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天人合一思想对西汉咏物赋创作的影响
- 1
-
-
作者
徐馨
-
机构
苏州大学
-
出处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
文摘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汉的咏物赋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丰富了西汉咏物赋的创作结构与形式,扩展了赋体文学内部的时间与空间。西汉咏物赋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不是单一的颂美,也有赋作者自身情感的投射。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使赋作者们更加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内在精神信仰的塑造与追求,从而使以比附颂德为外衣的西汉咏物赋中隐藏了浓烈的生命意识。
-
关键词
西汉咏物赋
时空表达
天人合一
生命意识
-
Keywords
object-describing Fu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spatial-temporal expression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life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I207.2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假象见意——古诗“比兴”手法辨析
- 2
-
-
作者
杨福俊
-
机构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3-35,45,共4页
-
文摘
从发展史的角度讲 ,“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分解到趋同合一的过程 ,“比兴”的本质特征是“假象见意”、“文外之旨” ;古代诗歌中比兴手法具体表现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凭虚构象”。
-
关键词
趋同合一
假象见意
文外之旨
凭虚构象
-
Keywords
Reunification
expressing ideas and feelings by describing objects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Creating artistic images throngh imaginatio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辛弃疾咏物诗与唐宋诗之流变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张高评
-
机构
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
-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3-31,48,共10页
-
文摘
辛弃疾咏物诗 ,大约 3 0题 40余首 ,从中可看出唐音与宋调之流变。稼轩咏物诗中 ,有托物兴寄、寓言写志者 ,可与“稼轩体”相发明 ,盖传承六艺之比兴 ,较近唐音之宗风。唱和诗与连章诗追求因难见巧 ,注重自出手眼 ,有宋诗之超胜意识在。稼轩咏物诗又或妙脱蹊径 ,以指见月 ;或寓物言理 ,藉象得意 ,诗思不犯正位处 。
-
关键词
咏物诗
稼轩体
唐音
宋调
兴寄
超胜意识
不犯正位
创造思维
-
Keywords
the poem of depiction object
the style of Jia xuan
the sound of Tang poem
Ci poem writtern in the Song Dynasty
expressing by describing the object to consign
the consciousness of surmount
the method of indirect depiction
the creation thi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晁说之诗歌简论
- 4
-
-
作者
李朝军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
文摘
北宋著名学者晁说之作诗不肯趋附时风,标举和学习杜甫的创作风范。他的诗作充分反映了他在徽宗朝和两宋之际所亲历的各地风物、动乱现实及其丰富的人生感受,突出地表现了其深沉炽烈的忧国情怀和旺盛不衰的政治激情,呈现明显的写实特点,特别是南渡爱国诗的大量写作不仅发南宋爱国诗潮的先声,具有"诗史"性质,而且有力地冲击了江西诗派脱离现实的流弊。其诗虽然好发议论,但善于托物寓理,对于宋代诗坛也具有救弊的意义。
-
关键词
晁说之
苦闷情怀
忧国情怀
写实
托物寓理
-
Keywords
CHAO Shuo- zhi
depssion
concern for tile country
realistic
express truth tlwough describing concrete object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文人的蔷薇书写
- 5
-
-
作者
张雅琪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
文摘
蔷薇题材诗歌自南朝始有,到唐代才广泛成为文人书写对象,并由此延伸出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一,蔷薇常常出现于以庭院为代表的文人宴饮的场所,通过文人吟咏、唱和、酬赠得以流传,也成为文人集团交往密切的见证。其二,唐代诗人通过视觉、触觉、嗅觉三个方面描写蔷薇,在诗人吟咏间,蔷薇被赋予了人格化特征。其三,唐代开创了蔷薇的另一个代名词“猩猩血”,为唐诗带来了新的趣味。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生长的蔷薇寄托了不同的情思,蔷薇成为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的载体。在分析蔷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笔者对唐代蔷薇诗的主要意蕴加以分析,发现除表现诗人个性之外,蔷薇亦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
关键词
唐诗
蔷薇
猩猩血
文化意蕴
借物抒情
-
Keywords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rose
scarlet blood
cultural connotation
express one’s emotion by describing objects
-
分类号
J218.2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初唐赋的“纬俗经邦”功用
- 6
-
-
作者
葛弘扬
-
机构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6-70,共5页
-
文摘
初唐赋在继承南北朝文学重视形式美特点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功用其逐渐突破体物浏亮的功用局限,政治功用的凸显成为了这一时期赋的一大特色:一是物色、游览等类的赋中出现了应诏之作,二是出现了政治功用较强的题材。同时,托物言志成为了赋体文学的一大主要功能。
-
关键词
初唐赋
政治功用
托物言志
-
Keywords
Fu of early Tang Dynasty
political appeal
expression of emotions through describing natural object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菅原道真的咏物诗与杜甫诗歌的关联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蒋义乔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
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19-127,共9页
-
文摘
菅原道真(845-903)是日本平安时代首屈一指的汉诗人。到目前为止,关于道真的比较文学研究还基本局限在以中唐诗人白居易为中心的出典研究上。然而以咏物诗为视角,在"托物言志"手法的发展脉络中,通过对鸥、雁、雨等具体意象的分析论证可知,道真诗与杜甫诗在主题意象、表现手法、诗语表达等方面有密切关联,道真极有可能受到过杜甫的影响。
-
关键词
菅原道真
杜甫
托物言志
-
Keywords
Sugawara no Michizane
Du Fu
expressing emotions through describing concrete objects
-
分类号
I313.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