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Central Wyoming, USA 被引量:4
1
作者 Eric Clause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8期404-423,共20页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from the Wyoming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is used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defined by massive south- and southeast-oriented continent...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from the Wyoming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is used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defined by massive south- and southeast-oriented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loods that flowed across the entire Missouri River drainage basin. The new paradigm forces recognition of an ice sheet created and occupied deep “hole” and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ly accepted paradigm in which a pre-glacial north- and northeast-oriented slope would have prevented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rom reaching or crossing the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Divide crossings (or low points) are identified as places where water once flowed across the drainage divide. Map evidence is interpreted first from the accepted paradigm perspective and second from the new paradigm persp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Both paradigm perspectives suggest south-oriented water crossed the drainage divide, although accepted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do not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large number of observed divide crossings and are complicated by the need to bury the Owl Creek and Bridger Mountains to explain why the Wind River now flows in a north direction through Wind River Canyon. New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explain the large number of divide crossings as diverging and converging channel evidence (as in flood-formed anastomosing channel complexes), Owl Creek and Bridger Mountain uplift to have occurred as south-oriented floodwaters carved Wind River Canyon, and a major flood flow reversal (caused by ice sheet related crustal warping and the opening up of deep “hole” space by ice sheet melting) a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Wind River abrupt turn to the north. While this test only addresses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Occam’s Razor suggests the new paradigm offers what in science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origin interpre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ver DIVIDE ESCARPMENT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loods East-west ConTINENTAL DIVIDE Great DIVIDE BASIN WIND river BASIN WIND river Mountains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灵 熊开国 +1 位作者 郭广芬 张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揭示了2018年前期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年,仅嘉陵江和岷沱江会表现出局部偏涝,全国为典型的Ⅰ类雨型,多雨区位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前期冬季赤道太平洋表现出类拉尼娜的东冷西暖分布,同时黑潮区海温偏低,西风漂流区海温偏暖。受多海域协同作用,同期欧亚环流场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三极型分布,东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的EAP负位相。长江流域典型涝年,全国多为典型的Ⅱ类和Ⅲ类雨型,环流及海温呈现出相反特征。②2018年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偏旱年,仅在岷沱江降水偏多近3成,为历史第4多,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正位相类似,解释方差达24%。③2018年前冬出现弱拉尼娜、春末夏初西风漂流区异常偏暖、NAT异常正位相,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东亚沿岸出现EAP负位相,大陆热低压明显偏强,东亚夏季风为1961年以来最强,同时副高脊线最北,造成夏季降水主雨带北推至华北、西北地区,岷沱江、嘉陵江异常多,而长江中下游异常少,为典型的Ⅰ类雨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预测、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典型旱涝 海温异常 Ⅰ类雨型 拉尼娜 西风漂流区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深圳河流域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分析及洪涝治理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卢陈 胡晓 +2 位作者 张吴尧 高时友 吕文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目前我国城市最突出的水患灾害。2023年9月7日,深圳市发生极端特大暴雨,深圳河流域处于暴雨中心,造成较严重洪涝灾害,本次暴雨洪涝灾害为流域水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通过全面总结深圳河流域暴雨洪涝特性及防御情况,...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目前我国城市最突出的水患灾害。2023年9月7日,深圳市发生极端特大暴雨,深圳河流域处于暴雨中心,造成较严重洪涝灾害,本次暴雨洪涝灾害为流域水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通过全面总结深圳河流域暴雨洪涝特性及防御情况,分析暴雨洪涝灾害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增大流域洪水调蓄能力、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建设、强化超标准暴雨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洪涝治理对策,思考城市洪涝治理方式和理念,为系统解决洪涝问题、提升高密度城市洪涝防御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深圳河流域 深圳市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 洪涝共治
下载PDF
沁河流域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重现期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葛兆帅 杨达源 +1 位作者 谢悦波 李徐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4-148,共5页
沁河流域是黄河三门峡以下主要的洪水来源之一。由于沁河流域的实测水文记录时间较短,可以考证的历史洪水记录的时间尺度仅有百年左右,因此,如何延长古洪水、历史洪水记录的时间,就成为河口村水库项目设计洪水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以1982... 沁河流域是黄河三门峡以下主要的洪水来源之一。由于沁河流域的实测水文记录时间较短,可以考证的历史洪水记录的时间尺度仅有百年左右,因此,如何延长古洪水、历史洪水记录的时间,就成为河口村水库项目设计洪水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以1982年洪水为参照,利用沉积地貌学方法,结合历史洪水调查的成果,对沁河流域全新世以来的特大洪水进行了初步研究。1982年洪水是沁河流域最大的实测洪水;2480±100aBP的洪水是全新世已知的最大古洪水,其洪峰流量达到12900m3/s;沁河流域千年一遇的洪水洪峰流量为5000m3/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河流域 全新世 特大洪水 洪水沉积 重现期
下载PDF
新时期防洪减灾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程晓陶 韩松 +1 位作者 王宏涛 廖井霞 《中国水利》 2012年第11期43-46,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不仅给防洪安全保障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安徽应对特大洪水、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艰巨性、紧迫性与复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不仅给防洪安全保障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安徽应对特大洪水、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艰巨性、紧迫性与复杂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针对我国新时期面临的日趋严峻防洪形势,就增强应对特大洪水能力、稳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与夯实城市洪涝防治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减灾 特大洪水 中小河流治理 城市防洪
下载PDF
对黄河1662年洪水及特大洪水分型的再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安 刘红珍 +3 位作者 李保国 李荣容 宋伟华 王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关于黄河1662年洪水,有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但经多次调查均未发现其洪水痕迹。王涌泉认为该次洪水由台风暴雨形成,并以地方志记载的雨情为基础估算出陕县站1662年洪水的洪峰流量为47 600~58 600 m^3/s,该估算结果因其太大而令人难... 关于黄河1662年洪水,有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但经多次调查均未发现其洪水痕迹。王涌泉认为该次洪水由台风暴雨形成,并以地方志记载的雨情为基础估算出陕县站1662年洪水的洪峰流量为47 600~58 600 m^3/s,该估算结果因其太大而令人难以置信。本次研究认为该年洪水由典型的特大华西秋雨形成,遂以之为指导并以清代时任河道总督朱之锡所著《河防疏略》及有关县志记载的雨情、水情、灾情为基础,估算黄河1662年洪水陕县和花园口的洪峰流量分别为25 000 m^3/s和28 000 m3/s,花园口流量超过10 000 m^3/s的历时长达40多d,致使其超万洪量比以往规划设计采用的按万年一遇洪水所求的超万洪量大出约58%。以往对黄河特大洪水的分型,只考虑了发生在伏汛期的上大型、下大型和上下较大型这三种类型,没有考虑秋汛期洪水,根据本次对黄河1662年洪水的估算结果,认为黄河下游特大洪水的分型应增加华西秋雨造成的上大型洪水,使黄河下游洪水分型更为合理,并有助于促进黄河治河方略和防洪工程布局的完善,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62年洪水 华西秋雨 伏汛洪水 秋汛洪水 防洪 黄河
下载PDF
沂南区域排涝治理的盐东控制工程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玲玲 申霞 洪大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3-117,共5页
针对盐东控制工程为江苏省沂南地区盐西片东排入海的唯一控制工程,分析了沂南盐西片5 a一遇排涝、20 a一遇排洪规模,结合数模计算分析了盐东控制现状排涝、排洪能力,指出了沂南地区盐西片现状排涝、排洪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针对目... 针对盐东控制工程为江苏省沂南地区盐西片东排入海的唯一控制工程,分析了沂南盐西片5 a一遇排涝、20 a一遇排洪规模,结合数模计算分析了盐东控制现状排涝、排洪能力,指出了沂南地区盐西片现状排涝、排洪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针对目前的工程现状及治理状况提出了提高该片区排涝、排洪能力的治理措施和方案,可为今后沂南盐西片排涝、排洪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南 区域排涝 工程治理 控制工程 方案研究 Region Area REGULATIon EAST 排洪能力 治理方案 治理措施 影响因素 技术依据 计算分析 工程现状 地区 江苏省 合数模 问题
下载PDF
淮河中游超标准洪水溃口风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小凤 施奇 +2 位作者 章启兵 胡勇 贲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9,64,共7页
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当遭遇超标准洪水,依据洪水调度方案,颍右片防洪保护区可能遭遇溃口洪水风险。基于MIKE构建淮河干流与7条主要入河支流一维模型、研究区和行蓄洪区二维模型,将溃口口门概化为宽顶堰,溃口处采用标准连接和一... 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当遭遇超标准洪水,依据洪水调度方案,颍右片防洪保护区可能遭遇溃口洪水风险。基于MIKE构建淮河干流与7条主要入河支流一维模型、研究区和行蓄洪区二维模型,将溃口口门概化为宽顶堰,溃口处采用标准连接和一维模型耦合计算。超标准洪水采用1954年型洪水同频率放大,选用2003年和2007年洪水率定和验证参数。模拟结果显示:新李扒口后洪水沿着八里河等低洼区域向上游演进,300年一遇和1000年一遇最大淹没面积分别为810km^2、911km^2,平均最大淹没水深分别为2.42m、2.70m。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区域地形地貌等,可为区域防洪规划编制、应急预案制定、洪水风险决策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准洪水 主动溃口 MIKE模型 风险模拟 淮河中游
下载PDF
2021年黄河秋汛洪水特点及预报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范国庆 郭卫宁 +1 位作者 张永生 王鹏 《中国水利》 2022年第4期4-6,24,共4页
2021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罕见的秋季洪水,防汛形势极为严峻。此次秋汛共计6次主要洪水过程,来水主要集中在泾渭河、伊洛河、沁河等支流,多站洪水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在秋汛防御中,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强化洪水预测预报,科学部署,实现了... 2021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罕见的秋季洪水,防汛形势极为严峻。此次秋汛共计6次主要洪水过程,来水主要集中在泾渭河、伊洛河、沁河等支流,多站洪水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在秋汛防御中,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强化洪水预测预报,科学部署,实现了水工程精细化调度,为取得秋汛防御全面胜利提供了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秋汛 洪水预报 华西秋雨 洪水防御
下载PDF
2021年汉江秋汛的水雨情及环流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琦 吴翠红 +2 位作者 徐明 刘佳明 彭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8-880,共13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研究2021年汉江秋汛的水雨情及环流异常特征,并初步分析致洪成因,结果表明:2021年汉江流域降水呈“西多东少”分布,汉江上游累计降水量为400~985 mm,累计面雨量居1961年以来第一位...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研究2021年汉江秋汛的水雨情及环流异常特征,并初步分析致洪成因,结果表明:2021年汉江流域降水呈“西多东少”分布,汉江上游累计降水量为400~985 mm,累计面雨量居1961年以来第一位。秋汛期间丹江口水库出现10000 m^(3)·s^(-1)以上的洪峰过程7次,汉江中下游主要水文控制站点累计超警时间为151~580 h,最大超警幅度为0.29~1.56 m,呈现越到下游超警时间越长、超警幅度越大的特征。与2011年和2017年水情对比表明,2021年汉江上游洪峰出现时间最早,洪峰次数最多,上游高水位流量持续时间最长,汉江中下游累计超警时间也最长,水情异常程度明显更强。在大气环流形势方面,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地区为负异常,我国大陆东部至西北太平洋为正异常,日本岛以东地区为负异常,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较历史同期偏强,异常的低层流场及水汽辐合中心的形成,以及对流层高层的辐散抽吸,是汉江上游降水得以持续并阶段性增强的有利环流配置。当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接近2000 m^(3)·s^(-1)后,汉江上游超过60 mm的5 d累计面雨量与10000 m^(3)·s^(-1)以上洪峰的出现密切相关。上游来水增大后,汉江中下游河道逐级收窄是导致此地降水并不明显却出现超警洪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秋汛 华西秋雨 环流异常 水文特征 致洪成因
下载PDF
基于TVM的西北江三角洲地区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丙军 邱凯华 廖叶颖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0-135,共6页
为探讨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方法,选取1960-2009年西北江三角洲主要控制水文站马口站和三水站逐年最大日流量序列,运用基于时变矩(TVM)的方法,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地区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问题,就指定设计流量下重现期变化和指定重现期... 为探讨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方法,选取1960-2009年西北江三角洲主要控制水文站马口站和三水站逐年最大日流量序列,运用基于时变矩(TVM)的方法,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地区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问题,就指定设计流量下重现期变化和指定重现期下设计流量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了变化环境背景下设计洪水的响应规律,并与传统水文频率分析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 TVM方法考虑到水文序列特征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能较好反映变化环境下水文要素特征值的非一致性特征;2西北江三角洲马口站和三水站指定流量标准下重现期越来越短,而指定重现期标准下设计流量值越来越大,这一现象与近年来该地区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的事实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江三角洲 洪水频率 非一致性 时变矩
下载PDF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及其形成原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菊英 许晨海 刘海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本文对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 ,从雨情和水情两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发生 ,主要是由 6月中下旬江南东部和北部和 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范围持续性强暴雨形成的 ,形成这两段大... 本文对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 ,从雨情和水情两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发生 ,主要是由 6月中下旬江南东部和北部和 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范围持续性强暴雨形成的 ,形成这两段大范围持续性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强大的中高纬阻塞高压和副热带高压 ,中高纬阻塞高压的短期异常变动引发北方强冷空气南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暴雨 副热带高压 阻塞高压 暖湿气流 短期异常 强冷空气 天气系统 特大洪水 长江 雨情
下载PDF
太阳质子耀斑和江淮大水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树荣 马月华 方成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1991年 5月— 6月期间的日面上强质子耀斑的连续爆发 ,被认为是 1 991年中国江淮特大洪水的重要天文因素。太阳质子耀斑触发和加剧了极涡的冷空气南下、低空西南急流的东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抬过程。由于冷暖湿气流在江淮... 1991年 5月— 6月期间的日面上强质子耀斑的连续爆发 ,被认为是 1 991年中国江淮特大洪水的重要天文因素。太阳质子耀斑触发和加剧了极涡的冷空气南下、低空西南急流的东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抬过程。由于冷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频繁地相遇 ,因此形成了多次暴雨和特大暴雨过程 ,从而诱发了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质子耀斑 江淮大水
下载PDF
黄土湿陷地区长输管线施工弃渣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兴春 刘生瑶 +1 位作者 梁林佐 张庆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靖边—临汾段)建设过程中,在河道及河岸荒地弃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弃渣将对河道的防洪产生不良影响,极易造成地质灾害。不仅对上、下游居民、厂矿、企业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管线本身的安全也构成威胁。为此... 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靖边—临汾段)建设过程中,在河道及河岸荒地弃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弃渣将对河道的防洪产生不良影响,极易造成地质灾害。不仅对上、下游居民、厂矿、企业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管线本身的安全也构成威胁。为此提出在施工设计时有必要在附近河岸荒地集中设立弃渣处理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运渣距离,方便施工,利于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水保、管道安全、经济等因素的良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地区 管线施工 管道工程 弃渣 河道 洪水 影响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数字赋能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阳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8期13-18,共6页
2023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水利部门锚定“四不”目标,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强化流域防洪“四预”措施,为打赢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战提供了坚强支撑和保障。分析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雨水情特点,介... 2023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水利部门锚定“四不”目标,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强化流域防洪“四预”措施,为打赢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战提供了坚强支撑和保障。分析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雨水情特点,介绍了数字孪生海河应用情况,总结了流域防洪“四预”实践成效,检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数字孪生海河 三道防线 流域防洪 “四预”措施
下载PDF
西线南水北调对黄河中游北干流开发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运阜 任红俊 +1 位作者 丁双跃 张新宁 《电力学报》 2004年第4期290-293,296,共5页
分析了黄河中游北干流的自然条件和开发运用现状 ,展望了西线南水北调实施后黄河中游北干流 6个梯级枢纽的开发利用前景 ,提出以梯级联调为主综合利用北干流水利资源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力资源 开发利用 黄河中游北干流 西线南水北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片)防洪规划项目综述
17
作者 陈效国 杨含侠 李文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河流域 (片 )防洪减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黄河是一条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的河流 ,其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西北内陆河防洪设施还很薄弱。为指导黄河流域 (片 )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防御... 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河流域 (片 )防洪减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黄河是一条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的河流 ,其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西北内陆河防洪设施还很薄弱。为指导黄河流域 (片 )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 ,根据水利部“关于组织开展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全国防洪规划任务书》的有关要求 ,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 (片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是水利部下达的重大前期工作项目 ,是人民治黄以来首次开展的全流域及西北内陆河防洪规划 ,是全国防洪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包括黄河干支流和西北内陆河重点防洪河段、16座重要城市和 116座大中型病险库。主要规划目标是 :至 2 0 2 0年 ,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 ,其他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设计标准。与以往规划相比 ,本次防洪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反映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 ,体现了水利部关于“新资料、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 西北 内陆河 黄河下游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长洲水利枢纽坝址洪水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航波 杨水陆 《广西水利水电》 2006年第4期37-40,共4页
介绍了长洲水利枢纽坝址洪水设计时,对西江中下游历史洪水调查和重现期考证,并对成果合理性、一致性进行分析及频率计算,同时归槽洪水的考虑使长洲水利枢纽设计洪水成果更合理。
关键词 设计洪水 长洲水利枢纽 归槽洪水 西江
下载PDF
长江特大洪水原因与防灾方略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景可 《中国水土保持》 1998年第11期30-32,共3页
’98长江大洪水波及到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皖、苏5省,受灾面积1333万多km2,洪水前后持续2个月。发生大洪水的原因,既有天气因素的影响,也有上游森林破坏招致水土流失的作用,还有人为围湖造田带来的负效应的影响... ’98长江大洪水波及到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皖、苏5省,受灾面积1333万多km2,洪水前后持续2个月。发生大洪水的原因,既有天气因素的影响,也有上游森林破坏招致水土流失的作用,还有人为围湖造田带来的负效应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天气因素所致。中下游地区湖泊水面积减小,人为在河道上圈地、设障,是导致洪水水位抬高、险情增加的重要原因。长江综合治理的目标与重点是,上游修建除三峡以外的控制性的调蓄工程群,实行蓄水、减沙与森林生态工程相结合,中下游进行固堤、河道清障,保护现有湖泊的调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洪水 发生原因 防灾方略 长江
下载PDF
河道地形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影响分析——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苏程佳 陈晓宏 +1 位作者 唐亦汉 赖成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0,28,共9页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探讨了河道地形变化对三角洲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的采沙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的河道地形整体呈冲刷状态,其中90年代前后最为显著;(2)对于西北江三角洲腹部及其以上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较1999年的结果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1.8 m(18%);对于三角洲尾部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略高于1999年的结果,增高幅度小于0.1 m(2.5%);(3)潮汐及比降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增高作用强于河道冲刷引起的下降作用是三角洲尾部近口门河道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高于1999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潮水面线 河道地形变化 一维水动力模型 采沙活动 西北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