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仿生刀片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张喜瑞 倪世雷 +3 位作者 刘俊孝 胡旭航 张志富 符少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151,160,共15页
为解决海南省香蕉秸秆粉碎机作业过程中粉碎效果差和抛撒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良好秸秆粉碎性能的仿生锯齿粉碎尖刀还田机。将仿生学原理应用到粉碎刀片设计中,仿蓝鲨牙齿锯齿轮廓设计了一款仿生锯齿粉碎尖刀,通过仿真验证了仿... 为解决海南省香蕉秸秆粉碎机作业过程中粉碎效果差和抛撒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良好秸秆粉碎性能的仿生锯齿粉碎尖刀还田机。将仿生学原理应用到粉碎刀片设计中,仿蓝鲨牙齿锯齿轮廓设计了一款仿生锯齿粉碎尖刀,通过仿真验证了仿生锯齿尖刀对香蕉秸秆的切割能力,并设计了仿生锯齿尖刀与传统粉碎刀混合使用,制定了试验方案并进行整机仿真与田间试验。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过程中粉碎刀轴转速、粉碎室离地高度和粉碎刀刀尖与机壳距离等参数对粉碎室内不同位置的压力场、速度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刀轴转速为2000 r/min时,粉碎室喂入特性最佳;粉碎室离地高度越大,秸秆喂入特性越好,但过高或过低的离地高度会导致粉碎室内秸秆流动性降低;增加粉碎刀刀尖与机壳间隙会导致秸秆抛撒情况产生不良影响。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仿生锯齿尖刀与传统粉碎刀混合使用,可在保证秸秆捡拾能力同时,提高整机粉碎合格率和抛撒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秸秆 粉碎还田 仿生刀片 流场特性
下载PDF
12种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2
作者 洪瑜 何紫琪 +1 位作者 方晰 刘汝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5,180,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和防治水体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测定12种水生植物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氮磷含量、氮磷吸收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运用筛选指标的平均... 【目的】探究不同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和防治水体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测定12种水生植物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氮磷含量、氮磷吸收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运用筛选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12种水生植物去除氮磷能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挺水植物中,水葱、芦苇、香蒲净增生物量较高;芦苇氮吸收量最高达到201.22 mg·m^(-2),香蒲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6.64 mg·m^(-2);芦苇对氨氮、硝氮、总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8.56%、78.93%、80.22%、81.36%。浮水植物中,凤眼莲净增生物量最高;凤眼莲氮吸收量最高达到156.14 mg·m^(-2),睡莲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3.48 mg·m^(-2);凤眼莲对氨氮、硝氮、总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5.63%、76.01%、71.66%、80.58%。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净增生物量最高;狐尾藻氮吸收量最高达到230.75 mg·m^(-2),苦草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6.11 mg·m^(-2);狐尾藻对氨氮、总氮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7.94%、84.93%;苦草对硝氮、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6.32%、79.09%。芦苇、水葱、睡莲主要通过根吸收累积氮磷,其他9种水生植物主要通过茎叶吸收氮磷从而增加生物量去除水体氮磷。水体氮磷去除率与植物氮磷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芦苇、香蒲、狐尾藻为高效净化植物,苦草、水葱、凤眼莲、睡莲、千屈菜为较高效净化植物。【结论】挺水植物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浮水植物睡莲和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对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 沉水植物 农田退水 去除率 引黄灌区
下载PDF
农田灌溉光伏水泵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3
作者 高林朝 张香萍 +4 位作者 谢毅 胡国华 孙润超 贾兵 王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究农田灌溉光伏水泵系统综合用能需求特性,提高该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基于高效水泵和研发的逆变器,构建了农田灌溉光伏水泵系统,结合系统装置构成与运行特点,对不同扬程运行工况下的电性能参数和扬水效率特性及... 【目的】探究农田灌溉光伏水泵系统综合用能需求特性,提高该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基于高效水泵和研发的逆变器,构建了农田灌溉光伏水泵系统,结合系统装置构成与运行特点,对不同扬程运行工况下的电性能参数和扬水效率特性及水泵流量与功率特性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在一定太阳辐射强度范围内,调速运行的水泵流量与输出频率有较好一致性;稳定运行时段的水泵流量可达到2 m^(3)·h^(-1);定扬程24.8 m下,系统最大扬水效率达12.7%,日平均扬水效率11.6%,日扬水量13.1 m^(3);当扬程降低到14.0 m时,最大扬水效率和日平均效率分别比前者低3.2%和3.6%,表明减低扬程并不一定能提高系统扬水效率,但对输出流量有影响。【结论】该农田灌溉光伏水泵系统配置稳态和动态性能良好,扬水能力可满足省水微灌和植被绿化等基本农业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 光伏水泵系统 扬程 流量 逆变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下载PDF
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水分传输的方位差异
4
作者 陈帅 党宏忠 +3 位作者 赵英铭 黄雅茹 李明阳 刘春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0,共8页
[目的]对栽植于渠道旁的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液流速率进行定位观测和比较,明确特殊立地条件下树干边材水分传输的方位差异,为提高利用液流估算树木蒸腾精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的3种杨树(... [目的]对栽植于渠道旁的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液流速率进行定位观测和比较,明确特殊立地条件下树干边材水分传输的方位差异,为提高利用液流估算树木蒸腾精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的3种杨树(小美旱杨、新疆杨和北抗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8个监测位点的热场变形液流测定技术同步监测和对比树干向渠和背渠2个方位的边材液流速率。[结果]边材液流速率在向渠侧(J_(Q-side))显著高于背渠侧(J_(NQ-side))(P<0.01),且3个树种表现一致。观测期内,小美旱杨、新疆杨和北抗杨的J_(Q-side)为J_(NQ-side)的1.83倍(R^(2)=0.90)、1.40倍(R^(2)=0.71)和3.55倍(R^(2)=0.71),典型晴天的J_(Q-side)日峰值平均值分别可达3.38、2.47和5.35 cm·h^(−1),午间前后,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液流速率差异最大。J_(Q-side)和J_(NQ-side)均表现出随边材深度而递减的显著变化,其中向渠侧边材各位点(1.5~7.5 cm)的液流速率均显著高于背渠侧相应位点(P<0.01),该径向变化规律在每个树种不同方位均表现出一致性,可通过负指数函数较好拟合(R^(2)>0.98)。[结论]灌渠引起绿洲农田防护林树干向、背渠两侧边材的水分传输产生显著差异,但并不改变各方位的径向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液流 方位差异 径向变异 灌渠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及能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寇钊阳 李春越 +3 位作者 肖凤娇 常顺 王益 党廷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1971,共10页
为探究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微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施用氮磷肥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添加(N_(12)、N_(24)),磷添加(P_(12)、P_(24)),氮磷... 为探究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微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施用氮磷肥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添加(N_(12)、N_(24)),磷添加(P_(12)、P_(24)),氮磷添加(N_(12)P_(12)),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浅盘法分离线虫,分析线虫营养类群结构和生活史征,并计算线虫生态学指数,代谢足迹和食物网内部能量流动数值。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的植物寄生线虫(P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群(50.7%—66.4%),生活史为低营养级r策略者(cp2)的线虫类群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类群(68.1%—84.0%)。P_(12)处理的线虫丰度最高,为1147条/100 g干土,其次是P_(24)处理,为1100条/100 g干土。与CK相比,两种磷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香农多样性指数(H),提升了食真菌和捕食杂食线虫的代谢足迹,微食物网中拥有更高的能量通量,其余处理对线虫丰度和代谢足迹没有产生影响。与N_(24)处理相比,N_(12)处理显著增加了线虫群落的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N_(12)P_(12)处理增加了高营养级k策略者(cp4-5)的线虫数量,显著提高了结构指数(SI)。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线虫丰度和代谢足迹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适量氮添加提升了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稳定性,过量氮添加会抵消这种积极影响。磷添加对线虫群落和代谢足迹产生积极影响并提高了土壤微食物网的能量通量,氮磷添加则为土壤线虫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一结果为黄土区农田土壤的施肥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线虫 代谢足迹 生态指数 能量流动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测定农田土壤氰化物
6
作者 王琦 李慧明 +5 位作者 张朋 张柳 曹蕴鸿 徐田田 姜雪辉 郭诗语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了监测土壤中日趋严重的氰化物污染,应对日益增多的监测任务和大批量监测样品,通过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对实际土壤样品及有证标准样品分析,对该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进行实际测定,针对该方法探究出合适的试验条件和仪器... 为了监测土壤中日趋严重的氰化物污染,应对日益增多的监测任务和大批量监测样品,通过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对实际土壤样品及有证标准样品分析,对该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进行实际测定,针对该方法探究出合适的试验条件和仪器参数,并与传统分光光度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实际样品中氰化物结果与分光光度法无显著差异,并且通过实验室空白的多次平行测定,测得检出限为0.01 mg·kg^(-1),检出下限为0.04 mg·kg^(-1);对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得标准偏差在1.437%~8.789%,相对标准偏差在0.283%~1.520%;对实际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4.2%~105.0%。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检出限更小,准确度试验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回收率良好,与分光光度法相比,试验结果偏差较小;并且由于其全自动的进样及测试过程,能够在短时间内监测大批量样品,分析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广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氰化物 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猪-沼-肥-田”模式重金属物质流、迁移转化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武生 王如平 +3 位作者 王征远 焦予斯 张占军 李霖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95-2905,共11页
土壤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然而“猪-沼-肥-田”循环农业模式中重金属在生态链中的累积和迁移,尚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某集约化养殖场为例,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协调技术对“猪-沼-肥-田”生态链主要... 土壤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然而“猪-沼-肥-田”循环农业模式中重金属在生态链中的累积和迁移,尚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某集约化养殖场为例,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协调技术对“猪-沼-肥-田”生态链主要物料中Cu、Zn质量比、赋存形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农田施用堆肥所造成的土壤重金属积累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u、Zn流具有数据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通过物质流分析和测量数据的优化校正,研究系统每年随生态链进入农田的Cu、Zn通量分别为472.43 kg和423.01 kg。相对猪粪,厌氧消化使Cu、Zn迁移因子分别下降37.23%和21.98%。沼渣堆肥中,Cu的迁移因子反而从13.92%升高至15.76%,Zn的F_(M)虽有所降低,但其“非稳态”质量比仍然较高(为116.82 mg/kg)。考虑沼肥中重金属形态在自然环境中的不稳定性,厌氧消化物的堆肥处理是一种较优的选择。蒙特卡罗模拟显示,连续施用堆肥,分别经过6.41 a和27.53 a,土壤Cu、Zn质量比即可在背景浓度上翻番。分别经过10.79 a和32.64 a后,Cu、Zn质量比即可超出土壤风险筛选值。农田长期灌施猪粪源有机肥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猪-沼-肥-田 重金属 物质流分析 赋存形态 生态风险 循环农业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淑涛 王烁 +4 位作者 王轶昂 刘焕军 孟令华 宋梦宁 侯永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2,共12页
为了揭示坡耕地不同土层、不同点位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降雨的响应,以典型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监测法,获取玉米生长期内坡上、西线坡中及坡下、东线坡中及坡下5个点位0~100 cm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数据,探究... 为了揭示坡耕地不同土层、不同点位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降雨的响应,以典型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监测法,获取玉米生长期内坡上、西线坡中及坡下、东线坡中及坡下5个点位0~100 cm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数据,探究降雨后田块尺度内不同坡位的降雨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水平分布上,西线坡下位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最高(34.63%),而坡上位最低(30.00%),且坡上位剖面平均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20.38%);垂直分布上,随土层加深土壤含水量上升,变异系数降低。受季节性干旱与玉米生长影响,监测期内田间土壤蓄水量呈下降趋势,不同点位之间、干旱前期与后期土壤蓄水量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干旱后期土壤蓄水量对降雨响应更强烈。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与降雨量一致,响应时间最早,随着土层加深,响应时间出现滞后。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受优势流影响,即土壤侧向流动补给以及玉米根系形成的大孔隙迅速下渗。不同点位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存在差异,坡上位由于处于坡顶且坡度大,对降雨响应不显著;西线坡中位由于降雨侵蚀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改变,对降雨响应强烈;坡下位受坡上水分补给影响,水分消退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蓄水量 降雨响应 优势流
下载PDF
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桂 曹文华 +3 位作者 马建业 马波 王阳修 王秋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系统研究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定床模拟试验,探究在不同流量(3.0、4.5、6.0、7.5、9.0 L/min)和坡度(3°、5°、10°、15°)下,坡面流水动力参数随秸秆覆盖量(0、1.5、2.5、3.5、4.5 t/... 为系统研究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定床模拟试验,探究在不同流量(3.0、4.5、6.0、7.5、9.0 L/min)和坡度(3°、5°、10°、15°)下,坡面流水动力参数随秸秆覆盖量(0、1.5、2.5、3.5、4.5 t/hm^(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显著影响坡面流流型,在不同流量和坡度下,无秸秆覆盖时坡面流型均为急流,而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坡面流型均变为缓流。当流量≤7.5 L/min时,流态均为层流,当流量>7.5 L/min时,流态均为过渡流。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坡面流流速分别较裸坡降低了47.85%、53.86%、57.69%、60.11%。3)不同覆盖量下,坡面流流态指数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覆盖量≤2.5t/hm^(2)时,随坡度的增加,流态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覆盖量>2.5 t/hm^(2)时,流态指数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4)不同覆盖量下,坡面流阻力系数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秸秆覆盖坡面阻力系数是裸坡的9.36~19.68倍。低覆盖量下(≤2.5t/hm^(2))阻力系数在10°坡度达最大值,高覆盖量下(≥3.5 t/hm^(2)),阻力系数整体上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可为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坡面水蚀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水动力参数 坡面流 秸秆覆盖量 定床试验 黄土高原坡耕地
下载PDF
北京昌平区农地土壤优先流影响硝态氮运移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彬俨 程金花 +4 位作者 张洪江 孙龙 于花婷 孙艳红 张君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4期36-41,共6页
为了探讨在优先流影响下农地土壤水分与溶质的运移规律,以昌平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状土取样和分层填充制备实验土柱,模拟存在优先流和平衡入渗2种水分下渗过程,分析优先流对农地土壤中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平衡入渗... 为了探讨在优先流影响下农地土壤水分与溶质的运移规律,以昌平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状土取样和分层填充制备实验土柱,模拟存在优先流和平衡入渗2种水分下渗过程,分析优先流对农地土壤中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平衡入渗,存在优先流的土壤中硝态氮运移的速率更快、数量更多,且其穿透曲线表现出拖尾现象。优先流的存在会使土壤的水分出流速率达到平衡入渗过程的1.48~2.69倍,且波动程度较大;受其影响,硝态氮运移表现出快速、大量下渗的特征,原状土柱中NO3-的穿透时间为12 h,此时的孔隙体积为0.36,相较于填充土柱分别减少了57%和27%。此外,原状土柱中以NO3-标记的优先流占水流总量的43.83%,引起的NO3-累计淋出量占总量的97.60%,这表明有限的优先流流量能够引起绝大部分的硝态氮运移。土壤优先流还使得其穿透曲线表现出拖尾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优先流和基质流之间下渗速率的不平衡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优先流 硝态氮 运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评价和分形维数的坡耕地优先流定量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东旭 张洪江 程金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4-220,277,共8页
以重庆紫色砂岩区坡耕地田间染色示踪试验为基础,采用形态学和统计学方法,对3种坡耕地土壤剖面染色图像进行指标提取,运用多指标评价法确定了优先流指数PFI,并结合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定量评价了土壤优先流的发育程度。结果表明:6个优... 以重庆紫色砂岩区坡耕地田间染色示踪试验为基础,采用形态学和统计学方法,对3种坡耕地土壤剖面染色图像进行指标提取,运用多指标评价法确定了优先流指数PFI,并结合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定量评价了土壤优先流的发育程度。结果表明:6个优先流特征指标(优先流区染色面积比、基质入渗深度、优先流分数、长度指数、峰值指数和变异系数)均表现出南瓜地和柑橘地的优先流程度高于玉米地;优先流指数PFI由大到小为南瓜地(0.88)、柑橘地(0.77)、玉米地(0);通过Fractal Fox 2.0软件计算得到的优先流湿润峰迹线分形维数由大到小为南瓜地、柑橘地、玉米地。与土壤优先流指数PFI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分形维数来评价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是准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优先流 染色示踪 多指标评价 分形维数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喀斯特洼地退耕和耕作土壤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发 付智勇 +1 位作者 陈洪松 王克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技术,研究了喀斯特洼地退耕封育区土壤和耕作土壤的优先流类型及其特征,分析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优先流路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去除耕作层的对比试验,阐述了耕作层对优先流发生及其优先流路径发育的重要... 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技术,研究了喀斯特洼地退耕封育区土壤和耕作土壤的优先流类型及其特征,分析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优先流路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去除耕作层的对比试验,阐述了耕作层对优先流发生及其优先流路径发育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洼地优先流类型为大孔隙流、裂隙流;耕地与自然封育区的优先流程度差异显著(P<0.01),虽然其剖面染色总面积并无明显差异,但耕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20cm范围内染色面积占染色总面积的91%,而自然封育区染色面积比仅为60%;耕地的水分入渗深度小于自然封育区,耕作层阻碍了水分入渗及优先流的产生并加强了孔隙中水分与基质的交换;耕作层以下土壤优先流程度与自然封育区差异不明显,但其优先流路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自然封育区的孔隙、裂隙发育程度高于耕地,但是最大入渗深度大于退耕封育区,表明封育区更能有效的蓄持水分;植被覆盖及其根系生长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优先流路径分布导致优先流特征差异,而同时耕作层的存在对于耕作层以下部分优先流路径的发育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优先流 退耕还林 染色示踪
下载PDF
促进农地流转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雪 陈小伍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8,共5页
文章在充分认识当前土地保障的功能、对土地保障功能做出客观的估计同时,对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
下载PDF
基于数量生态学的农地优先路径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冰 张洪江 +3 位作者 程金花 张福明 张欣 阮芯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138,共9页
应用数量生态学中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g(r)函数),经Monte-Carlo随机模拟检验,对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区农地(垂直土层深度10-50 cm)不同影响半径土壤优先路径水平分布特征、以及与生物活动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影... 应用数量生态学中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g(r)函数),经Monte-Carlo随机模拟检验,对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区农地(垂直土层深度10-50 cm)不同影响半径土壤优先路径水平分布特征、以及与生物活动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影响半径的优先路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土层随影响半径的增加优先路径的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土层,较小影响半径优先路径仅在小尺度(0-20 mm)上呈聚集分布,但随影响半径和尺度的增加,聚集分布状态逐渐明显;不同影响半径的优先路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也逐渐表现为聚集分布格局,较大影响半径优先路径聚集分布状态显著大于较小影响半径的优先路径;优先路径的分布与形成,不仅受到土壤自身膨胀、干缩等因素影响,而且与生物活动的空间关联性呈正相关关系,对大影响半径(R≥1.0 mm)的优先路径影响较大。空间点格局分析法相比CT扫描、土壤水分穿透曲线等测定土壤优先路径的方法更简单易行,所得结果相一致。这种方法能从形态学角度来量化分析土壤优先路径的分布特征,更好地揭示其潜在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优先路径 数量生态学 空间点格局分析 分布特征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爱平 杨世琦 +1 位作者 易军 杨正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5-1301,共7页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降低1个等级,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NH4+-N、CODMn和BOD5,2002~2007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断面超标率100%,主要污染物为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TN、NH4+-N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TP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与养殖业,COD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引黄灌区 黄河水质 非点源污染 污染源 农田退水
下载PDF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及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9,共5页
根据长武试区 1986~ 1995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 (氮、磷、钾 )循环及平衡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中养分的流动量大 ,流通途径少 ,养分循环的开放性大 ,外循环规模大 ,内循... 根据长武试区 1986~ 1995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 (氮、磷、钾 )循环及平衡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中养分的流动量大 ,流通途径少 ,养分循环的开放性大 ,外循环规模大 ,内循环率小 ;系统养分平衡中 N基本保持收支平衡 ,K2 O入不敷出 ,P2 O5 输入大于输出 ;养分输入中 ,人工投入的化肥与有机肥是养分的主要来源 ,输出中 N主要集中于籽粒 ,K2 O主要集中于秸秆 ,P2 O5 主要残留于土壤中。指出在农业生产中 ,应采用秸秆还田以增加钾的投入 ,同时要增加氮肥投入尤其是有机肥的投入 ,而磷应以提高其有效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麦田系统 物质流 评价 养分平衡
下载PDF
日本农业经营中的法人化动向及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车维汉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日本农业是以家庭零细化经营为特征的。农业法人经营体的产生和增多,标志着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启动。法人经营体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家族经营,它的发展为疲惫的日本农业经济注入了活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 日本农业是以家庭零细化经营为特征的。农业法人经营体的产生和增多,标志着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启动。法人经营体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家族经营,它的发展为疲惫的日本农业经济注入了活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我国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农业经营 农业法人 农村土地管理 规模化经营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寒冰 张学玲 +1 位作者 蔡海生 钟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9-224,共6页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地流转效益 效益流向 对策和建议
下载PDF
农地流向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香合 赵金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762-4765,共4页
利用归纳和演绎法、统计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研究了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耕地流向不同时,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方向也不同,因而粮食产量变化也会不同。当耕地流向普通农户或家庭农场时,其对粮食产量... 利用归纳和演绎法、统计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研究了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耕地流向不同时,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方向也不同,因而粮食产量变化也会不同。当耕地流向普通农户或家庭农场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当耕地流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消极的、负向的。因此政府应对农地流转进行干预,根据流向不同采取差别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粮食安全 耕地流向
下载PDF
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流量过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流量过程。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可以分为现实水源涵养服务和潜在水源涵养服务;栾城和禹城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流量均呈现...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流量过程。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可以分为现实水源涵养服务和潜在水源涵养服务;栾城和禹城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流量均呈现显著性的季节变异;栾城和禹城农田生态系统的现实水源涵养量分别在70.02-136.99mm和70.10-142.02mm之间波动;栾城农田的潜在水源涵养量在0.05-67.02mm之间波动,而禹城农田的潜在水源涵养量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源涵养服务 流量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