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雎》诗解辨正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桂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23,共8页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 ,《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 ,《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周公
召公
毛诗
礼乐制度
妇德观
三家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及相关原则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冠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认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在于《诗经》反映周礼的客观实际。《左传》可以证明以礼说《诗》的阐释实践早在孔子之前,孔子的言论不是以礼说《诗》的源头。以礼说《诗》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关键词
以礼说《诗》
源头
孔子
《左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赵明诚所记《汉石经遗字》之价值
被引量:
2
3
作者
虞万里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2-56,共5页
熹平石经为统一汉代经师家法文本歧异而刊刻,却因战乱和迁徙而毁弃、沉埋,范晔《后汉书》混淆汉熹平石经和魏三体石经,使字体、经数含混难知。唐宋不断有残石出土,宋代士大夫多据范书立论,越说越乱。唯赵明诚目验残石,详考文献,得出熹...
熹平石经为统一汉代经师家法文本歧异而刊刻,却因战乱和迁徙而毁弃、沉埋,范晔《后汉书》混淆汉熹平石经和魏三体石经,使字体、经数含混难知。唐宋不断有残石出土,宋代士大夫多据范书立论,越说越乱。唯赵明诚目验残石,详考文献,得出熹平石经刊刻不止六经;蔡邕所书为八分隶书,三体石经是曹魏所刊。更详校残石文字,揭示《鲁诗》与《毛诗》篇次不同,八百年后,罗振玉利用新出残石证实赵说,使我们能够真切看到汉代经师歧异文本的真实内涵,进一步认识汉代今古文的差异。赵明诚揭示汉石经"篇次不同"之说,不仅是石经研究更是经学研究史上值得表彰的一个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明诚
汉石经
魏石经
《鲁诗》
篇次异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林外史》中《诗经》解读的文化意义和叙事功能
4
作者
陈文新
鲁小俊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吴敬梓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诗经》研究专家。他将自己学术研究中的得意部分融入《儒林外史》,与同时代的《野叟曝言》之类"以小说见才学者"不一样。后者的目的在于借小说展示学问,吴敬梓则别有深意。吴敬梓在《儒...
吴敬梓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诗经》研究专家。他将自己学术研究中的得意部分融入《儒林外史》,与同时代的《野叟曝言》之类"以小说见才学者"不一样。后者的目的在于借小说展示学问,吴敬梓则别有深意。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大谈他关于《女曰鸡鸣》的研究心得,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学问。他其实是从说《诗》入手,表达他对隐士品格的推崇,为描写两对无意于"功名富贵"的夫妇寻找经典的依据,唤起读者对他们的敬慕之感。吴敬梓把自己的《诗经》研究心得放进小说,不仅是一种塑造人物的方式,也是一种评价人物的方式,还有助于传达作者的文化理想和道义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诗经》解读
《女曰鸡鸣》
《溱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天之下”章句《诗》说遗义
5
作者
饶龙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6-40,共5页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天之下”
比附《诗》说
本体《诗》说
方法
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典如何被接受
6
作者
钟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7,共7页
人们面对古典,其所诠释的过程,必定不是对原典全部信息的接受,而只是主观上发现了哪些信息,即是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古典之"元意"并非可能尽"述",解诗必定有着主观性,注家之意,也必定受到他的身份、学识...
人们面对古典,其所诠释的过程,必定不是对原典全部信息的接受,而只是主观上发现了哪些信息,即是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古典之"元意"并非可能尽"述",解诗必定有着主观性,注家之意,也必定受到他的身份、学识、注诗出发点的制约。所以"元意"是相对的,"诗无达诂",诗可能被误读,甚至出现"注我"情况。由此,诠释的过程即是接受的过程,因而必然带有主观的性质。注释只有名物的正误,而并没有观点的是非,因为诠释与接受,本身便是一种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接受
元意
诗无达诂
以意逆志
误读
《六经》注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念孙父子治《诗》方法及现代影响
7
作者
蔺文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5-79,共5页
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大家,在清代《诗经》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王氏父子《诗》学成就得益于其家学传统、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同代学者的相互鼓励。他们以博采群书、融会贯通的治学精神,通过因声求义、归纳通例、以三家...
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大家,在清代《诗经》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王氏父子《诗》学成就得益于其家学传统、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同代学者的相互鼓励。他们以博采群书、融会贯通的治学精神,通过因声求义、归纳通例、以三家诗考证文字的治学方法,取得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并对现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王引之
因声求义
治《诗》特点
《诗经》考据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如月之恒”句义辨证
8
作者
徐山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恒”字的甲骨文形体为月亮位天空之中状,篆书“恒”的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恒”的形体分析不确。不过,《说文》“恒,常也”的解释作为“恒”一词的本义是可信的。“恒”一词本义的发生背景和月亮有关,所谓“恒”的“恒常”本...
“恒”字的甲骨文形体为月亮位天空之中状,篆书“恒”的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恒”的形体分析不确。不过,《说文》“恒,常也”的解释作为“恒”一词的本义是可信的。“恒”一词本义的发生背景和月亮有关,所谓“恒”的“恒常”本义是指月亮在天空中运动与有其规律性。“如月之恒”,即象月亮那样恒常(运动),比喻生命有常,而不是其相反的变化不定的无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如月之恒
古文字
考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9
作者
丁海玲
《阴山学刊》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qu...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楚辞通释》
内丹丹法
儒体道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诗论道:朱熹治《诗》的主旨与方法——以《诗集传》为考察对象
10
作者
刘育
《商洛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5-40,69,共7页
“以诗论道”是朱熹《诗经》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朱熹治《诗》的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经传分离、以经解经、由情入理三个方面,既主动剥除前人见解,直接于经文本义上探查义理,又在《诗经》解释中援引《礼》《易》《春秋》之言来相互论证,以...
“以诗论道”是朱熹《诗经》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朱熹治《诗》的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经传分离、以经解经、由情入理三个方面,既主动剥除前人见解,直接于经文本义上探查义理,又在《诗经》解释中援引《礼》《易》《春秋》之言来相互论证,以体现史论结合的特色。同时,朱熹还在《诗》学阐释中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此基础上进行义理发挥,肯定了《诗经》的文学特性。朱熹的《诗经》学随着其理学思想的发展而体现出独特性,并促进了其道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集传》
以“理”解《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韩诗外传》诗学体系的建构
11
作者
房瑞丽
《文化发展论丛》
2019年第1期108-130,共23页
《韩诗外传》是现存唯一的一部三家诗著作,它与已经亡佚的《韩诗内传》一样,是韩婴“推诗人之意”的著述成果,即都是解《诗》或传《诗》之作。韩婴作为太傅,在撰述《外传》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著述体例的选取、结构的安排、释...
《韩诗外传》是现存唯一的一部三家诗著作,它与已经亡佚的《韩诗内传》一样,是韩婴“推诗人之意”的著述成果,即都是解《诗》或传《诗》之作。韩婴作为太傅,在撰述《外传》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著述体例的选取、结构的安排、释《诗》类型的运用、《诗》说特色的结合四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建构了一套围绕自己诗学主张而传达自己儒家思想的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是在先秦诗学精神的指导下,结合自己所处时代诗学的发展和教育的目的而建构起来的。这一体系的建立鲜明地传达了《外传》这一诗学著作的特色,对汉代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外传》
韩婴
诗学
传《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雎》诗解辨正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桂平
机构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摘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 ,《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关键词
《关雎》
周公
召公
毛诗
礼乐制度
妇德观
三家诗
Keywords
Guanju
Zhougong
Zhaogong
Maoshi
system
of
Li-Yue
standpoints on
the
moral integrity
of
women
the
book
of
songs
explained by o
the
r three teacher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及相关原则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冠梅
机构
湖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文摘
本文认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在于《诗经》反映周礼的客观实际。《左传》可以证明以礼说《诗》的阐释实践早在孔子之前,孔子的言论不是以礼说《诗》的源头。以礼说《诗》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关键词
以礼说《诗》
源头
孔子
《左传》
Keywords
using Li to explain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s
Confucius
ZuoZhua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赵明诚所记《汉石经遗字》之价值
被引量:
2
3
作者
虞万里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2-56,共5页
文摘
熹平石经为统一汉代经师家法文本歧异而刊刻,却因战乱和迁徙而毁弃、沉埋,范晔《后汉书》混淆汉熹平石经和魏三体石经,使字体、经数含混难知。唐宋不断有残石出土,宋代士大夫多据范书立论,越说越乱。唯赵明诚目验残石,详考文献,得出熹平石经刊刻不止六经;蔡邕所书为八分隶书,三体石经是曹魏所刊。更详校残石文字,揭示《鲁诗》与《毛诗》篇次不同,八百年后,罗振玉利用新出残石证实赵说,使我们能够真切看到汉代经师歧异文本的真实内涵,进一步认识汉代今古文的差异。赵明诚揭示汉石经"篇次不同"之说,不仅是石经研究更是经学研究史上值得表彰的一个发现。
关键词
赵明诚
汉石经
魏石经
《鲁诗》
篇次异同
Keywords
Zhao Mingcheng
Han stone classics
Wei stone classics
<
book
of
songs
> explained by Lu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exts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林外史》中《诗经》解读的文化意义和叙事功能
4
作者
陈文新
鲁小俊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文摘
吴敬梓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诗经》研究专家。他将自己学术研究中的得意部分融入《儒林外史》,与同时代的《野叟曝言》之类"以小说见才学者"不一样。后者的目的在于借小说展示学问,吴敬梓则别有深意。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大谈他关于《女曰鸡鸣》的研究心得,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学问。他其实是从说《诗》入手,表达他对隐士品格的推崇,为描写两对无意于"功名富贵"的夫妇寻找经典的依据,唤起读者对他们的敬慕之感。吴敬梓把自己的《诗经》研究心得放进小说,不仅是一种塑造人物的方式,也是一种评价人物的方式,还有助于传达作者的文化理想和道义理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诗经》解读
《女曰鸡鸣》
《溱洧》
Keywords
the
Scholars
explaining
the
book
of
songs
Nv Yue Ji Ming
Zhen Wei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天之下”章句《诗》说遗义
5
作者
饶龙隼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6-40,共5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200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赣教计字[2000]254号)
文摘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关键词
“普天之下”
比附《诗》说
本体《诗》说
方法
原则
Keywords
all over
the
word
drawing a far - fetched analogy on
the
Booh
of
songs
explaining the noumenon of the book of songs
method and principl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典如何被接受
6
作者
钟东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7,共7页
文摘
人们面对古典,其所诠释的过程,必定不是对原典全部信息的接受,而只是主观上发现了哪些信息,即是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古典之"元意"并非可能尽"述",解诗必定有着主观性,注家之意,也必定受到他的身份、学识、注诗出发点的制约。所以"元意"是相对的,"诗无达诂",诗可能被误读,甚至出现"注我"情况。由此,诠释的过程即是接受的过程,因而必然带有主观的性质。注释只有名物的正误,而并没有观点的是非,因为诠释与接受,本身便是一种动态关系。
关键词
诠释
接受
元意
诗无达诂
以意逆志
误读
《六经》注我
Keywords
annotation
acceptance
works
the
book
of
songs
cannot be explained in current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Heart
misreading
the
six classics explained m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念孙父子治《诗》方法及现代影响
7
作者
蔺文龙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5-7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
项目编号:10&ZD101
文摘
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大家,在清代《诗经》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王氏父子《诗》学成就得益于其家学传统、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同代学者的相互鼓励。他们以博采群书、融会贯通的治学精神,通过因声求义、归纳通例、以三家诗考证文字的治学方法,取得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并对现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王念孙
王引之
因声求义
治《诗》特点
《诗经》考据学
Keywords
Wang Niansun
Wang Yinzhi
use similar sound wor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 word
characteristic
of
researching
the
book
of
songs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book
of
songs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如月之恒”句义辨证
8
作者
徐山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文摘
“恒”字的甲骨文形体为月亮位天空之中状,篆书“恒”的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恒”的形体分析不确。不过,《说文》“恒,常也”的解释作为“恒”一词的本义是可信的。“恒”一词本义的发生背景和月亮有关,所谓“恒”的“恒常”本义是指月亮在天空中运动与有其规律性。“如月之恒”,即象月亮那样恒常(运动),比喻生命有常,而不是其相反的变化不定的无常状态。
关键词
诗经
如月之恒
古文字
考释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shijing
ru yue zhi heng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explaining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9
作者
丁海玲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3YCX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关键词
王夫之
《楚辞通释》
内丹丹法
儒体道用
Keywords
Wang Fuzhi
the
explanation
of
songs
of
Chu
Nei Dan law
Taoism explained
the
Confucian
book
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诗论道:朱熹治《诗》的主旨与方法——以《诗集传》为考察对象
10
作者
刘育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商洛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5-40,69,共7页
文摘
“以诗论道”是朱熹《诗经》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朱熹治《诗》的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经传分离、以经解经、由情入理三个方面,既主动剥除前人见解,直接于经文本义上探查义理,又在《诗经》解释中援引《礼》《易》《春秋》之言来相互论证,以体现史论结合的特色。同时,朱熹还在《诗》学阐释中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此基础上进行义理发挥,肯定了《诗经》的文学特性。朱熹的《诗经》学随着其理学思想的发展而体现出独特性,并促进了其道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朱熹
《诗集传》
以“理”解《诗》
Keywords
Zhu Xi
Shi Ji Zhuan
explaining
the
book
of
songs
with Tao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韩诗外传》诗学体系的建构
11
作者
房瑞丽
机构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出处
《文化发展论丛》
2019年第1期108-130,共23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嘉庆以来诗经学的传承与衍变”(16NDJC285YB)
文摘
《韩诗外传》是现存唯一的一部三家诗著作,它与已经亡佚的《韩诗内传》一样,是韩婴“推诗人之意”的著述成果,即都是解《诗》或传《诗》之作。韩婴作为太傅,在撰述《外传》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著述体例的选取、结构的安排、释《诗》类型的运用、《诗》说特色的结合四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建构了一套围绕自己诗学主张而传达自己儒家思想的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是在先秦诗学精神的指导下,结合自己所处时代诗学的发展和教育的目的而建构起来的。这一体系的建立鲜明地传达了《外传》这一诗学著作的特色,对汉代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韩诗外传》
韩婴
诗学
传《诗》
Keywords
the
Tale
of
Han Ying's Collection
Han Ying
the
the
ory
of
the
book
of
Song s
explaining
the
book
of
songs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雎》诗解辨正
孙桂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及相关原则
陈冠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赵明诚所记《汉石经遗字》之价值
虞万里
《中原文化研究》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儒林外史》中《诗经》解读的文化意义和叙事功能
陈文新
鲁小俊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普天之下”章句《诗》说遗义
饶龙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元典如何被接受
钟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王念孙父子治《诗》方法及现代影响
蔺文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诗经》“如月之恒”句义辨证
徐山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丁海玲
《阴山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以诗论道:朱熹治《诗》的主旨与方法——以《诗集传》为考察对象
刘育
《商洛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韩诗外传》诗学体系的建构
房瑞丽
《文化发展论丛》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