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system of pneumatic driving automotive engine
1
作者 Han Yongqiang Sun Wenxu +3 位作者 Li Qinghua Zhong Ming Hao Wei Du Wencha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1年第1期45-52,共8页
Almost the same quantity to net output work of energ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wasted by exhaust gas in typical automotive engine. Recovering the energy from exhaust gas and converting to mechanical energy will dramat... Almost the same quantity to net output work of energ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wasted by exhaust gas in typical automotive engine. Recovering the energy from exhaust gas and converting to mechanical energy will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heat efficiency and decrease the fuel consump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fuel conservation,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 hot topic.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focused on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ab, mechanical energy using and thermo-electronic converting. Unfortunately, the complicated transmiss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using and the depressed efficiency of thermo-electronic converting restrict their widely applying. In this paper, a kind of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system of pneumatic driving automotive engine, in which highly compressed air acts as energy storing and converting carrier, has been established. Pneumatic driving motor can produce moderate speed and high torque output, which is compatible for engine using. The feasibility has been certificated by GT-Power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es. The technologies about increasing recovery efficienc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 parallel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system,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ompound turbo-charger structure can recovery 8 to 10 percent of rated power output. At last, a comprehensive system, which includes Rankine cycle based power wheel cycle unit etc., has been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 exhaust gas energy pneumatic driving recovery automotive engine
下载PDF
Techno-economic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a diesel exhaust heat recovery system to preheat mine intake air in remote cold climate reg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Marco Antonio Rodrigues de Brito Durjoy Baidya Seyed Ali Ghoreishi-Madise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517-523,共7页
Underground mines in Arctic and Subarctic regions require the preheating of mine intake air during winter.The cold fresh air of those remote areas can be as severe as40℃ and commonly needs to be heated to around+3℃... Underground mines in Arctic and Subarctic regions require the preheating of mine intake air during winter.The cold fresh air of those remote areas can be as severe as40℃ and commonly needs to be heated to around+3℃.This extensive amount of heating is usually provided by employing large-size air heaters,fueled by diesel,propane,natural gas,or heavy oil,leading to high energy costs and large carbon footprints.At the same time,the thermal energy content of a diesel generator sets(gen-sets)exhaust is known to be one-third of the total heating value of its combusted fuel.Exhaust heat recovery from diesel gen-sets is a growing technology that seeks to mitigate the energy costs by capturing and redirecting this commonly rejected exhaust heat to other applications such as space heating or pre-heating of the mine intake air.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employing a simple system based on off-theshelf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which can recover the waste heat from the exhaust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units(diesel gen-sets)in an off-grid,cold,remote mine in Canada for heating of the mine intake air.Data from a real mine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along with environmental data of three different location-scenarios with distinct climates.After developing a thermodynamic model,the heat savings were calculated,and an economic feasibility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The proposed system was found highly viable with annual savings of up to C$6.7 million and capable enough to provide an average of around 75%of the heating demand for mine intake air,leading to a payback period of about eleven months or less for all scenarios.Deployment of seasonal thermal energy storage has also been recommended to mitigate the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mainly in summertime,possibly allowing the system to eliminate fuel costs for intake air 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haust heat recovery Mine energy management Mine heating Alternative energy Intake air heating
下载PDF
基于不同能量回收模式的燃料电池系统性能增益研究
3
作者 祁明旭 魏久轩 +1 位作者 张虹 黎俊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2-700,共9页
为减小燃料电池进气增压寄生功、提高系统效率,建立了以径流涡轮回收阴极排气能量的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系统模型,修正了基于NTU-ε法的中冷器性能预测方法,研究了单级增压−能量回收与顺序增压−能量回收模式下径流涡... 为减小燃料电池进气增压寄生功、提高系统效率,建立了以径流涡轮回收阴极排气能量的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系统模型,修正了基于NTU-ε法的中冷器性能预测方法,研究了单级增压−能量回收与顺序增压−能量回收模式下径流涡轮回收燃料电池阴极废气能量的效能.结果表明,整体能量回收效率随着电堆负载电流增加呈降低趋势;相比于单级增压−能量回收模式,在额定工况点与非额定工况点下顺序增压−能量回收模式的能量利用率增益显著.优化后的运行方案阴极排气能量利用率最高可提升28.9%,系统效率提升幅值达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径流涡轮 顺序增压 能量回收
下载PDF
北京市无供暖地下车库排风能量回收的节能经济性分析
4
作者 李雨婷 李兆坚 《暖通空调》 2024年第6期76-81,共6页
针对寒冷地区无供暖地下车库排风能量回收是否节能经济的问题,对北京市某无供暖地下车库的内外空气温湿度进行了4年的测试,依据实测数据对地下车库排风显热回收的节能经济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不同季节、排风位置和运行模式对排风能... 针对寒冷地区无供暖地下车库排风能量回收是否节能经济的问题,对北京市某无供暖地下车库的内外空气温湿度进行了4年的测试,依据实测数据对地下车库排风显热回收的节能经济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不同季节、排风位置和运行模式对排风能量回收的影响,并对其冬季结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办公建筑间歇运行模式下,排风显热回收装置的平均节电量为空调季0.125 kW·h/(m~3/h)、供暖季0.547 kW·h/(m~3/h)、全年0.672 kW·h/(m~3/h),空调季平均能量回收比为9.1,供暖季平均能量回收比为16.2,平均投资回收期为5.9 a;在连续运行模式下,其平均投资回收期仅为2.0 a;排风显热回收装置在寒冷地区无供暖地下车库中应用可产生较好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供暖地下车库 排风能量回收 节能 经济性 北京市
下载PDF
焦化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少强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48-250,共3页
讨论了焦化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元化技术路线、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加强政策引导等建议。同时,强调行业间的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共同推动焦化炉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 讨论了焦化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元化技术路线、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加强政策引导等建议。同时,强调行业间的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共同推动焦化炉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炉废气 余热回收利用 节能 经济性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锅炉装置除氧器乏汽回收利用分析
6
作者 陈晓艺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某炼厂由两台热力除氧器为锅炉提供除氧水,除氧乏汽直接排空,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对环境产生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增设除氧乏汽回收装置来回收热力除氧器排出的乏汽,有效降低了能源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并针对生... 某炼厂由两台热力除氧器为锅炉提供除氧水,除氧乏汽直接排空,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对环境产生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增设除氧乏汽回收装置来回收热力除氧器排出的乏汽,有效降低了能源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并针对生产运行中出现的电机变频器故障和溶解氧超标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除氧器 乏汽回收 节能降耗 除盐水
下载PDF
山东某石化集团新建化验楼热管热回收系统能耗分析
7
作者 李淑夏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实验场所为了排除废气通常要求的换气次数高,所需的排风量、新风量巨大,如果利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冷热量,并用其对室外新风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不仅能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还可以达到节能经济和环保的双重目的。通过对山东某石化... 实验场所为了排除废气通常要求的换气次数高,所需的排风量、新风量巨大,如果利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冷热量,并用其对室外新风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不仅能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还可以达到节能经济和环保的双重目的。通过对山东某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化验楼功能配套项目的通风系统进行设计,并配置热管余热回收系统对该通风系统的排风进行冷、热量回收,经过对热回收系统的能耗分析,得到该系统的热回收设备投资回收期不到两年,充分展现了在该化验楼中配置热回收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场所 排风热回收 室内空气品质 热管余热回收系统 能耗分析 节能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低温冷凝油气回收工艺模拟分析与能耗优化
8
作者 叶超 刘禄 +2 位作者 张彦华 刘洪清 代学金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解决常规冷凝油气回收工艺处理深度低、能耗高的问题,利用HYSYS软件建立简化模拟流程,考察冷凝温度、冷凝压力对冷凝特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尾气余冷回收,形成改进油气回收流程,并对改进前后的流程进行能耗和?分析,通过SQP (贯序2次规... 为解决常规冷凝油气回收工艺处理深度低、能耗高的问题,利用HYSYS软件建立简化模拟流程,考察冷凝温度、冷凝压力对冷凝特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尾气余冷回收,形成改进油气回收流程,并对改进前后的流程进行能耗和?分析,通过SQP (贯序2次规划法)优化方法实现能耗的持续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区间内,油气回收率和尾气浓度的变化率也不同;对尾气进行余冷回收后,总能耗降幅为9.73%,制冷量降幅为8.11%,COP (能效比)从1.04增加至1.08;预冷冷箱的?损较大,且?效率较低,通过SQP优化方法工艺?效率提升至92.56%,总能耗进一步降低,冷箱的热集成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工艺 ?分析 能耗优化 尾气冷量利用 增压冷凝
下载PDF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敬平 付建勤 +2 位作者 冯康 赵智超 王树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3,共6页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轿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动机排气能量在涡轮机-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了涡轮机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轿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动机排气能量在涡轮机-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了涡轮机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结果表明: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和排气能量回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发动机和增压器的运行工况;外特性下,在增压器低效率区和高效率区涡轮机分别回收约6%和13%的排气能量;其中,增压器大约只利用了2%的排气能量用于提高进气压力能.研究结果为发动机节能和采用复合涡轮增压回收排气能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废气涡轮增压 能量流 余热回收 GT-POWER
下载PDF
水平井高效开采Class 3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栓狮 杨圣文 +2 位作者 温永刚 王燕鸿 郎雪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6-42,共7页
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水合物藏缺乏下伏流动层,比较接近有上、下盖层的Class 3水合物,业内对其开采的经济性和能效比有质疑且相关研究成果鲜见。为此,采用HydrateResSim模拟水平井加热减压联合开采Class 3水合物,研究了其开采的能效比、气... 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水合物藏缺乏下伏流动层,比较接近有上、下盖层的Class 3水合物,业内对其开采的经济性和能效比有质疑且相关研究成果鲜见。为此,采用HydrateResSim模拟水平井加热减压联合开采Class 3水合物,研究了其开采的能效比、气水比、采收率等参数。首先定义水合物开采所获得的天然气的热值和水合物开采过程输入物藏热量之比为水合物开采的能效比(EER),采用能效比对水合物开采过程进行评价;然后,设定开采井的温度为42℃,在0.2 p0(p0为水合物藏初始压力,1.383×107Pa)、0.5 p0、0.8 p03种压力条件下进行水平井加热减压联合开采模拟。结果发现:①开采前期能量消耗大,产水量多;②只有在0.2 p0、42℃条件下,气水比长期大于100,采收率在50%左右,同时,EER达到188;③而0.5 p0和0.8 p0条件下的开采指标较0.2 p0小很多。进一步分析0.2 p0、42℃条件下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井内热流数据,得到加热只分解了5.28%的水合物,其他大量水合物由减压驱动力分解,因而能效比较高。结论认为:水平井加热减压联合的方法能够高效开采Class 3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 3天然气水合物 水平井 加热减压联合开采 气水比 采收率 能效比 高效开采
下载PDF
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改造工程实测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随林 潘树源 +6 位作者 穆连波 史永征 葛海霞 秦波 刘明科 张学景 费玉敏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4,17,共4页
针对天然气锅炉等热能动力设备排烟温度高,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效紧凑防腐型烟气冷凝热能回收利用装置,对一既有锅炉房进行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改造和跟踪实测。分析了锅炉耗气量、排烟温度及热效率的变化... 针对天然气锅炉等热能动力设备排烟温度高,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效紧凑防腐型烟气冷凝热能回收利用装置,对一既有锅炉房进行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改造和跟踪实测。分析了锅炉耗气量、排烟温度及热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排烟温度由150~200℃降到50℃以下,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就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以上,且由于该装置提高了锅炉进水温度,从而提高了锅炉本体燃烧效率,使锅炉低热值总效率超过100%,锅炉高热值效率超过95%,锅炉房总节能率达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锅炉 烟气冷凝 余热回收 排烟温度 热效率 节能
下载PDF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高效循环系统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孙杰 尹金亮 +3 位作者 白炎武 王冠文 闫水保 张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33,共12页
国内50~1 000MW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于凝结水系统,其转换效率为19.5%~23%,根据能级原理,提出了一种深度利用烟气余热和减少回热抽汽损失、实现锅炉排烟温度自动控制的高效循环系统方案。热力学分析表明,此方案可使1 000MW机组无煤附... 国内50~1 000MW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于凝结水系统,其转换效率为19.5%~23%,根据能级原理,提出了一种深度利用烟气余热和减少回热抽汽损失、实现锅炉排烟温度自动控制的高效循环系统方案。热力学分析表明,此方案可使1 000MW机组无煤附加功率由0.6MW增加至20.125MW,全厂净效率提高0.9%,投资回收期小于2.0年,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降低发电煤耗的作用,并对新建和老机组设计优化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排烟温度 能级利用 烟气余热回收 高效循环系统
下载PDF
柴油机尾气余热回收系统的能分析和火用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传明 魏名山 史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柴油机尾气余热,从而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对不同蒸发压力下的朗肯循环热效率和发动机不同工况下余热回收系统的火用效率以及系统各组件的火用损失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柴油机尾气余热,从而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对不同蒸发压力下的朗肯循环热效率和发动机不同工况下余热回收系统的火用效率以及系统各组件的火用损失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压力越高则朗肯循环效率越高,工质和尾气之间传热的不可逆损失和蒸发器出口较高的尾气温度使得蒸发器的火用损失率最大,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系统输出净功最高可达18.7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柴油机 尾气余热回收 火用分析
下载PDF
关于排风热回收节能量计算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野 刘烨 张晓亮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5,共4页
在对排风热回收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如不考虑房间负荷情况和空气处理过程,视通过热回收装置的新风与排风的换热量为节能量,将导致冬季节热量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建议根据空调系统形式,... 在对排风热回收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如不考虑房间负荷情况和空气处理过程,视通过热回收装置的新风与排风的换热量为节能量,将导致冬季节热量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建议根据空调系统形式,考虑空气处理过程,逐时计算设置热回收装置前后空调系统实际减少的热量消耗,并基于此实际节热量进行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风热回收 节能量 空调系统 计算 经济性
下载PDF
天津地区某高层办公楼能耗模拟与节能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萨如拉 杨洋 +3 位作者 孙勇 朱丽 王珍 张吉强 《建筑节能》 CAS 2017年第9期1-4,10,共5页
建筑能耗中供暖空调能耗所占比例约为55%,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采用DeST-c模拟了天津地区某新建高层(20层)办公楼能耗,将模拟结果与传统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空调系统的风系统和水系统分别采用排风热回收和变流量技术后... 建筑能耗中供暖空调能耗所占比例约为55%,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采用DeST-c模拟了天津地区某新建高层(20层)办公楼能耗,将模拟结果与传统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空调系统的风系统和水系统分别采用排风热回收和变流量技术后的节能潜力。对比分析表明与传统负荷计算方法相比,能耗模拟软件计算的全年累计冷热负荷值分别减少43.0%和31.0%,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指标仅为传统负荷计算值的21.0%和26.0%。风系统采用排风热回收技术后,冷水机组总容量从1 800 kW降到为1 500 kW,全年制冷能耗节省5.3万kW·h;水系统采用变流量水系统技术后,理论上每年节省2.5万kW·h能耗。采用排风热回收和变流量两项节能措施后,空调系统总能耗降低约8%,节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办公楼 能耗模拟 变流量 排风热回收 节能
下载PDF
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直燃机制冷循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贺江 由世俊 涂光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循环 ,将排烟热回收发生器与吸收循环结合起来并将其用于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机。介绍了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 ,并对这一新型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随... 提出了一种新型循环 ,将排烟热回收发生器与吸收循环结合起来并将其用于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机。介绍了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 ,并对这一新型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随着排烟热回收产生蒸汽比例α的增大而增大 ,燃料消耗量随α的增大而减小。新型循环排烟温度可降低到 1 2 0℃左右 ,具有节能和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烟热回收 循环 节能 直燃机
下载PDF
涡旋膨胀机发电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褚晓广 张承慧 +2 位作者 李珂 荆业飞 王吉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31,共7页
提出了以最小压缩气体消耗为涡旋膨胀机发电系统效率优化的目标,采用了基于系统损耗模型优化和在线搜索相结合的转速寻优策略,有效避免寻优初值的随机性及参数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针对气动系统非线性、滞后性及负载不确定性所致的发... 提出了以最小压缩气体消耗为涡旋膨胀机发电系统效率优化的目标,采用了基于系统损耗模型优化和在线搜索相结合的转速寻优策略,有效避免寻优初值的随机性及参数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针对气动系统非线性、滞后性及负载不确定性所致的发电系统强非线性的特点,采用了供气压力反馈线性化的补偿控制和PI速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对优化速度快速无静差跟踪。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可实现速度的快速寻优以及优化速度的快速跟踪,实现了减小压缩气体消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能量回收 涡旋膨胀机 最小压缩气体消耗 效率优化 反馈线性化
下载PDF
电厂煤干燥尾气的综合利用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敏 张麦奎 +1 位作者 王磊 王仕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针对煤干燥尾气中含有的大量水蒸汽和热量均未得到回收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厂煤干燥尾气的综合利用技术。该技术可回收煤干燥尾气的水、热量,并能降低电厂供电煤耗。
关键词 燃煤发电机组 干燥尾气 水回收 热量回收 节煤降耗
下载PDF
新型排气余压利用系统无因次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虞启辉 翟建伟 +2 位作者 谭心 方桂花 蒙建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3-1459,共7页
利用能量方程、状态方程、运动方程和质量流量方程,建立新型排气余压利用系统气缸回程过程的基本数学模型。选取合适的基准值将数学模型无因次化,运用MATLAB/Simulink对无因次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各无因次参数对排气回收效率的影响。仿真... 利用能量方程、状态方程、运动方程和质量流量方程,建立新型排气余压利用系统气缸回程过程的基本数学模型。选取合适的基准值将数学模型无因次化,运用MATLAB/Simulink对无因次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各无因次参数对排气回收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排气回收效率主要由无因次固有周期、无因次进气口有效面积、切换判据及气缸无因次供气压力决定。当切换判据或气缸无因次供气压力增加而排气回收效率下降时,可以通过改变无因次进气口有效面积、无因次固有周期使其增加。对确定的气缸驱动系统,可以通过改变气罐体积来提高排气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系统 无因次模型 排气回收效率 节能 无因次研究
下载PDF
热管换热器在宾馆排风能量回收中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庄琛 顾平道 李英娜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4年第3期79-82,共4页
文章在分析了宾馆空调特点的基础上,强调了对宾馆进行排风能量回收的重要性。分别对用于 宾馆排风能量回收的热管换热器和转轮全热交换器进行了节能和经济性计算及比较。认为虽然 热管换热器节能效果略... 文章在分析了宾馆空调特点的基础上,强调了对宾馆进行排风能量回收的重要性。分别对用于 宾馆排风能量回收的热管换热器和转轮全热交换器进行了节能和经济性计算及比较。认为虽然 热管换热器节能效果略逊于转轮全热交换器,但综合考虑节能和经济两方面因素,从整体效果 来看,热管换热器由于其初投资少,无运行维护费用,回收年限短,结构紧凑,卫生可靠等优 势,在宾馆排风能量回收中大力推广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换热器 宾馆空调 排风能量回收 节能技术 经济性 转轮全热交换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