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燕玲 曲友直 王宗仁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9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芪丹通脉片组,并予相应处理以TUNEL法检测各...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芪丹通脉片组,并予相应处理以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芪丹通脉片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芪丹通脉片可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芪丹通脉片 凋亡 Fas—l
下载PDF
静脉化疗对肿瘤病人跌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灵莉 石洋 +4 位作者 丁蓉 王文欣 罗叶欣 汪春雨 皮远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2期433-437,共5页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期间及不同天数化疗方案对病人跌倒的影响,以减少跌倒评估时间及干预措施的盲目性,为肿瘤病人安全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肿瘤住院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12月15日—2015年1月30日我院肿瘤内...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期间及不同天数化疗方案对病人跌倒的影响,以减少跌倒评估时间及干预措施的盲目性,为肿瘤病人安全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肿瘤住院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12月15日—2015年1月30日我院肿瘤内科病区收治的343例肿瘤静脉化疗病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分析。[结果]化疗前58.0%的病人无跌倒风险,而化疗中仅有0.6%的病人无跌倒风险;化疗前跌倒中危病人40例,有33例病人化疗中进入了高危,占82.5%;出院时有7.3%的病人的跌倒风险仍为高危;化疗中、化疗后与化疗前及化疗后与化疗中比较,跌倒高危人数及跌倒高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不同天数的不同化疗方案病人的跌倒高危评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增加病人跌倒风险,化疗病人直接进入跌倒高危病人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人 跌倒 风险评估 静脉化疗
下载PDF
高黏流体竖直管外降膜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飞 陈世昌 +2 位作者 马建平 张先明 陈文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12-517,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采用流体体积法(VOF)追踪气液两相界面的位置变化,对高黏流体竖直管外竖直降膜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高黏流体在光滑直管和波形管管外降膜的自由面变化、膜厚和速度分布等流体动力学行为。结果表...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采用流体体积法(VOF)追踪气液两相界面的位置变化,对高黏流体竖直管外竖直降膜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高黏流体在光滑直管和波形管管外降膜的自由面变化、膜厚和速度分布等流体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高黏流体在直管和波管管外做降膜流动的成膜厚度均随黏度的增大而增大,膜面速度则有所减小,相同黏度的流体其膜厚和膜面速度均随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高黏流体在光滑直管外降膜流动一段距离后,其膜面速度和膜厚趋于稳定,而对于波形管外的降膜流动,其膜面速度和液膜厚度均随波节做周期性变化,且在波峰附近时液膜最薄,但膜面速度最大,在波谷附近液膜最厚,但膜面速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流动 数值模拟 高黏流体 膜厚 速度分布
下载PDF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绍芹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5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常规护理同时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常规护理同时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对比两组跌倒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升高(P<0.05),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PRS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意外跌倒率10%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良好,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意外跌倒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住院患者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