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党的信仰吸引力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大勇 韦春霞 彭守建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3期7-9,共3页
青年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重庆市开展的大学生"六个... 青年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重庆市开展的大学生"六个一工程"活动,分析了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党对高校青年师生信仰吸引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信仰 吸引力 体验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试论高校青年教师信仰教育的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爱丽 白丽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0-92,共3页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信仰多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性等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部分青年教师的信仰出现危机。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资的后备力量,他们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规划...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信仰多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性等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部分青年教师的信仰出现危机。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资的后备力量,他们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规划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现状出发,提出高校青年教师信仰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 青年教师 信仰吸引力
下载PDF
论滥用管辖救济的合理规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丁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6期168-183,共16页
管辖权异议以及对驳回异议的上诉是司法制度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救济权利。因为制度设计未尽合理以及法律职业伦理和社会诚信的欠缺,导致管辖救济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对此的确有进行应对的现实必要性,在司法实践中也已出现多... 管辖权异议以及对驳回异议的上诉是司法制度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救济权利。因为制度设计未尽合理以及法律职业伦理和社会诚信的欠缺,导致管辖救济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对此的确有进行应对的现实必要性,在司法实践中也已出现多种尝试。但规制方式各异以及缺乏正当性考量和合理性考量又构成新问题。对滥用管辖救济的行为应当予以专门规制。一方面需要将惩处的发动、实施、救济有机融入管辖救济程序中;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惩处的合理性,特别要做到对当事人的恶意从严判断以及罚当其错。通过在程序和内容方面对规制的完善和提升,可望维系管辖救济顺利开展和有效规制滥用行为之间的有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权异议 上诉 权利滥用 诚实信用原则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高校非党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的研究
4
作者 闫广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9-42,共4页
新时代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学校中实施教育的主力军,把这些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历史赋予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分析高校非党员青年老师信仰吸引力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新时代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学校中实施教育的主力军,把这些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历史赋予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分析高校非党员青年老师信仰吸引力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可构建“三位一体”的增强党对高校非党员青年教师信仰吸引力的模式,力求不断优化和坚定当前青年教师的价值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 非党员青年教师 信仰 吸引力
下载PDF
理想信念教育的哲学之思——基于人的形而上学本性
5
作者 敬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0-35,共6页
人是一种“理想”的存在,理想性是人的本来属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理想”的激活和开发。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包含人的实践本性和人的思维本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哲学内蕴同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具有一体性关系,理想信念教育蕴含了关... 人是一种“理想”的存在,理想性是人的本来属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理想”的激活和开发。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包含人的实践本性和人的思维本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哲学内蕴同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具有一体性关系,理想信念教育蕴含了关于人的自觉的形而上学维度及其现实诉求,从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探讨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信念教育 人的形而上学本性 本体论诉求 实践要求
下载PDF
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认同的逻辑 被引量:21
6
作者 唐代兴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6,共11页
文化自信概念既自设立场,即用自己的文化去引导和统摄其他文化,以化成天下;又期待他者的积极回应,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产生响应效应的必要前提。前者表明文化自信张扬“唯我”之确定性;后者呈现文化自信必达于“合群”的非确定性。从“... 文化自信概念既自设立场,即用自己的文化去引导和统摄其他文化,以化成天下;又期待他者的积极回应,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产生响应效应的必要前提。前者表明文化自信张扬“唯我”之确定性;后者呈现文化自信必达于“合群”的非确定性。从“唯我”到“合群”生成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的逻辑。这一逻辑生成的主要依据包括文化的地域激情、文化的主体性要求和天赋“相近”却“习相远”的人性;这一逻辑的建构既需要商品、制度、教育和仪式等形式条件,更需要信仰、价值、保守与开放性、非迫胁性和非引诱性等实质条件;这一逻辑的敞开必须凸显人性主义的族性诉求、世界主义的权利诉求、互为限度和边界的主体诉求和行动对信爱的诉求。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认同的文化灵魂是个性与世界、差异与普遍的合生,它必须遵从以生生为原动力机制的本性的逻辑、以平等为本质规定的权利逻辑和主体逻辑,追求个体与整体、民族与人类、国家与世界的共生存在。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认同必以诚信和信义为行动起步,以达成理解的同情和慈悲的博爱为目标方向。唯有信义天下,世界才有善;唯有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偏激的爱国主义之同情理解和慈悲博爱,才能点亮人类共存和世界大同的火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族性取向 权利逻辑 信爱要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