植物在滞尘粒度特征和滞尘量方面存在季节差异。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量总体呈现冬季大于春、夏、秋三季的规律,但对PM_(>10)、PM_(2.5)和PM_(2.5~10)的质量占比分别在冬春季、夏季和春季最高。3)叶表面微结构观察表明,叶尖和叶尾是滞留颗粒物的重要部位,而微结构如沟槽、凸起、绒毛、簇状结构等微形态结构则增强了植物的滞尘能力。电镜观察发现,有些植物叶表面具有菌丝,相关分析发现蜡质含量越多则菌丝越多,滞尘能力越强。滞尘树种的筛选应该综合考虑滞尘量、滞尘粒度及季节更替等因素,火棘和夹竹桃对各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均较强,可以作为郑州市园林绿化中的首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灌木 滞留能力 粒度 季节差异 叶表微形态
下载PDF
郑州市13种常绿灌木及其主要挥发物抑菌效应研究
2
作者 原江琴 王翼飞 +4 位作者 汪安印 李朝梅 刘召强 贺丹 张曼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挥发物单体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13种常绿灌木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植物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南天竹和海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均为南天竹;5种挥发物单体对供试菌株的抑制程度不同,苯甲醛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β-蒎烯最弱。在今后郑州市进行城市绿化时,可以选择南天竹等抑菌能力较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常绿灌木 挥发物 抑菌率 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5种园林常绿灌木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申亚梅 马进 +1 位作者 黄玉英 蒋行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逐级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技术测定洒金桃叶珊瑚、无刺枸骨、南天竹、红花檵木和金边黄杨5种园林常绿灌木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计算它们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5种园林常绿灌木的耐低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逐级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技术测定洒金桃叶珊瑚、无刺枸骨、南天竹、红花檵木和金边黄杨5种园林常绿灌木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计算它们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5种园林常绿灌木的耐低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电导率总体上呈S形曲线变化;计算得5种常绿灌木的LT50强弱次序为金边黄杨(-17.34℃)>红花檵木(-12.34℃)>南天竹(-11.35℃)>无刺枸骨(-8.91℃)>洒金桃叶珊瑚(-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金边黄杨 红花橙木 南天竹 无刺枸骨(-8.91℃) 洒金桃叶珊瑚 膜透性 LT50
下载PDF
五种城市道路绿化常绿灌木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海荣 高一丹 王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4,共6页
以天津市5种常绿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5种常绿灌木不同季节的滞尘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不同季节蒙尘对5种常绿灌木叶绿素含量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5种常... 以天津市5种常绿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5种常绿灌木不同季节的滞尘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不同季节蒙尘对5种常绿灌木叶绿素含量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5种常绿灌木年平均滞尘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小叶黄杨7.81mg·cm^(-2)、小龙柏5.80mg·cm^(-2)、沙地柏3.68mg·cm^(-2)、大叶黄杨3.66mg·cm^(-2)、凤尾兰2.18mg·cm^(-2),凤尾兰仅为小叶黄杨的28%。不同季节植物表现出了不同的滞尘能力,大叶黄杨、沙地柏、小龙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凤尾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小叶黄杨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不同植物之间抗坏血酸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夏季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抗坏血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均与滞尘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常绿灌木 滞尘能力 抗坏血酸 叶绿素
下载PDF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甸杜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卜兆君 杨允菲 郎惠卿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8-104,共7页
 甸杜(Chamaedaphnecalyculata)是常绿小灌木,为无性系植物,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应用计数芽鳞痕的方法划分了甸杜分株的年龄结构.在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生长季中期,沼泽中心与沼泽边缘的甸杜种群分株均由8...  甸杜(Chamaedaphnecalyculata)是常绿小灌木,为无性系植物,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应用计数芽鳞痕的方法划分了甸杜分株的年龄结构.在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生长季中期,沼泽中心与沼泽边缘的甸杜种群分株均由8个龄级组成,呈现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平均高度和生物量沼泽中心低于沼泽边缘.不同养分条件是两种生境甸杜种群分株间的年龄结构、生物量和高度生长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等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生境的环境异质性决定了甸杜种群分株的生物量和高度的生态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常绿小灌木 甸杜 分株 年龄结构 生态可塑性
下载PDF
苏南地区高效降噪树种及其群落模式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蒋春 蒋鸣明 +2 位作者 蒋薇薇 黄利斌 张敏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4,共5页
科学配置降噪植物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符合生长要求的道路两侧纯林带和混交林带的噪音测试,结果表明,常绿大灌木如夹竹桃、珊瑚树等是降噪效果好的树种,常绿乔木必须和常绿灌木组合才能起到更好的降噪效果,而落叶树种... 科学配置降噪植物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符合生长要求的道路两侧纯林带和混交林带的噪音测试,结果表明,常绿大灌木如夹竹桃、珊瑚树等是降噪效果好的树种,常绿乔木必须和常绿灌木组合才能起到更好的降噪效果,而落叶树种在冬季降噪效果明显减弱甚至消失。通过筛选最后优选出降噪效果好的树种10种,降噪效果好的植物群落模式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树种 群落 筛选 常绿大灌木 常绿乔木 绿化模式
下载PDF
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叶片养分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崔珺 柯立 +2 位作者 张驰 周佳佳 徐小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 Thunb.) Nakai〕、乌药〔L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sterm.〕、香桂(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连... 对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 Thunb.) Nakai〕、乌药〔L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sterm.〕、香桂(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 Kochs ) H. J. Veitch〕、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ex Benth.) Tutch.〕、矩叶鼠刺( Itea oblonga Hand.-Mazz.)、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和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 ( Hance) Merr.〕叶片养分(包括C、N、P、K、Ca和Mg)含量、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比叶面积与养分含量和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树种叶片的C、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438.09~492.31、9.79~15.60、0.33~2.06、11.39~32.52、3.84~13.34和2.85~14.05 g·kg^-1,单位叶面积C、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4.48~47.38、0.66~1.03、0.02~0.21、0.73~1.82、0.22~1.35和0.20~1.05 g·m-2,C/N比、C/P比和N/P比分别为31.40~47.88、227.76~1495.66和5.26~32.90。9种树种叶片的比叶面积平均值为14.5 m2·kg^-1,其中草珊瑚的比叶面积最大(17.90 m2·kg^-1)、小叶蚊母树的比叶面积最小(9.89 m2·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叶片的C/P比与N/P比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位叶面积C、N和Ca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叶片的养分含量及比叶面积差异明显,其中,乌药、草珊瑚、矩叶鼠刺和香桂叶片的养分含量较高,而小叶蚊母树、红淡比和红楠的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灌木层 叶片 养分特征 比叶面积 相关性
下载PDF
浙江海岛广布优势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华 杨湘云 +1 位作者 蔡燕红 李晓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3,共5页
浙江海岛具有较丰富的种子植物区系,也具有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类型,是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研究的重要区域,为了丰富对该区域地带性灌丛的认识,对东海范围的浙江岛屿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植被类型中优势的各层植物种类进行区... 浙江海岛具有较丰富的种子植物区系,也具有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类型,是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研究的重要区域,为了丰富对该区域地带性灌丛的认识,对东海范围的浙江岛屿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植被类型中优势的各层植物种类进行区系学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范围的浙江岛屿上发现了广布的暖温性常绿灌丛,主要有滨柃灌丛,柃木灌丛和海桐灌丛;从这类灌丛120种优势和常见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3大类中;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具亚热带性质;同时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灌丛,如野桐灌丛、化香灌丛、盐肤木灌丛等居于其间。作为次生演替研究的理想场所,且是重要中国-日本海滨类群聚集的场所,浙江海岛灌丛具有不同层次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海岛 暖温性常绿灌丛 植物区系特征 保护生物学
下载PDF
郑州市11种常绿灌木滞尘与抑菌综合能力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贺丹 王翼飞 +4 位作者 汪安印 李朝梅 雷雅凯 李永华 张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2,共7页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滞尘与抑菌能力,以11种常见常绿灌木为对象,采用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其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滞尘与抑菌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角金盘和夹竹桃对TSP...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滞尘与抑菌能力,以11种常见常绿灌木为对象,采用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其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滞尘与抑菌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角金盘和夹竹桃对TSP、PM_(>10)、PM_(10)、PM_(2.5)的滞留量最高,金森女贞最低。11种常绿灌木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南天竹和火棘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南天竹和海桐。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滞尘抑菌能力最强的是八角金盘和夹竹桃。因此,在今后郑州市以大气污染治理为目标进行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滞尘抑菌效果好的八角金盘等常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常绿灌木 颗粒物 抑菌能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湖南舜皇山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数量综合特征 Ⅱ灌木、草本物种重要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汉杏 何秀春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3个特征指标数值综合为重要值的定量方法,分层测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顺向演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在1000m2左右的3个样地99个样方内有灌木11~14种,草本10~21种;...  用3个特征指标数值综合为重要值的定量方法,分层测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顺向演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在1000m2左右的3个样地99个样方内有灌木11~14种,草本10~21种;按重要值的大小排位,灌木的优势种主要由山茶科、山矾科、紫金牛科的常绿种所组成,草本的优势种主要由蕨类、姜科、莎草科的种所组成;灌木和草本植物中有不少是涵养水源效益好和药用价值高的种;与乔木同样,灌木、草木2个层次中均含有常绿、半常绿、落叶3个层片,攀援或附生多种层间植物,已形成多层的立体群落结构,表现出向更高阶段演替的外貌特征.重要值较能客观地反映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数量综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常绿阔叶林 灌木 草本 物种重要值 中亚热带 湖南舜皇山
下载PDF
水分、抗旱剂BGA耦合对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 杨培岭 任树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为了探索北方城市绿化常绿阔叶灌木抵御冬季冻害能力的水分、有机抗旱剂BGA的最佳耦合环境,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内,用电导法和冻害调查法测定了小区、盆栽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随土壤水分和BGA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水分、BG... 为了探索北方城市绿化常绿阔叶灌木抵御冬季冻害能力的水分、有机抗旱剂BGA的最佳耦合环境,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内,用电导法和冻害调查法测定了小区、盆栽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随土壤水分和BGA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水分、BGA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有极显著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在60%~75%FC(田间持水量)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BGA用量的关系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他水分水平,呈线性下降关系;施用BGA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亦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在60%~75%FC时最大.最后,提出了适宜于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土壤水分、BGA用量的大致耦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灌木 抗寒性 土壤含水量 BGA用量 耦合范围
下载PDF
沙区常绿灌木沙冬青的防风固沙改土效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志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3-86,共4页
沙冬青是我国荒漠地区目前残存的唯一常绿阔叶珍稀濒危树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沙保土性能好;根部具有根瘤,改良土壤作用大。沙冬青种子富含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7%以上,在食品... 沙冬青是我国荒漠地区目前残存的唯一常绿阔叶珍稀濒危树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固沙保土性能好;根部具有根瘤,改良土壤作用大。沙冬青种子富含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7%以上,在食品、化工、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沙冬青是一种一年种植,多年受益,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优良固沙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常绿灌木 防风固沙 改土
下载PDF
公路绿化主要树种滞尘潜力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慧 郭晋平 +1 位作者 王智敏 谢亚飞 《山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3-16,24,共5页
利用绿化植物滞尘已成为缓解大气颗粒污染的最有效途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见公路绿化树种,通过对其叶片滞尘潜力的探讨研究,以期筛选出滞尘能力强的植物,为公路交通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潜力差异显著,阔叶... 利用绿化植物滞尘已成为缓解大气颗粒污染的最有效途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见公路绿化树种,通过对其叶片滞尘潜力的探讨研究,以期筛选出滞尘能力强的植物,为公路交通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潜力差异显著,阔叶乔木中二球悬铃木、杨树、国槐叶片的滞尘潜力最大,分别为6.495 9 g/m2,5.736 8 g/m2,4.791 9 g/m2;常绿乔木中,侧柏是较好的滞尘树种,最大滞尘量为7.568 8 g/m2;灌木植物以忍冬叶片的滞尘能力最强,其次为紫丁香及卫矛,最大滞尘量分别为7.084 7 g/m2,6.062 5 g/m2,5.878 9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乔木 常绿乔木 灌木 滞尘潜力 最大滞尘量
下载PDF
海南铜鼓岭保护区2个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的分解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楚 杨小波 +5 位作者 万春红 李东海 符有利 周文嵩 冯丹丹 杨琦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69-77,共9页
以海南铜鼓岭保护区原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和遭破坏后天然更新的山麓灌木林的共同凋落物优势种—贡甲(Maclurodendron oligophlebium)凋落叶、群落优势种—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凋落叶以及2个演替阶段森林各自的混合凋落... 以海南铜鼓岭保护区原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和遭破坏后天然更新的山麓灌木林的共同凋落物优势种—贡甲(Maclurodendron oligophlebium)凋落叶、群落优势种—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凋落叶以及2个演替阶段森林各自的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解试验,探讨凋落叶分解速率与森林演替过程的关系和养分释放规律。经过1年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1)凋落叶在季雨矮林中的分解速率明显高于灌木林;(2)凋落叶中N的释放规律为"富集-释放",其他元素整体表现为"直接释放";(3)在季雨矮林中,分解系数k与初始N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初始C/N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灌木林中,分解系数k与初始C质量分数及C/N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岭 热带常绿季雨矮林 山麓灌木林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规律
下载PDF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费玲 钟全林 +3 位作者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4,共8页
【目的】研究林下灌木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探究不同起源森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是否符合等速生长规律,抚育管理等人工经营措施是否会影响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 【目的】研究林下灌木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探究不同起源森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是否符合等速生长规律,抚育管理等人工经营措施是否会影响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其不同龄组及所有灌木层样方植物的地上生物量(y)与地下生物量(x)数据,应用SMATR软件,采用对数方程lgy=b+a lg x拟合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并对不同起源森林各龄组灌木层的a(生长指数)和b(生长常数)值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龄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生长指数a值分别为幼龄林0.942、中龄林1.003、近熟林0.946和成熟林0.951,各龄组间差异不明显(P=0.136),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灌木层a值分别为幼龄林0.837,中龄林0.817,近熟林1.011,成熟林0.984,各龄组间差异也不明显(P=0.515),且其95%置信区间也均包含理论预测值1.0,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也遵循等速生长规律。【结论】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不同区域、不同树种及不同龄组的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层 生物量分配 龄组 天然常绿阔叶林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福州市15种常用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段嵩岚 闫淑君 +4 位作者 吴艳芳 金妍超 田高飞 刘震 陈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1,共8页
为研究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的时空特征,采用水洗-滤膜法结合比例换算法对福州市15种道路常用常绿灌木四季、4条道路以及4个不同着生角度叶片单位面积的总滞尘、滞留粒径<10μm(Dp<10μm)和粒径<2.5μm颗粒(Dp<2.5μm)的能力... 为研究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的时空特征,采用水洗-滤膜法结合比例换算法对福州市15种道路常用常绿灌木四季、4条道路以及4个不同着生角度叶片单位面积的总滞尘、滞留粒径<10μm(Dp<10μm)和粒径<2.5μm颗粒(Dp<2.5μm)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绿化灌木四季滞留颗粒物的能力都呈现秋季最少,春季或冬季最多的规律,四季主要滞留Dp<2.5μm颗粒,且秋季的质量百分比最大。树种4条道路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状况一致,基本呈江滨西大道(二环至三环间道路)>白马路(二环内道路)>闽江大道(二环至三环间道路)>三环快速路的规律。此外,着生角度在60°~90°的叶片滞留能力最强。叶表具绒毛、沟壑、气孔、蜡质层等特殊叶表结构的树种四季,4条道路滞留颗粒物的能力始终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灌木 滞尘 滞留颗粒物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福州市19种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与叶片性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段嵩岚 闫淑君 +4 位作者 田高飞 金妍超 靳莎 吴艳芳 刘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0-238,共9页
为研究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与叶片性状的关系,采用水洗-滤膜法结合比例换算法对福州市19种道路常用绿化灌木在自然和人工模拟饱和状态下单位叶面积的总滞尘、滞留粒径<10μm(Dp<10μm)和粒径<2.5μm(Dp<2.5μm)颗粒的能力进... 为研究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与叶片性状的关系,采用水洗-滤膜法结合比例换算法对福州市19种道路常用绿化灌木在自然和人工模拟饱和状态下单位叶面积的总滞尘、滞留粒径<10μm(Dp<10μm)和粒径<2.5μm(Dp<2.5μm)颗粒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分析叶片性状(叶片特征和叶表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自然状态滞留颗粒物的量差异显著,黄金榕最大;饱和状态下,各树种滞留颗粒物的量均显著增加,能力排序明显变化,锦绣杜鹃的饱和滞留量最大,福建茶最小。但总体而言,灌木自然和饱和状态滞留颗粒物的能力强弱均与其叶片性状有关。叶表粗糙,具轮生、丛生和簇生叶序及一些色叶植物的滞留能力强;叶缘有缺刻,具狭长形叶的种类易形成湍流,滞留粒径<2.5μm颗粒的能力强;叶表微结构密被绒毛如锦绣杜鹃,气孔密度大且具有厚蜡质层如黄金榕、琴叶珊瑚等,具网状脉和深沟壑如琴叶珊瑚、花叶假连翘等及有条状凸起或沟壑如朱蕉等种类的滞留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灌木 滞尘 滞留颗粒物 叶片性状
下载PDF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林下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C、N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进如 闫晓俊 +4 位作者 贾林巧 范爱连 王雪 陈廷廷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16-3726,共11页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序级划分法,分析不同树种细根性状序级间的变化特征、常绿和落叶灌木细根性状之间的差异,不同序级细根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根性状变异维度。结果表明:树种和序级对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直径、根长、根组织密度随着序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比根长和氮浓度逐渐减小,碳浓度在序级间的变化趋势不一,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落叶灌木细根直径、根长和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常绿灌木,碳浓度和组织密度显著低于常绿灌木,表明与常绿灌木相比落叶灌木更偏向于资源获取型生态策略,常绿灌木则更偏向于保守型策略。灌木细根在不同序级间的直径与比根长、组织密度,氮浓度与组织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细根其他性状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或因序级而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细根性状变异沿一个主成分轴发生变异,该轴表示灌木细根的资源获取和保守的权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细根功能性状 序级 常绿阔叶林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下载PDF
哈泥泥炭地落叶和常绿两类灌木对氮磷输入增加响应的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超 卜兆君 +3 位作者 马进泽 袁敏 冯璐 刘莎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11-2719,共9页
大气氮沉降及磷输入正影响泥炭地的生态过程,而其重要植物成分灌木对氮磷输入如何响应尚鲜有研究。在哈泥泥炭地,通过连续6年的人工氮、磷添加后对3种落叶灌木和3种常绿灌木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研究泥炭地两种类型灌木对氮磷输入的响应。... 大气氮沉降及磷输入正影响泥炭地的生态过程,而其重要植物成分灌木对氮磷输入如何响应尚鲜有研究。在哈泥泥炭地,通过连续6年的人工氮、磷添加后对3种落叶灌木和3种常绿灌木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研究泥炭地两种类型灌木对氮磷输入的响应。落叶灌木(多度和盖度下降,高度上升)与常绿灌木(多度、盖度和重要值下降)对氮输入增加的响应存在差异,对磷输入增加的响应一致。从物种的角度看,存在种间差异,施氮抑制落叶灌木金露梅和笃斯越桔的生长,其多度和盖度均下降,对落叶灌木油桦有促进作用,使其高度、盖度和重要值增加。施氮仅对常绿灌木甸杜产生了影响,降低了其多度和重要值,对常绿灌木小叶杜鹃和狭叶杜香无影响。施磷缓解了部分灌木的养分限制,提高了落叶灌木油桦的盖度、常绿灌木小叶杜鹃的高度和重要值以及常绿灌木甸杜的多度。同时,氮磷对落叶灌木存在交互作用,未施氮肥和低浓度施氮时,施磷对落叶灌木的高度和重要值无影响,在高浓度施氮情况下,施磷使落叶灌木的高度和重要值增加,即氮和磷只有在一定比例下才会促进灌木植物的生长。研究表明,氮磷输入可影响泥炭地灌木间的竞争平衡,使落叶灌木油桦获得生长优势,抑制其他灌木的生长,进而对泥炭地的植被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灌木 常绿灌木 泥炭地
原文传递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幼树与灌木的地上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华 孟盛旺 刘琪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6,共8页
【目的】准确估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及灌木的地上生物量,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采样准确获得九连山39种木本植物746个单株样本的地径(d)、树高(h)和木材基本密度(ρ),以及各器官(叶、枝... 【目的】准确估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及灌木的地上生物量,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采样准确获得九连山39种木本植物746个单株样本的地径(d)、树高(h)和木材基本密度(ρ),以及各器官(叶、枝、干)的地上生物量观测值,并按生活型将样本分为乔木组、小乔木组和灌木组3类,分别以d2、ρd2、d2h和ρd2h为自变量拟合模型,根据拟合模型的R2值和估计值的标准误(SEE)选择最优生物量模型。【结果】九连山常见木本植物的木材基本密度在0.459~0.784 g/cm3之间;推导的64个生物量模型都具有较高的R2值和较低的SEE值,据此选择出16个最优生物量模型。其中,小乔木组和灌木组的叶片和枝条生物量在只含自变量d时具有较高的R2值,而乔木组和小乔木组树干以及总的地上生物量在含自变量d、h和ρ时具有较高的R2值和SEE值。【结论】研究拟合的模型可准确估算该地区及相似地区常见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及灌木的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乔木 灌木 幼树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九连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