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ential risks and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Yaning Chen Xueqi Zhang +4 位作者 Gonghuan Fang Zhi Li Fei Wang Jingxiu Qin Fan Sun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0年第1期20-30,共11页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ARNC),water resources are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restric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area’s ecological systems.The region’s complex w...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ARNC),water resources are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restric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area’s ecological systems.The region’s complex water system and unique hydrological cycle show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Moreover,the intensified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xtreme climatic and hydrological events resulting from global warming have led to increased uncertainty around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heightened conflict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water demand.All of these factors are exerting growing pressures o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vulne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This research evaluates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hydrological processes,agricultural system,and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ARNC,and addresses some associated risks and challenges specific to this area.The temperature is rising at a rate of 0.31C per decade during 1961–2017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re be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glaciers,snow cover,and precipitation form,especially in the rivers recharged primarily by melt water.Ecosystems are also large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with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of natural vegetation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prior to 1998,and then reversed in Xinjiang while the Hexi Corridor of Gansu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s.Furthermore,the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showed a reduction in area due to the warming trend and the recent rapid expansion of irrigated area.Both the warming and intensified drought are threatening agriculture security.The present study could shed ligh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ilk Road Econom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Desert eco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下载PDF
A case study on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fresh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 of Alashan of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2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A case study on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fresh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 of Alashan of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CASE
下载PDF
Modeling demand/suppl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1980s to 2010 被引量:7
3
作者 LIU Xingran SHEN Yanjun +2 位作者 GUO Ying LI Shuo GUO B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573-591,共19页
Water demand increases continuously with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becomes a sig- nificant issue, especially in arid regions. To fig... Water demand increases continuously with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becomes a sig- nificant issue, especially in arid regions. To figure out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ARNWC), and also to provide methodologies to predict the water use in future, thre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o calculate agricultural irri- gation,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water use in the ARNWC from the late 1980s to 2010. Based on river discharges in the regi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t the river basin leve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demand occupies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 water use in the ARNWC. Total water demand increased from 31.97 km3 in the late 1980s to 48.19 km3 in 2010. Most river basins in this arid region were under me- dium and high water stress. Severe-risk river basins, such as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found in this region.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supply became critical from April to May, which was the season of the lowest water supply 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monthly water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demand industrial water demand domestic water demand total waterdemand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两次极端沙尘事件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董元柱 王天河 +3 位作者 谭睿琦 王思晨 焦英姿 唐靖宜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为深入理解极端沙尘暴事件的演变过程和驱动因子,结合多源卫星遥感及再分析数据,挑选2007年3月31日(“3·31”事件)和2021年3月14日(“3·14”事件)爆发于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两次沙尘暴事件,对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高低空环... 为深入理解极端沙尘暴事件的演变过程和驱动因子,结合多源卫星遥感及再分析数据,挑选2007年3月31日(“3·31”事件)和2021年3月14日(“3·14”事件)爆发于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两次沙尘暴事件,对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高低空环流配置、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次极端事件分别爆发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戈壁荒漠,均受高低层天气系统影响。其中,“3·31”事件受地面冷锋和高空脊控制,脊前西北冷空气与地面冷锋引起的垂直运动配合,将沙尘往下游输送;而“3·14”事件则受蒙古气旋和高空槽影响,气旋后的偏北风和气旋引发的垂直运动将沙尘卷起至高层大气,并通过槽后西北风将其往下游输送;(2)两次极端沙尘事件均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区别在于“3·31”事件主要受高压脊、均压场和周边地形影响,大气层结稳定,沙尘不易沉降和输送,而“3·14”事件则因中国北部持续性高压导致的偏南风和偏东风阻止了沙尘向下游扩散;(3)两次极端沙尘事件爆发前,塔克拉玛干和戈壁荒漠均出现了高温、降水减少及土壤水分枯竭现象,即强风和干燥土壤。为极端沙尘事件的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 极端沙尘事件 天气系统配置 近地面气象要素
下载PDF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precipitation on runoff in Hotan River,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Baofu Li Jili Zheng +1 位作者 Xun Shi Yaning Che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68-577,共10页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mpact of mountain precipitation on inland river runoff in data scarce regions.Based on the corrected TRMM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data,a variety of statistic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mpact of mountain precipitation on inland river runoff in data scarce regions.Based on the corrected TRMM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data,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which areas of precipitation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runoff in the Hotan River Basin,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that precipitation changes have on runoff at low,mid,high,and extremely high altitudes of mountainous area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From 1998 to 2015,the annual runoff showed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with a rate of 11.21×10^8 m^3/10 a(P<0.05).Runoff in every season also had an increasing trend,with summer runoff the most significant at a rate of 6.09×10^8 m^3/10 a.2)The annual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had certain synchronization,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45(P<0.05).Among them,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changes were highest at low and mid-altitudes,with coefficients of 0.62 and 0.55,respectively(P<0.05).3)65.95%of the regional precipitation at low altitudes and 48.34%at high altitud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unoff(P<0.05),while only 38.84%and 26.58%of regional precipitation levels at mid-and extremely high altitud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unoff.4)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the basin was 1%,which would cause the annual runoff to change by 0.24%.In 1998-2015,the change of annual runoff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change at high altitudes was largest at a rate of−6.01%;the change rates of annual runoff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the low,mid-,and extremely high altitudes were−3.66%,−3.62%,and−3.67%,respectively.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rid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mountainous areas RUNofF TRMM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 被引量:111
6
作者 赵海英 李最雄 +2 位作者 韩文峰 王旭东 谌文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875-2880,共6页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发现,遗存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古代土遗址存在的主要病害形式是墙基凹进、墙面呈蜂窝状或片状剥离、墙体开裂坍塌等。这些病害的形成是风蚀、雨蚀和易溶盐反复的溶解结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发现,遗存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古代土遗址存在的主要病害形式是墙基凹进、墙面呈蜂窝状或片状剥离、墙体开裂坍塌等。这些病害的形成是风蚀、雨蚀和易溶盐反复的溶解结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这一地区的土遗址保护提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科 西北干旱区 土遗址 病害 成因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 被引量:42
7
作者 倪健 郭柯 +1 位作者 刘海江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 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在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完成了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方案。本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可持续发...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 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在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完成了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方案。本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生产范式的原则,在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气候与巨地形系统、地貌与基质、植被与土壤以及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方向;区划方法是以经验判别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进行的,过去发表的多种尺度的图件和区划方案均作为分区过程的辅助材料和新区划方案的校正材料;根据气候、巨地形系统、地貌、基质、植被、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方向等特征,该生态区划的 3级分区指标如下:一级分区,主要依据气候和巨地形系统,并充分考虑该高级分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二级分区,主要根据次级地形和地貌系统以及大尺度植被类型;三级分区,主要依据基质和土壤的差异所造成的局域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其生态 生产范式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根据以上区划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采用 3级区划制:生态域(Ecodomain)、生态区(Ecoregion)、生态小区(Ecodistrict),最后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 3个生态域、2 3个生态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干旱区 生态区划 生态-生产范式 可持续发展 生态域 生态区 生态小区
下载PDF
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少平 姜逢清 +1 位作者 吴小波 胡汝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8-326,共9页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丰富地区的虚假极端...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丰富地区的虚假极端降水事件.此方法首次被应用于统计1961年1月至2010年2月西北干旱区72个气象站点的年和季节的极端降水指数(大降水和强降水指数),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春(3-5月)、秋(9-11月)、冬(12月至次年2月)三季极端降水指数无显著(P>0.05)变化趋势,夏季(6-8月)大降水的频率和降水量以及大降水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都显著增加;新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为增加趋势的区域基本都分布在海拔较高(约海拔1 000 m以上)的地区;西北干旱区东部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秋季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冬、春季大部分地区为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分析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森林和草原SOC向SIC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林 孙向阳 +2 位作者 曹吉鑫 高程达 张月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4,共5页
干旱区的土壤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干旱区土壤无机碳比重较大,且通过"SOC-CO2-SIC"的微碳循环系统存在着土壤有机碳(SOC)向土壤无机碳(SIC)的转移,研究该迁移转化过程、估算其转移量,可揭露"遗漏"的一... 干旱区的土壤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干旱区土壤无机碳比重较大,且通过"SOC-CO2-SIC"的微碳循环系统存在着土壤有机碳(SOC)向土壤无机碳(SIC)的转移,研究该迁移转化过程、估算其转移量,可揭露"遗漏"的一部分碳汇。表述了该地区SOC向SIC转移的机理,介绍了几种常用计算碳转移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重点阐述了应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的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在碳转移量计算中的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对该方面的研究仍较少见,且计算碳转移量的过程以及对土壤CO2区分等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测定结果只为估算值。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SOC向SIC转移的影响因子研究,降低试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碳转移
下载PDF
1470—2008年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万金红 吕娟 +3 位作者 刘和平 刘建刚 杨志勇 陈方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研究西北干旱地区的旱涝变化规律对于区域抗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区域综合旱涝指数模型,利用西北4省区19个站点的旱涝等级序列,建立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序列。发现区域在1470—2008年间呈现出干旱频发的态势,且区域内的西部比东... 研究西北干旱地区的旱涝变化规律对于区域抗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区域综合旱涝指数模型,利用西北4省区19个站点的旱涝等级序列,建立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序列。发现区域在1470—2008年间呈现出干旱频发的态势,且区域内的西部比东部、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更易发生干旱灾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处理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序列,发现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变化存在2.5年、7.5年、13.1年、25.7年、77.0年和134.8年等准周期变化。且近539年来,西北干旱地区区域综合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未来区域干旱综合强度有减轻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灾害 区域综合旱涝指数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 西北干旱地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勇 潘保田 +1 位作者 管清玉 王建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对祁连山东段黄土-古土壤环境磁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一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中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型矿物,而磁化率的增强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并不匹配,且存在着由剖面底部向上逐渐升高的趋势。我们认为在铁磁性矿物种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对祁连山东段黄土-古土壤环境磁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一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中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型矿物,而磁化率的增强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并不匹配,且存在着由剖面底部向上逐渐升高的趋势。我们认为在铁磁性矿物种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磁化率的这种增强很可能是磁性颗粒物粒度变化或者来源相关的磁性颗粒含量的变化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环境磁学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12
作者 陈亚宁 王怀军 +1 位作者 王志成 张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气候变化导致气候水文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大、重现期缩短,灾害程度加重。借助资料分析和文献阅读,对过去50 a中国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规... 中国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气候变化导致气候水文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大、重现期缩短,灾害程度加重。借助资料分析和文献阅读,对过去50 a中国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规律、影响机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1)西北干旱区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显著;气温和降水极值都表现为一致的增强趋势。降水量的增多是降雨频率和强度共同增加的结果。(2)中国西北干旱区低温、降水极值在1986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突变,高温极值在1996年左右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和降水极值均发生了显著增强变化。(3)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和青藏高原指数对西北干旱区气候极值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冬季极值还受冬季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等影响。(4)新疆地区有变暖湿趋势,而河西走廊东部则为变干趋势。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和增强的贝加尔湖气流造成新疆地区降水增加,而河西走廊干旱增加是由东亚夏季风减弱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水文事件 遥相关 气候突变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被引量:43
13
作者 鲍艳 吕世华 +1 位作者 陆登荣 侯瑞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的模拟偏高.区域平均的温度模拟存在着1~3℃的冷偏差,偏差产生的原因与地表净辐射的负偏差有关.月降水量模拟远远偏大,最小的百分比偏差也达到了30%.模拟结果同时表明,由于受模式初始场的影响,6月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最差.RegCM3的模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来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减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干旱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下载PDF
Local Modeling模式及其在月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蓝永超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书功 康尔泗 宋克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LocalModeling方法是一种动力系统预测方法,将其应用于河西内陆区黑河干流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计算精度,尤其适用于非主汛期各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 LocalModeling方法是一种动力系统预测方法,将其应用于河西内陆区黑河干流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计算精度,尤其适用于非主汛期各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对于主汛期6~9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在考虑前期来水与预见期内降水的影响后,亦可获到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可以认为,该方法的预报精度达到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要求,LocalModeling方法的应用,将为西北干旱地区河川径流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系统 预测 LocalModeling模式 径流预报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机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胜武 石培基 金淑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均是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剖析了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耦合机...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均是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剖析了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耦合机理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耦合作用强度,阐述了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转移下的城镇发展演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环境 耦合机理 内陆河流域 西北地区 干旱地区
下载PDF
西北极端干旱区近54年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6
16
作者 毕超 单楠 毕华兴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6,共7页
利用西北极端干旱区3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月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研究西北极端干旱区近54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54年来,西北极端干旱区平均气温9.3℃,30站表现为显著... 利用西北极端干旱区3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月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研究西北极端干旱区近54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54年来,西北极端干旱区平均气温9.3℃,30站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倾向率达到0.034℃/a(P<0.01),且冬季和春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和秋季,在空间上,西部塔里木盆地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2)西北极端干旱区平均年降水量55.35 mm,29站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11站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倾向率为0.346 mm/a(P<0.01),夏季增加幅度最大,春季最小,在空间上,西北部和东部为高值区、南部为低值区。研究结果表明,近54年西北极端干旱区总体气候呈现明显的暖湿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西北极端干旱区
下载PDF
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任朝霞 杨达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的... 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法分析极端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各分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近40a年最低温度的天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年最高温度的天数略有增加趋势。(2)西北干旱区年最低温度有增加趋势,年最高温度略有减少趋势。从分区看,北疆和南疆的年最低温度有升高趋势,年最高温度有下降趋势;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年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有升高趋势。(3)近40a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天数增加了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变化趋势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韩雪云 赵丽 +2 位作者 张倩 姚俊强 杨青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4期17-23,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83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率、百分位法及Mann-Kendall法得出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的具体变化特征。用百分位法对西北干旱区日气温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极端高温指标的阈值,得出极端高温强度和极... 利用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83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率、百分位法及Mann-Kendall法得出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的具体变化特征。用百分位法对西北干旱区日气温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极端高温指标的阈值,得出极端高温强度和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结论如下:自1989年开始,西北干旱区年极端高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上西部大于东部,局部地区盆地南缘大于北缘;极端高温日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四季极端高温均有上升趋势,秋季增长率最高、冬季最低,秋季极端高温日数增长速率最大;季极端高温及高温日数高值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区西北和东南部的盆地边缘,干旱区沙漠边缘及戈壁区;西北干旱区年、季极端高温日数均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时空变化特征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旱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洪资源量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逸超 王正中 +1 位作者 刘铨鸿 王羿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2,共5页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有关城市水文学问题急需解决。针对西北旱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雨洪资源计算问题,通过Google Earth提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新疆五省主要城市2015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利用S...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有关城市水文学问题急需解决。针对西北旱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雨洪资源计算问题,通过Google Earth提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新疆五省主要城市2015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利用SWMM建立模型,最终通过模拟得到各地市汛期雨洪资源量,从宏观上探讨西北旱区主要城市雨洪资源潜力,并进一步提出西北旱区主要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西北旱区 雨洪资源 SWMM 汛期雨洪资源量
下载PDF
近50a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9
20
作者 赵丽 韩雪云 杨青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1期19-26,共8页
利用西北干旱区1961—2010年7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50 a北疆地区和天山山区极端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河西—... 利用西北干旱区1961—2010年7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50 a北疆地区和天山山区极端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河西—阿拉善地区变化不明显;(2)除南疆地区外,北疆、天山山区、河西—阿拉善地区极端降水量分别于1982年、1990年、1987年发生显著的上升突变;(3)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显著,在研究区西部表现为以天山山区大值为中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研究区的东部主要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4)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