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Some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from 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 Quel.
1
作者 杨峻山 苏亚伦 +1 位作者 于德泉 梁晓天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3年第1期11-17,共7页
The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seventeen protoilludane ses- 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from the artificially cultured mycelium of 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 Quel.have been analysed and assi... The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seventeen protoilludane ses- 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from the artificially cultured mycelium of 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 Quel.have been analysed and assigned.All the ^(11)CNMR signals of the model compounds melleolide 5 and compounds 8,10,11,13,14,15,and 16 can be as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sig- nals in the off-resonance decoupled spectra or INEPT spectra.^(11)C-~1H COSY and long-range ^(13)C-~1H COSY.The assignments of the ^(13)CNMR spectra of other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were comple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model compound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ic effects of substi- tuted group on the molecules.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11)CNMR spectroscopy provides an ef- fective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the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下载PDF
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Fr.)的2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3
2
作者 曹以勤 文玲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5-57,共3页
本文报道2种国内未记述过的链格孢属真菌,即分离自一种供观赏的蕨类植物(Pteridophyte)叶片上的多隔孢链格孢[Alternaria phragmospora vanEmden]和引起苋科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叶斑病的莲子草... 本文报道2种国内未记述过的链格孢属真菌,即分离自一种供观赏的蕨类植物(Pteridophyte)叶片上的多隔孢链格孢[Alternaria phragmospora vanEmden]和引起苋科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叶斑病的莲子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ntherae Holcomb etAntonopoul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链格孢属 新记录种
下载PDF
THE STRUCTURE OF ARMILLARIZIN,A NEW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 FROM 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 被引量:8
3
作者 Jun Shan YANG Ya Lun SU Yu Lan WANG Xiao Zhang FENG De Quan YU Xiao Tian LIANG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5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73-174,共2页
A new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named armillarizin (1)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rtificially cultured mycelium of Armillaria me- llea(Vahl.ex Fr)Quel.(Tricholomataceae).Its structure was deduced on... A new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named armillarizin (1)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rtificially cultured mycelium of Armillaria me- llea(Vahl.ex Fr)Quel.(Tricholomataceae).Its structure was deduced on the ba- sis of spectral analyses.The relative configuration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s and from the values of ~1H-~1H coupling cons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 THE STRUCTURE OF ARMILLARIZIN A NEW 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 frOM 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QUEL
下载PDF
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Schaeff. ex Fr.)Quil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韩绍英 姜彦祥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2年第3期75-81,共7页
棕灰口蘑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具有耐塞抗虫、味美适口、分布广和产量大等特点,颇受采食者欢迎。鉴于上述特点,有必要对棕灰口蘑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甚至考虑在田间条件下阴蔽裁培的可能性,从而扩大北方冷凉地区食用菌的栽培品种... 棕灰口蘑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具有耐塞抗虫、味美适口、分布广和产量大等特点,颇受采食者欢迎。鉴于上述特点,有必要对棕灰口蘑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甚至考虑在田间条件下阴蔽裁培的可能性,从而扩大北方冷凉地区食用菌的栽培品种,以敷北方居民在蔬菜淡季对菌食之需。本文仅就该菌的分类学、形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灰口蘑 菌柄 Quil Schaeff Tricholoma terreum ex fr 生物学
下载PDF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urt.ex Fr.)Sing.)子实体多糖PA_(5)DE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曹培让 吴祖道 王汝聪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urt.ex Fr.)Sing.子实体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经乙醇分级,DEAE-Sephadex A-25纯化,得PA_5DE。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柱Sepharose 4B层析证明是化学均一性多糖,分子量是47.1万。用GLC、I.R、~13C-N.M.R... 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urt.ex Fr.)Sing.子实体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经乙醇分级,DEAE-Sephadex A-25纯化,得PA_5DE。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柱Sepharose 4B层析证明是化学均一性多糖,分子量是47.1万。用GLC、I.R、~13C-N.M.R.分析表明含有D-葡萄糖、D-甘露糖、D-岩藻糖。PA_5DE分子可能具有分支结构,含β-型糖苷键,存在β(1→3)和β(1→6)型糖苷键连接,并有抑制肿瘤S-180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金针菇 子实体 金针菇多糖 提取 性质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the Anticancer Ac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A New Understanding 被引量:23
6
作者 Gao-QiangLIU Ke-Chang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Abstract: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a medicinal fungus called “Lingzhi” in China, has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s,... Abstract: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a medicinal fungus called “Lingzhi” in China, has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hepatopathy, arthritis, hypertension, neurasthenia, and chronic hepatitis. It is clear that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G. lucidum is mainly due to polysaccharides and/or triterpenoids of the fungus. However, until now, the mechanism of the anticancer action of G. lucidum ha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 and, previously, the activ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of the host wa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only mechanism by which G. lucidum prevented and/or treated cancer. However, recent studies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 have shown that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nticancer action include not only the activ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of the host, but also the induction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the induction of Phase II-metabolizing enzymes, the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the inhibi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and the uPA receptor in cancer cells.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G. lucidum, more in vivo test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should be studied intensively. Additionally, whether the anticancer compounds in G. lucidum act synergistically or independently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ancer activity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mechanism of action medicinal plant polysaccharides TRITERPENOIDS
原文传递
地涌金莲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7
作者 唐靓 乔思薇 +5 位作者 张国栋 徐曙 冯博雅 刘群 李剑 陈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从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Fr.)C.Y.Wu ex H.W.Li〕根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到12个化合物,即2-甲氧基-9-(3′,4′-二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1)、2-甲氧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2)、2-羟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 从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Fr.)C.Y.Wu ex H.W.Li〕根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到12个化合物,即2-甲氧基-9-(3′,4′-二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1)、2-甲氧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2)、2-羟基-9-(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3)、2-羟基-9-苯基-1 H-非那烯-1-酮(4)、2-羟基-4-(4′-甲氧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5)、2-甲氧基-9-苯基-1 H-非那烯-1-酮(6)、2-甲氧基-4-(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7)、菜油甾醇(8)、2-羟基-4-(3′,4′-二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9)、2-羟基-4-(4′-羟基苯基)-1 H-非那烯-1-酮(10)、3,3′-bis-hydroxyanigorufone(11)和β-谷甾醇(12)。化合物7、8、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涌金莲 乙醇提取物 苯基非那烯酮类 甾醇类
下载PDF
不同核数的灵芝菌丝体转录组比较分析
8
作者 王红丽 杨扬 胡学博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200-205,235,共7页
以野生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 Fr.)Karst.](D)、自然单核灵芝(Mo)、双核灵芝(Mu)的菌丝体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出56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表... 以野生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 Fr.)Karst.](D)、自然单核灵芝(Mo)、双核灵芝(Mu)的菌丝体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出56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灵芝(D)与自然单核灵芝(Mo)菌丝体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转录调控及DNA模板化、tRNA氨酰化、组蛋白甲基化等过程;野生灵芝(D)与双核灵芝(Mu)菌丝体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染色质沉默、L-丝氨酸代谢、硫化合物代谢等过程;自然单核灵芝(Mo)与双核灵芝(Mu)菌丝体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染色质沉默、DNA模板转录、谷氨酸分解等过程。KEGG富集结果表明,自然单核灵芝(Mo)与双核灵芝(Mu)菌丝体在代谢通路上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基因主要被注释到过氧化物酶、维生素代谢等通路。野生灵芝(D)与自然单核灵芝(Mo)菌丝体、野生灵芝(D)与双核灵芝(Mu)菌丝体的差异基因并没有KEGG富集的结果,说明其代谢通路没有明显差异。筛选出3个品系中表达量差异均显著的基因,共12个,并对基因的主要功能进行预测。12个基因中有5个基因可以匹配到GO库。GO注释结果表明,这5个基因主要被注释到氧化还原酶活性、金属离子结合、膜的调控与膜组成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 转录组 菌丝体核数
下载PDF
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Ⅶ.丙酮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峻山 苏亚伦 +3 位作者 王玉兰 冯孝章 于德泉 梁晓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自人工液体发酵生产的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Armiilaria meilea(Vahl.exFr.)Quel.]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三个为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2D-NMR和MS)... 自人工液体发酵生产的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Armiilaria meilea(Vahl.exFr.)Quel.]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三个为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2D-NMR和MS)分析,其中一个为已知物4′-methylmelledonal(Ⅰ),两个为新化合物即密环菌丑素(armillaritin)和蜜环菌寅素(armillarivin),其结构分别为式Ⅱ和Ⅲ。另外五个为已知物赤藓醇(D-erythritol),甘露醇(Dmannitol),杜鹃花酸(azclaic acid)、苔藓酸(orsellinic acid)和甘油醇-α-单油酸酯(glycerin-α-monoole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化学成分 丙酮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灵芝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灵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4
10
作者 孙东平 潘锋 +1 位作者 史小丽 杨树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41-943,共3页
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灵芝菌生长影响,从中选出了灵芝 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 培养基:葡萄糖 3.6%,蛋白胨 0.4%,pH 6.0,酵母膏 0.2%,KH2PO40.1%,MgSO 4· 7H2O 0.05%,Vit B1 0.005%,每升发酵液产干菌丝体 15.6 g,粗多... 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灵芝菌生长影响,从中选出了灵芝 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 培养基:葡萄糖 3.6%,蛋白胨 0.4%,pH 6.0,酵母膏 0.2%,KH2PO40.1%,MgSO 4· 7H2O 0.05%,Vit B1 0.005%,每升发酵液产干菌丝体 15.6 g,粗多糖 0.72 g。 经葡 聚糖凝胶层析对灵芝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共有 5 个组分,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气相色谱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灵芝胞外多糖的组成,结果表明灵芝胞外多糖系由甘露糖、 果糖、葡萄糖通过糖 β-D 糖苷键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发酵培养基 灵芝胞外多糖 化学成分 药物研究 中药材
下载PDF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3种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04
11
作者 王明宇 刘强 +1 位作者 车庆明 林志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 3种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制备CCl4 ,D Gal及BCG +LPS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按比色测定法和改良Fletcher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LT和肝脏TG水平及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灵芝总三萜GT (80mg...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 3种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制备CCl4 ,D Gal及BCG +LPS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按比色测定法和改良Fletcher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LT和肝脏TG水平及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灵芝总三萜GT (80mg·kg-1)和其组分GT2 (10 ,2 0 ,40mg·kg-1)与阳性对照药马洛替酯 (91mg·kg-1)相仿 ,均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LT和肝脏TG含量 ,并不同程度减轻动物肝损伤的程度。结论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T和GT2 均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小鼠 灵芝 三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Ⅵ.蜜环菌癸素(armillaripin)的分离与结构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峻山 苏亚伦 +7 位作者 王玉兰 冯孝章 于德泉 梁晓天 贺存恒 郑启泰 杨晶晶 杨晶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从人工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属白蘑科(Tricholometaceae)真菌]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癸素(armillaripin)。根据光谱(UV,IR,~1HNMR,^(... 从人工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属白蘑科(Tricholometaceae)真菌]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癸素(armillaripin)。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S)分析推测其化学结构,并进一步用X-线衍射晶体解析法确证其结构和其相对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蜜环菌癸素 倍半萜
下载PDF
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Ⅴ.蜜环菌辛素和蜜环菌壬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峻山 苏亚伦 +3 位作者 王玉兰 冯孝章 于德泉 梁晓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8,共5页
从人工液体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柱层析,低压柱层析和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辛素(armillarilin)和蜜环菌壬素... 从人工液体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柱层析,低压柱层析和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辛素(armillarilin)和蜜环菌壬素(armillarinia),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S)分析,推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Ⅰ和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蜜环菌辛菌 蜜环菌王素
下载PDF
超声循环提取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书铭 杨新林 +2 位作者 张自强 徐建兰 朱鹤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 研究超声循环技术在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 ,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结果 通过试验对比 ,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 ,提取时间缩短 ,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 4 0 %。与常规方法... 目的 研究超声循环技术在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 ,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结果 通过试验对比 ,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 ,提取时间缩短 ,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 4 0 %。与常规方法提取得到的目的产物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循环技术用于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三萜类化合物 超声循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平菇菌株对稻草生物降解的能力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瑞清 杨谦 邓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3,共3页
选用稻草作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基 ,接种平菇 (Pleurotusostreatus(JecaexFr.)Quel.)菌株 ,测试平菇菌株生长对稻草木质素及纤维素的降解率。通过对接种平菇菌株 30d后的稻草与对照稻草组分分析 ,结果表明 ,接种平菇菌株的稻草木质素降... 选用稻草作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基 ,接种平菇 (Pleurotusostreatus(JecaexFr.)Quel.)菌株 ,测试平菇菌株生长对稻草木质素及纤维素的降解率。通过对接种平菇菌株 30d后的稻草与对照稻草组分分析 ,结果表明 ,接种平菇菌株的稻草木质素降解率为 2 3.36 % ,纤维素降解率为 16 .0 4 % ,蛋白质含量增加了 4 5 .85 %。平菇菌株对稻草的木质素及纤维素具有分解能力。蛋白质含量增加表明了稻草转换成饲料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菌株 稻草 生物降解 培养基 木质素 纤维素 降解率 饲料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不同部位灵芝中灵芝酸B含量 被引量:24
16
作者 丁平 张丹雁 徐鸿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测定灵芝中具有苦味的成分灵芝酸 B在灵芝中不同部位的含量。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测定灵芝菌盖的表皮层、木栓层、菌柄、孢子粉、菌盖子实体等部位中灵芝酸 B的含量。结果 灵芝药材中灵芝酸 B主要集中在灵芝的表皮部位 ,其它... 目的 测定灵芝中具有苦味的成分灵芝酸 B在灵芝中不同部位的含量。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测定灵芝菌盖的表皮层、木栓层、菌柄、孢子粉、菌盖子实体等部位中灵芝酸 B的含量。结果 灵芝药材中灵芝酸 B主要集中在灵芝的表皮部位 ,其它部位则较少。结论 为寻找灵芝的有效成分分布规律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灵芝 灵芝酸B 含量
下载PDF
赤芝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晓琦 殷志琦 +1 位作者 叶文才 赵守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酸酯(ergosta-7,22-dien-3...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 pentadecanoate,)、麦角甾醇棕榈酸酯(ergosteryl palmitate,)、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麦角甾醇(ergosterol,)、灵芝酸C2(ganoderic acid C2,)、ganodermanontriol()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bis(1-methylpropyl)ester,]。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芝 子实体 麦角甾-7 22-二烯-3β-醇十五酸酯
下载PDF
灵芝对小鼠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调节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伟毅 程丽萍 +2 位作者 陈广洁 彭伟 朱云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SRBC抗体能力的调节及产生γ-干扰素的影响。实验组小鼠分成4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灵芝制剂:1号、2号、3号及4号制剂,每天一次,连续9天,对照组小鼠则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在实验第7天... 报道了灵芝对Balb/c小鼠产生抗SRBC抗体能力的调节及产生γ-干扰素的影响。实验组小鼠分成4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灵芝制剂:1号、2号、3号及4号制剂,每天一次,连续9天,对照组小鼠则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在实验第7天用SRBC免疫小鼠,于免疫后第4天进行溶血空斑试验和血清抗SRlBC抗体凝集效价测定,并取小鼠脾细胞加PHA刺激、诱导,于37℃、5%CO_2培养72小时,测定培养液中γ-干扰素活性。结果表明,1号、2号制剂能明显提高实验组小鼠的溶血空斑数目及血清抗体凝集效价,与对照组相比,P<0.05,2号、4号制剂则能明显提高实验组小鼠产生的γ-干扰素活性,与对照组相比,P<0.05。提示灵芝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及T细胞产生(经PHA诱导)的γ-干扰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干扰素 T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王秋颖 郭顺星 关凤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39-84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的 11个蜜环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方法 有性繁殖 ,采用菌枝加新材的播种方法 ,一年半收获。结果 蜜环菌 A9、A1 0 伴栽的天麻产量最高 ,为 16 .14和 15 .2 3 kg/m2 。结论 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产量具有不同...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的 11个蜜环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方法 有性繁殖 ,采用菌枝加新材的播种方法 ,一年半收获。结果 蜜环菌 A9、A1 0 伴栽的天麻产量最高 ,为 16 .14和 15 .2 3 kg/m2 。结论 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产量具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天麻 有性繁殖 产量
下载PDF
小刺猴头菌醇提物防治化学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作用与机制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苗 魏敏杰 +2 位作者 赵琳 赵海山 姚维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醇提物(EHC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连续15d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1和亚硝酸钠90mg·kg-1,以制备AD小鼠模型,在造模7d后,连续45d给实验组小鼠按1g.kg-1灌胃10%的E...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醇提物(EHC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连续15d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1和亚硝酸钠90mg·kg-1,以制备AD小鼠模型,在造模7d后,连续45d给实验组小鼠按1g.kg-1灌胃10%的EHCP。通过Morris水迷宫、酶学检测及N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HCP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结果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联合诱发的AD模型鼠寻找潜伏期明显延长、AchE活性及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HCP可使AD模型鼠的寻找潜伏期分别由第3d的(48.7±35.5)s和第4d的(49.5±32.1)s缩短至(18.5±7.2)s和(15.4±9.2)s(P<0.05);酶学检测结果表明EHCP可升高AD模型鼠脑内AchE活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HCP可增加其脑内NGF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EHCP可有效的提高AD小鼠的判断及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HCP保护神经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刺猴头菌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