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冬闲田播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艳娟 沈益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的高产速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试验在南京冬闲田播种条件下对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收获两茬的短期栽培利用时,...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的高产速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试验在南京冬闲田播种条件下对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收获两茬的短期栽培利用时,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可达730.26~1460.25g/m^2。植株生长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对两茬草干物质产量的贡献率均较大。其中,第1茬草的干物质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再生草的干物质产量依次与干物质生长速率、单株叶面积、单茎茎粗、一级分枝数、株高、株高生长速度和单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WL-414、WL-525HQ、四季旺和德宝4个品种因在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方面表现优异,产量较高,在南方农区冬闲田有较大的栽培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冬闲田 速生栽培 产量影响因子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南方农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与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艳娟 沈益新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我国是紫花苜蓿生产大国之一,但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发展一直滞后,仅零星种植,生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农区对牧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根据南方农区的生态条件... 我国是紫花苜蓿生产大国之一,但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发展一直滞后,仅零星种植,生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农区对牧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根据南方农区的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设计紫花苜蓿与粮经作物复种的季节性种植模式,并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经济林晚秋至春季落叶季节进行速生栽培利用,能提高农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效益。季节性栽培利用将是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农区 紫花苜蓿 冬闲田 林间种植 季节性栽培利用
下载PDF
湘潭市郊冬闲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易俗 王瑞兰 吴志建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湘潭市郊冬闲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湘潭市郊冬闲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共发现 2 0种 ,分属于 13科 17属 ;物种丰富度 :6~ 12 ;Simpson指数 :0 .4 72 6~ 0 .8191;Shannon -Wiener指数 :1.0 12 ... 对湘潭市郊冬闲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湘潭市郊冬闲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共发现 2 0种 ,分属于 13科 17属 ;物种丰富度 :6~ 12 ;Simpson指数 :0 .4 72 6~ 0 .8191;Shannon -Wiener指数 :1.0 12 4~ 2 .0 4 2 3;均匀度指数 :0 .5 0 19~ 0 .8870 .其中多度和频度最大的 4个种是看麦娘 (Alopecumsaequalis)、碎米荞 (Cardaminehirsute)、稻搓菜 (Lapsanaapogonoides)和雀舌草 (Stellariaalsine) ,另外 ,该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具有离市中心越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系统 冬闲期 物种多样性 湘潭市 植物 气候指数
下载PDF
种植不同冷季型草对稻田冬闲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宇虹 王华 +3 位作者 徐华勤 邹应斌 成小琳 李果 《作物研究》 2017年第3期282-288,共7页
选择长沙、宁乡、湘阴三个地区的双季稻田,从2012年至2013年,以冬闲田为对照,冬季种植黑麦草、燕麦、紫云英、白三叶和油菜,研究不同冷季型草对冬闲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种植不同冷季型草后杂草群落均有所减少,... 选择长沙、宁乡、湘阴三个地区的双季稻田,从2012年至2013年,以冬闲田为对照,冬季种植黑麦草、燕麦、紫云英、白三叶和油菜,研究不同冷季型草对冬闲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种植不同冷季型草后杂草群落均有所减少,其中种植黑麦草小区杂草种类与数量最少,宁乡试验点减少3个种类共552株,长沙试验点减少6个种类共718株,湘阴试验点减少7个种类共452株。种植不同冷季型草对防控稻田冬闲田的杂草均有一定效果,而以种植黑麦草效果最佳。而种植燕麦后杂草群落数量分布较均匀,最有利于保护杂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闲 冷季型草 杂草群落
下载PDF
湘南冬闲田稻—稻—绿肥(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海军 秦道珠 +2 位作者 黄平娜 刘淑军 黄晶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2:008~2009年,在湘南双季稻区冬闲田采取稻—稻—绿肥(饲草)轮作方式,研究养分归还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冬作物平均干物质量依次为:紫云英>小黑麦>油菜,分别为7 091.8、2 887.7、843.1 kg/hm2;N、P、K养... 2:008~2009年,在湘南双季稻区冬闲田采取稻—稻—绿肥(饲草)轮作方式,研究养分归还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冬作物平均干物质量依次为:紫云英>小黑麦>油菜,分别为7 091.8、2 887.7、843.1 kg/hm2;N、P、K养分归还量紫云英区为51.9、5.4、24.0 kg/hm2,小黑麦区为32.9、5.7、45.0 kg/hm2,油菜区为54.3、6.0、42.8 kg/hm2;2008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47.6%、45.2%;2009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20.9%、73.4%,差异显著。绿肥区之间稻谷产量紫云英区最高,小黑麦区其次,油菜区最低。年均经济效益稻-稻-紫云英为2 575.8元/667m2,比对照提高285.4%;稻—稻—黑麦为1 732.3元/667m2,比对照提高159.6%;稻-稻-油菜为1 424.7元/667m2,比对照提高111.7%。3种种植模式比较,经济效益以稻—稻—紫云英>稻—稻—小黑麦>稻—稻—油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利用 冬作物产量 双季稻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鄂东地区早中稻-大球盖菇轮作技术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俊 卢华平 +10 位作者 陈喜 丁凤菊 涂军明 蔡正军 陈杰 张中南 彭红兵 夏贤格 杨利 段小丽 陈展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23-26,共4页
针对鄂东地区冬闲田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农田灌溉方便、四季气候分明等特点,选择通风、利水、周边无污染的水稻田定点开展早中稻-大球盖菇轮作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对其周年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 针对鄂东地区冬闲田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农田灌溉方便、四季气候分明等特点,选择通风、利水、周边无污染的水稻田定点开展早中稻-大球盖菇轮作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对其周年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并对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地区 冬闲田 早中稻-大球盖菇轮作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休耕期冬水田天敌捕食猎物的影响及天敌耐冷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佳琦 王光华 +2 位作者 任应党 陈琴 白耀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43-2961,共19页
为评估冬水田休耕季节长达6—8个月温度变化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觅食策略维持其种群发生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两种代表性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成虫、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 为评估冬水田休耕季节长达6—8个月温度变化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觅食策略维持其种群发生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两种代表性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成虫、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成蛛、亚成蛛对天台刺齿虫兆Homidia tiantaiensis和白翅叶蝉Thaia rubiginosa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以及捕食偏好性;测定了这些捕食者在这两种温度诱导下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反应、对猎物的搜寻效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在22℃和12℃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和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由捕食功能反应可知,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量均高于12℃下的捕食量,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的捕食量要显著高于对叶蝉的捕食量。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_(h)值均相应地高于12℃下的值,而22℃下它们对两种猎物的处理时间则相应地小于12℃下的处理时间。在同一猎物相同温度下,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_(h)值均相应地高于狼蛛和豹蛛成蛛的值,它们的处理时间则明显小于其成蛛的处理时间。隐翅甲的最大捕食量和a/T_(h)值在12℃叶蝉试验中均最大,而其处理时间则最小;其它条件下的隐翅甲参数值通常介于狼蛛和豹蛛成蛛、亚成蛛各参数值之间。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温度变化对捕食者搜寻效应的影响程度与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有关;22℃下的搜寻效应值均高于12℃下的搜寻效应值。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作用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22℃下对两种猎物和12℃下对刺齿虫兆的搜寻常数和干扰系数值均以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为最高,而12℃下对叶蝉的这2个值以豹蛛亚成蛛和隐翅甲的为最高。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这两种猎物存在选择偏好性,更嗜食刺齿虫兆,但温度变化没有对捕食者的这种猎物偏好性产生影响。在这两种温度快速冷驯化下这些捕食者间的SCP和FP均差异显著,通常温度降低能诱导亚成蛛的SCP和FP下降,而成蛛的升高,隐翅甲的变化很小或下降,说明不同捕食者适应温度降低的耐冷特性与其捕食作用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休耕季节温度 捕食性节肢动物 天台刺齿虫兆 捕食作用 过冷却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