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吕坤《交泰韵》的反切特征及其音韵学价值
1
作者 关伟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交泰韵》的上去声反切上字,有的是入声字,有的是阴声韵字。《交泰韵》上去声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在于要与韵组入声字的介音、主要元音相同。借由这个规则可以发现,《交泰韵》与歌韵字相关的两类特殊音读,即模韵的庄组字又读为歌韵;歌... 《交泰韵》的上去声反切上字,有的是入声字,有的是阴声韵字。《交泰韵》上去声反切上字的选择标准在于要与韵组入声字的介音、主要元音相同。借由这个规则可以发现,《交泰韵》与歌韵字相关的两类特殊音读,即模韵的庄组字又读为歌韵;歌韵的精组、端组字有开合两读。将《交泰韵》与相关韵书、今方言语音材料进行比较,既可说明这两个音读的来源,也可进一步确定《交泰韵》的音韵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韵》 反切标准 模韵庄组 歌韵舌齿音
下载PDF
反切渊源补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卫恒 朱保安 《殷都学刊》 200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对于反切起源问题 ,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本文特点在于结合国内外语源学研究和《释名》研究两方面的某些发现 。
关键词 反切 起源 声韵语源字典 释名
下载PDF
黄侃的古音学:古本声十九纽和古本韵二十八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开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0-95,共6页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没有涉及古本韵问题,只是代表字的选择和分类才把韵部作为参照,而这是找代表字,不是找古本纽。从大量的审音表目材料看,也可说黄侃古本纽从中古声类音系系统内部审得,更能表明求古本组与古本韵无关。黄侃把中古开合口一等、四等韵作为上古本韵的选择对象,按此标准在黄侃求证古本韵时列出的作业表:钱玄同《韵摄表》上作业,准确率分别达97.1%和91.1%。求古本韵与古本纽无关。以一等韵和四等韵为上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原理。黄侃还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黄侃并没有用循环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古音学 反切上字 开合口一等韵 开合口四等韵
下载PDF
佛经翻译对汉语音韵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闫艳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7,共6页
佛经翻译对汉语言的影响巨大。在汉语音韵学方面,汉字拼音反切法的出现、四声语调的发现与永明声律论的提出以及字母的产生等,皆与佛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反切拼法与四声音调皆出现在南朝的齐梁之际,字母十四音晋时已经随佛经翻译活... 佛经翻译对汉语言的影响巨大。在汉语音韵学方面,汉字拼音反切法的出现、四声语调的发现与永明声律论的提出以及字母的产生等,皆与佛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反切拼法与四声音调皆出现在南朝的齐梁之际,字母十四音晋时已经随佛经翻译活动传入中国,但字母的真正出现是在唐末时期,而汉语字母拼音法出现更晚至十六七世纪的明朝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汉语音韵学 拼音 反切 四声律 字母
下载PDF
辨章“反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鹏飞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3-67,共5页
"反"最早使用于音学领域是佛教译经中用汉语音二合对译梵文音,进而作为专门的二合注音术语;"切"最早用于论说语音时是"精确、确切"的意思,中唐以后其使用义变化相当于"反";此后,"反"... "反"最早使用于音学领域是佛教译经中用汉语音二合对译梵文音,进而作为专门的二合注音术语;"切"最早用于论说语音时是"精确、确切"的意思,中唐以后其使用义变化相当于"反";此后,"反""切"皆是"二合"注音术语,不再有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音方法 反切 注音术语
下载PDF
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与《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子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参考10部宋代韵书,对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和《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进行考察,断定真福寺藏本反切有误者15例,《四部丛刊》本反切有误者17例。尤其对两种本子反映宋代实际语音演变11例切语的分析,证明... 本文参考10部宋代韵书,对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和《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进行考察,断定真福寺藏本反切有误者15例,《四部丛刊》本反切有误者17例。尤其对两种本子反映宋代实际语音演变11例切语的分析,证明居于强势的口语音系对保守性很大的《礼部韵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拨正了前人认为"《礼部韵略》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误解,为宋代语音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信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福寺藏本 《四部丛刊》本 反切差异 语音演变
下载PDF
宋刻本《集韵》成书渊源、音韵体例及内容品质考辨
7
作者 韩洁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98,共3页
宋刻本《集韵》在历代韵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详实的史料考证了《集韵》的成书渊源、使用史迹、版本流布、音韵体例及内容品质等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集韵》 《广韵》 音韵 反切
下载PDF
网络分析方法在音韵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广韵》反切系联为例
8
作者 胡佳佳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字学、训诂学相依而并列。它的主要研究材料是古代的韵文,中古的韵书与其后的韵图,以及古代文献典籍中存留的语音现象和训释材料。它所面对的是汉字记录的书面语,并用汉字作为工具来分析语音。...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字学、训诂学相依而并列。它的主要研究材料是古代的韵文,中古的韵书与其后的韵图,以及古代文献典籍中存留的语音现象和训释材料。它所面对的是汉字记录的书面语,并用汉字作为工具来分析语音。这也造就了传统音韵学研究的一大特点,那就是音类关系的建立要比微观音值的构拟更为重要。进行音类研究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系联法。系联法的本质就是建立具有同声或同韵(包括同声调)的汉字之间的网状联系,从中划分出不同的声类或韵类,从而对汉字所记录的汉语音节进行音素的区分与音位的归纳。作者在音韵学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从现代网络分析的角度反观古人的系联法,以期让学生对于传统“小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网络观有一个更加直观和科学的理解。本文仅以《广韵》反切系联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析 音韵学 反切系联 Gephi
下载PDF
《反切法》音系与永嘉方音
9
作者 周赛华 《中文论坛》 2019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文章对《反切法》的音系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对音系特点做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书中音系反映的是当时的永嘉方音。然后探讨了从清末到今永嘉方音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关键词 永嘉方音 《反切法》 音系 清代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冯阳 牟中海 +2 位作者 常琳 由超 徐乐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14-19,共6页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2个...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2个亚相及泥石流、流沟、沟间滩、辫流线、辫流砂岛及漫流带6个微相。通过编绘单井沉积相柱状图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揭示了沉积相纵向及平面的展布特征,认为目的层段表现出退积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对有利微相带展开了评价,为切16井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微相 退积式 切16井区 昆北油田
下载PDF
评陈澧《东塾初学编·音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伟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7,共6页
陈澧所著《音学》是19世纪流传广州的语音教材,其中讲述了广州话与北方话的一些语音问题。该文将重新探讨以下问题:如何认识广州话的9个声调;如何掌握北方话的声母韵母系统;如何辨析介音以及相关声母;怎样认识古音的反切与字母。
关键词 声调 声母 韵母 介音 反切 字母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切16块路乐河组干旱型冲积扇沉积构型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政君 荐鹏 +3 位作者 闵忠顺 张宇 张丽娜 孟令娜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9年第3期18-21,4-5,共4页
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岩心、测井等资料,深入解剖切16块路乐河组下段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沉积构型,总结构型单元剖面及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顺物源剖面上,整体在砂组级别呈退积正旋回特征,优势相为扇中辫流水道,... 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岩心、测井等资料,深入解剖切16块路乐河组下段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沉积构型,总结构型单元剖面及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顺物源剖面上,整体在砂组级别呈退积正旋回特征,优势相为扇中辫流水道,主要发育在顶部1砂组的1、2小层,剖面上连续性好,延伸距离远;②垂直物源剖面上,辫流水道呈顶平底凸状,水道宽度300~900 m,空间叠置关系呈现四种构型样式,分别为孤立状辫流水道、辫流水道-辫流水道叠置、辫流水道-辫流水道对接、辫流水道-漫流砂体对接;③平面上,从下至上各小层构型单元平面分布规律呈现明显退积特征,反应水进旋回,扇中面积占比越来越大,辫流水道形态从窄带状过渡为网状,顶部1、2小层辫流水道最发育.研究成果与动态资料吻合度高,纵向主力产油层、主力吸水层主要位于油藏顶部1、2小层,平面注水受效井主要集中在扇体西部辫流水道发育部位.该成果对区块注采井网的调整、新井部署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对同类油藏开发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16块 干旱型冲积扇 沉积构型 辫流水道
下载PDF
《贩书偶记》“子部·释家类·一切经音义二十六卷”条辨疑 被引量:1
13
作者 萧瑜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6期76-79,共4页
通过辨析孙殿起所著《贩书偶记》“子部·释家类·一切经音义二十六卷”条,我们可为之 增补两条新的版本信息:1.该抄本为高邮王氏家传之书。2.该抄本的底本是最早不超过明英宗正统五 年(1440)的永乐北藏本,或是更晚至顺治、... 通过辨析孙殿起所著《贩书偶记》“子部·释家类·一切经音义二十六卷”条,我们可为之 增补两条新的版本信息:1.该抄本为高邮王氏家传之书。2.该抄本的底本是最早不超过明英宗正统五 年(1440)的永乐北藏本,或是更晚至顺治、康熙间刊刻的嘉兴藏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贩书偶记》 一切经音义二十六卷 抄本 辨疑
下载PDF
论《篆隶万象名义》的“又切”及整理方法
14
作者 郭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5期55-60,共6页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沙门空海所撰的汉语中古字书,其一字多反切的现象有不同于一般韵书“又音”的特点,本文将其称之为“又切”。本文针对《名义》“又切”的特点,从《名义》的语音系统出发,提出了整理“又切”的可操作的方法,该整...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沙门空海所撰的汉语中古字书,其一字多反切的现象有不同于一般韵书“又音”的特点,本文将其称之为“又切”。本文针对《名义》“又切”的特点,从《名义》的语音系统出发,提出了整理“又切”的可操作的方法,该整理方法可以也应该贯穿《名义》音系整理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隶万象名义》 又切 反切系联 整理方法
下载PDF
《増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音切释义的来源及价值
15
作者 皮华林 秦显韩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采用统计法对《増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的注释条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其注音释义的来源及价值。其注音释义一部分来源于前人陈说,一部分来源于注家自己经验的判断。其中的音切反映了宋代方言的语音现象,如声部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 采用统计法对《増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的注释条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其注音释义的来源及价值。其注音释义一部分来源于前人陈说,一部分来源于注家自己经验的判断。其中的音切反映了宋代方言的语音现象,如声部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浊音清化、韵部开合混切等,反映了宋代吴方言区的部分语音事实,是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宝贵语料;其中的释义记载了唐代的历史文化史实,如唐代的历史事件、地理、礼仪、文化、官制等,是探究唐代历史及文化的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増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 音切 价值 来源
下载PDF
三種新發現清代山東方音韻圖述要
16
作者 周賽華 《文献语言学》 2020年第1期121-134,195,共15页
文章對《新訂韻略反切易知録》《反切捷要》和《韻學入門》的音系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並對音系特點和性質做了重點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書中音系到今音的發展演變情況。
关键词 山東方音 《新訂韻略反切易知録》 《反切捷要》 《韻學入門》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