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一个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洁 赵鑫磊 陈海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5,共6页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 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研发投入 人力资本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国内R&D、国际技术溢出及其就业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犚 张台秋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5-152,共8页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国内R&D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总就业具有创造作用,引进技术偏向高人力资本,增加我国的高人力资本溢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获取动力不足,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国内R&D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总就业具有创造作用,引进技术偏向高人力资本,增加我国的高人力资本溢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获取动力不足,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的合理投入可以促进我国就业并且使收入分配趋向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r&d 国际技术溢出 就业效应 人力资本溢价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市场竞争视角下的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挤出 被引量:3
3
作者 胡秋阳 吴子豪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7,共13页
以我国2009—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重点对市场竞争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实体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显著挤出了企业创新,而市场竞争在其中起到了正面的调节... 以我国2009—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重点对市场竞争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实体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显著挤出了企业创新,而市场竞争在其中起到了正面的调节作用。随着竞争程度的提高,金融化对创新的挤出作用逐渐减弱,但随着竞争程度超过适度竞争情形,金融化对创新的挤出作用逐渐增强,亦即相较于高竞争和高垄断情形,适度的市场竞争能够更好地减弱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挤出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高竞争或高垄断情形均会加剧企业的金融逐利动机,从而使得金融化更显著地挤出创新。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挤出作用在国有企业、低盈利企业和低成长企业中更强,而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则更明显地出现在非国有企业、高盈利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研究为从市场竞争角度治理实体企业的脱实向虚问题提供了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竞争 金融化 研发创新 逐利动机 挤出效应 脱实向虚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效应的冷思考
4
作者 黄玲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的加强和深入,在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一方面带来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垄断局面,中国本土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本土研发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后危... 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的加强和深入,在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一方面带来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垄断局面,中国本土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本土研发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冷静思考,以更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并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技术转移 市场垄断效应 本土研发挤出效应 知识产权保护效应
下载PDF
中国如何走出“芯”之殇——基于外源性技术的遮掩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敬富 靳卫东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9,共10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探究中国的技术创新路径,以2009年~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为对象,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自主研发、外源性技术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探究中国的技术创新路径,以2009年~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为对象,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自主研发、外源性技术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自主研发与外源性技术均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外源性技术在自主研发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作用效果并不一致,其中对内技术购买具备遮掩效应,但对外技术引进并不存在此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消化与改造能力,是外源性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并产生遮掩效应的重要根源。这一研究结论对中国技术创新形成"引进—消化—再创新"及"购买—改造—再创新"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自主研发 外源性创新 国外技术引进 国内技术购买 遮掩效应
下载PDF
外资进入、内资研发与加工贸易升级——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庆霖 陈万灵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共6页
加工贸易升级的动力既可能来源于外资的溢出效应,也可能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所致。基于国内2000~2008年19个省级基础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以考察加工贸易升级机制,结果发现:(1)外资进入既存在溢出效应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前者大于... 加工贸易升级的动力既可能来源于外资的溢出效应,也可能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所致。基于国内2000~2008年19个省级基础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以考察加工贸易升级机制,结果发现:(1)外资进入既存在溢出效应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其对加工贸易升级来说是利大于弊;(2)内资研发通过两个途径促进加工贸易升级,一是由研发获得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研发投入加强了对外资先进技术的吸收,但后者作用明显更大,反映了内资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被动和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出效应 挤出效应 研发投入 加工贸易
原文传递
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机制分析——需求规模与技术进步 被引量:5
7
作者 寇宏伟 陈璋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77,共13页
自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被提出以来,其产生原因及跨越机制尚无确定性结论。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独特的技术进步过程进行重新阶段划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从转移性技术进步阶段向替代性... 自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被提出以来,其产生原因及跨越机制尚无确定性结论。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独特的技术进步过程进行重新阶段划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从转移性技术进步阶段向替代性技术进步阶段的过渡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时机,技术进步方式及需求规模的变化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就其跨越而言,首先本国需求规模的大小将决定其自主研发的激励,需求规模越大,自主研发激励越强。其次,即使本国需求规模大小足以支撑其自主研发,在人口均摊的前提下,只有自主研发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该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即自主研发强度对人均收入具有门限效应。根据我国2009年-2017年三十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及面板门限模型,本文实证部分证明了相关假说,且自主研发强度门限值为3.73%。当自主研发强度小于该值时,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技术进步 本国需求规模 自主研发强度 门限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