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淑静 郑光辉 +2 位作者 李方强 刘紫薇 谷愉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91-1096,1109,共7页
目的研究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相关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并探讨CoN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 目的研究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相关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并探讨CoN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结果共收集279例脑脊液培养CoNS阳性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患者,占神经外科手术后所有细菌感染患者的9.5%(279/2950)。其中146例患者被诊断为脑膜炎,133例患者被确诊为污染。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51.37%,75/146)、人葡萄球菌(20.55%,30/146)和溶血葡萄球菌(17.81%,26/146)。药敏试验表明,CoNS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85.7%、79.6%和74.8%,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开颅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时长、脑室外引流和手术切口类型在CoNS相关术后脑膜炎组与污染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95%置信区间1.551~5.314,P=0.001)和脑室外引流(95%置信区间1.582~5.030,P<0.001)是CoNS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NS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与开颅手术、手术时长、手术伤口类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和脑室外引流是它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 污染 表皮葡萄球菌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丽丽 韩斌如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18,共6页
目的:分析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选取2018年7-12月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30例患者... 目的:分析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选取2018年7-12月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脑室外引流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活动前、后患者心率逐渐加快(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8.50±7.58)dvs(13.57±8.51)d]、脑室外引流时间[(5.77±3.48)dvs(9.00±5.60)d]、ICU住院时间[(14.23±10.87)dvs(20.47±10.83)d]、整体住院时间[(14.90±10.67)dvs(23.23±11.49)d]均缩短(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3%vs36.7%)、下肢深静脉血栓(16.7%vs40.0%)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能够促进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早期活动流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屈阳 陈旭义 +1 位作者 何滔 张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入选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96例,分为对照组198例,治疗组1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及单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 目的:探讨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入选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96例,分为对照组198例,治疗组1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及单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分别观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5、7d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统计比较术后14d内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颅内感染率;术后7、14d的体温及GC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检验红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术后感染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快(P<0.05),治疗后14d的GCS昏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RAUMDIC双腔脑室引流管较传统单腔脑室引流管提供了更为准确真实的颅内压监测,减少了颅内感染,提高了SA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RAUMDIC双腔脑室引流管
下载PDF
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冰 刘艳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究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 目的探究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颅内感染发生率4.00%(1/24)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评分为(69.21±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1±1.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应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护理
下载PDF
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一兵 张小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机制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垂体瘤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给予血肿清除术,2例病人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结果肿瘤大部切除,病理...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机制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垂体瘤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给予血肿清除术,2例病人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结果肿瘤大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无功能性腺瘤。出血病人术后完全治愈3例,植物生存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结论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术 脑室外 引流术 腰大池 入路 经蝶
下载PDF
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间隔隐匿性旁道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力舒 姜述斌 +2 位作者 杨敏全 帕尔哈提 吴忠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探讨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7例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 2 0例间隔部隐匿性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 ,成功消融前在常规行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同时均行His束逆传不应期心... 探讨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7例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 2 0例间隔部隐匿性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 ,成功消融前在常规行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同时均行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结果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 ,37例AVNRT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 ,2 0例AVRT心房被提前激动超过 2 0 (30~ 5 0 )ms ,其中 9例终止心动过速 ,此方法鉴别AVRT和AVNRT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结论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行心室早搏刺激法鉴别诊断AVRT和AVNRT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行此法检查时要求有持续发作的心动过速 ;能够标测出清晰的His束电位 ;心室早搏刺激最好与His束电位同步发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室早搏刺激 His束逆传不应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SHR大鼠左心室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水龙 谢良地 +1 位作者 吴可贵 许昌声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否具有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时增生的胶原和其它细胞外基质成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作用。方法:6周龄的雄性SHR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 mg·k...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否具有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时增生的胶原和其它细胞外基质成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作用。方法:6周龄的雄性SHR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 mg·kg^(-1)·d^(-1))16周,性别、年龄配对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测量血压、体重、左心室肥厚的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作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染色,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1)苯那普利治疗组SHR的SBP和LVM/BW比显著低于对照组SHR;(2)治疗组IV型胶原、FN和LN含量也显著低于未治疗组。结论:苯那普利可减轻SHR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发展,伴有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左心室肥厚 细胞外基质 高血压
下载PDF
潜伏引流管法预防颅内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潜伏引流管法预防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3例脑室外引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行直接锥颅,对照组42例行潜伏引流管法锥颅。结果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 目的探讨潜伏引流管法预防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3例脑室外引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行直接锥颅,对照组42例行潜伏引流管法锥颅。结果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潜伏引流管法可有效降低脑室外引流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引流管 颅内感染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新乡医学院环境空气污染物及其浓度调查
9
作者 徐光翠 高启禹 +1 位作者 李志春 谷玉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2-243,251,共3页
采用五点采样法在新乡医学院校区内进行平行采样,按照GB3095-1996中推荐的方法分别检测样品中SO2、NO2、CO2、CO等4个指标的浓度。连续采样8 d,共采集320份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所有样品... 采用五点采样法在新乡医学院校区内进行平行采样,按照GB3095-1996中推荐的方法分别检测样品中SO2、NO2、CO2、CO等4个指标的浓度。连续采样8 d,共采集320份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所有样品均未超标,达标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医学院 空气质量 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对主动脉缩窄大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志敏 朱国富 +5 位作者 武力勇 张明国 张倩 周明礼 章然 楚天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是否能加重左心室超负荷引起的心力衰竭。方法 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4只,胸主动脉缩窄(TAC)组12只,假手术+链脲佐菌素(STZ)组15只(STZ组),TAC+STZ组(联合组)13只。记录大鼠的体质量演变,并分别... 目的探讨糖尿病是否能加重左心室超负荷引起的心力衰竭。方法 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4只,胸主动脉缩窄(TAC)组12只,假手术+链脲佐菌素(STZ)组15只(STZ组),TAC+STZ组(联合组)13只。记录大鼠的体质量演变,并分别于TAC术后15、50d对所有大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TAC术后66d处死大鼠,分离左心房、右心房、心室等,进行称重,天狼星红染色分析心肌纤维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TZ组50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PWT)、左心室质量、心率明显降低(P<0.01);TAC组15dIVST、PWT、LVM明显升高(P<0.01)。与15d比较,TAC组和联合组50d左心室肥厚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STZ组大鼠体质量、左心室质量、左心房质量、肺脏质量、左心室质量/胫骨长度明显降低,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明显升高;而TAC组大鼠左心室质量、左心房质量、肺脏质量、左心室质量/胫骨长度、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糖尿病明显增加了TAC诱导的左心室肥厚,但并没有加重TAC大鼠模型的心力衰竭指征,可能是因为糖基化终产物的聚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主动脉缩窄 肥大 左心室 心力衰竭 细胞外基质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结构日照温度场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晓文 张咏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21期177-178,共2页
通过“室外综合温度”方法,计算出结构正晒面的温度峰值和背晒面温度值,并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查出其室内温度;将这些作为二维热传导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并通过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分别对该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出各节点温度值,为后阶段温... 通过“室外综合温度”方法,计算出结构正晒面的温度峰值和背晒面温度值,并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查出其室内温度;将这些作为二维热传导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并通过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分别对该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出各节点温度值,为后阶段温度应力分析作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微分方程 温度场 室外综合温度 数值求解 有限元
下载PDF
高血压脑室出血CT与临床特点(附53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国福 廖正强 王辉 《黑龙江医学》 2002年第8期569-570,共2页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脑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了解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7- 0 1~ 2 0 0 2 - 0 1间高血压脑室内出血 5 3例 ,男 36例 ,女 17例。年龄 2 9~ 84岁。 2 4例行脑室穿剌外引流 ,所有病人入院时均...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脑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了解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7- 0 1~ 2 0 0 2 - 0 1间高血压脑室内出血 5 3例 ,男 36例 ,女 17例。年龄 2 9~ 84岁。 2 4例行脑室穿剌外引流 ,所有病人入院时均行头颅CT扫描 ,根据CT的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 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双侧脑室和 (或 )第 3脑室和第 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 9例 ,死亡率 10 0 % ;脑室无扩大 ,局限或全脑室内出血 30例 ,死亡 1例 ,死亡率 3.33%。有脑室扩大者 14例 ,死亡 1例 ,死亡率 7.14 %。结论 双侧脑室和 (或 )第 3脑室和第 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预后最差 ,不主张手术 ;对脑室扩大但有液平或血肿中有充盈缺损者 ,应尽量超早期行脑室穿剌外引流 ,预后较好 ;对脑室无扩大者可在保守治疗下动态观察意识变化 ,如有脑室扩大则行侧脑室穿剌外引流 ,预后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室出血 CT 脑室穿刺外引流 预后
下载PDF
阵发性心悸与房室结双径路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关立克 秦孝知 金一焕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对于2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原因不明的心悸、心慌、且临床无心动过速心电图证据者,进行了经食道心房电生理调搏,认为房室结双径路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发生机制.同时食道调搏对于原因不明心悸、心慌病人明确诊... 本文对于2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原因不明的心悸、心慌、且临床无心动过速心电图证据者,进行了经食道心房电生理调搏,认为房室结双径路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发生机制.同时食道调搏对于原因不明心悸、心慌病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房室结双径路 阵发性 临床分析 诊断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脑室出血
14
作者 王穗雯 何绮微 +1 位作者 钟伟健 谭平国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的资料。无中线脑室系统积血及梗阻的单侧脑室出血(Ⅰ型)18例;有中线脑室系统积血伴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单侧脑室铸型出血(Ⅱ...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的资料。无中线脑室系统积血及梗阻的单侧脑室出血(Ⅰ型)18例;有中线脑室系统积血伴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单侧脑室铸型出血(Ⅱ型)8例,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Ⅲ型)4例。入院后均经侧脑室额角插入内径3mm的硅胶引流管,用尿激酶灌洗、引流4~14天,平均8.2天。结果:30例病人9例死亡,死亡率为30%。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水盐糖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顽固性颅内高压、脑梗塞等。死亡多因并发症引起。21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Ⅰ15例、Ⅱ3例、Ⅲ2例、Ⅳ1例。结论: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术,方法简易,损伤小。是高血压脑-脑室出血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死亡率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 脑室出血 高血压
下载PDF
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室性心律失常14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聪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0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低血糖病例在治疗前后的心律变化。结果:糖尿病低血糖有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病例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疑及由低血糖诱发可能...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低血糖病例在治疗前后的心律变化。结果:糖尿病低血糖有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结论:糖尿病低血糖病例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疑及由低血糖诱发可能性,同时糖尿病低血糖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只要抢救及时,大多数具有可逆性,并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低血糖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自成 陈新成 +3 位作者 孟伟 王余军 孙来生 杨星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9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方法监测颅内压,视作对照组,另外49例患者接受脑室型颅内压监测仪监测,视... 目的分析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9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方法监测颅内压,视作对照组,另外49例患者接受脑室型颅内压监测仪监测,视作观察组,比较两组脱水剂使用时间、脱水剂使用剂量、住院时间、预后。结果观察组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使用时间、脱水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GOS 1分、2分、4分、5分比重分别为6.12%、12.24%、40.82%、22.45%,优于对照组20.41%、28.57%、20.41%、4.08%(χ~2=3.874、4.021、4.804、7.184,P<0.05)。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用于特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减少甘露醇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特重型 脑室型颅内压 监测
下载PDF
r-tPA治療腦室內血腫價值及相關併發症研究
17
作者 鄉志雄 廖挺 +2 位作者 梁美霞 范耀華 黃登輝 《镜湖医学》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通過總結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腦室內血腫患者的資料,明確r-tPA治療腦室內血腫的价值及併發症發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期間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121例腦室內血腫患者中,其中使用r-t P A治療的有56例,單純腦室外引... 目的通過總結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腦室內血腫患者的資料,明確r-tPA治療腦室內血腫的价值及併發症發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期間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121例腦室內血腫患者中,其中使用r-t P A治療的有56例,單純腦室外引流或開顱血腫清除+置管引流(稱“對照組”)的65例,分別收集兩組病人的GCS評分,mRS評分、GOS評分,腦室內血腫清除的情況及各種併發症發生率相關進行總結。結果r-tPA注射組中,4/56(7%)例病人的死亡,對照組中,11/65(16.9%)例死亡。腦室內血腫清除72h G r a e b評分r-t P A注射組為3.00±1.92,對照組為9.00±2.78。G O S評分為1~2分患者在r-t P A注射組為28/56(50%),對照組為21/65(32.3%)。r-t P A注射組患者並發新鮮出血6/56例(10.7%),對照組術後並發新鮮出血的病人1/65例(1.5%)。r-t P A注射組注射r-t P A後顱內壓升高6/56例(10.7%)、併發心律失常4/56例(7.1%),併發引流管堵塞1/56例(1.8%),對照組引流管堵塞7/65例(10.8%)。注射r-t P A治療結束後出現腦積水需要行腦室腹腔分流的9/56例(16.1%)。而對照組有27/65例(41.5%)。結論經腦室外引流管注射r-tPA治療腦室內積血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加快腦室內血腫的溶解排除,減少引流管堵塞,降低病人腦積水併發症。然而部份病人在開顱血腫清除、去除顱骨減壓或引流管放置在血腫腔內均增加繼發出血風險。同時需控制注射藥物的液體總量及注射溶液的溫度,避免I C P升高或並發心率失常、抽搐等併發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腦出血 腦室內出血 腦室外引流術 r-tPA治療
下载PDF
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应用不同方法消毒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张巧萍 林晓霞 +1 位作者 陶浙燕 木冬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方法92例行脑室出血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穿刺点周围皮肤表...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方法92例行脑室出血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穿刺点周围皮肤表面,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的皮肤局部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脑脊液细菌学指标阳性率、消毒后皮肤细菌学指标以及每次消毒更换脑室储液囊外引流装置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局部感染、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皮肤细菌学培养为(3.12±1.79)CFU/cm^(2),对照组为(5.03±2.18)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消毒更换脑室储液囊外引流装置所需的时间为(7.47±1.05)min,对照组为(9.21±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用于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优于聚维酮碘,且可以节省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储液囊外引流 消毒 葡萄糖酸氯己定醇 聚维酮碘
下载PDF
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鹏 吴冬燕 +2 位作者 李琼 卢凤民 许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目的探讨使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常规行电生理检查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后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来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的方法,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激动提前均超过10ms(20~43ms),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成功。此方法鉴别AVNRT及AV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AVNRT及AV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但行此检查时需要有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反复多次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早搏刺激 希氏束 慢-快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自动体外除颤仪对猪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烁 武军元 李春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对比国产及进口AED的除颤和复苏效果.方法 14头北京长白猪,体质量(30±1)kg,于本院动物实验室,麻醉后左股静脉置入双腔临时起搏电极,连接医用程控刺激仪制作室... 目的 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对比国产及进口AED的除颤和复苏效果.方法 14头北京长白猪,体质量(30±1)kg,于本院动物实验室,麻醉后左股静脉置入双腔临时起搏电极,连接医用程控刺激仪制作室颤模型.左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连接PiCCO监护仪测量动脉血压及心输出量(CO)和肺血管外水指数(EVWI).心电监护证实室颤成功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将动物分为2组,每组7只,随机使用国产(M组)或进口(Z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胸骨两侧粘贴电极,按AED语音提示操作并除颤.以上过程反复进行4次,记录除颤次数及成功率.每次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0 min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监测CO及EVWI.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4只动物共进行54次致颤,除Z组1只第二次致颤后未能成功复苏,其余均ROSC,复苏成功率为98.1%.M组放电37次,首次除颤成功率75.0%;Z组放电32次,首次除颤成功率80.8%.从AED开机到心电信号识别完毕平均需要(29±1)s.M组及Z组各2次在首次致颤后,AED未能成功识别室颤;Z组2次将ROSC后室性心动过速,误判为室颤,但按其提示除颤后未造成不良影响.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心率、血压及CO未见明显波动,但EVWI和肌红蛋白(MYO)随时间变化进行性升高,其中第三、第四次除颤后与基础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检测指标M组与Z组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AED能够安全、有效地终止室颤;国产与进口AED在信号判别能力、除颤效果与对心肌损伤方面无显著差异;对于专业医护人员,推荐使用人工除颤器,以避免AED过度依赖自动化而产生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体外除颤仪 心搏骤停 心室颤动 心肺复苏 心肌酶 心输出量 肺血管外水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