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治道内涵——对朱熹解读的重新思考
1
作者 乐爱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7,共7页
古文《尚书·大禹谟》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接着又讲民之可畏、君民相须,讲“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要求重视百姓疾苦,实际上是就治道而言。历代儒家既有从治道层面予以解读,将“人心”解为“民心”的,也有从... 古文《尚书·大禹谟》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接着又讲民之可畏、君民相须,讲“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要求重视百姓疾苦,实际上是就治道而言。历代儒家既有从治道层面予以解读,将“人心”解为“民心”的,也有从道德心性层面加以发挥,讲“天理”“人欲”的。朱熹早年把“惟精惟一”与儒家“南面亦恭己”的无为而治联系起来,后来又从治道层面强调君王应当敬守“虞廷十六字”,并且要求“谨守其所居之位,修其所愿欲之事”,尤其要体恤百姓,解救百姓之困穷。因此,朱熹后学把“虞廷十六字”当作为人之“心法”,而忽视其为君王治天下之法的治道内涵,并为今人所发挥,这样的理解似有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虞廷十六字 治道 心性
下载PDF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学生品德提升
2
作者 李青虎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3期77-80,共4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让他们感受文化的力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品德提升,要注重经典诵读,组织节日活动,开设国学课堂,加强礼仪教育,注重书法和绘画,重视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让他们感受文化的力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品德提升,要注重经典诵读,组织节日活动,开设国学课堂,加强礼仪教育,注重书法和绘画,重视传统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品德 道德修养 价值观念 创新
下载PDF
昌明国粹 立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18
3
作者 谭宏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这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这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因此,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核心思想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求同存异、文以载道、形神兼备、俭约自守的人文精神等融入我国现阶段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 国民教育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仁平 杨善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12,共4页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一种理想的“优良城邦”的设想中。他认为,外物诸善、身体诸善和灵魂诸善三者的和谐,是人类优良生活的体现;在中道原则指导下,由奴隶主中产阶级掌权,实现城邦的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和睦相处,是...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一种理想的“优良城邦”的设想中。他认为,外物诸善、身体诸善和灵魂诸善三者的和谐,是人类优良生活的体现;在中道原则指导下,由奴隶主中产阶级掌权,实现城邦的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和睦相处,是最为优良政体建立的应有目的;以理性为基调,实现公民天赋、习惯和理性的内在和谐,是形成公民优良品德的前提条件。“优良城邦”就是“优良生活、优良政体、优良品德”三位一体的理想的和谐社会。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社会思想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优良生活 优良政体 优良品德 优良城邦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学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季连帅 李景瞳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第7期109-112,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双重诉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赓续新时代法学教育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双重诉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赓续新时代法学教育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学教育的内在逻辑。着力从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坚持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方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定式,秉承新文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衔接;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建构虚拟现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等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铸魂育人的现实需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学教育 有机融合 德法共治 德法兼修
下载PDF
论廉吏伦理品格的儒学根基 被引量:1
6
作者 苑秀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81-84,共4页
修身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中国古代廉吏是修身的楷模。他们"廉洁自律,公而忘私"的品格,正是修身的内在涵养在为官实践中的"英华外发"。而建立在孔子仁学基础之上的儒家仁政理想,也同样是通过历代廉吏以"重... 修身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中国古代廉吏是修身的楷模。他们"廉洁自律,公而忘私"的品格,正是修身的内在涵养在为官实践中的"英华外发"。而建立在孔子仁学基础之上的儒家仁政理想,也同样是通过历代廉吏以"重民""爱民""富民"为核心的施政方略,才落实到了现实生活中。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廉吏用他们的为官实践,展现了儒家人格理想的光辉,不仅驱散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也照亮了中华民族通往未来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吏 伦理品格 儒学 修身 仁政
下载PDF
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角色定位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范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0期128-132,共5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终生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实施专科医师培训的基石。思政课不仅仅是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还是专业知识能被有效消化吸收的保障。以内科老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终生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实施专科医师培训的基石。思政课不仅仅是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还是专业知识能被有效消化吸收的保障。以内科老年病学专业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训过程中住培医师明确角色定位积极主动学习,有助于带教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还有助于行政管理人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落实教书育人的统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内科老年病学专业 住培医师 教师 行政管理人员
下载PDF
以学养厚德 致真经事功——论曾国藩修身处世与成功之道的关系
8
作者 张军 王建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曾国藩是5000年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优秀成功者:事功大成、文章卓著、人格高尚、修养如海,给我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宝贵文化遗产。他以身体力行激励着出身贫寒人家子弟的成长和进取,以他不断完善的人格和不断充实的学养对中国传... 曾国藩是5000年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优秀成功者:事功大成、文章卓著、人格高尚、修养如海,给我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宝贵文化遗产。他以身体力行激励着出身贫寒人家子弟的成长和进取,以他不断完善的人格和不断充实的学养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做了最深重的实践。“读书只为进德修业,”在建立事功和探索真知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同时又以不断趋于完善的人格来促进事功的建立和真知的探索。他以“礼”处世、运世,达到了“内圣外王”的最高人格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修养 人格 内圣外王
下载PDF
汉代《老子》政治观的黄老色彩(二)——以《老子河上公注》为中心
9
作者 刘玲娣 《唐都学刊》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和《老子指归》一样,《老子河上公注》也是现存汉代最重要和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老子注本之一。从老学史的角度看,《老子河上公注》无论是宇宙观还是养生观和政治观,都反映了鲜明的汉代黄老思想的特点,体现了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到政... 和《老子指归》一样,《老子河上公注》也是现存汉代最重要和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老子注本之一。从老学史的角度看,《老子河上公注》无论是宇宙观还是养生观和政治观,都反映了鲜明的汉代黄老思想的特点,体现了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到政治观上,则主要体现在作品以君主为说教对象,提出明理身理国之道以及因循无为的主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河上公注》 理身 治国 无为 黄老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品德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东亮 韩梅 +1 位作者 洪妍 吕焰 《辽宁高职学报》 2016年第9期89-91,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品格、精神观念、思想文化的集合体,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品格、精神观念、思想文化的集合体,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爱国主义、和谐理念、人生境界等品德思想,并以经典话语、名言警句来规范和指引人们的思想行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优秀传统文化 高尚品德 思想文化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丽 罗学书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9-10,共2页
知识分子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自律这"六自"品格是对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六自"品格的内涵以及当前大学生品格现状,着重从... 知识分子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自律这"六自"品格是对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六自"品格的内涵以及当前大学生品格现状,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优秀品格 培养
下载PDF
论创新德治与法治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治理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文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当前中小学德治与法治教育存在弱化现象,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学生暴力倾向时而显现,因此,提升中小学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举措有: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抓实中华文化根系教育;二是要坚持德治与法治教育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当前中小学德治与法治教育存在弱化现象,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学生暴力倾向时而显现,因此,提升中小学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举措有: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抓实中华文化根系教育;二是要坚持德治与法治教育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路径包括:进行依法治校的顶层设计,依法依规办学,营造普法守法的校园氛围,创设良好的学校外部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与法治教育 中小学治理能力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指引大学生志愿活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锐 黄敏娟 刘晓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28-29,共2页
新发展理念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红绿灯、指挥棒,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地指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社会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 新发展理念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红绿灯、指挥棒,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地指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社会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发展;(3)加强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大学生志愿服务 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道德品质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融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委玉宝 《成才之路》 2022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融入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文章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入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育 立德树人 德育
下载PDF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及路径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占刘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149-153,共5页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从未发生过文化断层现象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随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绚烂非凡且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从未发生过文化断层现象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随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绚烂非凡且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非常关键,该阶段决定了在未来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在中小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虽然获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落地中小学校给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阶段 学校教育 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展现状 路径
下载PDF
优良家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道德滋养
16
作者 王众威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4-89,共6页
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面临着法治素养现状令人担忧、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脱节的突出问题。将优良家风作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道德滋养,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要求,又能够推动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优良家风的... 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面临着法治素养现状令人担忧、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脱节的突出问题。将优良家风作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道德滋养,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要求,又能够推动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优良家风的道德价值和精神特质内含了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价值基础,契合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将优良家风作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道德滋养,要从深化认知,转变观念、注重家风建设内容的系统性和时代性,构建"三位一体"的家风建设教育合力、拓宽家风建设平台四个维度加以开发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家风 大学生 道德 法治素养 思政教育
下载PDF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社会良才的研究
17
作者 刘伟峰 《成才之路》 2020年第10期24-25,共2页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关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培养优秀学生的具体策略,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自主讨论、实践和体验等...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关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培养优秀学生的具体策略,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自主讨论、实践和体验等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观点,意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良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优秀人才 思想品德 核心素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
作者 陈梅 《科教导刊》 2019年第5期79-80,共2页
文化自信的培养来源于国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传播优秀文化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课为例,探讨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与做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的思考——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9
作者 李家峰 《成才之路》 2023年第31期37-40,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改革目标中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在文化建设上的功能具有特殊意义和不可替代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改革目标中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在文化建设上的功能具有特殊意义和不可替代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时,应完善德育教学体系,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改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德育实践活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隐性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 德育 立德树人 德育实践
下载PDF
厚植宏志精神 涵育优秀品行——《树四志少年》校本德育教材的开发思路刍探
20
作者 倪和军 《成才之路》 2021年第34期49-51,共3页
厚植宏志精神是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主体的农村初级中学转型升级、提升办学品质的必然要求,以宏志精神为核心做好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可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章从宏志的意蕴、宏志的路径、宏志的内容、宏志的实践几个方... 厚植宏志精神是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主体的农村初级中学转型升级、提升办学品质的必然要求,以宏志精神为核心做好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可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章从宏志的意蕴、宏志的路径、宏志的内容、宏志的实践几个方面,探讨《树四志少年》校本德育教材的开发思路与实践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宏志精神 优秀品行 校本教材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