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运动碎死调查研究 被引量:105
1
作者 徐昕 高崇玄 +8 位作者 张丽申 李肃反 王忠勇 林福美 彭长虹 唐培 高云秋 李之俊 陈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2,共4页
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在全国范围内收集1968~1998年间82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有关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和尸检报告。结果显示我国运动猝死的... 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在全国范围内收集1968~1998年间82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有关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和尸检报告。结果显示我国运动猝死的特点为:涉及人群广泛,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7.2:1);年龄33±16.53岁,30岁以下为高峰;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心脏性猝死(70.73%),其次为脑源性(15.85%);在40岁以下以先天性心脏病、心梗和心肌炎为最多,40岁以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心梗和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运动项目有径赛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和慢跑。根据以上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病因学 预防 心脏性 猝死 调查
下载PDF
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与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谢庆芝 邱祖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7,共5页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分析发生于2001年至2011年的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47例案例;采用列表排列法,通过对大学生运动猝死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控性的专家调查评判,对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人群...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分析发生于2001年至2011年的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47例案例;采用列表排列法,通过对大学生运动猝死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控性的专家调查评判,对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人群分布表现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年级的学生;发生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长跑、篮球、足球和新生军训,并与体育测试和球类比赛两类运动性质明显相关;发生的季节和时间节律主要为春秋两季和下午。同时,对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风险识别,建立了由三级指标构成的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风险指标体系,评估和预警大学运动猝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猝死 调查研究 风险评估 风险预警 普通高校 学校体育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特征规律及现场急救现状研究——基于近十年大学运动猝死案例调查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卫兵 苏剑清 +1 位作者 王继红 罗晓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搜集分析了2007年至2016年计10年期间110例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及现场急救状况。发现:我国在校大学生中运动猝死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大学生;一年级学生运动猝死发生率最高;相比夏季和冬季,秋季和春季是大学生运动猝死相对高发... 搜集分析了2007年至2016年计10年期间110例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及现场急救状况。发现:我国在校大学生中运动猝死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大学生;一年级学生运动猝死发生率最高;相比夏季和冬季,秋季和春季是大学生运动猝死相对高发的季节;大学生运动猝死运动项目主要分布在跑步、篮球、足球、军训和马拉松,且相比较而言体育比赛和体育测试项目中易发生。大学生运动猝死发生时现场绝大多数拔打了120急救电话,65.26%开展了现场急救,参与现场急救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员百分比分别为59.32%和40.68%,其中心肺复苏现场急救方法使用率最高达到74.36%,可知,大学生运动猝死现场急救中存在现场人员急救参与性不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术掌握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猝死 特征规律 现场急救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青健 王清生 刘永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回顾式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2例案例中,心源性猝死占9成,脑源性猝死仅占1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回顾式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2例案例中,心源性猝死占9成,脑源性猝死仅占1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严格体检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等6条对策,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猝死 对策
下载PDF
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之俊 冯曙明 陈文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1-214,217,共5页
对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0例运动猝死者平均年龄30.8±17.8岁,年龄范围12-78岁,其中30岁以下11例。猝死者参加运动的项目达14项,经常从事运动训练和体育工作者9例,占22.5%;... 对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0例运动猝死者平均年龄30.8±17.8岁,年龄范围12-78岁,其中30岁以下11例。猝死者参加运动的项目达14项,经常从事运动训练和体育工作者9例,占22.5%;在校大、中学生20例,占50%;其他人员11例,占27.5%。死亡原因以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共35例,占87.5%;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中时有发生,共5例,占12.5%。运动猝死在大、中学生中发生为多的情况和死亡年龄高峰出现偏小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华东地区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调查与预防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程杰 李效凯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84,共3页
围绕运动性猝死这一影响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难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不同身体机能状况人群发生运动性猝死的评价方案;医体结合的健康跟踪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构... 围绕运动性猝死这一影响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难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不同身体机能状况人群发生运动性猝死的评价方案;医体结合的健康跟踪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构想;大学生运动性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急救方法;以及在大学生中设立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的建议。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实现早期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性猝死 调查 预防 急救
下载PDF
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晓嶙 常芸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研究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规律,对我国2000年到2007年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案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运动猝死案例103例,涉及23个省(市)。调查发现,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具有以下规律:男性运动猝死人群明显高于女性;运... 为研究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规律,对我国2000年到2007年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案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运动猝死案例103例,涉及23个省(市)。调查发现,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具有以下规律:男性运动猝死人群明显高于女性;运动猝死年龄分布以30岁以下和50岁年龄段为主,呈典型"马鞍型",主要为学生和离退休人员;运动猝死项目主要为跑步、足球、篮球等项目,项目猝死的危险性与运动强度和量有关,通常高强度、大运动量、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猝死风险较高。我国大众健身人群一天中运动猝死发生高峰是早晨;一年中运动猝死高峰月份为3月和11月,其次是7月。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病因以心源性猝死最多,其次是脑源性猝死。根据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规律,提出了今后运动猝死预防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大众健身 中国
下载PDF
军事训练后急性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晓燕 张国明 +5 位作者 许家雨 孙青 刘娟 许富海 王兆忠 祝文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增加血清学检测后的综合筛选方案在筛查军事训练后急性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方法,从某集团军中筛选出120例具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可能的人群进入高危组,同时以年龄作为匹配条件... 目的探讨增加血清学检测后的综合筛选方案在筛查军事训练后急性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方法,从某集团军中筛选出120例具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可能的人群进入高危组,同时以年龄作为匹配条件从剩余人群中选择120例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军事训练前后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以及血浆中肾上腺素(AD)、一氧化氮(NO)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受试者运动前心率、血压和各项生化指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后高危组与对照组的心率血压积分别为[(11514.9±180.4)mmHg.次/min,(10989.1±110.5)mmHg.次/min],异常心电图比例分别为50.00%和9.17%;AD分别为(111.1±10.3)ng/L和(101.9±12.5)ng/L,hFABP分别为(659.1±67.2)pg/ml和(639.5±61.4)pg/ml,NO分别为[(108.3±9.7)μmmol/Lvs.(120.6±11.4)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清学检查与问卷调查、查体及心电图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更有利于筛选得到军事训练后可能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猝死 心血管事件 肾上腺素 一氧化氮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青健 王清生 刘永祥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7-79,共3页
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回顾显示:心源性猝死占九成,脑源性猝死仅占一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提出严格体检制度,加强宣传教... 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回顾显示:心源性猝死占九成,脑源性猝死仅占一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提出严格体检制度,加强宣传教育,重视运动前、中、后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猝死 对策
下载PDF
运动与猝死(综述)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学农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查阅 1982~ 2 0 0 1年有关运动猝死的大量文献发现 ,猝死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 ,30岁以下为高峰 ,死亡原因以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 ,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中时有发生 ;猝死最常见的运动项目有径赛、篮球、排球。
关键词 运动猝死 猝死病因 猝死预防
下载PDF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燕 刘娟 +3 位作者 孙青 张国明 韩淑芳 张红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物理查体、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筛查,在960名士兵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120例),从剩余士兵中随机匹配正常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士兵5000米跑步前、后... 目的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物理查体、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筛查,在960名士兵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120例),从剩余士兵中随机匹配正常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士兵5000米跑步前、后(跑步前30rain,跑步后30min)血浆中肾上腺素(EPI)、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两组士兵运动后血浆EPI、CRP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血浆NO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运动后高危组血浆EPI和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1.1±10.3)ng/L比(101.9±12.5)ng/L,(33.9±5.8)ng/L比(28.1±4.1)ng/L],高危组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2.3±12.3)}xmol/L比(108.3±9.7)mol/L](P〈0.05)。结论本方法有助于对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猝死 一氧化氮 肾上腺素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体育健身并非越多越好——论过度运动的危害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志刚 刘琴 张朝会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4-106,110,共4页
运动健身并非越多越好。大量研究显示过度运动可损伤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免疫抑制、横纹肌溶解症甚至猝死。运动猝死有明显的性别、年龄、项目和季节差异,且与运动量密切相关。文章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新近研... 运动健身并非越多越好。大量研究显示过度运动可损伤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免疫抑制、横纹肌溶解症甚至猝死。运动猝死有明显的性别、年龄、项目和季节差异,且与运动量密切相关。文章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新近研究成果,对过度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健身 过度运动 运动猝死 适度运动
下载PDF
华中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原 郝英 朱明 《湖北体育科技》 2006年第6期651-653,656,共4页
运动猝死是运动医学领域和体育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给开展体育运动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对华中地区收集的38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猝死者平均年龄28.8216.7岁,年龄范围13-72岁,其中3... 运动猝死是运动医学领域和体育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给开展体育运动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对华中地区收集的38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猝死者平均年龄28.8216.7岁,年龄范围13-72岁,其中30岁以下21例。猝死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死亡原因以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中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运动猝死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华中地区 调查研究 预防
下载PDF
关于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云玲 胡启良 《湖北体育科技》 200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运动性猝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在体育场上发生的一系列运动性猝死事件震撼了国际体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猝死的大量文献后发现,猝死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下为高峰,死亡原因以心源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在体育场上发生的一系列运动性猝死事件震撼了国际体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猝死的大量文献后发现,猝死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下为高峰,死亡原因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也时有发生。针对我国运动猝死的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猝死病因 猝死预防
下载PDF
运动猝死发生的特征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景新 吴卫兵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12期233-234,236,共3页
运动猝死一直都是运动医学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运动性猝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运动猝死发生的性别、年龄、运动项目、季节和时间节律特征。结果显示,运动猝死人群分布表现为男性明显多于... 运动猝死一直都是运动医学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运动性猝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运动猝死发生的性别、年龄、运动项目、季节和时间节律特征。结果显示,运动猝死人群分布表现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广泛,40岁以下人群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运动猝死发生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马拉松、中长跑和体育课等,运动猝死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冷或高温等月份,通过研究运动猝死发生的特征,并探索有效的防范对策,以期尽量减少或避免运动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发生 特征分析 防范对策
下载PDF
运动与心血管意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路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第2期24-29,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近年来对运动与心血管意外,运动猝死的研究成果,回顾了运动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现状,总结其在运动中的发生机制。运动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根源在于机体自身已知或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但除此之外,事件的发生还...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近年来对运动与心血管意外,运动猝死的研究成果,回顾了运动与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现状,总结其在运动中的发生机制。运动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根源在于机体自身已知或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但除此之外,事件的发生还与遗传、时间节律性、运动负荷等相关联。此外,运动与心血管意外之间的关系目前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特别是针对运动前的疾病筛查,其筛查的方式,规模以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血管意外 运动猝死
下载PDF
我国高校课内外运动诱发大学生死亡事件实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成 刘兰娟 +1 位作者 潘怡雯 司虎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140,共9页
为深刻揭示我国高校课内外运动诱发大学生死亡事件的规律特征,以高校该类事件当事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网络检索等方法,广泛收集1981-2015年我国高校课内外运动诱发大学生死亡事件实际案例,建立由186个案例组... 为深刻揭示我国高校课内外运动诱发大学生死亡事件的规律特征,以高校该类事件当事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网络检索等方法,广泛收集1981-2015年我国高校课内外运动诱发大学生死亡事件实际案例,建立由186个案例组成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内外非创伤性运动意外死亡事件的案例年度发生率相对比值逐年曲线上升.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与大学生运动前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特异性疾病密切关联,而且与参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却多年持续下降,以及年龄性别、时间节律、运动强度大小、运动应激心理、身体是否超负荷等因素有关,是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影响,呈现出错综交织的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内外运动 非创伤性 运动猝死 体质健康
下载PDF
运动相关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成栋 吴秋萍 +5 位作者 赵乾皓 赵志强 殷坤 周南 伍赛群 成建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18-624,639,共8页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剧烈的体育运动与心脏性猝死呈一定的相关性。国内外对于运动相关心脏性猝死(sports-related sudden cardiac death,SrSCD)进行了多项回顾性或前瞻...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剧烈的体育运动与心脏性猝死呈一定的相关性。国内外对于运动相关心脏性猝死(sports-related sudden cardiac death,SrSCD)进行了多项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本文从SrSCD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常见病因、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运动前筛查与评估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SrSC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展SrSCD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运动相关心脏性猝死 运动 综述
下载PDF
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猝死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被引量:14
19
作者 于文谦 王乐 刘小溪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68-1170,共3页
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运动损伤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了体育工作在组织管理、活动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科学健身理念,认清自身的身体、心理、工作负荷状况,做好三类运动人群的区分与预防... 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运动损伤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了体育工作在组织管理、活动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科学健身理念,认清自身的身体、心理、工作负荷状况,做好三类运动人群的区分与预防,进一步提出全民健身保险,呼吁维护体育参与者的健康权益,以及高校、社会、医院三方牵手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健身 预防
原文传递
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0
20
作者 冯大志 沈雁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近期高校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病因,从而提高对猝死发生的预防及应对水平。方法:利用资料搜集、实例调查等方法,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大一新生... 目的:了解近期高校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病因,从而提高对猝死发生的预防及应对水平。方法:利用资料搜集、实例调查等方法,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大一新生(19岁)猝死比率最高(55.07%),男女猝死比率为6.67:1,长跑猝死为各项运动猝死之首(46.38%),猝死的原因以心源性猝死为主(63.78%)。结论:对多所高校大学生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及取证,且仔细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猝死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具体、合理、系统的相关预防与监控措施,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心源性猝死 大学生 病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