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淑静 郑光辉 +2 位作者 李方强 刘紫薇 谷愉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91-1096,1109,共7页
目的研究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相关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并探讨CoN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 目的研究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相关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并探讨CoN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结果共收集279例脑脊液培养CoNS阳性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患者,占神经外科手术后所有细菌感染患者的9.5%(279/2950)。其中146例患者被诊断为脑膜炎,133例患者被确诊为污染。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51.37%,75/146)、人葡萄球菌(20.55%,30/146)和溶血葡萄球菌(17.81%,26/146)。药敏试验表明,CoNS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85.7%、79.6%和74.8%,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开颅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时长、脑室外引流和手术切口类型在CoNS相关术后脑膜炎组与污染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95%置信区间1.551~5.314,P=0.001)和脑室外引流(95%置信区间1.582~5.030,P<0.001)是CoNS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NS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与开颅手术、手术时长、手术伤口类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和脑室外引流是它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 污染 表皮葡萄球菌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吕亚兵 陈振波 +6 位作者 李晓辉 张金玲 陶山伟 张智勇 崔建飞 姚佳丽 姚庆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侧脑室外引流术(EVD)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前瞻性连续收集需要行EVD的50例(脑出血23例,脑积水27例)为观察组,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行传统EVD治疗的50例(脑出血26例,脑积水24例)为...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侧脑室外引流术(EVD)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前瞻性连续收集需要行EVD的50例(脑出血23例,脑积水27例)为观察组,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行传统EVD治疗的50例(脑出血26例,脑积水24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将头颅CT、MRI的DICOM数据导入3DSlicer软件制定手术计划,然后将各模型文件利用浏览器导入头戴式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设备,根据手术路径的全息投影引导操作。对照组术前根据CT影像制定手术计划,术中依据体表标志进行盲穿。结果观察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引流管尖端与目标靶点的距离[(4.43±1.37)mm]较对照组[(10.41±3.42)mm]明显缩小(P<0.001)。观察组穿刺精确性Kakarl分级1级47例(94.00%),2级3例(6.00%);对照组Ka-karl分级1级39例(78.00%),2级9例(18.00%),3级2例(4.00%);观察组穿刺精确性Kakarl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8)。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00%)与对照组(88.00%)无统计学差异(P=0.117)。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用于引导EVD,可以提高置管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混合现实技术 可行性 临床价值
下载PDF
Advance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3
作者 Xiaodong Wang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is a dangerou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30-day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IVH is 5 times tha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tudies ha...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is a dangerou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30-day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IVH is 5 times tha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imely clearance of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good prognosis.The advantages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 management are impressive.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positive advance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VH such as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combined with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IVF)and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LCD),as well as 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especially the remarkable role of neuroendoscopy in the removal of intraventricular hemat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IVF) ommaya reservoir neuroendoscopy(NE) lumbar cistern drainage(LC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下载PDF
重度脑室内出血尿激酶溶栓单双管引流效率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杜波 单爱军 +1 位作者 王进 钟贤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在尿激酶脑室内溶栓( IVF)治疗下,比较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患者在进行单管或双管脑室外引流( EVD)时的引流效率。方法选择2010-01~2013-06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重度IVH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脑室外引流组(单管引流组)和双侧... 目的:在尿激酶脑室内溶栓( IVF)治疗下,比较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患者在进行单管或双管脑室外引流( EVD)时的引流效率。方法选择2010-01~2013-06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重度IVH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脑室外引流组(单管引流组)和双侧脑室外引流组(双管引流组),各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脑室内尿激酶溶栓方案,剂量为2万U q 12 h,双管引流组左右侧药物注入选择为随机;记录并比较脑室内溶栓前及溶栓后1、3、5、7 d时的平均每日脑脊液( CSF )引流量、颅内压(ICP)、GCS评分及ICU监护时间、脑室外引流管放置时间(IVC放置时间)、IVH体积、Graeb评分、颅内感染率,并随访比较发病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及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IVH体积、初次Graeb评分、GCS评分、年龄及性别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ICU监护时间和IVC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日CSF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双管引流组平均每日CSF引流量更多。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1、3、5、7 d时IVH体积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管引流组优于单管引流组(P<0.05),而Graeb评分、ICP、GC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期间均未发现颅内感染。随访比较6个月时的GOS评分(t=12.63,P=0.000)和病死率(χ2=7.57, P=0.006)发现,双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管引流组。结论对于严重、体积大的IVH,相同IVF治疗条件下,放置双管EVD引流较单管清除血肿效率更高,并能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且不增加颅内感染率和延长IVC放置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IVH) 脑室外引流( evd) 脑室内溶栓( IVF) 尿激酶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 IVH)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 evd)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 IVF)
下载PDF
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波 彭玉平 +4 位作者 钟贤良 王进 郝文文 吕文 单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技术要点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6—01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治疗重度IVH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病例11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在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技术要点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6—01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治疗重度IVH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病例11例,双侧侧脑室、三脑室积血病例9例,单侧侧脑室、三脑室及四脑室积血病例7例,单侧侧脑室、三脑室积血病例5例;术前均行脑CT/CTA确定诊断,术前血肿体积(75.6+_12.5)mL,Graeb评分6—12分,GCS评分5~12分。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伴有四脑室内积血病例行腰大池外引流术;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IVH体积、Graeb评分、GCS评分,术中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堵管例数、ICU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随访3个月时的GOS评分等。结果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术后即时CT显示侧脑室及三脑室内积血几乎完全清除,存在四脑室内积血患者经腰大池引流后平均血肿清除时间2—4d。术后伤口脑脊液漏4例,颅内感染2例,颅内积气8例,无二次出血及堵管病例,EVD管拔除时间2—3d,腰大池外引流管拔除时间3~4d,ICU住院天数4—6d。头皮切口均采用3cm基底小弧形皮瓣,骨孔直径0.8~1.0cm,术中平均失血量30mL(20—50mL),平均手术时间65min(45—110min)。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21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通道内技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仅需在颅骨上钻孔即可完成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技术要点: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充分发挥透明导管鞘和血肿碎吸器的作用;侧脑室和三脑室内血肿清除吸引器采用不同压力,侧脑室内血肿以吸除/碎吸为主,三脑室内血肿要以低负压拖拉出室间孔后再调高负压吸引清除,三脑室内操作要避免损伤和刺激下丘脑,在安全准确的情况下尽量多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透明导管鞘 血肿碎吸器 脑室内出血(IVH) 脑室外引流(evd)
下载PDF
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屈阳 陈旭义 +1 位作者 何滔 张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入选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96例,分为对照组198例,治疗组1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及单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 目的:探讨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入选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96例,分为对照组198例,治疗组1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及单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分别观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5、7d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统计比较术后14d内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颅内感染率;术后7、14d的体温及GC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检验红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术后感染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快(P<0.05),治疗后14d的GCS昏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RAUMDIC双腔脑室引流管较传统单腔脑室引流管提供了更为准确真实的颅内压监测,减少了颅内感染,提高了SA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RAUMDIC双腔脑室引流管
下载PDF
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丽丽 韩斌如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18,共6页
目的:分析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选取2018年7-12月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30例患者... 目的:分析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选取2018年7-12月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脑室外引流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活动前、后患者心率逐渐加快(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8.50±7.58)dvs(13.57±8.51)d]、脑室外引流时间[(5.77±3.48)dvs(9.00±5.60)d]、ICU住院时间[(14.23±10.87)dvs(20.47±10.83)d]、整体住院时间[(14.90±10.67)dvs(23.23±11.49)d]均缩短(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3%vs36.7%)、下肢深静脉血栓(16.7%vs40.0%)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能够促进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早期活动流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冰 刘艳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究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 目的探究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护理中的价值.方法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颅内感染发生率4.00%(1/24)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评分为(69.21±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1±1.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应用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多功能引流固定装置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护理
下载PDF
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一兵 张小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机制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垂体瘤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给予血肿清除术,2例病人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结果肿瘤大部切除,病理...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机制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垂体瘤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给予血肿清除术,2例病人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结果肿瘤大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无功能性腺瘤。出血病人术后完全治愈3例,植物生存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结论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术 脑室外 引流术 腰大池 入路 经蝶
下载PDF
潜伏引流管法预防颅内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潜伏引流管法预防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3例脑室外引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行直接锥颅,对照组42例行潜伏引流管法锥颅。结果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 目的探讨潜伏引流管法预防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3例脑室外引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行直接锥颅,对照组42例行潜伏引流管法锥颅。结果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潜伏引流管法可有效降低脑室外引流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引流管 颅内感染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高血压脑室出血CT与临床特点(附53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福 廖正强 王辉 《黑龙江医学》 2002年第8期569-570,共2页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脑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了解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7- 0 1~ 2 0 0 2 - 0 1间高血压脑室内出血 5 3例 ,男 36例 ,女 17例。年龄 2 9~ 84岁。 2 4例行脑室穿剌外引流 ,所有病人入院时均...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脑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了解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97- 0 1~ 2 0 0 2 - 0 1间高血压脑室内出血 5 3例 ,男 36例 ,女 17例。年龄 2 9~ 84岁。 2 4例行脑室穿剌外引流 ,所有病人入院时均行头颅CT扫描 ,根据CT的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 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双侧脑室和 (或 )第 3脑室和第 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 9例 ,死亡率 10 0 % ;脑室无扩大 ,局限或全脑室内出血 30例 ,死亡 1例 ,死亡率 3.33%。有脑室扩大者 14例 ,死亡 1例 ,死亡率 7.14 %。结论 双侧脑室和 (或 )第 3脑室和第 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预后最差 ,不主张手术 ;对脑室扩大但有液平或血肿中有充盈缺损者 ,应尽量超早期行脑室穿剌外引流 ,预后较好 ;对脑室无扩大者可在保守治疗下动态观察意识变化 ,如有脑室扩大则行侧脑室穿剌外引流 ,预后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室出血 CT 脑室穿刺外引流 预后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脑室出血
12
作者 王穗雯 何绮微 +1 位作者 钟伟健 谭平国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的资料。无中线脑室系统积血及梗阻的单侧脑室出血(Ⅰ型)18例;有中线脑室系统积血伴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单侧脑室铸型出血(Ⅱ...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的资料。无中线脑室系统积血及梗阻的单侧脑室出血(Ⅰ型)18例;有中线脑室系统积血伴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单侧脑室铸型出血(Ⅱ型)8例,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Ⅲ型)4例。入院后均经侧脑室额角插入内径3mm的硅胶引流管,用尿激酶灌洗、引流4~14天,平均8.2天。结果:30例病人9例死亡,死亡率为30%。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水盐糖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顽固性颅内高压、脑梗塞等。死亡多因并发症引起。21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Ⅰ15例、Ⅱ3例、Ⅲ2例、Ⅳ1例。结论:脑室外引流并用尿激酶灌洗术,方法简易,损伤小。是高血压脑-脑室出血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死亡率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 脑室出血 高血压
下载PDF
r-tPA治療腦室內血腫價值及相關併發症研究
13
作者 鄉志雄 廖挺 +2 位作者 梁美霞 范耀華 黃登輝 《镜湖医学》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通過總結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腦室內血腫患者的資料,明確r-tPA治療腦室內血腫的价值及併發症發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期間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121例腦室內血腫患者中,其中使用r-t P A治療的有56例,單純腦室外引... 目的通過總結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腦室內血腫患者的資料,明確r-tPA治療腦室內血腫的价值及併發症發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期間鏡湖醫院神經外科治療的121例腦室內血腫患者中,其中使用r-t P A治療的有56例,單純腦室外引流或開顱血腫清除+置管引流(稱“對照組”)的65例,分別收集兩組病人的GCS評分,mRS評分、GOS評分,腦室內血腫清除的情況及各種併發症發生率相關進行總結。結果r-tPA注射組中,4/56(7%)例病人的死亡,對照組中,11/65(16.9%)例死亡。腦室內血腫清除72h G r a e b評分r-t P A注射組為3.00±1.92,對照組為9.00±2.78。G O S評分為1~2分患者在r-t P A注射組為28/56(50%),對照組為21/65(32.3%)。r-t P A注射組患者並發新鮮出血6/56例(10.7%),對照組術後並發新鮮出血的病人1/65例(1.5%)。r-t P A注射組注射r-t P A後顱內壓升高6/56例(10.7%)、併發心律失常4/56例(7.1%),併發引流管堵塞1/56例(1.8%),對照組引流管堵塞7/65例(10.8%)。注射r-t P A治療結束後出現腦積水需要行腦室腹腔分流的9/56例(16.1%)。而對照組有27/65例(41.5%)。結論經腦室外引流管注射r-tPA治療腦室內積血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加快腦室內血腫的溶解排除,減少引流管堵塞,降低病人腦積水併發症。然而部份病人在開顱血腫清除、去除顱骨減壓或引流管放置在血腫腔內均增加繼發出血風險。同時需控制注射藥物的液體總量及注射溶液的溫度,避免I C P升高或並發心率失常、抽搐等併發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腦出血 腦室內出血 腦室外引流術 r-tPA治療
下载PDF
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应用不同方法消毒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张巧萍 林晓霞 +1 位作者 陶浙燕 木冬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方法92例行脑室出血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穿刺点周围皮肤表...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方法92例行脑室出血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穿刺点周围皮肤表面,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的皮肤局部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脑脊液细菌学指标阳性率、消毒后皮肤细菌学指标以及每次消毒更换脑室储液囊外引流装置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局部感染、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皮肤细菌学培养为(3.12±1.79)CFU/cm^(2),对照组为(5.03±2.18)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消毒更换脑室储液囊外引流装置所需的时间为(7.47±1.05)min,对照组为(9.21±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用于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优于聚维酮碘,且可以节省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储液囊外引流 消毒 葡萄糖酸氯己定醇 聚维酮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