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an extra-long tunnel using virtual reality with wearable EEG-based devices 被引量:6
1
作者 LI Xiao-jun LING Jia-xin SHEN 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871-3881,共11页
Long-time driving and monotonous visu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driving in an extra-long tunnel. Driving fatigue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by setting the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tunnel. How... Long-time driving and monotonous visu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driving in an extra-long tunnel. Driving fatigue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by setting the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tunnel. However, the setting form o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such as its length and loc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designed and quantified. By integrating virtual reality(VR) apparatus with wearable electroencephalogram(EEG)-based devices, a hybrid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assist analyzers to formulate the layout o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extra-long tunnel.The virtual environment of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an 11.5 km extra-long tunnel locat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natural landscape decoration inside the tunnel could improve driving fatigue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attention of the driver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 The accumulation of driving fatigu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fatigue relief.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the fatigue relief zone was at the place where driving fatigue had just occurred rather than at the place where a certain amount of driving fatigue had accum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reality visual environment driving fatigue extra-long tunnel EEG-based device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seismic model experiment in quality test of cement mortar injection of Yongjiang river submarine tun-nel tube foundation
2
作者 杨钢宇 郭铁栓 +1 位作者 李金龙 杨导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4期128-133,共6页
Ultrasonic seismic model experi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multi wave seismic prospecting(EMSP), which has been used to do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seismic exploration.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applic... Ultrasonic seismic model experi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multi wave seismic prospecting(EMSP), which has been used to do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seismic exploration.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quality test of Yongjiang river submarine tunnel tube foundation in the paper. The material of the model was got from on the spot. The successful test has been made with results of the model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seismic experiment engineering multi wave seismic prospecting injecting foundation technology of submarine tunnel tube.
下载PDF
SV波斜入射下海底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研究
3
作者 黄伟真 何聪 +1 位作者 徐国元 李百建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4-738,共15页
为避免近场斜入射地震波对海底沉管隧道造成灾难性后果,对沉管隧道及其剪力键在斜入射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将地震波转换为模型边界节点的等效节点力,建立基于波动理论... 为避免近场斜入射地震波对海底沉管隧道造成灾难性后果,对沉管隧道及其剪力键在斜入射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将地震波转换为模型边界节点的等效节点力,建立基于波动理论的三维平面SV波斜入射方法,并采用半空间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在该地震波输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土体-沉管隧道节段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震SV波斜入射作用下不同入射角度对沉管隧道及其剪力键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SV波入射角接近临界角时,斜入射对隧道竖向和纵向响应达到最大值,水平响应与入射角呈反比关系;2)斜入射会使结构中对称部位产生非对称剪力,剪力键的剪力承担比也发生改变;3)剪力键根部易产生拉伸裂缝,端角也可能因应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波斜入射 入射角度 海底沉管隧道 土体-沉管隧道系统 剪力键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埋地输油管道对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爆破施工的动力响应
4
作者 孙丰森 王海亮 +1 位作者 张勇 张雨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4,共10页
为深入研究埋地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机制及不同工况下的输油管道振速规律,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端斜井二期工程为背景,青岛港油港码头厂区内的埋地输油管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数值模型... 为深入研究埋地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机制及不同工况下的输油管道振速规律,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端斜井二期工程为背景,青岛港油港码头厂区内的埋地输油管道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模拟起爆药量、爆心距、管道埋深3种工况因素,建立输油管道振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管道环迎爆侧的振动速度大于管道环的背爆侧,管道轴向的峰值振速最大值出现在工作面前方4 m左右的管道截面上。得到的埋地输油管道振动速度预测模型对于工程爆破施工中邻近埋地输油管道的保护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爆破 输油管道 动力响应 安全标准
下载PDF
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环境温度分布实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刘四进 刘颂玉 +3 位作者 韩磊 王军 徐梁 陈欣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7,共9页
为开展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独头通风流场分布及参数优化后环境降温效果研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明确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和风速特征,并对海底盾构隧道主要热源进行统计,建立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的温度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盾构掘进... 为开展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独头通风流场分布及参数优化后环境降温效果研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明确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和风速特征,并对海底盾构隧道主要热源进行统计,建立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的温度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盾构掘进长度、通风量和入口风温等因素对隧道环境温度场和通风死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主机和1号台架下层和中层设备为主要的散热源,设备后方的大范围通风死区处有局部异常高温;2)从盾构主机至始发井,隧道内回风风速先骤减再略微增加后基本保持稳定,通风量损失主要在盾构刀盘后配套作业区;3)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呈骤降—缓降—缓升的变化规律;4)在盾构掘进长度小于6 km时,盾构主机处温度呈快速线性增大随后增速放缓的变化特征;5)通风死区范围随着盾构掘进长度和通风量的增加分别呈指数上升和指数衰减的趋势,加大通风量能有效消除隧道内通风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盾构隧道 超长距离通风 隧道温度场 通风传热特征
下载PDF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
6
作者 陈卓杰 周佳锦 +2 位作者 陈伟乐 刘健 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7-1406,共10页
基于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DCM)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考虑厚垫层和高置换率DCM桩对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特性的影响,将碎石垫层、DCM桩复合地基和桩端下卧层作为协同作用的系统,考虑系统各部分在接触面上的应力与变形... 基于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深层水泥搅拌(DCM)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考虑厚垫层和高置换率DCM桩对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特性的影响,将碎石垫层、DCM桩复合地基和桩端下卧层作为协同作用的系统,考虑系统各部分在接触面上的应力与变形协调,通过分析典型单元体,推导海底D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沉降的理论计算公式.将理论计算得到的DCM桩复合地基荷载-位移曲线和桩土应力比变化曲线与现场静载试验实测曲线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验证了所提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分析置换率和垫层柔度系数对海底DCM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沉降随垫层柔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置换率的增大而减小;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置换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垫层柔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较垫层柔度系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海底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碎石垫层 置换率 沉降计算
下载PDF
穿越多种典型地层的跨海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选型及针对性设计——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为例
7
作者 刘泓志 曹英贵 +1 位作者 代镇洋 孙树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0,共8页
为缓解海底隧道盾构段施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TJ-06标段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深蓝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长距离、高水压穿越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全断面凝灰岩、断层破碎带、全断面花岗岩时的刀盘刀具... 为缓解海底隧道盾构段施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TJ-06标段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深蓝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长距离、高水压穿越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全断面凝灰岩、断层破碎带、全断面花岗岩时的刀盘刀具磨损、刀具破岩能力不足、泥水舱滞排、刀盘泥饼堵塞和盾尾密封失效与主驱动密封失效等关键问题与难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与研究,采取减小刀间距、优化刀具布置与形式、采用大直径短螺旋后接颚式破碎机排渣模式、加强并优化刀盘与泥水舱的冲刷等设计方案,实现了降低能耗、减少刀具损坏、缓解泥水舱滞排、提高施工效率,并极大地确保了施工安全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 盾构选型 针对性设计 断层破碎带 全断面硬岩
下载PDF
多洞并行海底隧道最佳覆岩厚度变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李航达 杨广鹏 韩智铭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海底隧道在中国陆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隧道施工建设多采用多洞并行形式,相应的隧道涌水量问题不容忽略,结合涌水量变化来确定最佳覆岩厚度.针对海底隧道多洞并行工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最小涌水量角度,分析最... 海底隧道在中国陆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隧道施工建设多采用多洞并行形式,相应的隧道涌水量问题不容忽略,结合涌水量变化来确定最佳覆岩厚度.针对海底隧道多洞并行工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最小涌水量角度,分析最佳覆盖厚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岩厚度增大,涌水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规律,涌水量最小时即为最佳覆岩厚度;最佳覆岩厚度随海水深度和隧道半径增大而增大;多洞并行隧道之间存在泄压作用是影响最佳覆岩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双洞隧道中产生的泄压作用随隧道间距增大而减小,最佳覆岩厚度随着泄压作用减小而减小;三洞隧道中服务隧道产生的泄压作用随服务隧道与主隧道半径比增大而增大,最佳覆岩厚度随着泄压作用增大而增大.相关研究可为海底隧道多洞并行下覆岩厚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多洞并行 最佳覆岩厚度 涌水量 泄压作用
下载PDF
风化深槽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9
作者 冉兴明 《广东建材》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以某隧道在风化深槽段发生的事故为引,阐述了厦门地区风化深槽的分布规律和工程特性,分析了深槽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工程影响,提出了控制其影响可采取的方案措施;并以本地区三条代表性海底隧道为例,统计了深槽分布及主要施工工法,阐... 本文以某隧道在风化深槽段发生的事故为引,阐述了厦门地区风化深槽的分布规律和工程特性,分析了深槽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工程影响,提出了控制其影响可采取的方案措施;并以本地区三条代表性海底隧道为例,统计了深槽分布及主要施工工法,阐述了深槽施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深槽 断裂构造 工程特性 海底隧道
下载PDF
穿越海底断层破碎带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
10
作者 任文锋 蔡世康 杜领通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235-239,共5页
以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开展穿越海底断层破碎带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安全风险分析。针对地质勘察、超前地质预报、断层破碎带突水涌泥、爆破有害效应等施工最突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综合地质探测技术,利用服务隧... 以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开展穿越海底断层破碎带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安全风险分析。针对地质勘察、超前地质预报、断层破碎带突水涌泥、爆破有害效应等施工最突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综合地质探测技术,利用服务隧道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帷幕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技术,松动爆破、光面爆破和控制爆破等风险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精准探测 钻爆法 断层破碎带 突涌水 爆破效应 通风 超前注浆 风险管控
下载PDF
不同敷设方式下±500 kV高压直流海缆稳态载流量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乔镜琪 赵学童 +3 位作者 夏源 冯勇 肖永健 杨丽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607,共11页
稳态载流量是衡量高压直流海缆电能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此,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500kV直流海缆电-热-流耦合模型,基于控制变量法研究了J型管、电缆沟和隧道3种典型敷设方式下的尺寸参数、材料热导率、... 稳态载流量是衡量高压直流海缆电能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此,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500kV直流海缆电-热-流耦合模型,基于控制变量法研究了J型管、电缆沟和隧道3种典型敷设方式下的尺寸参数、材料热导率、排列方式等对海缆稳态载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J型管敷设段,减小J型管管壁厚度和增大J型管外径均可有效提高海缆稳态载流量;在电缆沟敷设段,随着埋深的增加,稳态载流量逐渐降低,而空气域截面尺寸和电缆沟材料热导率的增大则可提高稳态载流量;在隧道敷设段,考虑到空气对流换热等因素,当电缆横向排列且间距为900mm时,稳态载流量达到最大值;稳态载流量最低的隧道段为瓶颈段,可通过增加通风设备提升瓶颈段稳态载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缆 稳态载流量 J型管 电缆沟 隧道
下载PDF
海底和陆地地震动作用下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淑慧 范书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1期193-200,共8页
海水层和海底沉积土层的存在影响地震动的传播,导致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选取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进行沉管隧道抗震性能分析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比分析沉管隧道在海底和陆地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海水层和海底沉积土层的存在影响地震动的传播,导致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选取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进行沉管隧道抗震性能分析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比分析沉管隧道在海底和陆地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饱和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将地震动输入转化为等效节点力来实现三向地震波的输入。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海水-海床-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地震动作用下海水产生的动水压力影响。对沉管隧道在两种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相对层间位移、加速度和最大主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底地震动作用下的各向相对层间位移小于陆地地震动作用下;在海底和陆地地震动作用下沉管隧道出现最不利的位置不同;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峰值加速度相比于原始输入地震波,其数值有所减小,而在陆地地震动作用下其数值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海底地震动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翔 胡传鹏 +1 位作者 张涛 倪健 《中国港湾建设》 2023年第11期56-62,共7页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海底公路隧道,项目建设条件复杂,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超高水压、大规模沧口断裂带、超长距离隧道通风排烟、防灾救援疏散、超大直径盾构海中洞内拆解等技术难题与挑战。项目设计过程中围绕上述关...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海底公路隧道,项目建设条件复杂,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超高水压、大规模沧口断裂带、超长距离隧道通风排烟、防灾救援疏散、超大直径盾构海中洞内拆解等技术难题与挑战。项目设计过程中围绕上述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程技术探索和研究,并提出超长海底隧道多工法组合施工、超长海底隧道2.5段通风、区域断裂地质海底隧道抗震等一系列超长距离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通过对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中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及创新进行提炼与总结,以期为后续计划建设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海底隧道 高水压 沧口断裂 通风防灾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盾构施工BIM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以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功云 王立彬 +3 位作者 青舟 高俊峰 董晓龙 孙国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20,共8页
为解决在地质条件差、周边风险源高度敏感、施工工艺复杂、安全隐患探知难且处理难等复杂条件下存在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大、施工进度慢、前期处置费用高等问题,从BIM模型、生产管理信息等以GIS为骨架,多源异构的静动态数据融合形成时空... 为解决在地质条件差、周边风险源高度敏感、施工工艺复杂、安全隐患探知难且处理难等复杂条件下存在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大、施工进度慢、前期处置费用高等问题,从BIM模型、生产管理信息等以GIS为骨架,多源异构的静动态数据融合形成时空整体,盾构机PLC、智能监测仪器等多源安全风险数据集成,二三维关联快速定位,实际进度与形象进度实时对比综合分析进度异常原因并辅助决策,材料用量异常结合地质状况分析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究。采用WebGL三维引擎、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AVUE前端、Redis数据缓存,自研一键转换发布工具、系统集成综合框架、快速开发平台等研发盾构施工BIM管理平台,并在国内首例大直径穿越岩溶强烈发育区的“超级穿海”工程——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盾构隧道工程中成功实践应用,实现了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管控、质量巡检定位与二三维关联跟踪处理、进度对比辅助决策、成本异常溯源与分析等目标,保障了盾构施工安全洞通,提升了工程质量,缩短工期72 d,节省成本5%,有效提升了盾构隧道施工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水平,为复杂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管理探索出可行的数字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海底隧道 岩溶 BIM WEBGL
下载PDF
基于扩散-对流模型的海底混凝土隧道耐久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苑竹 杨佳铭 +1 位作者 魏纲 黄森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考虑海底隧道承受侵蚀性高压力海水的服役环境特点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非饱和特性,建立了海底混凝土隧道氯离子扩散-对流传输模型和耐久寿命预测模型。以舟山沈家门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实验确定计算参数,采用TOUGH2软件数值模拟... 考虑海底隧道承受侵蚀性高压力海水的服役环境特点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非饱和特性,建立了海底混凝土隧道氯离子扩散-对流传输模型和耐久寿命预测模型。以舟山沈家门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实验确定计算参数,采用TOUGH2软件数值模拟了环境中氯离子侵入隧道的传输过程,得到了氯离子经时传输规律,以及水头、混凝土初始饱和度、环境氯离子质量分数的作用规律,比较了扩散、饱和扩散-对流、非饱和扩散-对流预测模型的计算差异。结果表明:海底隧道腋角位置的氯离子质量分数累积最高;水头和环境氯离子质量分数与氯离子质量分数增长呈正相关,混凝土初始饱和度与氯离子质量分数增长呈负相关;按照扩散模型预测得到的隧道耐久寿命最长,按照非饱和扩散-对流模型预测得到的耐久寿命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非饱和混凝土 扩散-对流 氯离子 耐久寿命
下载PDF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矿山法段地下水限排标准研究
16
作者 毛优达 罗士瑾 +4 位作者 唐铭蔚 凌学鹏 王文正 刘大刚 毛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为对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矿山法段地下水限排标准进行研究,考虑海底隧道“V”形反坡排水需要采用机械强制抽排,隧道排放标准合理选择对海底隧道后期运营成本有重大影响,对已建成的7座矿山法海底隧道防排水模式进行调研。根据二次衬砌... 为对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矿山法段地下水限排标准进行研究,考虑海底隧道“V”形反坡排水需要采用机械强制抽排,隧道排放标准合理选择对海底隧道后期运营成本有重大影响,对已建成的7座矿山法海底隧道防排水模式进行调研。根据二次衬砌是否承受水压来进行划分,可分为3种,即完全封堵型隧道、局部排水型隧道和全排水型隧道,并考虑国内海底矿山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防排水设计相关经验,揭示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防排水模式;分析已建成的7座海底矿山法隧道陆域段限排标准及甬舟铁路海底隧道陆域段各区域限排标准数据,计算出保证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总体水平与挪威埃林索伊一隧道的总排放量接近的最大排放量。最终结合依托工程矿山法隧道段的水文地质特点,提出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防排水模式。研究结论:(1)建议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采用排导(限排或全排)模式;(2)基于统计分析与工程类比,建议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最大排放量为0.43m^(3)/(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铁路隧道 矿山法 限排标准 工程类比
下载PDF
海底隧道泥水盾构始发端头加固范围研究
17
作者 郝展鹏 王旭春 +2 位作者 杨公利 刘绪壮 罗敏鹤 《北方交通》 2023年第10期73-77,共5页
依托于青岛地铁跨海隧道某区间盾构始发案例,通过综合考虑盾构几何尺寸、板块强度理论以及土体滑移理论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改进,确定了纵向加固长度h=16.1m;根据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相应的径向加固范围:隧道两侧的加固长度为B=3.... 依托于青岛地铁跨海隧道某区间盾构始发案例,通过综合考虑盾构几何尺寸、板块强度理论以及土体滑移理论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改进,确定了纵向加固长度h=16.1m;根据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相应的径向加固范围:隧道两侧的加固长度为B=3.75m,拱顶为H_(1)=5.64m,拱底为H_(2)=3m,与实际加固范围相差不大;针对工程地质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洞门素墙、“U”型素墙、套管咬合桩以及后退式注浆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可为青岛地区跨海隧道盾构始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泥水盾构 始发端头加固 板块强度理论 土体滑移理论
下载PDF
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堰筑段隧道防水设计
18
作者 任冬生 《中国建筑防水》 2023年第1期48-50,60,共4页
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堰筑段隧道是水下隧道、堰筑法施工的隧道,本文对该堰筑段隧道的结构自防水与耐久性技术要求、施工缝与变形缝防水构造、外防水层设计及防水材料耐久性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等作了介绍,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 深中通道 海底隧道 堰筑法 防水设计
下载PDF
超深风井基坑结构变形行为的监测研究
19
作者 莫道圣 张银虎 +2 位作者 孙峰枫 董鑫 朱锐 《江苏建筑》 2023年第2期123-126,139,共5页
超深风井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其结构变形问题是影响深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依托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段风井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的研究手段,系统分析了深基坑结构变形特征,明晰了地连墙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地表沉降等... 超深风井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其结构变形问题是影响深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依托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段风井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的研究手段,系统分析了深基坑结构变形特征,明晰了地连墙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地表沉降等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连墙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连墙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至第四层时增长最为显著;支撑轴力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至坑底阶段,内支撑的设置对地表变形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基坑周围动荷载对地表沉降影响显著;地下水在基坑开挖完成后会逐渐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地区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海底隧道 结构变形 监测
下载PDF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大跨度海底隧道地震响应研究
20
作者 罗毅 钟昊洪 +2 位作者 马敏 罗骏轩 张绍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3-90,共8页
以某海底隧道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地下结构地震时程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海水-土体-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海底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作用下海底隧道的位... 以某海底隧道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地下结构地震时程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海水-土体-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海底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作用下海底隧道的位移、变形、加速度和结构内力等响应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该海底隧道主要发生整体位移,结构变形较小;地震作用对隧道结构侧墙和中隔墙处的弯矩和剪力有明显增大作用,所以在前期设计中时应适当考虑地震动力作用,局部增设抗震措施;随着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海底隧道结构的位移、变形、加速度、内力等动力响应也越大。研究成果可以为大跨度海底隧道工程抗震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大跨度结构 地震响应 时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