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1例
1
作者 夏桂萍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4期459-461,共3页
患者男,69岁,右侧面部肿物8年余。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肿物,无红肿、疼痛,未予重视,后肿物逐渐增大。患者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13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四肢关节畸形,尤以双下肢为著,呈屈膝状,活... 患者男,69岁,右侧面部肿物8年余。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肿物,无红肿、疼痛,未予重视,后肿物逐渐增大。患者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13年。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四肢关节畸形,尤以双下肢为著,呈屈膝状,活动受限无水肿。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部颧部外上方可见一约3.5 cm×4.0 cm大小红色肿物,表面血管扩张,质中等,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波动感。皮损组织病理示:瘤组织位于真皮层内,由大小不一的肿瘤细胞团构成,漂浮于黏液湖中。免疫组织化学示:细胞角蛋白7(CK7)弥漫+,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Ki67阳性指数5%~10%,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S100和CK20均阴性。诊断:面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行肿物切除术,随访至今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液癌 原发性 面部
下载PDF
颜面皮肤癌中NOS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光 谭文杰 +5 位作者 刘文玲 刘敏 杨宪勇 王延秀 赵峰 石亮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颜面皮肤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颜面皮肤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 VEGF的相互作用及 NO在 VEGF促肿瘤生长...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颜面皮肤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颜面皮肤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 VEGF的相互作用及 NO在 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颜面皮肤癌手术切除标本 VEGF、iNOS和 eNOS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32例颜面皮肤癌组织表达VEGF,30例表达iNOS,35例表达eNOS;(2)VEGF与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3)VEGF、iNOS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VEGF的表达与颜面皮肤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颜面皮肤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eNOS表达与颜面皮肤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均无关。结论 (1)iNOS对 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2)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颜面皮肤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皮肤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秀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8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60例面部皮肤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内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12... 目的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60例面部皮肤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内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获得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67%,总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8.33%;其中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高达100%;而在治疗后大部分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均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康复,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溃疡和灼伤症状,也能在针对性辅助治疗后痊愈;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16.66%。结论氨基酮戊酸管动力疗法对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面部皮肤癌 有效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局部皮瓣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亚楠 赵香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皮瓣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47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应用局部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术中做冰冻切片决定手术切缘。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修复,皮瓣存活良好,颜面部外观满意。1例面部其他部位再发基底细胞癌,再次行... 目的:观察局部皮瓣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47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应用局部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术中做冰冻切片决定手术切缘。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修复,皮瓣存活良好,颜面部外观满意。1例面部其他部位再发基底细胞癌,再次行手术切除,未见复发。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采用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验证的方式可以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应用局部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简便、高效,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基底细胞癌 皮瓣
下载PDF
颜面皮肤癌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晓光 李宁毅 +3 位作者 杨宪勇 王瑞元 张丽 王延秀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颜面皮肤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2例颜面皮肤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颜面皮肤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2例颜面皮肤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 9.0 5 %颜面皮肤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颜面皮肤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MVD记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颜面皮肤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是颜面皮肤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VEGF、MVD可做为反映颜面皮肤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皮肤癌 VEGF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分期
下载PDF
颜面皮肤癌VEGF和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李晓光 王延秀 +2 位作者 高德安 李毅 李宁毅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颜面皮肤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颜面皮肤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 目的:研究颜面皮肤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颜面皮肤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32例(68.09%)颜面皮肤癌组织表达VEGF,30例(63.83%)表达iNOS;35例(74.47%)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③表达VEGF的颜面皮肤癌PCNA标记指数(PLI)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颜面皮肤癌;表达iNOS的颜面皮肤癌PLI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颜面皮肤癌。表达eNOS的颜面皮肤癌PLI与不表达eNOS的颜面皮肤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PLI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二者对颜面皮肤癌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皮肤癌 VEGF NOS 基因表达 癌细胞 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采用窄缘切除术治疗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学峰 阿克拜尔.苏莱曼 吕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界限清楚的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窄缘切除术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3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4例界限清楚的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患者,所有病变手术切除边界分别为2mm和4mm,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肿... 目的:探讨界限清楚的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窄缘切除术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3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4例界限清楚的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患者,所有病变手术切除边界分别为2mm和4mm,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肿瘤直径均小于1cm,34例(53.12%)采用窄缘切除(2mm)和30例(46.88%)采用广泛切缘(4mm)。采用窄缘边界切除术仅1例患者可见肿瘤阳性边缘,窄缘切除手术的完整切除率为9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窄缘切除手术是治疗直径小于1cm界限清楚的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可靠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基底细胞癌 Mohs显微描记手术 皮肤外科 皮瓣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
8
作者 陈谊 王小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3例面部SCC患者,按入院顺序依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6)给予手术切除联合常规...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3例面部SCC患者,按入院顺序依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6)给予手术切除联合常规外科修复,研究组(n=27)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自体断层皮片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美学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4 d,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VEGF与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治疗面部SCC创面愈合时间短,美学效果好,复发率低,整体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自体断层皮片 面部鳞状细胞癌 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美学效果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扩大切除术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富利 黄晓琴 蔡艳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扩大切除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物切除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肿瘤扩... 目的观察扩大切除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物切除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局部皮瓣转移术联合光动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提示标本边缘未见肿瘤细胞。所有患者在拆线后再进行6次光动力治疗,患者的皮损症状完全消失。实验组患者复发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皮疹处复发2例(1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P=0.144>0.05)。部分患者在光动力治疗后出现轻微的疼痛,在可接受范围内,未予以特殊处理;部分患者出现显著性肿痛,予以止痛药口服及创面冷敷,后可缓解;部分患者面部出现手术伤口瘢痕,均能接受。结论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局部皮瓣转移术联合光动力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基底细胞癌 扩大切除术 局部皮瓣转移术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面部基底细胞癌经外科手术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兴 吕波 +2 位作者 黄梦雅 李昕 周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经外科手术联合艾拉光动力(ella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接受外科手术联合ALA-PD... 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经外科手术联合艾拉光动力(ella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接受外科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的BCC患者50例,均于术后1周拆线当天接受ALA-PDT治疗,6周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经外科手术联合ALA-PDT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组为45例(有效率为90.0%),无效组为5例(无效率为10.0%)。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效组与无效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皮损大小、皮损部位、皮损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病理类型(结节型)、既往主要工作环境(室外)、皮肤Grown分型(Ⅱ侵袭活跃型)占比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型[OR=9.360,95%CI(2.010,43.594)]、既往主要工作环境(室外)[OR=8.167,95%CI(2.388,27.927)]、Ⅱ侵袭活跃型[OR=9.743,95%CI(2.565~37.003)]均是面部BCC患者经外科手术联合ALA-PDT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外科手术联合ALA-PDT治疗面部BCC存在一定的治疗无效风险,结节型、既往主要工作环境(室外)、Ⅱ侵袭活跃型等均可能是导致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风险因素面部BCC患者的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基底细胞癌 外科手术 艾拉光动力 病理类型 皮肤Grown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