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fic Dykes on Bornholm(Denmark) as Indicators of Precambrian to Permian Extensional Events at the SW Margin of the Fennoscandian Shield
1
作者 Karsten Obst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00-,共1页
About 200 mafic dykes intruded Mesoproterozoic gneisses and granites of Bornholm,a Danish island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Baltic Sea between Sweden,Germany and Poland.Field studies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document
关键词 as Indicators of Precambrian to Permian extensional Events at the SW margin of the Fennoscandian Shield Mafic Dykes on Bornholm Denmark
下载PDF
THE EASTERN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EXTENSIONAL BELT
2
作者 CHEN Guoda(Institute of Diwa Metallogen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s, Academia Sinica 9 Changsha, 410013,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7年第Z2期1-10,共10页
From an angle of integrative analysis on historical-dynamic geotectonic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astern Asia continental-margi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evolution-movement of the crustobody are discus... From an angle of integrative analysis on historical-dynamic geotectonic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astern Asia continental-margi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evolution-movement of the crustobody are discussed. The pull-breaking-extending and thinning of the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obody in the region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tinental-margin extensional belt.Finally,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is point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dynamic GEOTECTONICS the EASTERN Asia CONTINENTAL-margin extensionAL BELT crustobody 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Jiangl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n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ston,Sichuan Province
3
作者 Song Honglin Fu Zhaoren Yan Danping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17,共5页
There is a belt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bel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 A typical one in this b... There is a belt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bel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 A typical one in this belt is the Jiangl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 which has a configuration consisting of three layers : a core complex consisting of Mesoproterozoic schist sequence . a ductile middle slab consisting of Paleozoic meta- sedimentary -basalt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 folding layer' and an upper cover consisting of Xikang Group which has suffered both buckling and flattening . A detachment fault developed along the contact boundary between the cover and basement causes the omission of Upper Sinian and Cambrian at the base of cover . A lot of normal ductile shear zones developed in the cover causes the thinning of it . All the features show that the early extension results in the thinning of crust , but the formation of the dome and exposure of basement rocks may be the results of superimposing of the E-W directed contraction and the following southward thrusting during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orogeny . Syntectonic plutonism and pervasive thermo - metamor-phism in the cover suggest that the thermal uplift also causes the uplift of the MC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extensional structur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craton thermal uplift.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渐新世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渐新世—中新世盆地构造环境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常西玲 郭进京 +2 位作者 常璐璐 吴彦旺 徐梦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5-1511,共17页
西秦岭北缘漳县—武山地区沿漳河两岸出露一套厚度近300 m的渐新统红色砾岩、砂砾岩夹粗砂岩组成的砾岩组合。这套砾岩角度不整合在古生代、中生代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或以断层与前新生代地层相接触,其在孙家峡一带出露典型,层序完整,故称... 西秦岭北缘漳县—武山地区沿漳河两岸出露一套厚度近300 m的渐新统红色砾岩、砂砾岩夹粗砂岩组成的砾岩组合。这套砾岩角度不整合在古生代、中生代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或以断层与前新生代地层相接触,其在孙家峡一带出露典型,层序完整,故称其为孙家峡砾岩。这套砾岩向上逐渐过渡为红色或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等湖相沉积,构成了一个下粗上细正旋回沉积组合。这套沉积组合是漳县渐新世—中新世含盐盆地最下部的一个沉积旋回,其沉积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的构造背景研究对于漳县渐新世—中新世含盐盆地的构造属性确定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汇聚动力学的远程地质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孙家峡砾岩的沉积旋回、沉积构造、砾石特征、古流向等详细研究,结合控制这套砾岩组合的边界断层多期变形资料和区域上同时代相应沉积地层的对比,取得了如下认识:(1)孙家峡砾岩沉积旋回、沉积构造和砾石分选、磨圆、排列等特征指示了其除底部为冲洪积扇和扇上河道沉积外,主体为山区辫状河道相、曲流河道相夹洪泛相沉积为主的河流加积沉积;砾石成分和古流向指示了F1断层之南的志留纪—三叠纪造山带地层虽对其物源有一定贡献,但其主要物源区更可能是来自西部祁连地块;(2)依据孙家峡砾岩及上覆湖相沉积共同构成的具有断陷盆地的正旋回沉积特征和控制盆地沉积的F1断层早期伸展正断层作用,证实这套砾岩组合为伸展断陷河谷盆地沉积,砾岩之上的湖相沉积是持续快速伸展断陷而形成的湖相沉积;(3)西秦岭北缘渐新世断陷盆地性质确认,澄清了地学界长期持有的压陷盆地或前陆挠曲盆地的模糊认识,也指示了西秦岭北缘渐新世—中新世盆地发育初期无疑是处于伸展拉张状态,这与印度—欧亚碰撞汇聚向北扩展的挤压缩短构造相悖。因此,推测渐新世印度—欧亚碰撞汇聚的动力学效应尚未波及到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渐新世 孙家峡砾岩 河流加积 断陷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中寒武世张裂构造及沉积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志前 樊太亮 +2 位作者 尹微 张晓龙 王恩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8,195,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中下寒武统发育半地堑和正断裂,说明早中寒武世塔里木盆地为张裂构造环境;半地堑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纵向发育具有继承性;正断层的平面组合形态呈侧列式和雁列式,断层断距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张裂构造是离散大...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中下寒武统发育半地堑和正断裂,说明早中寒武世塔里木盆地为张裂构造环境;半地堑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纵向发育具有继承性;正断层的平面组合形态呈侧列式和雁列式,断层断距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张裂构造是离散大陆边缘形成时强烈拉张作用的产物,半地堑的形成与塔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和塔东克拉通边缘拗陷的形成有关,受盆地东北缘三叉裂谷系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断裂体系控制着盆地的沉积格局和充填演化,盆地整体呈现台地相—斜坡相—半深海盆地相的沉积格局,而半地堑的走向呈NW—SE向,与隐伏基底断裂走向一致,其沉积模式为灰岩—云岩—膏岩—盐岩—红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张裂构造 半地堑 沉积格局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东部二叠纪高Ti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段其发 杨振强 +3 位作者 王建雄 白云山 牛志军 姚华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莫云地区早二叠世栖霞期尕笛考组中首次发现高Ti玄武岩。在当郎寨剖面上,火山岩主要产于尕笛考组第2和第4岩性段,第3岩性段中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火山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岩石类型包括杏仁状玄武岩、粗玄岩、块状玄武岩、...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莫云地区早二叠世栖霞期尕笛考组中首次发现高Ti玄武岩。在当郎寨剖面上,火山岩主要产于尕笛考组第2和第4岩性段,第3岩性段中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火山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岩石类型包括杏仁状玄武岩、粗玄岩、块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该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FeO,极高TiO2,较高FeO/MgO值,而Al2O3、MgO和Mg″值则低,LILE(Rb、Sr、Ba)和HFSE(Nb、Ta、Zr、Hf、Th、P2O5)富集,REE总量高,显示出LREE富集的配分型式,Eu表现为弱的负异常或无异常,具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上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陆块边缘拉张带(初始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Ti玄武岩 陆块边缘拉张带(初始裂谷) 早二叠世 北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韧性剪切带型浸染状铜矿石的特征及其矿床学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建忠 汪名杰 +9 位作者 王发清 姚鹏 梁鲸 唐高林 祝向平 马国桃 邹光富 沈战武 陈敏华 李贵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3-868,共16页
四川省黑牛洞铜矿赋存于中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中,含矿变质火山-沉积岩可能形成于扬子地台西缘大陆被动边缘裂谷带,经历了至少2次韧性变形,变质达到角闪岩相〔泥质原岩:十字石+铁铝榴石(蓝晶石),变基性火山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铁铝... 四川省黑牛洞铜矿赋存于中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中,含矿变质火山-沉积岩可能形成于扬子地台西缘大陆被动边缘裂谷带,经历了至少2次韧性变形,变质达到角闪岩相〔泥质原岩:十字石+铁铝榴石(蓝晶石),变基性火山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铁铝榴石〕。一方面,经构造动力作用(韧性剪切变形),原矿石经过改造形成韧性剪切带型浸染状矿石或矿化岩(简称剪切型矿石);另一方面,活化、迁移形成的含矿热液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淀积成块状、准块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等矿石,形成以块状、准块状和角砾状硫化物为主的铜矿床。剪切型矿石的特征为:①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与围岩片理的产状基本一致,发育大量剪切条带、石英不对称透镜体和石香肠、不协调褶皱;②矿物晶体或集合体一般呈他形、透镜状;在平行片理的面(∥AB面,⊥C)上,矿石矿物集合体呈浸染状、斑点状和薄片状;在垂直片理走向的面(∥AC面,⊥B)上,则呈细条状、透镜状,甚至无根钩状,发育S∧C组构,与围岩变形特征相同;③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对称透镜体、布丁、条带和S∧C组构发育,矿石矿物集合体条带、对称透镜体、无根褶皱,以及与活化、迁移有关的溶蚀结构十分发育。研究结果表明,黑牛洞矿区发育的剪切型矿石和非剪切型矿石是同一构造过程的不同变形阶段,在不同的成矿作用和不同的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陆被动边缘裂谷 韧性正剪切带 剪切带型浸染状矿石 构造改造矿床 黑牛洞铜矿床
下载PDF
东亚陆缘扩张带──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53
8
作者 陈国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5-293,共9页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型的“沟弧盆”地带。该构造带的出现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成因问题流行假说颇多,本文侧重从亚洲东部壳体演化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探讨该构造...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型的“沟弧盆”地带。该构造带的出现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成因问题流行假说颇多,本文侧重从亚洲东部壳体演化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入手,探讨该构造带形成时期的历史动力环境,地壳结构及性质、壳体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壳体增生扩展过程等,阐明了它是由于东亚陆缘扩张所成。并探讨了该陆线扩张带的形成与壳体演化运动的关系及其扩张机因。研究表明:亚洲陆缘扩张带的形成机理,并非“洋壳俯冲、弧后引张”所致。它们主要是陆缘壳体上的大陆类型活动区(华夏地洼型造山带),在其发展的余动期,由于陆缘扩张及陆壳薄化所致。作者认为,从壳体大地构造学这一新思路入手,对该陆缘扩张带成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该大陆架上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演化 陆缘扩张带 离散式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盐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祚冬 李江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2,共7页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盆地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近年来该区发现的油气与盐构造密切相关。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盆地主要集中于安哥拉—喀麦隆段,普遍发育厚层盐层,厚度最大可达1500m,分布范围平均宽度约300km。盐盆地的发育...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盆地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近年来该区发现的油气与盐构造密切相关。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盆地主要集中于安哥拉—喀麦隆段,普遍发育厚层盐层,厚度最大可达1500m,分布范围平均宽度约300km。盐盆地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横向上可以将盐盆地划分为坡上伸展区和坡下挤压区。伸展区又可以细分为坡上构造带、生长断层带以及底辟构造带,以发育掀斜地块、滚动构造和龟背斜构造为特征,宽约100~150km;挤压区主要发育盐席、盐舌、逆冲断层和短波褶皱,宽为100~200km。伸展区和挤压区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伸展区油气储量比挤压区略大。与盐构造相关的圈闭包括拱形圈闭、盐刺穿侧向封堵和断层遮挡圈闭、不整合圈闭、构造-岩性圈闭等,其中拱形圈闭是非洲西部最有潜力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 盐构造 伸展区 挤压区
下载PDF
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健 石耀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7,共6页
近年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提出“陆缘构造扩张”观点,较好的解释了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于新生代发生扩张离散运动的原因。本文基于“陆缘构造扩张”观点,探讨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东亚陆缘带是具有强烈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的... 近年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提出“陆缘构造扩张”观点,较好的解释了亚洲东部大陆边缘于新生代发生扩张离散运动的原因。本文基于“陆缘构造扩张”观点,探讨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东亚陆缘带是具有强烈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的扩张带,此构造带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是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明显的地热异常。东亚陆缘扩张带地震层析成像显示,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并平卧于670km相变界面之上。这种图像可能是俯冲后撤导致陆缘扩张的结果。热模拟及地球动力学计算表明:俯冲后撤时间距今约76Ma,海沟带后撤为陆缘壳体的生长留下空间,并形成东亚陆缘壳体增生扩展的前沿带,陆缘扩张量约7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陆缘扩张 深部构造热模拟 俯冲带后撤 陆缘壳体增生
下载PDF
湖北武当地块北缘伸展滑脱构造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健民 宋子新 郭力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1期39-45,共7页
鄂西北南化塘地区所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表明,武当地块北缘滑脱构造经历了顺层伸展滑脱和收缩褶皱变形两个重要阶段。前者形成以3~4个主滑脱面为骨架的顶部由南向北的伸展滑脱系统,后者使这个结构系统褶皱复杂化,但仍继承... 鄂西北南化塘地区所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表明,武当地块北缘滑脱构造经历了顺层伸展滑脱和收缩褶皱变形两个重要阶段。前者形成以3~4个主滑脱面为骨架的顶部由南向北的伸展滑脱系统,后者使这个结构系统褶皱复杂化,但仍继承早阶段由南向北的运动学规律。滑脱构造形成时代为晚海西—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滑脱构造 武当地块北缘 鄂西北地区 断层
下载PDF
中沙群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灰及其对构造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鄢全树 石学法 +1 位作者 刘季花 陈代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6,共8页
南海中沙近海表层沉积物的轻组分(粒径为63-125μm)中主要包括有褐色火山玻璃、无色火山玻璃以及火山渣等3种火山灰类型。在硅碱图(TAS)及Al2O3、FeO*、MgO、CaO、Na2O、K2O对SiO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判断,本区可能存在双峰式火山活... 南海中沙近海表层沉积物的轻组分(粒径为63-125μm)中主要包括有褐色火山玻璃、无色火山玻璃以及火山渣等3种火山灰类型。在硅碱图(TAS)及Al2O3、FeO*、MgO、CaO、Na2O、K2O对SiO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判断,本区可能存在双峰式火山活动,褐色火山玻璃代表中-基性端元,而无色火山玻璃代表酸性端元。无色火山玻璃与褐色火山玻璃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结晶分异可能是源区岩浆演化的主要方式。这种双峰式火山活动暗示火山活动源区处于大陆拉张减薄环境,支持西沙海槽是一个正在活化的伸展大地构造现象这一观点,同时肯定基于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学研究资料所提出的海南地幔柱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玻璃 双峰式火山活动 伸展环境 南海北缘
下载PDF
吉林中部西保安期拉张型被动大陆边缘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大成 卢焱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吉中西保安期地层分布在敦密断裂以北,认为是该区古华北大陆板块北部褶皱带中最下部层位,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从建造组合及岩石化学等方面均反映该期为拉张型被动大陆边缘。该被动陆缘大致有三个连续的演化过程。推测它是在元古早... 吉中西保安期地层分布在敦密断裂以北,认为是该区古华北大陆板块北部褶皱带中最下部层位,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从建造组合及岩石化学等方面均反映该期为拉张型被动大陆边缘。该被动陆缘大致有三个连续的演化过程。推测它是在元古早期泛大陆基础上,由裂谷作用和地壳拉伸减薄作用下形成的,属拉张型过渡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型 被动陆缘 西保安期 大陆边缘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岩石圈拆沉的地壳响应 被引量:37
14
作者 邹和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4,共6页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 ,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 (5 0~ 6 0 km)的陆壳 ,而且还有巨厚 (16 0~ 180 km)的岩石圈根 ,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 35 0 0~ 40 0 ...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 ,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 (5 0~ 6 0 km)的陆壳 ,而且还有巨厚 (16 0~ 180 km)的岩石圈根 ,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 35 0 0~ 40 0 0 m的华夏山系。陆缘裂陷盆地的形成发育历史、地壳—岩石圈深部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计算均表明 ,南海北部陆缘从晚白垩世以来发生的张裂作用起始于华夏陆缘造山带的拉伸塌陷 ,岩石圈拆沉是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重要的引发机制。因此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既不同于弧后扩张 ,也不受控于大西洋式的海底扩张 ,而是该区大陆构造演化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塌陷 岩石圈折沉 华夏陆缘造山带 岩石圈极 陆缘张裂带 拆沉作用
下载PDF
扬子西缘东吴伸展运动 被引量:23
15
作者 梁定益 聂泽同 宋志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3-453,共11页
扬子西缘二叠系中震积岩十分发育,笔者根据震积岩、震积—伸展不整合的存在,厘定了它的时代,确认了东吴运动的存在。指出它是该区晚古生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伸展构造事件。多旋回震积岩、化石有序混积与水下边界正断层的多次活动有关。... 扬子西缘二叠系中震积岩十分发育,笔者根据震积岩、震积—伸展不整合的存在,厘定了它的时代,确认了东吴运动的存在。指出它是该区晚古生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伸展构造事件。多旋回震积岩、化石有序混积与水下边界正断层的多次活动有关。在木里地区,从东吴运动开始,地震、伸展—裂陷;火山活动持续到三叠纪,形成裂陷槽(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达到高峰)。在这里,东吴运动实际是裂陷造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不整合 东吴伸展运动 扬子西缘
下载PDF
似新华夏式伸展盆海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力学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丘元禧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晚中生代 (白垩纪 )以来 ,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发育一系列NNE、NE乃至NEE向 (与纬向构造联合 )的巨型右行张扭性断陷 (地堑、半地堑 )在平面上组成平行雁列的多字型构造 ,其深部发育同走向的上地幔隆起和基底拆离 ,地表常出现变... 晚中生代 (白垩纪 )以来 ,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发育一系列NNE、NE乃至NEE向 (与纬向构造联合 )的巨型右行张扭性断陷 (地堑、半地堑 )在平面上组成平行雁列的多字型构造 ,其深部发育同走向的上地幔隆起和基底拆离 ,地表常出现变质核杂岩和大型低缓倾角的伸展剥离断层 ,它主要是东亚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陆缘扩张的产物 ,其地球动力学过程为晚燕山期以来的后造山期的大陆隆升和水平侧向伸展以及晚白垩世末一早第三纪、45Ma以来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碰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新华夏式伸展盆海系 陆缘扩张 碰撞效应 力学机制 多字型构造
下载PDF
中朝板块南缘的滑塌堆积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宗起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31-39,共9页
陕西商洛及河南卢氏、栾川地区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中发育有滑塌堆积物,其主要类型包括岩崩、滑动、滑塌和沉积物重力流,其中后者主要见到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沉积。它们多从下到上构成了由粗到细由浅水到深水的退积序列,呈海相扇... 陕西商洛及河南卢氏、栾川地区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中发育有滑塌堆积物,其主要类型包括岩崩、滑动、滑塌和沉积物重力流,其中后者主要见到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沉积。它们多从下到上构成了由粗到细由浅水到深水的退积序列,呈海相扇三角洲沉积在晚元古代冰川边缘及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边缘的两种大陆斜坡上,其沉积特征反映了中朝板块南缘从晋宁期到早加里东期呈强烈抗张断陷的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 滑坡 堆积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卜文瑞 王廷印 马亚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9-616,共8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Ni、SiO2、Al2O3,其均值分别为672μg/g、405μg/g、71.40%和14.93%,δEu值变化大,介于0.34和3.95之间,起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物质的混合。石英闪长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Cr、Ni含量的均值分别为220μg/g和162μg/g,类似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等时线上交点年龄为1256Ma,代表了发生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的一次构造-热事件。伴随这一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发生拉伸裂解,进入拉张型过渡壳阶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是这一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产物。在这一构造-热事件中,推测查干础鲁-霍尔森一线地壳减薄最大,其北侧的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因无同时代岩浆作用,为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南侧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广泛发育了花岗岩类、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以及火山-沉积组合,为火山型被动陆缘,二者构成被动陆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型过渡壳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皖南歙县岑山盆缘断裂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19
作者 樊海龙 刘翔 +2 位作者 余心起 乔东海 郭建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6,共12页
为探讨皖南休宁-屯溪中生代红层盆地白垩纪以来的伸展作用及其与周围地层、岩浆岩的时序关系,研究了歙县岑山盆缘断裂带内两条硅化脉.硅化脉具破裂结构的锯齿状,镜下石英呈贝壳状,半自形结构,表面具小孔洞及撞击碎裂特征的结晶带杂乱分... 为探讨皖南休宁-屯溪中生代红层盆地白垩纪以来的伸展作用及其与周围地层、岩浆岩的时序关系,研究了歙县岑山盆缘断裂带内两条硅化脉.硅化脉具破裂结构的锯齿状,镜下石英呈贝壳状,半自形结构,表面具小孔洞及撞击碎裂特征的结晶带杂乱分布,指示快速拉张的形成环境.CL图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岩浆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揭示了区内至少发生过3次构造-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晋宁晚期、加里东晚期、燕山期.岑山盆缘断裂为歙县-祁门断裂带产生的次级断裂,形成时间可界定为451.0±1.9?441.7±1.0 Ma;早白垩世晚期NW-SE向伸展开始时间为132.8±2.1Ma,构造活动强烈,到112.3±1.2 Ma岩浆活动基本停止,构造活动微弱,标志白垩纪红层盆地的形成,因此早白垩世伸展的时间为132.8?112.3 Ma.厘定了区域构造活动、岩浆作用的时序关系,为皖南地区白垩纪弧后伸展环境提供了辅助证据,对认识皖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构造背景及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盆缘断裂 伸展作用 白垩纪 构造演化 皖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玺华 陈聪 +4 位作者 黄婕 文龙 谢忱 徐诗薇 高兆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利用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在四川盆地广元—巴中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的槽谷,为上扬子西北缘受海西期拉张作用形成的拉张槽。拉张槽的地质—地震特征明显,呈北西向展布,宽度为70~120km,面积约为2×104km2,根据其中线展布将其... 利用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在四川盆地广元—巴中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的槽谷,为上扬子西北缘受海西期拉张作用形成的拉张槽。拉张槽的地质—地震特征明显,呈北西向展布,宽度为70~120km,面积约为2×104km2,根据其中线展布将其命名为广元—巴中拉张槽。拉张槽控制着中二叠统的烃源岩展布,拉张槽内为深水欠补偿沉积,充填10~30m的深水陆棚相泥质岩,TOC为2%~9%,为优质烃源岩。该拉张槽还控制着中二叠统茅口组台缘带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拉张槽两侧发育台地边缘滩相沉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表明,台缘带宽度为8~10km,面积达3000km^2,受岩溶等成岩作用改造,可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改变了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于长兴期的传统认识,拉张槽内部优质烃源岩与其周缘规模滩相储层构成旁生侧储的源储配置关系,为有利成藏组合,是茅口组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广元-巴中拉张槽 深水陆棚相泥质岩 茅口组台缘带 成藏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