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genous inside-out versus standard vein and 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ing for facial nerve repair 被引量:5
1
作者 Yulu Li Zhiqiang Gao +2 位作者 Zhenlin Wang Yonggang Liu Qiuha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82-286,共5页
BACKGROUND: In the repair of nerve defects, collapse of the venous wall, as a result of vein grafting alone, could impede nerve regeneration. Therefore, vein lumens filled with muscle and nerve segments have been use... BACKGROUND: In the repair of nerve defects, collapse of the venous wall, as a result of vein grafting alone, could impede nerve regeneration. Therefore, vein lumens filled with muscle and nerve segments have been used to bridge nerve defect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utogenous, inside-out, vein-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ing versus standard, vein-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ing for the repair of facial nerve defect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euroanatomical, anim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Animal Experimental Center and Laboratories of th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Xuanwu Hospital and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7 to October 2008.MATERIALS: A total of 10 healthy, male, New Zealand rabbits, aged 6 month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nside-out, vein-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ing and standard, vein-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ing groups, with 5 rabbits in each group. METHODS: A 20-mm gap in the buccal branch of the right facial nerve was made in each animal, which was respectively repaired with inside-out, vein-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s or standard vein-skeletal muscle-combined grafts.MAIN OUTCOME MEASURES: At 6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evoked maximal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on bilateral facial nerves using electromyogram.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of the regenerating nerves were quantified using myelin sheath osmic acid staining.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terms of ratios of bilateral amplitude and latency of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P 〉 0.05). Moreover, morphology of regenerating nerves and quantity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CONCLUTION: Compared with standard vein grafting, the inside-out vein graft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nerve regeneration. Therefor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utilize inside-out vein grafting for the repair of nerve defects, in particular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autogenous vein and skeletal muscle gra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nerve peripheral nerve nerve repair vein graft skeletal muscle graf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颞中静脉在头皮冠状切口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贺祖武 田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颞中静脉在颧骨复合体骨折行冠状切口颞区翻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2022年3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颧骨复合体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需要,经自愿同意本研究的改良式冠状切口入路行开放复... 目的:探讨颞中静脉在颧骨复合体骨折行冠状切口颞区翻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2022年3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颧骨复合体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需要,经自愿同意本研究的改良式冠状切口入路行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不少于6个月,收集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术后血肿、张口度、面神经损伤、颞部凹陷、局部秃发、骨折、愈合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科进行非此种改良术式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共对47例患者进行了在颞中静脉指引下的冠状切口入路颞部翻瓣行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手术,47例患者术后手术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无术后血肿及面神经损伤,存在术后颞窝轻度凹陷1例,局部秃发2例,轻度张口受限3例,术后满意度97.87%(46例)。非颞中静脉翻瓣组病例共31例,术后骨折愈合良好,但存在术后伤口感染1例,术后血肿4例,轻度张口受限3例,面神经损伤3例,其中额纹消失2例,额纹消失合并闭眼不能1例,颞部凹陷1例,局部秃发3例,术后满意度83.87%(26例)。对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非颞中静脉组术后血肿、面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颞中静脉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中静脉组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非颞中静脉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部凹陷、张口度、局部秃发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行颞区翻瓣时以颞中静脉结合颞中静脉的起始端和跨颧弓根处为重要手术安全标志,在充分保护面神经的同时也保证了颞部脂肪层的静脉回流,可降低面神经损伤和术后血肿发生率,而且利用此手术标志使得颞区翻瓣更加简洁,避免了由于手术医生临床经验不同而导致的手术效果差异,获得更高的临床满意度,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中静脉 冠状切口 哨兵静脉 颧骨复合体 面神经损伤 颞部凹陷
下载PDF
基于面部识别和掌静脉识别的AFC支付技术研究
3
作者 赵程 马彦波 +1 位作者 景荣 苏斌 《智能城市》 2023年第5期13-17,共5页
二维码乘车技术能够实现刷码进出站,具有将支付载体从实体卡变成二维码,减少购票环节,降低单程票使用等优点,但乘客必须携带智能手机,同时该方法受运营商网络状态影响较大。因此,文章对面部识别技术和掌静脉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技术原理... 二维码乘车技术能够实现刷码进出站,具有将支付载体从实体卡变成二维码,减少购票环节,降低单程票使用等优点,但乘客必须携带智能手机,同时该方法受运营商网络状态影响较大。因此,文章对面部识别技术和掌静脉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技术原理、技术性能进行对比,并对两种生物识别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生物识别技术可实现AFC系统无感支付,具有高效运行,提高通行效率,增加乘客刷卡过闸形式多样化,降低闸机设备故障率等优点,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面部识别技术 掌静脉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
下载PDF
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竞鹏 柳大烈 +4 位作者 陈兵 罗奇 张劲 王飏 安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成人头颅标本,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内容包括: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其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结果:面动、静脉在下颌骨下缘水平距下颌角(3... 目的:研究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成人头颅标本,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内容包括: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其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结果:面动、静脉在下颌骨下缘水平距下颌角(30.06±4.25)mm、(27.55±4.02)mm;下颌后静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3.00±0.56)mm,距下颌角(12.20±1.09)mm;面神经下颌缘支出腮腺位置距离下颌角(10.36±0.41)mm。结论: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学特点研究,总结一般规律,为下颌角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 面动脉 面静脉 下颌后静脉 面神经下颌缘支 面神经颈支
下载PDF
面动静脉蒂鼻唇沟肌皮瓣一期修复联合根治术后口腔内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曹川 况明才 +2 位作者 杨茂进 叶伟 李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在行口腔癌扩大切除并全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术中,取鼻唇沟肌皮瓣并仅以面动脉与面前静脉为蒂,于颈淋巴清扫的同时将血管蒂从淋巴组织中解剖游离出来,完成肿瘤切除后再用该瓣修复口腔内缺损。临床用于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15例,均... 在行口腔癌扩大切除并全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术中,取鼻唇沟肌皮瓣并仅以面动脉与面前静脉为蒂,于颈淋巴清扫的同时将血管蒂从淋巴组织中解剖游离出来,完成肿瘤切除后再用该瓣修复口腔内缺损。临床用于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15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舌体8例,口底5例,舌侧牙龈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尖端部分坏死,经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认为,保留面动静脉血管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的一种改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内缺损 面动静脉 鼻唇沟皮瓣 修复 根治术
下载PDF
腮腺区手术中寻找面神经的新方法——面神经颞面干解剖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星 陈希哲 +2 位作者 侯军 胡彗兰 周训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通过对面神经颞面干与面后静脉解剖关系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头5具10侧进行面神经解剖学观察。在临床上并以面后静脉为标志,在寻找、显露、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实施腮腺上极、颞下颌关节及颧面区手... 目的:通过对面神经颞面干与面后静脉解剖关系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头5具10侧进行面神经解剖学观察。在临床上并以面后静脉为标志,在寻找、显露、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实施腮腺上极、颞下颌关节及颧面区手术38例38侧。结果:46例面后静脉位于面神经颞面干内侧(94.7%),仅1例2侧面后静脉位于面神经颞面干外侧。结论:腮腺及耳颞区手术以面后静脉为标志,容易寻找面神经,并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后静脉 解剖学
下载PDF
与侧颅底手术有关的颈静脉球区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梅桢峰 孙敬武 +2 位作者 叶非常 王明善 刘认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为了提高对侧颅底手术中颈静脉球空间形态的认识。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头 4 0侧颈静脉球高度、顶部骨质气化、毗邻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 发现颈静脉球与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 2 .6 7± 1.2 3mm(0~ 4 .6 2mm) ,左右... 目的 为了提高对侧颅底手术中颈静脉球空间形态的认识。方法 对 2 0具成人尸头 4 0侧颈静脉球高度、顶部骨质气化、毗邻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 发现颈静脉球与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 2 .6 7± 1.2 3mm(0~ 4 .6 2mm) ,左右侧无显著差异 ;与鼓室最小间隔为 :右侧 3.12± 1.4 6mm(0~ 6 .16mm) ,左侧 4 .86± 2 .0 4mm(1.0 2~ 9.2 6mm) ,P <0 .0 5;高位颈静脉球出现率为 17.5% (7/40 ) ,右侧为 30 % (6 /2 0 ) ,左侧为 5% (1/2 0 ) ,P <0 .0 5;右侧颈静脉球高度为 9.2 9± 1.78mm(6 .58~ 14.2 6mm) ,左侧为 6 .0 4± 2 .98mm(0~ 11.84mm) ,P<0 .0 0 1;颈静脉球顶部骨质硬化时其高度为 5.33± 3.2 1mm(0~ 9.54mm ) ,非硬化时高度为8.90± 2 .0 8mm(2 .6 8~ 14.2 6 ) ,P <0 .0 0 1;颈静脉球到内耳道最短距离为 :右侧 5.82±1.6 4mm(3.16~ 8.6 2mm) ,左侧 8.0 2± 2 .38mm(4 .2 6~ 17.12mm)P <0 .0 5。结论 正常人左、右侧颈静脉球区解剖有一定规律及差异 ,熟悉颈静脉球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手术 颈静脉球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万才 齐金萍 姚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为了腮腺外科避免损伤面神经,本文对31具成年尸体(57例)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下颌后静脉宽5.6mm±1.0mm。有50例(87.8%)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 为了腮腺外科避免损伤面神经,本文对31具成年尸体(57例)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下颌后静脉宽5.6mm±1.0mm。有50例(87.8%)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内侧;有7例(12.3%)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干内侧,进而转向下干外侧。依据下颌后静脉横过面神经不同部位,又分成若干亚型。其中较为常见者为下颌后静脉在面神经总干分叉点与下干分支点之间的内侧横过(33.3%)。在26具双侧解剖的尸体中,有4例(15.4%)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左、右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静脉 面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效杰 齐金萍 +1 位作者 姚万才 姚波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8年第4期369-371,共3页
为了避免腮腺外科手术过程中损伤面神经,对31具成年尸体(57侧)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如下:下颌后静脉直径5.6±1.0mm。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内侧有50侧(... 为了避免腮腺外科手术过程中损伤面神经,对31具成年尸体(57侧)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如下:下颌后静脉直径5.6±1.0mm。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内侧有50侧(87.8%);位于面神经上干内侧,而在下干外侧有7侧(12.3%)。依据下颌后静脉横过面神经不同部位,又分成若干亚型。其中较为常见者为下颌后静脉在面神经总干分支点与下干分支点之间的内侧横过(33.3%)。在26具双侧解剖的尸体中,有4例(15.4%)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静脉 面神经 腮腺
下载PDF
正常人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距离的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亚萍 兰永树 +2 位作者 唐光健 胡兴宇 唐光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扫描面HR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女性(5.29±2.44)mm,右侧(4.55±2.21)mm,左侧(6.04±2.45)mm;男性(5.54±2.58)mm,右侧(4.99±2.46)mm,左侧(6.09±2.61)mm;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左、右侧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按年龄分组(≤18岁,19~35岁,36~60岁,>60岁),女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60岁组与19~35岁组、36~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18岁组与19~35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统计分析,≤18岁和19~35岁这两个年龄组男、女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获得的数据,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颈静脉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面神经经静脉腔定向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云富 许家军 +1 位作者 周洁 陈必胜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73-76,共4页
为探讨面神经有无定向再生能力,本研究以自体静脉套接或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于缺损。术后3个月,用形态学方法及HRP逆行标记法观察移植体内再生轴突的形态、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靶器官与神经元对应关系的变化。结果显示:用... 为探讨面神经有无定向再生能力,本研究以自体静脉套接或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面神经于缺损。术后3个月,用形态学方法及HRP逆行标记法观察移植体内再生轴突的形态、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靶器官与神经元对应关系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自体静脉套接法修复面神经干缺损后,从神经元到静脉腔内的再生轴突以及靶器官与中枢的对应关系都更接近正常。结论:静脉腔内的微环境有利于面神经的定向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再生 静脉腔
下载PDF
保留知名血管的颌下腺切除术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健 李志来 高绍璞 《安徽医学》 2003年第4期27-28,共2页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性病变手术保留或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诊断为颌下腺良性肿瘤或慢性颌下腺炎的患者 2 6例 ,将其分为两组。Ⅰ组 :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 ;Ⅱ组 :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其中Ⅰ...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性病变手术保留或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诊断为颌下腺良性肿瘤或慢性颌下腺炎的患者 2 6例 ,将其分为两组。Ⅰ组 :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 ;Ⅱ组 :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其中Ⅰ组为 14例 ,Ⅱ组为 12例。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体温 ,局部组织反应 ,疼痛程度 ,创口愈合时间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Ⅰ组术后体温低于Ⅱ组 ,局部组织和全身反应明显轻于Ⅱ组 ,且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Ⅱ组。结论 颌下腺手术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切除术 手术方法 颌下腺良性肿瘤 慢性颌下腺炎
下载PDF
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杰 胡静 +1 位作者 戚孟春 赵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内翻静脉即刻修复面神经缺损。在手术后4,8与16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取神经标本行定量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8周,自体内翻静脉移植组修复面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多于常规静脉移植组。但在16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静脉可以为面神经节段性缺损提供修复与再生的管道;内翻静脉相对于常规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静脉移植 内翻静脉 面神经缺损
下载PDF
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继龙 黄罡 +1 位作者 柳大烈 莫振东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 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 目的 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 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颞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颞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 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中静脉 面神经 额支
下载PDF
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广伟 王鸿 +3 位作者 王涛 邓伟 邱勋定 甘成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成活率。结果:应用血管吻合器行单根静脉吻合平均用时(5.8±1.8)min,明显低于手工吻合平均用时(13.2±2.2)min;两组均无血栓形成,对照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6.67%,与研究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中应用,静脉吻合操作简单、快捷,吻合质量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器 颌面部 游离组织瓣 静脉吻合 血管危象
下载PDF
翻转静脉桥接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敏 许彪 张立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翻转静脉桥接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形成的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制作兔左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分3组不同方法修复: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碱性... 目的探讨利用翻转静脉桥接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形成的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制作兔左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分3组不同方法修复: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术后100 d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以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翻转静脉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较单纯应用翻转静脉桥接技术或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而言,其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得到显著提高、组织学表现更接近正常.结论翻转静脉桥接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好于单纯使用翻转静脉桥接或常规静脉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静脉 面神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以颞中静脉为解剖平面行冠状切口颞区翻瓣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勇 王俊林 +3 位作者 刘彦杰 陈裕聪 何浒杰 王博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颞中静脉在冠状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颧骨复合体或颧骨颧弓骨折,行冠状切口的病例,分别在颞中静脉平面及颞深筋膜上翻瓣,观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两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位于... 目的:探讨颞中静脉在冠状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颧骨复合体或颧骨颧弓骨折,行冠状切口的病例,分别在颞中静脉平面及颞深筋膜上翻瓣,观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两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位于其浅层,走行位置相对恒定;18例患者颞中静脉无缺失,均翻瓣顺利,颞浅脂肪垫保存完整,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效果良好,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较筋膜上翻瓣组明显降低,永久性面瘫、颞窝凹陷与筋膜上翻瓣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以颞中静脉为解剖平面行冠状切口颞区翻瓣,定位标志明确,层次清晰,方法简便易行,可降低面神经损伤、颞窝凹陷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颞中静脉 解剖平面 面神经损伤 颞窝凹陷
下载PDF
静脉与神经移植体内再生面神经的形态比较
18
作者 赵云富 许家军 +1 位作者 周洁 陈必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腔作为管状移植体在面神经再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静脉套接组、神经原位移植组、对照组。面神经干移植术后3个月,光镜下观察神经束的分布与变化;网格测微尺下测量移植体相应部位面神经干的... 目的:研究静脉腔作为管状移植体在面神经再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静脉套接组、神经原位移植组、对照组。面神经干移植术后3个月,光镜下观察神经束的分布与变化;网格测微尺下测量移植体相应部位面神经干的神经束面积、轴突数、轴突密度。结果:静脉腔内神经由多束组成,神经移植体内以一大束为主、众小束排列其周围;正常面神经干为一单束;神经原位移植组的神经束面积、轴突数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但3组的轴突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管腔内的微环境有利于再生面神经轴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静脉 神经移植 形态学
下载PDF
国人下颌后静脉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进民 谢华 刘超濂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89-191,共3页
在31例尸头上解剖下颌后静脉。就其组成、属支、回流及毗邻关系作了描述和分析;测量了该静脉的长度、外径,并以颧弓、耳垂、下颌角等对下颌后静脉的起点和分叉处等进行了定位;探讨了下颌后静脉的回流情况,以期为临床腮腺肿瘤切除时可作... 在31例尸头上解剖下颌后静脉。就其组成、属支、回流及毗邻关系作了描述和分析;测量了该静脉的长度、外径,并以颧弓、耳垂、下颌角等对下颌后静脉的起点和分叉处等进行了定位;探讨了下颌后静脉的回流情况,以期为临床腮腺肿瘤切除时可作为解剖面神经颈支及颈面干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静脉 腮腺 面神经 定位
下载PDF
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20
作者 黄承光 白如林 +5 位作者 陈菊祥 陈怀瑞 吴小军 卢亦成 张光霁 朱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9月采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插管,以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s病人9例。结果7例病人导管均成功插入海绵窦,其中6例病人...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9月采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插管,以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s病人9例。结果7例病人导管均成功插入海绵窦,其中6例病人栓塞后完全治愈,另1例病人不全栓塞,但病人突眼、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完全好转。1例病人由于术中眼静脉痉挛导致插管失败,术后症状加重,但2个月后眼部症状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由于插管失败,改行眼静脉切开穿刺插管成功栓塞。随访4~51个月,9例病人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岩下窦插管困难、面静脉和眼静脉扩张明显而无明显迂曲的CSDAVFs病人采取经面静脉-眼静脉栓塞治疗,其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栓塞 海绵窦 硬脑膜动静脉瘘 眼静脉 面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