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 Analysis of Crop Rotation Fallow Patterns in Recent 5 Years Based on CiteSpace
1
作者 Na Li Huifang Xu Guoqin Huang 《Research in Ecology》 2021年第4期16-24,共9页
Based on the"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IE database),this article used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crop rotation fallow patterns in the past five years.It analyze... Based on the"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IE database),this article used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crop rotation fallow patterns in the past five years.It analyzed the countries,institutions,keywords and hot topics of related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ir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rop rotation fallow research and practice.The research shows that:1)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main research force in the field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ing,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of each country and each institution is not close;2)research hotspots can be mainly summarized as:crop growth and yield,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il health analysis,an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constantly refined,combining macro and micro;3)In recent years,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crop rotation and fallow research.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and to carry out cross-reg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pe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rotation fallow Research progress CITESPACE
下载PDF
覆土种植杏鲍菇营养评价与效益分析
2
作者 肖自添 何焕清 +4 位作者 彭洋洋 刘明 邱远辉 徐江 王剑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30-36,共7页
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对照,检测覆土种植不同采收期杏鲍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根据覆土种植投入产出计算效益,探讨冬闲田杏鲍菇覆土种植-菌渣还田-粮食/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对照,检测覆土种植不同采收期杏鲍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根据覆土种植投入产出计算效益,探讨冬闲田杏鲍菇覆土种植-菌渣还田-粮食/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覆土种植杏鲍菇鲜品子实体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工厂化种植,采收期对覆土种植杏鲍菇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成熟初期含量最高,达4.19 g/100 g,是成熟期的1.3倍、孢子释放期的1.6倍、工厂化种植的1.9倍。覆土种植杏鲍菇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工厂化种植,E/T值接近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值。菌渣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16%,杏鲍菇从覆土到采收完毕共34 d,生物转化率可达136%,投入产出比达1:1.8。冬闲田覆土种植杏鲍菇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效益好,菌渣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合在南方水稻主产区、荔枝等果园的林下冬春季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冬闲田 营养成分 经济效益 轮作 覆土种植 轮作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中国耕地种植制度遥感探测及其时空特征
3
作者 张素心 申格 +1 位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9-1489,共21页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等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农情的跨年度种植制度探测方法体系,并开展空间格局分析。首先,通过辨析种植强度、复种指数等概念,从长期性、周期性、稳定性等方面,定义种植制度的内涵;其次,构建连续度、频度指标,并利用基于时序遥感的2001—2018年中国复种指数监测结果,结合时间滑动窗口方法,在像元尺度分别计算两个指标的具体值;最后,评估耕地的种植强度与种植制度特征的显著性,利用决策树方法确定种植制度类型,从区域差异、动态规律等方面分析不同区域种植制度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1)面积上看,一年一熟所占面积最大,占53.52%,超过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一年两熟,占23.28%,季节性休耕(如两年三熟)与年度休耕分别占12.80%和6.94%。(2)空间上看,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季节性休耕与年度休耕的集中分布区分别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与“镰刀弯”地区。(3)时间上看,动态稳定的种植制度从时间维度上揭示了静态复种指数背后的异质性,例如,2018年复种指数为1的区域,其中75.18%属于一年一熟、6.60%属于一年两熟、8.92%属于季节性休耕、8.02%属于年度休耕。[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的跨年度分类体系,揭示了中国耕地种植制度分区聚集、种植强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直观展现了松嫩平原、“镰刀弯”等空间聚集区;分析了耕地复种与种植制度的时空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与年度复种指数的空间不一致性,以及种植制度特有的周期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提高耕地复种强度、推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种植制度 复种 休耕轮作 跨年度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南方冬季耕地资源利用潜力空间布局及优化——以鄱阳湖平原为例
4
作者 申格 刘航 +3 位作者 余强毅 吴绍华 祝锦霞 吴文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44,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背景,分析冬季耕地资源利用现状,模拟其兼并作物类型和种植窗口的利用潜力空间布局,评估对区域粮食的增产效应,并探究空间优化方案。研究方法:EcoCrop模型、全球农业生态区划(GAEZ)模型、... 研究目的:基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背景,分析冬季耕地资源利用现状,模拟其兼并作物类型和种植窗口的利用潜力空间布局,评估对区域粮食的增产效应,并探究空间优化方案。研究方法:EcoCrop模型、全球农业生态区划(GAEZ)模型、文献归纳法等。研究结果:(1)鄱阳湖平原近30年冬季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平均为50%左右,以2007年为突变年份呈显著减小趋势。(2)冬季耕地资源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提升粮食产量均具有较大潜力。研究区97%耕地适合冬种,完全利用可实现约440万~490万t的产量提升,同时促使水稻增产约42.2万t。(3)冬种作物在不同种植窗口下的分布和产量均存在空间差异,可细化作物种植时空分异性的布局特征,实现协同高适宜性和高产量的空间优化。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兼并作物类型和种植窗口的冬季耕地资源利用潜力空间布局和优化方案,对实际农业生产更具指导价值,可为区域耕地集约化管理和利用、种植结构优化和调整提供路径选择和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适宜性 空间布局 Ecocrop模型 冬闲田 粮食安全
下载PDF
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促进作用——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肖青奕 侯娇 +2 位作者 柳溪 陆世东 张旭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55-260,共6页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 基于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根据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非期望的超效率-Malmquist生产指数(SBM-Malmquist)、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检验耕地轮作休耕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绿色生产以及促进粮食绿色生产的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显著促进了粮食绿色生产,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效率的持续改善以推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粮食绿色生产视角准确客观评估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政策绩效,对于当前试点地区调整或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政策举措,推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政策蕴含,也为当前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轮作休耕 粮食绿色生产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树兰 LarsLovdahl 同延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渗,提高上层土壤含水量,而且促进水分向下运输。在覆盖第二年小麦产量较常规种植显著增加,同时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快增加的趋势。夏季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将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水分状况,短期内填闲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填闲作物 冬小麦 水分利用利率 产量 田间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0
7
作者 王光华 金剑 +2 位作者 韩晓增 刘居东 刘晓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75-1280,共6页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对比研究了黑土自然恢复、休闲裸地和种植作物3种管理方式对0~10、20~30和40~50cm深度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表层土壤的微...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对比研究了黑土自然恢复、休闲裸地和种植作物3种管理方式对0~10、20~30和40~50cm深度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表层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自然恢复>种植作物>休闲裸地处理,而20~30cm和40~50cm深度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虽也存在差异,但不如表层土壤变化显著.自然恢复和种植作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休闲裸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却以20~30cm土层为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碳和全氮、土壤全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和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两项指标表明在自然恢复条件下黑土土壤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自然恢复 休闲裸地 种植作物 土壤深度
下载PDF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庆媛 陈展图 +1 位作者 信桂新 曾黎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耕作制度 制度演变 耕地
下载PDF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6
9
作者 吴焕涛 魏珉 +1 位作者 杨凤娟 王秀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59-63,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葱、豇豆、番茄、糯玉米4种作物与黄瓜轮作及常规休茬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而休茬土壤的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轮作和休茬可提...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葱、豇豆、番茄、糯玉米4种作物与黄瓜轮作及常规休茬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而休茬土壤的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轮作和休茬可提高土壤pH,降低EC,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次生盐渍化。轮作和休茬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增强土壤酶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大葱、糯玉米与黄瓜轮作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休茬 黄瓜 连作 土壤改良 日光温室
下载PDF
基于休耕轮作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21
10
作者 崔和瑞 孟祥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2期502-504,共3页
针对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日益严重的水源污染,以及土壤贫瘠化、物种单一化倾向,借鉴国外先进的农耕方式,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休耕轮作,从粮食安全问题、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物种保护等几方面论述了采用该方法的必要... 针对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日益严重的水源污染,以及土壤贫瘠化、物种单一化倾向,借鉴国外先进的农耕方式,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休耕轮作,从粮食安全问题、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物种保护等几方面论述了采用该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轮作 和谐社会 污染 粮食安全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双季稻区冬种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朱波 胡跃高 +3 位作者 曾昭海 肖小平 杨光立 黄凤球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74-2077,共4页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为:248.8mg·kg-1、256.7mg·kg-1和238.9mg·kg-1均显著高于冬闲田的218.3mg·kg-1(P<0.05),增幅为9.43%~17.59%;冬季种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土壤微生物量碳比冬闲田提高了0.63%,没有显著性差异。4种覆盖作物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为:紫云英,100.3mg·kg-1、黑麦草,153.8mg·kg-1、马铃薯,99.9mg·kg-1和油菜,86.2mg·kg-1,均显著高于冬闲田,73.5mg·kg-1(P<0.05)。对比冬闲田,各个覆盖作物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说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土壤微生物量 冬季覆盖作物 冬闲
下载PDF
黑土立体休闲技术改土增产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秋菊 刘峰 +5 位作者 高中超 贾会彬 张劲松 张春峰 常本超 姜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为了打破犁底层障碍,消减连作障碍,分别在轮作和连作的黑土上采用分层深耕犁将0~20 cm耕层土与>20~40 cm下层土进行转换,以达到休闲表层土壤的目的。采用大区对比法连续2年调查改土后效果。结果表明:第1年、第2年立体休闲处理较对照... 为了打破犁底层障碍,消减连作障碍,分别在轮作和连作的黑土上采用分层深耕犁将0~20 cm耕层土与>20~40 cm下层土进行转换,以达到休闲表层土壤的目的。采用大区对比法连续2年调查改土后效果。结果表明:第1年、第2年立体休闲处理较对照组未改土,0~40 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分别降低0.05、0.11 g/cm^3;通气系数分别提高14.97×10^(-2)、16.69×10^(-2) cm/s;而饱和导水率较对照组第1年降低了3.14×10^(-3) cm/s,第2年提高了10.95×10^(-3) cm/s;抗剪强度较对照组第1年降低了0.72 kPa,第2年提高了0.82 kPa;土壤平均含水率提高分别提高4.07%、4.95%;温度分别提高0.78、0.13℃。立体休闲后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降低、下层土土壤肥力增加。在轮作条件下,立体休闲后第1年马铃薯和甜菜分别减产5.63%和3.06%;第2年玉米和马铃薯分别增产5.20%和27.00%。在大豆连作条件下,立体休闲区植株干质量平均比对照提高7.63~7.82%;根干质量提高7.61%~13.41%;根长增加4.42%~6.26%;单株荚数增加18.83%~20.71%;株粒数增加幅度为32.43%~37.21%;根瘤数每株增加1.46~5.15个;产量比对照增加3.09%~2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物理性质 产量 黑土 立体休闲 连作障碍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棉花饲用黑麦复种方式及水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3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翟兰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76,共11页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用黑麦 冬闲田 复种 产量 效率
下载PDF
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亚军 朱培立 +2 位作者 黄东迈 王志明 李生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7-69,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可保持与休闲土壤相当或远高于休闲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单施化肥或不施肥料的耕种土壤有效磷均低于休闲土壤;休闲和耕种对15~30cm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无影响,15cm以上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休闲高于耕种;休闲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整个耕作层(30cm)均高于耕种土壤;休闲土壤pH值略低于耕种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休闲与耕种 肥力效应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条带休闲轮作对坡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3 位作者 贾志宽 韩清芳 王维 李永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6-94,共9页
为探索休闲轮作模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及作物产量效应,2007年-2010年在宁南半干旱区坡耕地上设置了条带隔年休闲轮作试验。结果表明,4a后,条带休闲轮作与无条带休闲轮作(对照)相比,利于提高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显著增加0~200cm土层土壤... 为探索休闲轮作模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及作物产量效应,2007年-2010年在宁南半干旱区坡耕地上设置了条带隔年休闲轮作试验。结果表明,4a后,条带休闲轮作与无条带休闲轮作(对照)相比,利于提高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显著增加0~2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拔节和抽穗期,各处理0~2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条带休闲轮作显著高于无条带休闲轮作模式。研究期间,条带休闲轮作均较无条带种植模式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条带种植模式的谷子和冬小麦产量较无条带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8.79%~15.52%和6.33%~14.69%,差异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旱区坡耕地土壤扩蓄增容和作物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试验 旱坡地 条带休闲轮作 作物产量 宁南旱区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夏闲期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及其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军 王立祥 蒋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14,共6页
调查了西北黄土高原区近百个县的主要夏作物—小麦的物候期,并以此确定了各地的夏闲期初日与终日,统计计算了各地的夏闲期日数、太阳总辐射能、降水量、活动积温和农田蒸散量等主要农业气候指标,揭示了夏闲期气候资源潜力与开发障碍,为... 调查了西北黄土高原区近百个县的主要夏作物—小麦的物候期,并以此确定了各地的夏闲期初日与终日,统计计算了各地的夏闲期日数、太阳总辐射能、降水量、活动积温和农田蒸散量等主要农业气候指标,揭示了夏闲期气候资源潜力与开发障碍,为夏闲地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多熟种植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种植制度对稻田旱作季节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太庆 马煜春 +2 位作者 熊正琴 孔宪旺 余丰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9-523,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旱作季节几种典型种植制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包括休闲(fallow)、油菜对照(OR-ck)、小麦对照(W-ck)、油菜施N(OR-N)和小麦施N(W-N)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明显,CH4排放量较低,甚至表现为弱...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旱作季节几种典型种植制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包括休闲(fallow)、油菜对照(OR-ck)、小麦对照(W-ck)、油菜施N(OR-N)和小麦施N(W-N)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明显,CH4排放量较低,甚至表现为弱的CH4汇。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除受到N肥和种植制度影响外,还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施N处理显著促进了N2O排放,降雨后N2O排放明显。小麦和油菜施N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51和13.47μg.m-2.h-1,季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87.31和59.48 mg.m-2,均显著高于对照和休闲处理。不同作物种类间N2O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N2O季节累积排放量则表现为小麦显著高于油菜。各处理综合温室效应(100 a)依次为:OR-N>W-N>W-ck>fallow>OR-ck。各施N处理综合温室效应以N2O为主,但各无N处理则以CH4为主,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N2O 稻田 旱作 种植制度 小麦 油菜 综合温室效应
下载PDF
旱地夏闲期利用一年两作种植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松令 张鸿杰 +3 位作者 徐建兵 崔欢虎 郑王义 张建平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2期22-25,共4页
利用裂区设计方法,从生物学产量、小麦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率方面对旱区小麦夏闲期的利用进行了探讨,论证了旱区小麦夏闲期利用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夏闲期种植玉米、子粒苋等作物既可于夏用期生产较多的干物质,对全年生物产... 利用裂区设计方法,从生物学产量、小麦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率方面对旱区小麦夏闲期的利用进行了探讨,论证了旱区小麦夏闲期利用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夏闲期种植玉米、子粒苋等作物既可于夏用期生产较多的干物质,对全年生物产量也有显著的增益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加强旱区小麦生产系统的生物循环,增强该系统在资源、生产及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说明这种模式对保证旱区麦农的短期利益,即保证小麦生产的稳定性,也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夏闲期 一年两作 种植制度 旱地
下载PDF
苏南稻田4种冬绿肥养分特性及对翻压前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白金顺 曹卫东 +1 位作者 樊媛媛 高嵩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3-419,共7页
为充分利用苏南冬闲稻田发展适宜绿肥作物种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4种绿肥作物的生长、营养特性,比... 为充分利用苏南冬闲稻田发展适宜绿肥作物种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4种绿肥作物的生长、营养特性,比较分析了绿肥作物翻压前不同处理间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绿肥作物翻压期,4种绿肥作物均达到较高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鲜重、干重分别为24.8~30.7 t/hm2和3.6~4.2 t/hm2,不同绿肥作物间无显著差异。4种绿肥作物的吸氮量为69.8~136.4 kg/hm2,毛叶苕子最高,肥田萝卜最低。吸磷量为7.1~11.3 kg/hm2,肥田萝卜最高,紫云英最低。吸钾量为117.6~151.3 kg/hm2,毛叶苕子最高,光叶苕子最低。与对照冬闲相比,种植绿肥作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平均降低38.9 kg/hm2),其中硝态氮含量下降明显,铵态氮含量均较对照土壤有增加趋势(平均提高6.5 kg/hm2),毛叶苕子和光叶苕子处理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4种绿肥作物均适合苏南冬闲稻田种植,能潜在降低无机氮的损失风险和为后季水稻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绿肥作物 品种 养分特性 土壤无机氮
下载PDF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61
20
作者 杨庆媛 信桂新 +1 位作者 江娟丽 陈展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9,共9页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轮作休耕 制度实践 启示 欧美及东亚地区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