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定在涉正当防卫案件中的运用
1
作者 杨文革 宋星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199,共8页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办理涉正当防卫案件时常常援引存疑有利被告原则,对证据不充分的不法侵害事实进行推定。这种做法不符合证据法上推定的运用规则,是对推定规则的误解与误用。运用推定必须有明确的基础事实并允许反驳,而不能以一条...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办理涉正当防卫案件时常常援引存疑有利被告原则,对证据不充分的不法侵害事实进行推定。这种做法不符合证据法上推定的运用规则,是对推定规则的误解与误用。运用推定必须有明确的基础事实并允许反驳,而不能以一条抽象的难以反驳的存疑有利被告原则作为基础事实。在涉正当防卫案件中,不法侵害事实难以查清往往成为此类案件事实不清的常态。为破解涉正当防卫案件中不法侵害事实难以证明的难题,推定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司法实践案例反映,相似事实相互之间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可以在涉正当防卫案件中作为推定不法侵害事实的基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定 涉正当防卫案件 不法侵害 相似事实
下载PDF
司法会计鉴定对象的特性及其内容体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齐金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多年来,鉴定对象内涵不清、构成不明,严重制约了司法会计鉴定理论的发展和鉴定实践业务的规范。鉴于司法会计鉴定具有多学科属性,从会计学、法学、鉴定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司法会计鉴定的对象是有待证需求且可鉴定的涉... 多年来,鉴定对象内涵不清、构成不明,严重制约了司法会计鉴定理论的发展和鉴定实践业务的规范。鉴于司法会计鉴定具有多学科属性,从会计学、法学、鉴定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司法会计鉴定的对象是有待证需求且可鉴定的涉案财务会计事实,由涉案财务事实和涉案会计核算事实构成;具有对应特定案件、可涉及多会计主体等特性。涉案财务事实的鉴定内容包括:涉案财务活动的存在性、真实性,涉案域,涉案资金的流动方式、流动轨迹及其与涉案财产流转的符合性,涉案资金发生额及相关利益者资金变动额等。涉案会计核算事实的鉴定内容包括:会计行为主体的合规性,会计行为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合规合法性,会计行为的涉案域,涉案手段及相关主体权益的变动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会计鉴定对象 特性 内容 涉案财务事实 涉案会计事实
下载PDF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被引量:20
3
作者 闵春雷 张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107,共11页
公正处置涉案财物是刑事司法领域贯彻保障公民财产权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涉案财物处置依附于定罪量刑活动,对于涉案财物事实缺乏实质性审理,这一“合一型”模式不利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涉案财物处置程序改革迫在眉睫。考虑到与定罪量... 公正处置涉案财物是刑事司法领域贯彻保障公民财产权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涉案财物处置依附于定罪量刑活动,对于涉案财物事实缺乏实质性审理,这一“合一型”模式不利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涉案财物处置程序改革迫在眉睫。考虑到与定罪量刑程序的紧密衔接及涉案财物事实的复杂性,吸收量刑程序改革的有益经验以及实践先行带来的启示,当前应建构相对独立的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促进涉案财物处置的公开化、透明化,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大程度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相对独立的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依申请或依职权启动,通过发挥庭前会议功能,接受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财产权争议及主张,决定是否开启针对独立性财物事实的专门审理,实现实质性审理。同时,应根据证明责任设置分层次的证明标准,在发生事实认定错误时进行必要的程序回转,保障事实认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涉案财物 相对独立的涉案财物处置程序 财产权保护 庭前会议 独立性财物事实
下载PDF
“案件事实”结构分层下的“准共同诉讼”框架——以多数人侵权案件为例
4
作者 卢佩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50,共9页
现有共同诉讼的制度逻辑在于,诉讼程序的“分与合”必须在起诉之时选定,选定之后与之相对应的程序规则贯穿整个诉讼阶段始终。但上述逻辑在实务运行中的悖论在于,法院在起诉阶段往往无法根据原告的起诉状即对多数人侵权纠纷中的因果关... 现有共同诉讼的制度逻辑在于,诉讼程序的“分与合”必须在起诉之时选定,选定之后与之相对应的程序规则贯穿整个诉讼阶段始终。但上述逻辑在实务运行中的悖论在于,法院在起诉阶段往往无法根据原告的起诉状即对多数人侵权纠纷中的因果关系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因此在多数人侵权案件中,为查清案件事实,应将传统共同诉讼类型中“分与合”的抉择放置入诉讼的动态流程进行综合评估。将整个诉讼流程划分为起诉阶段、法律适用之大小前提的找寻阶段以及司法结论的导出三个阶段,逐项分析每个阶段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利益诉求流动对比,力求建立一套与诉讼进程相结合的准共同诉讼动态判断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数人侵权案件 准共同诉讼 案件事实
下载PDF
从侦查价值看侦查立案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焦俊峰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期20-24,共5页
侦查的目的价值主要包括秩序价值和自由价值,这一对价值矛盾在整个侦查程序中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作为侦查的启动程序,立案及其条件必定要受到这对价值矛盾的深刻影响。首先,在立案程序中,秩序价值应当占主要地位,因此,对立案条件不... 侦查的目的价值主要包括秩序价值和自由价值,这一对价值矛盾在整个侦查程序中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作为侦查的启动程序,立案及其条件必定要受到这对价值矛盾的深刻影响。首先,在立案程序中,秩序价值应当占主要地位,因此,对立案条件不应做过于严格和机械的规定,而应使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次,自由价值在立案程序中也应有所体现,由此决定了法律又必须对立案条件进行限制,使其规范化、可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侦查价值 立案条件 事实 涉嫌犯罪的事实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中的事实认定与证据使用 被引量:40
6
作者 龙宗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0,共18页
生效裁判事实认定的预决性证明效力,与既判力、争点效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民交叉案件中,预决效力及证据使用制度的设置,应考虑司法的统一性与诉讼的独立性、效率与公正、刑事优先与民事诉讼自身规律等因素,同时注意我国司法制度... 生效裁判事实认定的预决性证明效力,与既判力、争点效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民交叉案件中,预决效力及证据使用制度的设置,应考虑司法的统一性与诉讼的独立性、效率与公正、刑事优先与民事诉讼自身规律等因素,同时注意我国司法制度与诉讼机制的特殊性。应确认刑事生效裁判事实认定的特别效力,但要受制于"必要事实原则"与"确定事实原则"。民事生效裁判可作为书证,交由刑事法庭判断并说明采纳与否的理由。刑事法庭判断民事诉讼判定的同一事实,应慎用"穿透原则"否定其合法性及有效性,即使否定亦应采用适当方式。对于特殊类型案件,刑事法庭应将民事诉讼判定的事实作为预决事实。对于证据交互使用,应区别裁判已生效与未生效、定案根据与非定案根据、人证与物证等不同情形进行处理。民事诉讼使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人证,应遵循民事诉讼规律。对讯问、询问笔录、鉴定意见均应依法审查,注意证据方法与证据形成要素而作适当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事实认定 预决效力 证据使用
原文传递
担保物权实现的程序标的:实践、识别与制度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任重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33,共20页
"无民事权益争议"的界定是理解和适用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难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采取程序标的与相关诉讼标的的一元结构,其实质是通过向非讼程序逃逸,挤压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以此为代表的诉讼案件非讼化趋势与我国多年来... "无民事权益争议"的界定是理解和适用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难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采取程序标的与相关诉讼标的的一元结构,其实质是通过向非讼程序逃逸,挤压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以此为代表的诉讼案件非讼化趋势与我国多年来为了摆脱"非讼化"的当事人主义改革目标背道而弛。为了将"无民事权益争议"的法定标准落到实处,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应当坚持非讼标的与诉讼标的的二元格局。非讼程序并不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仅产生获得执行依据的诉讼法律效果。除了非实质性异议以及程序性异议,其他民事权益争议包括对其成立与否的判断均应通过诉讼程序加以解决。为了避免预决效力对后诉当事人证明活动的不利影响以及节约司法资源,应当避免诉讼标的与非讼标的在审理范围上的高度重合。以物权法第16条为参照,考虑到超短审限和审级特征,较为稳妥的做法是将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标的原则上限于不动产抵押权,例外认可存在统一登记机构实质性审查和采取登记生效要件主义的权利质权,如上市公司股权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物权 非讼程序 民事权益争议 诉讼标的 事实预决效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