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herency Evaluation of Spatiotemporal Neural Activities in the Molluscan Olfactory Center Applying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with Wavelet Analysis
1
作者 Yuuta Hamasaki Tomoya Shimokawa +3 位作者 Kohei Ishida Yoshimasa Komatsuzaki Satoshi Watanabe Minoru Saito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13年第4期291-297,共7页
The procerebrum (PC) of the land slug Limax is the olfactory center involved in olfactory discrimina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PC, an oscillation of local field potential (LFP) with 0.5 - 1 Hz is observed by electrophy... The procerebrum (PC) of the land slug Limax is the olfactory center involved in olfactory discrimina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PC, an oscillation of local field potential (LFP) with 0.5 - 1 Hz is observed by electrophysiological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Additionally, spatiotemporal neural activities in the PC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optical recordings. However,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is preferable to measure neural activities for a long time with a high speed, while it is not abundant in spatial information. In this study, we therefore attempted to elicit 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For this purpose, we evaluated spatial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LFP compared with the spatiotemporal neural activities measured by the fluorescent voltage imaging. As a result, aversive odors induced the coherent spatiotemporal neural activities in the PC, and the increase in coherency was observed as a change in the LFP waveform. It was also evaluated as a decrease in entropy by analyzing the LFP oscillation patterns and wavelet analysis. Thus, although the LFP provides only one series of signals, the coherency of the spatiotemporal neural activities in the PC can be evaluated by applying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with wavele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LUG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Fluorescent Voltage Imaging OLFACTORY CENTER SPATIOTEMPORAL NEURAL Activity COHERENCY Wavelet Analysis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disruption and visual tuning alteration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in glaucoma(DBA/2J)mice
2
作者 Yin Yang Zhaoxi Yang +9 位作者 Maoxia Lv Ang Jia Junjun Li Baitao Liao Jing’an Chen Zhengzheng Wu Yi Shi Yang Xia Dezhong Yao Ke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Glaucoma is a leading cause of irreve rsible blindness wo rldwide,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the eyes,it also causes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However,it is not yet clear how the pr... Glaucoma is a leading cause of irreve rsible blindness wo rldwide,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the eyes,it also causes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However,it is not yet clear how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V1)is altered in glaucoma.This study used DBA/2J mice as a model for spontaneous secondary glaucoma.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morphological chara cteristics of neurons in the V1between 9-month-old DBA/2J mice and age-matched C57BL/6J mice.We conducted single-unit recordings in the V1 of light-anesthetized mice to measure the visually induced responses,including single-unit spiking and gamma band oscillations.The morphology of layerⅡ/Ⅲneurons was determined by neuronal nuclear antigen staining and Nissl staining of brain tissue sections.Eighty-seven neurons from eight DBA/2J mice and eighty-one neurons from eight C57BL/6J mice were examined.Compared with the C57BL/6J group,V1 neurons in the DBA/2J group exhibited weaker visual tuning and impaired spatial summation.Moreove r,fewer neuro ns were observed in the V1 of DBA/2J mice compared with C57BL/6J mice.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BA/2J mice have fewer neurons in the VI compared with C57BL/6J mice,and that these neurons have impaired visual tuning.Our finding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V1 neuron function and morphology in the DBA/2J mouse model.This study might offer some innovative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J DEGENERATION gamma band oscillations GLAUCOMA primary visual cortex(V1) RETINA single-unit recording tuning curve
下载PDF
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s a critical neurotrophic factor for the survival and physiology of motoneurons
3
作者 Paula M.Calvo Rosendo G.Hernández +1 位作者 Rosa R.de la Cruz Angel M.Pastor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691-1696,共6页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was discovered by its angiogenic activity.However,during evolution,it appeared earlier as a neurotrophic factor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invertebra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was discovered by its angiogenic activity.However,during evolution,it appeared earlier as a neurotrophic factor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invertebrates lacking a circulatory system.We aimed at reviewing recent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VEGF ha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neurons exposed to a variety of insults.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e link established between VEGF and motoneurons,especially after the design of the VEGFδ/δmutant mice.These mice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levels of VEGF and develop muscle weakness and motoneuron degeneration resembling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The administration of VEGF through several routes to animal model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delays motor impairment and motoneuron degeneration and increases life expectancy.There are new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ole of VEGF in the physiology of motoneurons.Our experimental aims use the extraocular(abducens)motoneurons lesioned by axotomy as a model for studying VEGF actions.Axotomized abducens motoneurons exhibit severe alterations in their discharge activity and a loss of synaptic boutons.The exogenous administration of VEGF to axotomized abducens motoneurons,either from the transected nerve or intraventricularly,fully restores the synaptic and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abducens motoneurons,despite being axotomized.In addition,when an anti-VEGF neutralizing antibody is delivered from the muscle to intact,uninjured abducens motoneurons,these cells display alterations in their discharge pattern and a loss of synaptic boutons that resemble the state of axotomy.All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VEGF is an essential neurotrophic factor for motoneu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ucens nucleu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cell death extracellular single-unit recordings eye movements NEURODEGENERATION OCULOMOTOR trophic factors
下载PDF
大鼠脑内双核团电活动与多项生理指标的同步记录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伟 汪伟伟 +1 位作者 黄军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23-429,共7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以同时观察脑内相关核团活动与生理反应的心理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在麻醉的成年大鼠(n=26)进行脑内奖赏系统关键核团腹侧背盖区(VTA)和惩罚系统重要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以同时观察脑内相关核团活动与生理反应的心理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在麻醉的成年大鼠(n=26)进行脑内奖赏系统关键核团腹侧背盖区(VTA)和惩罚系统重要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建立成年大鼠脑内双核团细胞外记录与多项生理指标联合记录技术,并对自发深呼吸反应和夹尾刺激反应时同步记录到的6项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①麻醉成年大鼠BLA放电频率高于VTA(n=26,配对t检验,P<0.01),且VTA与BLA的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36,P<0.01);②大鼠自发深呼吸反应期VTA电活动幅值减小(n=9,P<0.05),呼吸肌肌电幅值和皮肤电导幅值均增大(P<0.01);③在夹尾刺激时VTA和BLA的放电频率降低(n=12,P<0.001和P<0.05),心电信号RR间期缩短(P<0.01),但VTA放电频率在夹尾后比夹尾前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同步记录技术可以稳定记录脑内相关核团电活动和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能为药物成瘾脑机制等相关综合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宜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背盖区 基底外侧杏仁核 细胞外记录 多导生理记录仪 心理生理学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用微电极阵列 被引量:3
5
作者 潘海仙 吕晓迎 +3 位作者 王志功 王余峰 陆慧琴 沈洪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8-472,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采用华大九天系统设计软件Zeni完成,并通过无锡CSMC公司的0.6μm DMDP CMOS标准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0.28mm×0.40mm.对芯片进行了在晶圆电学测试,采用频率为10Hz~1MHz,幅度为50mV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测试4个电极点的阻抗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kHz处4个电极点的等效阻抗模值在0.7~2.1MΩ之间,达到了细胞外电信号测量的要求.在芯片表面进行了L-929细胞和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芯片经过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后可用于细胞外电信号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微电极阵列 神经元集群 细胞外测量
下载PDF
野木瓜注射液对大鼠外周痛觉信息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向明 郭学芹 陈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45-50,61,共7页
对完整Wistar大鼠模型,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在坐骨神经处分别加入10%,25%,50%,75%和95%的野木瓜注射液前后,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野木瓜注射液在坐骨神经处加药时能... 对完整Wistar大鼠模型,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在坐骨神经处分别加入10%,25%,50%,75%和95%的野木瓜注射液前后,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野木瓜注射液在坐骨神经处加药时能降低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和幅度(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这与野木瓜注射液对离体背根神经节细胞产生的效应是一致的.野木瓜注射液可以在外周水平上阻滞痛觉信息的传导,这可能是其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木瓜注射液 细胞外记录 广动力范围神经元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伟忠 刘旭东 +2 位作者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 ,研究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 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观察到 1 2 5个 RVLM神经元中有 2 4个的自发放电被电刺激主动脉神经 ( ADN)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后抑制 ,同时其放电具有心性节律 ,...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 ,研究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 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观察到 1 2 5个 RVLM神经元中有 2 4个的自发放电被电刺激主动脉神经 ( ADN)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后抑制 ,同时其放电具有心性节律 ,以上 2 4个中有 1 8个单位 ( 75% )能被脊髓 ( T2 )侧索电刺激逆行激活。提示 RVLM前交感神经元具有压力敏感性和对脊髓的投射等特点 ,在压力感受器反射等交感心血管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前交感神经元 电生理 大鼠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明欣 李霞 +3 位作者 王锦 曹银祥 沈霖霖 朱大年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0,共8页
采用多管微电泳结合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 trolateral medulla,rVLM)压力反射敏感性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在29个rVLM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 采用多管微电泳结合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 trolateral medulla,rVLM)压力反射敏感性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在29个rVLM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中,20个神经元在30、60和90nA的电流微电泳大鼠ADM(rADM)过程中,放电频率由(10.8±2.7)spikes/s分别增加到(14.6±3.6)、(19.8±4.7)和(31.9±6.4)spikes/s(P<0.05,n=20)。微电泳rADM特异性受体阻断剂人ADM(human ADM,hADM) (22-52)可明显减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幅度,比正常放电频率仅增加15.4%[(11.4±2.5)sipkes/s,P<0.05,n=10],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CGRP1)受体阻断剂hCGRP(8-37)对rADM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影响较小。在另外23个神经元中,10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在10、20和40nA电流微电泳神经型NOS(nNOS)抑制剂7-NiNa过程中放电减少,由正常的(10.1±3.5)spikes/s分别减少为(7.5±2.5)、(5.3±2.1)和(3.1±1.4)spikes/s(P<0.05,n=10)。在微电泳7-NiNa过程中同时微电泳rADM,则rADM增加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效应减弱,增加幅度为基础水平的17%[(6.2±1.9)spikes/s]。8个神经元在10、20和40nA电流微电泳诱导型NOS抑制剂(iNOS)aminoguanidine(AG)过程中放电频率由(11.5±5.1)spikes/s增加到(17.8±5.6)、(22.5±6.3)和(29.1±6.4) spikes/s(P<0.05,n=8),rADM与AG同时微电泳时,AG埘rADM本身增加神经元放电的效应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rADM在rVLM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或来源于nNOS的NO作用于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使其活动增强而发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受体 一氧化氮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微电泳 细胞外记录
下载PDF
皮质酮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伟忠 戎伟芳 +3 位作者 王超美 王建文 王继江 袁文俊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4,共5页
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活动。用电刺激主动脉神经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激活压力感受器反射等方法鉴定心血管神经元 ,在RVLM内共记录到14 5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其中 3 3... 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活动。用电刺激主动脉神经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激活压力感受器反射等方法鉴定心血管神经元 ,在RVLM内共记录到14 5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其中 3 3个为心血管神经元 ,3 1个为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81个为未知功能神经元。 3 3个心血管神经元微电泳硫酸皮质酮 (CORT)后 ,2 5个 ( 76% )神经元放电迅速加快 ,8个 ( 2 4 % )自发放电没有变化。伤害刺激引起兴奋的 3 1个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微电泳CORT后 19个 ( 64% )神经元放电抑制 ,而 2个 ( 6% )兴奋 ,其余 10个 ( 3 0 % )没有反应。功能不明的 81个神经元在微电泳CORT后 ,3 2个 ( 4 0 % )兴奋 ,5个 ( 6% )抑制 ,4 4个( 5 4 % )没有反应。以上结果证明CORT可能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快速影响RVLM神经元的活动 ,提示在应激等情况下CORT的快速作用机制可能在心血管和抗伤害等活动整合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心血管神经元 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微电泳
下载PDF
乙醇抑制谷氨酸钠介导的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璐 裴曙光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制备离体大鼠伏核脑片,用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乙醇对谷氨酸钠诱发伏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观察给药后5~15分钟内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显示:灌流谷氨酸钠后10分钟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多(P<0.01),此反应可被乙醇... 制备离体大鼠伏核脑片,用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乙醇对谷氨酸钠诱发伏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观察给药后5~15分钟内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显示:灌流谷氨酸钠后10分钟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多(P<0.01),此反应可被乙醇抑制。说明乙醇对伏核神经元抑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谷氨酸介导的突触传递受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乙醇 谷氨酸钠 神经元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放电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伟忠 汪雪梅 +2 位作者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8-472,共5页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等电生理方法 ,研究乙酰胆碱 (ACh)对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前交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在RVLM共记录到 35个前交感神经元 ,微电泳ACh能增加其放电 (P <0 0 5 ) ,并且具有剂...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等电生理方法 ,研究乙酰胆碱 (ACh)对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前交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在RVLM共记录到 35个前交感神经元 ,微电泳ACh能增加其放电 (P <0 0 5 ) ,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2 2个神经元微电泳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ATR)后能明显降低前交感神经元的基础放电 (P <0 0 5 )和完全阻断ACh引起的神经元兴奋作用 ;分别向其余 7和 6个单位微电泳筒箭毒 (AChN1和N2 型受体阻断剂 )或六烃季铵 (AChN1型受体阻断剂 )后均不能影响神经元的基础放电和ACh引起的神经元兴奋作用。结果提示 ,RVLM前交感神经元存在以M型受体介导的胆碱能纤维的紧张性兴奋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前交感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微电泳 乙酰胆碱
下载PDF
皮质酮对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伤害调制性神经元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忠 杭建良 +3 位作者 王建文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上 ,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在RVLM内共记录到 87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伤害刺激 (有齿镊钳夹同侧后肢皮肤 )后放电频率发生迅速变化的 57个神经元被认为是伤害... 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上 ,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在RVLM内共记录到 87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伤害刺激 (有齿镊钳夹同侧后肢皮肤 )后放电频率发生迅速变化的 57个神经元被认为是伤害调制性神经元。其中 35个伤害刺激后兴奋的伤害兴奋性神经元 ,微电泳皮质酮 (CORT)后 2 4个 (6 9% )神经元放电快速抑制 ,而 4个 (11% )神经元兴奋 ,余 7个 (2 0 % )神经元没有反应。在伤害刺激所抑制的 2 2个伤害抑制性神经元 ,微电泳CORT后 3个 (14% )神经元放电抑制 ,14个 (6 4 % )神经元兴奋 ,余 5个 (2 2 % )神经元没有反应。另 30个非伤害调制性神经元中 ,微电泳CORT引起 12个 (40 % )神经元兴奋 ,10个 (32 % )神经元抑制 ,余 8个 (2 8% )的神经元没有反应。以上结果证明CORT可能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快速影响RVLM神经元的活动 ,提示在应激等情况下CORT的快速作用机制在下行性的伤害抑制、应激性麻醉等抗伤害活动的整合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微电泳 大鼠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伏隔核与海马腹侧下托放电频率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 王庆丰 胡三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用胞外记录的方法分别观察伏隔核和海马腹侧下托对吗啡的反应性,探讨其在药物心理依赖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方法:吗啡依赖大鼠及正常大鼠各10只,依照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将电极下至将要记录核团附近,依次注射吗啡、纳洛酮,观察... 目的:用胞外记录的方法分别观察伏隔核和海马腹侧下托对吗啡的反应性,探讨其在药物心理依赖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方法:吗啡依赖大鼠及正常大鼠各10只,依照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将电极下至将要记录核团附近,依次注射吗啡、纳洛酮,观察各核团对药物的反应性。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伏隔核放电频率从15Hz±s3Hz变化至<3Hz甚至放电中断,正常组大鼠从6Hz±s2Hz变化至0·5-3Hz;吗啡依赖组大鼠海马腹侧下托放电频率7Hz±s2Hz变化不明显,正常组放电频率6Hz±s2Hz变化不明显。结论:在药物心理依赖形成过程中,伏隔核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而海马腹侧下托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纳洛酮 伏隔核 海马腹侧下托 细胞外记录 放电频率
下载PDF
成年大鼠视皮层局部场电位振荡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丽敏 史学锋 +1 位作者 谢芳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从神经元集群层次上探讨大鼠初级视皮层(V1区)局部场电位振荡的层间特性。方法利用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麻醉状态下成年大鼠V1区的局部场电位振荡活动。经过快速傅立叶转换获得功率频谱图,分析V1区2+3层(L2/3)和5层(L5)低频段和高频... 目的从神经元集群层次上探讨大鼠初级视皮层(V1区)局部场电位振荡的层间特性。方法利用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麻醉状态下成年大鼠V1区的局部场电位振荡活动。经过快速傅立叶转换获得功率频谱图,分析V1区2+3层(L2/3)和5层(L5)低频段和高频段的功率成分,并计算功率比值。绘制功率比值与微电极穿行皮层深度分布散点图,比较L2/3和L511~20Hz局部场电位的频段功率值和功率比值差异,来观察成年大鼠V1区局部场电位振荡的层间差异。结果成年大鼠V1区L2/3以低频(2~5Hz)振荡为主,L5除了2~5Hz频段存在功率频谱高峰,在10~20Hz频段也出现了强烈的振荡活动。对皮层深度与功率比值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663,P=0.000),回归方程为y=-0.649+0.001x。L2/311~20Hz频段功率值为(0.97±0.50)×10-8μV2·Hz-1,L5该频段功率值为(6.38±2.94)×10-8μV2·Hz-1,2层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成年大鼠V1区自发局部场电位振荡存在层间特性,较高频段振荡活动倾向于出现在L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初级视皮层 自发局部场电位 层间特性 细胞外记录
下载PDF
大鼠边缘下区H2S/CBS在条件性恐惧消退保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德亮 蒋淑君 +3 位作者 于腊梅 施真 潘虹 刘红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探讨条件恐惧大鼠边缘下区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变化,及H2S对条件恐惧消退保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模型,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 目的探讨条件恐惧大鼠边缘下区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变化,及H2S对条件恐惧消退保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模型,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Western blot和亚甲基蓝法检测边缘下区CBS/H2S含量,在体细胞外电生理技术记录边缘下区神经元放电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大鼠条件恐惧训练后边缘下区CBS/H2S含量减少(P<0.01),僵立行为加重(P<0.01);消退训练后边缘下区CBS/H2S含量有所回升(P<0.01,P<0.05),僵立行为有所减轻(P<0.01)。(2)外源性补充H2S后可改善消退训练大鼠的僵立行为(P<0.01)。(3)边缘下区微量压力注射硫化氢供体L-半胱氨酸使该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升高(P<0.01)。结论边缘下区CBS/H2S参与调节恐惧记忆的消退过程,外源性增加H2S可增强条件恐惧消退行为,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边缘下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和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胱硫醚-Β-合成酶 恐惧记忆消退 边缘下区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
下载PDF
生物电信号激励与探测用微电极阵列(英文)
16
作者 潘海仙 吕晓迎 +3 位作者 王志功 方涛 邱雷 黄宗浩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介绍了一种微电极阵列(MEA),该MEA包含60个独立的电极,其中59个为工作电极,一个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成对排列,每一对工作电极分别包含一个激励电极和一个探测电极.结合外围电路,每一对工作电极的组合都可以实现对电极表面培养的生物组... 介绍了一种微电极阵列(MEA),该MEA包含60个独立的电极,其中59个为工作电极,一个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成对排列,每一对工作电极分别包含一个激励电极和一个探测电极.结合外围电路,每一对工作电极的组合都可以实现对电极表面培养的生物组织或切片进行4种状态(激励、探测、同时激励和探测、隔离)的控制.MEA采用PCB工艺制作完成,总面积为49mm×49mm.采用LCR测试仪,在20Hz~10kHz,50mV交流信号下对工作电极进行了阻抗测试,测试在0.9%的NaCl溶液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频率在500~1000Hz之间时,工作电极的阻抗在200~3kΩ之间,电极的阻抗幅值与频率成反比.采用MEA进行了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电信号激励与探测实验,及坐骨神经干之间的神经信号再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EA可实现对体外培养的生物组织或切片进行激励、探测、同时激励和探测、隔离4种状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MEA) 激励与探测 胞外记录 蟾蜍坐骨神经
下载PDF
RU486对硫酸皮质酮引起的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神经元作用的影响
17
作者 王伟忠 汪雪梅 +2 位作者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的非基因组机制在交感神经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被鉴定的心血管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观察微电泳硫酸皮质酮(O3RT对心血管神经元活动...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的非基因组机制在交感神经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被鉴定的心血管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观察微电泳硫酸皮质酮(O3RT对心血管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及其 GC受体拮抗剂 RU 486对CORT导致神经元作用的影响。结果在RVLM共记录到33个心血管神经元,微电泳硫酸皮质酮(CORT)后25(76%)个神经元放电迅速加快,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余8个(27%)心血管神经元自发放电没有变化;其中被CORT兴奋的12个单位微电泳RU486(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后神经元的基础放电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能部分(9个单位)或完全(3个单位)阻断硫酸皮质酮导致的兴奋作用。结论O3RT对RVLM心血管神经元具有快速的兴奋作用,RU486并不改变RVLM心血管神经元的基础活动,但能部分或完全阻断CORT导致的神经元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486 硫酸皮质酮 心血管神经元 微电泳 细胞外记录
下载PDF
大壁虎嗅球神经元在香蕉水气味作用下的放电模式
18
作者 柳小勤 岳林 +1 位作者 谭华 朱如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4-1618,共5页
通过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大壁虎嗅球神经元在香蕉水气味作用下的放电模式。实验中共记录了21只大壁虎主嗅球上的275个神经元,其神经脉冲发放规律可以分为三类:无反应的神经元占43.6%,放电受到抑制的神经元占4.7%,而兴奋性神经元的比例... 通过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大壁虎嗅球神经元在香蕉水气味作用下的放电模式。实验中共记录了21只大壁虎主嗅球上的275个神经元,其神经脉冲发放规律可以分为三类:无反应的神经元占43.6%,放电受到抑制的神经元占4.7%,而兴奋性神经元的比例达到51.7%。兴奋性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又可以分为长时间持续兴奋(持续超过60s)、短时兴奋、延迟兴奋和取消时兴奋4种模式,分别占神经元总数的34.5%,6.25%,6.25%和4.7%,长时间持续兴奋占主导地位。这些神经元在嗅球上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在端部背侧和尾部腹侧的分布密度相对更高。本文工作为基于嗅觉的大壁虎运动干预中刺激位置和信号形态等关键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放电模式 胞外记录 嗅球 生物机器人
下载PDF
正常豚鼠下丘的电生理特性
19
作者 王丰 刘良发 +3 位作者 洪波 郭维 刘会占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207-215,共9页
目的观察正常豚鼠下丘的电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噪声暴露后下丘的电生理改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钨丝电极细胞外单个神经元记录,刺激信号和神经元原始信号均经过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系统转换。刺激序列主要包括:(1)扫频序列... 目的观察正常豚鼠下丘的电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噪声暴露后下丘的电生理改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钨丝电极细胞外单个神经元记录,刺激信号和神经元原始信号均经过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系统转换。刺激序列主要包括:(1)扫频序列,测定下丘神经元的特征频率和最小阈值;(2)重复刺激序列,测定神经元的发放类型;(3)强度变化刺激,测定神经元的强度-发放率、强度-潜伏期曲线。数据经MATLAB软件分析。结果 (1)大部分频率反应面积图(frequency response area,FRA)为V-shape型(84.89%),其余为non-V-shape型。(2)沿背腹轴方向,随着深度的增加,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呈阶梯式增加。特征频率与其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的函数关系呈U形即低频和高频部分阈值较高。特征频率的阈值由浅到深总体表现为"V"型。(3)反应率-强度函数(rate-intensity function,RIF)有五型:a.u1型;b.u2型;c.u3型;d.ud型;e.N型。(4)刺激后时间直方图(post-stimulus time histogram,PSTH)有五型:a.抑制型;b.瞬态型;c.长潜伏期型;d.暂停/发放型;e.发放型。结论 (1)豚鼠的下丘音频定位图与大鼠和猫基本相似,即沿下丘背腹轴,大部分的特征频率逐渐递增,呈薄片、叠瓦状分布。(2)反应率-强度函数(RIF)和刺激后时间直方图(PSTH)也是体现神经元反应特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的RIF和PSTH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下丘 频率反应面积图 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异动症大鼠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20
作者 陈志斌 管强 +1 位作者 曹学兵 孙圣刚 《中国康复》 2006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在异动症(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D)大鼠35只,分为PD组13只,另22只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取12只为LID组。第29天取10只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前15min腹腔注射MK-801(MK-...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在异动症(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D)大鼠35只,分为PD组13只,另22只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取12只为LID组。第29天取10只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前15min腹腔注射MK-801(MK-801组)。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LID组大鼠纹状体棘状神经元(SMSNs)电生理活动。尾静脉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12280)观察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LID组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较对照组(10只正常大组)及MK-801组、PD组明显增多(P<0.01和0.05),而对照组与MK-800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KF-38393对LID组大鼠SMSNs自发性电活动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LID组与对照组、MK-801组和PD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和0.05),PD组与MK80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ID大鼠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增强,D1受体敏感性增高;通过SKF-38393可以阻抑或减轻LI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帕金森病 多巴胺受体 细胞外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