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种土地利用变化新指标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大兴安岭林牧交错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白景锋 张卫平 白云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是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新指标——土地利用转换度,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转换度刻画1990—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的宏观特征,构建渔网提取土地利用...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是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新指标——土地利用转换度,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转换度刻画1990—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的宏观特征,构建渔网提取土地利用转换度,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并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林牧交错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研究发现:(1)1990—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宏观格局变化不大,林地和草地是该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的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耕地主要分布于山地和草原交接的地区及河谷地带。(2)1990—2021年林地呈现增加趋势,草地逐年减少,耕地和建设用地缓慢增加。(3)草地、耕地和林地是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动的主要类型,以草地转出最多,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4)土地利用转换度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存在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转换频繁区呈倒“C”字形,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部山区与草地过渡带,即海拔700~900 m的地带。(5)GWR分析发现坡度、气温变化、人均GDP变化是影响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人均GDP增加会降低土地利用转换度,而其他因素增加会导致土地利用转换加速。(6)土地利用转换度是一种可靠的土地利用变化度量指标,能够将空间和时间融合反映土地利用状态的变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指标 林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40a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及其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被引量:92
2
作者 赵哈林 张铜会 +1 位作者 崔建垣 李玉霖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7,共6页
近 40 a来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科尔沁沙地的气候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90年代和 6 0年代相比 ,年均气温升高 0 \^5~ 1.2℃ ,气温波动性减小 43.0 %~ 6 1.0 % ;年均降水量增加 5 0~ 6 7mm,年降水变异系数增大 2 0 %... 近 40 a来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科尔沁沙地的气候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90年代和 6 0年代相比 ,年均气温升高 0 \^5~ 1.2℃ ,气温波动性减小 43.0 %~ 6 1.0 % ;年均降水量增加 5 0~ 6 7mm,年降水变异系数增大 2 0 %~ 5 0 % ;年均蒸发量下降 16 .7% ;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其中升温主要发生于冬季 ,降水增加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近 40 a来 ,该区沙漠化呈明显发展趋势 ,其中从 5 0年代末到 80年代末 ,沙漠化面积由 32 92 5km2 增加到 71884km2 ,年均发展速度高达 3.94% ,虽然到 90年代其年均发展速度降到 1.2 % ,但总面积却扩展了86 73km2 。降水的增加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和农业的发展 ,但也容易导致大面积垦荒的发生 ,进而引起沙漠化急剧发展。因此 ,在严禁滥垦草原的同时 ,要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农牧交错区 气候变化 沙漠化
下载PDF
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9
3
作者 苏占胜 陈晓光 +1 位作者 黄峰 杨淑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用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县)1954-200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1 a来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54年以来的51 a内,盐池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 用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县)1954-2004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1 a来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54年以来的51 a内,盐池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量略呈减少的态势,但趋势不明显;草地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草地气候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关系密切,水分是制约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盐池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10%,而“冷干型”气候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10%。若气温升高1-2℃,降水量增加10%-20%,则盐池草地的气候生产力将增加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草地生产力 农牧交错区 宁夏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农作物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增产效果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童依平 刘全友 +1 位作者 孙建华 李继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9-101,共3页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农田施用Zn、B和Mn肥试验表明 ,Zn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最佳 ;B肥对小麦、莜麦和油菜均有增产效果 ,从经济效益看应优先考虑油菜施B ;Mn肥对小麦和莜麦均有较好增产效果。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作物 微量元素肥料 增产效应 经济效益 油菜 小麦 莜麦 硼肥 锰肥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型畜牧业发展对策——以河北省张北县试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新章 成升魁 +2 位作者 闵庆文 张立峰 张新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简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主要畜种的生态、经济适应性 ,提出草畜一体化生产模式 ,即在沙化耕地、退化草滩发展以青刈莜麦为主的人工草地 ,舍饲圈养绒山羊。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经济型畜牧业 草畜一体化生产模式 人工草地 舍饲 绒山羊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前景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培峰 胡远满 赵明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0-154,共5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贫困与环境恶化不断加剧,为了寻求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动力学及指数评价法、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未来1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贫困与环境恶化不断加剧,为了寻求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动力学及指数评价法、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未来1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北方农牧交错带应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促进该带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协调 预测
下载PDF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7
作者 常生华 李广 侯扶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8,共5页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 根据全国近30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d.a-1。年降水量≤305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平均为4.0d.a-1,这是草原区,主要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570mm的地区为0.4d.a-1,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305mm<年降水量<570mm的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年降水量≤305mm地区,沙尘暴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3。分析认为,我国沙尘暴危害的防治需要构建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发生日数 分形分析 空间格局 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下载PDF
新疆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及覆盖遥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谭灵芝 刘玲 张玉进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卫星影像,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新疆于田绿洲近15年来土地利用数量的变化,从斑块的破碎度和景观形状的复杂度,以及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动态描述,并... 利用卫星影像,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新疆于田绿洲近15年来土地利用数量的变化,从斑块的破碎度和景观形状的复杂度,以及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动态描述,并结合多年的实地调查,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遥感 卫星影像 绿洲荒漠交错带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的粮食与退耕还林(草)问题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立华 马永欢 马绍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2-557,共6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态脆弱区,通过对该类型区60个典型县域的实地考察和统计资料分析表明:①该类型区的人均粮食产量自给有余,但粮食单产较低,较高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以扩大耕地面积,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今后...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态脆弱区,通过对该类型区60个典型县域的实地考察和统计资料分析表明:①该类型区的人均粮食产量自给有余,但粮食单产较低,较高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以扩大耕地面积,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今后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重点应放在提高水浇地单产上。②从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角度考虑,该类型区不适宜大规模开垦耕地,而应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逐渐转变为以牧为主的发展方向,退耕还林(草)正是实现这一重要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和措施。③农户调查结果表明,退耕对农户粮食产量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不大,大部分农户能够自觉接受退耕还林(草)政策,但目前正处于相持阶段,仍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因此,该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不但不能压缩,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风水蚀复合区 粮食问题 生态安全 退耕还林
下载PDF
我国半干旱地区土壤的特性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双熙 张建明 王建永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6-482,共7页
我国年降水量 2 5 0~ 4 5 0mm的半干旱地区 ,主要发育有栗钙土、淡黑垆土、黑麻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前四者具有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后者存在干旱土壤水分状况。贫乏的土壤水分状况与区内的光热资源匹配不协调 ,限制了天然乔木林的正... 我国年降水量 2 5 0~ 4 5 0mm的半干旱地区 ,主要发育有栗钙土、淡黑垆土、黑麻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前四者具有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后者存在干旱土壤水分状况。贫乏的土壤水分状况与区内的光热资源匹配不协调 ,限制了天然乔木林的正常生存 ,制约了农业的不稳定 ,但却适宜耐旱灌木和耐旱禾草植物生长。因此 ,区内可持续发展 :一要发展水利 ,二要建造水平梯田 ,三要根据土壤适生耐旱草灌植物的特性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 ,扩大发展草业、饲养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百岁 阿如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的衔接区 ,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贫困县 (市 ) ,在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孕育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的衔接区 ,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贫困县 (市 ) ,在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孕育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迫切要求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内涵和理论框架进行探讨 ,并剖析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产业结构单一 ,城市间产业关联度较低等 )的基础上 ,提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城市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基础设施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农牧用地格局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冬平 李同昇 +1 位作者 薛小杰 朱记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25,共7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通辽市为例,对影响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农牧用地格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评估,进而提出适宜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牧发展格局。在分析国内关于农牧交错区可持... 为了更好地实现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通辽市为例,对影响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农牧用地格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评估,进而提出适宜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牧发展格局。在分析国内关于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遴选了系统动力学可适性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通辽市不同农牧发展格局下的仿真结果,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和优选。研究认为,农牧用地比例关系是制约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就通辽市而言"牧业主导发展格局"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格局,但不是目前最适合的发展格局;建议近期采用"农牧均衡发展格局",远期采用"牧业优化发展格局"。文章不仅提出了支撑通辽市可持续发展农牧发展格局,而且为农牧交错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农牧格局 可持续发展 通辽市 系统动力学 AHP法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壤营养元素分布及其改善途径——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全友 童依平 +1 位作者 孙建华 李继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8-90,共3页
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61个表层土样测定分析表明,有32.0%的土样有机质含量<1g/kg,40%的土样有机质分量为1~3g/kg,属中等水平,仅有28%的土样有机质含量为3g/kg。大量元素中32.7%的土壤缺N,58.9%缺P,19.5%的土壤缺K;... 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61个表层土样测定分析表明,有32.0%的土样有机质含量<1g/kg,40%的土样有机质分量为1~3g/kg,属中等水平,仅有28%的土样有机质含量为3g/kg。大量元素中32.7%的土壤缺N,58.9%缺P,19.5%的土壤缺K;微量元素中100.0%的土壤缺Mo,88.7%的土壤缺Zn,52.7%的土壤缺B,24.3%的土壤缺Mn等。并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不同地型各类土壤合理施肥、退耕增产及其沙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壤营养元素 分布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多元文化交错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图谱的构建--以陕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以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和文化过渡带的典型多元文化交错区--陕南地区为例,运用图谱的抽象概括和类型化原理,从聚落整体和建筑单体层面,应用景观信息链和景观基因理论,探索多元文化交错区传统聚落景观主体特征及其构成规律的识别、提取和表... 以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和文化过渡带的典型多元文化交错区--陕南地区为例,运用图谱的抽象概括和类型化原理,从聚落整体和建筑单体层面,应用景观信息链和景观基因理论,探索多元文化交错区传统聚落景观主体特征及其构成规律的识别、提取和表达的有效途径及图谱化方法。结果表明:作为典型的交错区,陕南地区传统聚落景观形态十分多样。基于景观特征的组合重构可生成12种传统聚落、35280种传统建筑景观图谱的理论形式。根据各类特征在陕南地域性景观构成中的作用力差异,进一步筛选提炼为6种传统聚落和26种传统建筑景观特征总图谱的代表性形式。后续分区图谱应借鉴总图谱构建方法,建立从宏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的交错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图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交错地区 传统聚落景观 特征图谱 构建方法 陕南地区
下载PDF
双层阻燃织物的开发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世雄 丁小瑞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0,共4页
探讨双层阻燃织物的开发要点。选用165dtex阻燃涤纶网络丝和14.1tex×2芳纶混纺纱线进行双层织物织造;为达到产品性能要求进行小样试织,选择合适的产品原料,合理设计产品规格和组织,重点介绍了试织该织物的主要工艺技术难点、工艺... 探讨双层阻燃织物的开发要点。选用165dtex阻燃涤纶网络丝和14.1tex×2芳纶混纺纱线进行双层织物织造;为达到产品性能要求进行小样试织,选择合适的产品原料,合理设计产品规格和组织,重点介绍了试织该织物的主要工艺技术难点、工艺参数选择及染整工艺要点,最终顺利生产出的双层阻燃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防静电、撕裂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认为:反复试验并优选生产工艺可以保证产品开发的质量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性 阻燃涤纶网络丝 断裂强力 双层织物 单位面积质量 织机效率 染整工艺
下载PDF
城域网IPTV视频资源整合方法及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越 李冬妮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20-121,128,共3页
阐述了IPTV的技术现状,视频的采集流程与技术要点,介绍了重庆高校城域网IPTV资源的整合共享方案以及IPTV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IPTV 城域网 流媒体 隔行扫描 MMS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学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定居东北为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金国、蒙古汗国、元朝、明朝、后金至清初汉族农民的不断迁入促进了农牧交错地...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定居东北为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金国、蒙古汗国、元朝、明朝、后金至清初汉族农民的不断迁入促进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至清末民初,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地带基本形成,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处理好农、林、牧,资源、经济的关系,才能使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 形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市地铁公共交通系统背景下杭州城乡交错地带旅游产业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项园园 《江苏商论》 2015年第8期49-50,59,共3页
地铁作为现代公共交通设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地铁交通辐射地区的城乡交错地带,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探讨了地铁公共交通系统背景下的杭州城乡交错带旅游... 地铁作为现代公共交通设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地铁交通辐射地区的城乡交错地带,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探讨了地铁公共交通系统背景下的杭州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开发的思路及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城乡交错地带 机遇 策略 杭州
下载PDF
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防治的系统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玉祥 刘毅华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和危害的主要地区,是我国沙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沙漠化防治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沙漠化防治措施及其应实施的重点和排序,并用实例对系统诊断结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沙漠化 系统分析
下载PDF
油/麦-稻轮作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顺涛 任涛 +4 位作者 周橡棋 方娅婷 廖世鹏 丛日环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3个处理,在试验布置的第4年于油菜和小麦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分别提高了13.1%~19.2%和18.8%~59.5%,土壤全氮含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提高了28.1%(CK处理)和29.2%(NPK处理);(2)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土壤总孔隙度较麦-稻轮作显著提高了8.1%(CK处理)和10.3%(NPK处理),相应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7%和10.5%;(3)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WSMA)在各施肥处理中均显著提高,且提高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4)在相同轮作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表现为:CK<NPK<NPK+S,NPK和NPK+S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显著高于CK处理;(5)在麦-稻轮作中,NPK+S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油-稻轮作中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显示,油-稻轮作和化肥结合秸秆还田均可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等理化性质,是实现稻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 油-稻轮作 麦-稻轮作 秸秆还田 施肥 土壤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