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韭园沟小流域高标准淤地坝坝系建设研究
1
作者 刘立峰 李小兵 +1 位作者 党维勤 王英弟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8期1-7,I0001,共8页
高质量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介绍了1953年至今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淤地坝试验和建设历程,以及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概念... 高质量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介绍了1953年至今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淤地坝试验和建设历程,以及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坝系相对稳定系数的确定情况。以绥德站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小流域——韭园沟小流域为例,进行坝系布局、淤地坝工程结构和坝系相对稳定分析,论证了要实现淤地坝高质量发展,实现坝系相对稳定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坝系相对稳定理论 高质量发展 韭园沟小流域
下载PDF
山西省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
作者 马占东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拦沙淤地、防洪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淤地坝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列举山西省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存在的...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拦沙淤地、防洪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淤地坝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列举山西省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依据、工程等级划分、规范引用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在今后的设计中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溢洪道 设计 规范 山西省
下载PDF
河南洛阳农田土壤中硒锌的有效态与形态关系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周刊 周建川 +3 位作者 王喜宽 刘俊芳 黄岚 侯进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9,共15页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对河南洛阳市农田土壤Se高背景区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和不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含量对比、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地质背景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的平均含量为3.63mg/kg,高于(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的平均含量2.74mg/kg,远高于(水溶态+离子态)Zn的平均含量0.42mg/kg。有效态Zn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之和代表。在玄武岩区发育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为0.023mg/kg,与水溶态Zn含量0.027mg/kg相当,具有低活性特征。种植小麦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为0.019mg/kg,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Se含量之和平均值为0.019mg/kg,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之和代替。种植玉米、谷子、芝麻、花生、红薯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分别为0.006mg/kg、0.007mg/kg、0.007mg/kg、0.009mg/kg、0.007mg/kg。水溶态、离子态Se之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9mg/kg、0.010mg/kg、0.013mg/kg、0.007mg/kg、0.010mg/kg,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中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之和代替。农田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及形态主要受全量的影响,同时受种植农作物、p H和有机质的影响。对于农田土壤,利用形态代替有效态进行Se、Zn的有效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洛阳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效态 形态
下载PDF
土地形态图式语言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云才 崔莹 傅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土地形态是在自然与人文生态过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景观环境的多样性不仅决定了土地类型和人文过程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土地形态图式语言的多样性。水平空间上的镶嵌过程和垂直空间上的嵌套结构是土地整体景观的重要特征。以耕... 土地形态是在自然与人文生态过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景观环境的多样性不仅决定了土地类型和人文过程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土地形态图式语言的多样性。水平空间上的镶嵌过程和垂直空间上的嵌套结构是土地整体景观的重要特征。以耕地、鱼塘和园地形态为主要类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选取典型土地空间,初步构建了由土地形态基本单元(字)、组合单元(词)和复杂组合(词组)通过水平镶嵌和垂直嵌套形成的土地形态图式语言体系。土地形态基本图式语言共形成3大类9中类64小类的"字"、3大类9中类89小类的"词"和2大类7中类35小类的"词组"。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嵩县陆浑湖南岸为例,融合基地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和陆浑湖功能设计,将土地形态图式语言语汇选择性应用到设计实践中,验证了基于土地形态图式语言应用的人文生态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设计 土地形态 人文生态 图式语言 陆浑湖
下载PDF
黄土高原节水生态型淤地坝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爱民 王浩 +1 位作者 高季章 曹文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92-97,共6页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建设淤地坝,不仅对于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黄...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建设淤地坝,不仅对于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淤地坝数量、淤地面积和拦泥量按区域、流域的分布特征;针对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设计不合理、设计标准偏低、坝地非点源污染加剧、无效蒸发大等问题,提出了淤地坝单坝系统和节水生态型淤地坝的概念,以及建设节水生态型淤地坝的基本方法和保障措施。还分析了节水生态型淤地坝建设的案例,以期为淤地坝工程建设提供有关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节水生态型淤地坝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淤地面积 单坝系统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中Cu、Zn在农田土壤中的有效性与形态归趋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浩 韩丽媛 +2 位作者 茹淑华 张云青 苏德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8-1009,共12页
【目的】畜禽粪便有机肥的施用是造成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选用两种典型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肥,研究其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施用1年后Cu、Zn的有效性和形态归趋,为客观评价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进入... 【目的】畜禽粪便有机肥的施用是造成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选用两种典型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肥,研究其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施用1年后Cu、Zn的有效性和形态归趋,为客观评价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进入土壤后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土壤培养试验,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分别设对照(CK)、施2%鸡粪(CM2%)、施5%鸡粪(CM5%)、施与CM2%、CM5%含等量Cu、Zn的重金属无机盐溶液(CS2%、CS5%)、施2%猪粪(PM2%)、施5%猪粪(PM5%)、施与PM2%、PM5%含等量Cu、Zn的重金属无机盐溶液(PS2%、PS5%)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在温室条件下培养1年。测定土壤p H值,EDTA提取有效态Cu、Zn以及采用改进Tessier连续提取法提取的各形态Cu、Zn的含量,分析鸡粪、猪粪及等量无机盐溶液中Cu、Zn进入土壤后的有效性和形态归趋。【结果】施用鸡粪和猪粪1年后,石灰性土壤的p H值降低,酸性土壤的p H值升高,施用5%猪粪时石灰性土壤p H值降低了0.23个单位,酸性土壤p H值升高了0.87个单位。施入鸡粪、猪粪1年后,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态Zn和酸性土壤中有效态Cu、Zn含量显著增加,施用5%猪粪时酸性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增加了1.95倍,施用5%鸡粪时2种土壤中有效态Cu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等量无机盐。施用鸡粪和等量无机盐后,2种土壤中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显著增加,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的含量显著增加;施用猪粪和等量无机盐后,2种土壤中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施用鸡粪、猪粪提高了石灰性土壤中Zn和酸性土壤中Cu、Zn的有效性,高用量条件下鸡粪中Cu的有效性低于等量无机盐。1年后,通过畜禽粪便有机肥带入2种土壤中的Cu主要以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Zn则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2种土壤上有机肥带入的Cu、Zn转化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比例低于等量无机盐,2种有机肥带入2种土壤中的Cu转化为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高于等量无机盐。鸡粪带入的Zn转化为交换态的比例在酸性土壤中低于等量无机盐,但在石灰性土壤中则高于等量无机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农田土壤 有效性 形态归趋
下载PDF
河西地区农户耕地流转现状及对策——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薇 陈秉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2-1468,共7页
从河西地区农地流转这一视角出发,以武威凉州区38个乡镇、101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为主要调研样本点,在深入调研及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调研资料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了凉州区农地流转的发展现状,较为详... 从河西地区农地流转这一视角出发,以武威凉州区38个乡镇、101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为主要调研样本点,在深入调研及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调研资料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了凉州区农地流转的发展现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凉州区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凉州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流转形式 流转主体 流转期限 流转价格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中发 方正 +6 位作者 孙彦伟 李金柱 夏晨 温晓华 张琢 刘文长 江思珉 《上海地质》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第四纪沉积物厚覆盖区农用地表层土壤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汞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腐殖酸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等7种形态存在特征,研究表明残渣态的含量比例与全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他6种类型形态含量... 以第四纪沉积物厚覆盖区农用地表层土壤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汞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腐殖酸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等7种形态存在特征,研究表明残渣态的含量比例与全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他6种类型形态含量比例则与全量呈负相关关系,农用地土壤中汞的增量主要为残渣态的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 汞元素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某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鹏 李晔 +2 位作者 曾璞 胡斌 杜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3-865,876,共4页
采用随机布点的方法采取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样品53个,分析了其中Cd、Cu、As、Pb、Zn的含量及部分样品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样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受重金属综合污染程... 采用随机布点的方法采取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样品53个,分析了其中Cd、Cu、As、Pb、Zn的含量及部分样品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样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受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依次为:Cd>As>Cu>Zn>Pb,其中水田土壤受Cd、Cu污染较旱地严重,受As污染略轻于旱地。水旱2种类型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相似,其中Cd以弱酸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u、As、Pb、Zn均以残渣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厂 农田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评价
下载PDF
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和马铃薯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付海波 曾艳 +1 位作者 陈敬安 董泽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1,共6页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赫章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以及马铃薯根、茎、叶、果实(块茎)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以揭示该污染区Cd在土壤与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d含量介于2.53~22.30 mg/kg,且以可交...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赫章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以及马铃薯根、茎、叶、果实(块茎)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以揭示该污染区Cd在土壤与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d含量介于2.53~22.30 mg/kg,且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土壤p 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马铃薯各器官Cd含量总体表现为根、叶、茎大于果实,且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为主;马铃薯除果实外,根、茎、叶中Cd含量几乎全部超出国家食品安全限值,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土壤 p H值与马铃薯根、茎中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马铃薯叶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根中Cd含量与茎中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土壤p H值是影响植物吸收Cd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来影响Cd向马铃薯体内的迁移。控制土壤p H值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向植物迁移的能力和农作物中的Cd含量,保障当地农作物食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马铃薯 Cd化学形态 铅锌矿冶炼区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磷素组分特征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文静 张平究 +3 位作者 董国政 孔令柱 郑真 司红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4-2662,共9页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a和20a)湿地为研究对象,以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为参照,分析了土壤全磷(TP)、有效磷(AP)、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各形态含量,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磷素组分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a和20a)湿地为研究对象,以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为参照,分析了土壤全磷(TP)、有效磷(AP)、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各形态含量,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磷素组分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无机磷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铁磷(Fe-P:73.55—391.76 mg/kg)>钙磷(Ca-P:21.64—108.04 mg/kg)>闭蓄态磷(O-P:17.15—29.57 mg/kg)>铝磷(Al-P:5.84—25.97 mg/kg),其中Fe-P占了土壤无机磷总量的54.20%—74.13%;退耕还湖2—8a期间,湿地土壤Al-P、Fe-P和O-P含量有逐渐降低趋势,而退耕8—20a后逐渐上升,以Fe-P为主的这3形态磷左右着退耕后土壤无机磷的变化;Ca-P随退耕年限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对土壤无机磷的贡献逐渐增加;无机磷占土壤全磷的比例为35.90%—67.27%,主导着退耕后湿地土壤全磷变化;有机磷占土壤全磷的17.82%—50.51%,在退耕2a后下降,随后开始逐渐上升,对退耕后湿地土壤磷库恢复的贡献逐渐增加;其中Fe-P、O-P和Al-P控制着退耕后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退耕后水文条件、植被生长和土壤黏粒含量变化不仅影响退耕后湿地土壤磷素组分特征,也影响着退耕后湿地土壤磷素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磷素形态 磷素有效性 菜子湖
下载PDF
深松筑挡对黑土顺坡耕地不同形态磷流失的阻控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英鹏 赵兰坡 +2 位作者 王宇 韩兴 赵兴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6,66,共5页
通过在黑土顺坡耕地应用深松筑挡措施,研究了深松筑挡技术对黑土顺坡耕地不同形态磷流失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深松筑挡有拦截径流泥沙,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与CK相比,深松筑挡处理最高可以降低坡耕地径流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 通过在黑土顺坡耕地应用深松筑挡措施,研究了深松筑挡技术对黑土顺坡耕地不同形态磷流失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深松筑挡有拦截径流泥沙,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与CK相比,深松筑挡处理最高可以降低坡耕地径流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浓度的58.19%,64.19%和55.02%;最高可以降低坡耕地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累积流失量的89.32%,90.74%和88.48%。相对来讲,深松筑挡降低径流中可溶性总磷浓度效果较好,颗粒态磷是黑土坡耕地径流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深松筑挡措施对坡耕地径流中不同形态磷流失均有一定的阻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筑挡 黑土顺坡耕地 不同形态磷
下载PDF
钼矿区选矿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曲蛟 袁星 +1 位作者 丛俏 张宏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681,共5页
以葫芦岛市钼矿区为例,分析钼矿区选矿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其污染现况进行评价。选择选矿场周边受污染农田土壤样本2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 以葫芦岛市钼矿区为例,分析钼矿区选矿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其污染现况进行评价。选择选矿场周边受污染农田土壤样本2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As、Hg、Cr、Cd、Zn、Cu、Ni的全量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钼矿区选矿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Nemerow综合指数8.46,综合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壤已受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Cr、Hg、Zn,并伴有Ni、Cu污染;选矿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中化学形态分布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结合态>酸可提取态;农田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三种形态的重金属可能来源于不同外援污染;重金属Hg的有效态比例较大,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钼矿区选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除来源于污染地下水的浇灌,还来源于大气降尘、汽车尾气以及矿物运输过程中矿石的遗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场 农田土壤 土壤污染 重金属形态
下载PDF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被引量:21
14
作者 万雪琴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健 李贤伟 宫渊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Therefore an Alnus cremastogyne forest community developed via converting hillside fields to forest,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rast with a weed community on abandoned hillside fiel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In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f it, vegetations restored so rapid that the average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tree height of A.cremastogyne tree crown density, ground vegetation coverage respectively reached 5.2 cm, 6.1 m, 0.7 and 100 percent for 3 years and after converting hillside fields to forest. 2) With vegetation restoring, community gradually developed mosaic spatial pattern an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simultaneously distribution of plant population changed from regular to clumped,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ommunity increased. 3) Community biodiversity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During the period, species richness of both commnuities changed from 20 to 39,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was 4.205 and 5.021 respectively, while Pielou equitability index dropped little. 4) Plant species frequently and dramatically altered, which mainly showed that therophytes declined rapidly from 16 to 10, while perennial one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from 2 to 26, and 8 of them are phanerophytes. 5) The pathwa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pproximately was from annual herbs to shrubs + perennial herbs to trees + shrubs and herbs + perennial herbs, finally to natural mixed forests, such driving force was mainly from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 坡耕地
下载PDF
煤矿废水对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江江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吴迪 刘方 廖洪凯 韩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1,95,共5页
为探索高硫煤矿煤矸石-土壤体系中Cu的迁移转化规律,用酸性煤矿废水连续浸泡贵阳花溪麦坪煤矿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15d,分析了浸滤液中Cu2+浓度、pH及浸泡前后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中Cu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煤矸石中硫化物矿物分... 为探索高硫煤矿煤矸石-土壤体系中Cu的迁移转化规律,用酸性煤矿废水连续浸泡贵阳花溪麦坪煤矿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15d,分析了浸滤液中Cu2+浓度、pH及浸泡前后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中Cu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煤矸石中硫化物矿物分解释放出Cu和H+,是酸性煤矿废水中Cu2+的来源;煤矸石中有机质和铁的胶体对释放出的Cu有部分吸收作用,在pH降低的条件下,吸附的Cu会解吸于煤矿废水中。土壤对酸性煤矿废水中Cu2+有吸附作用,主要结合于酸溶态和可氧化态中;pH是影响吸附量的最重要因素。土壤对酸性煤矿废水中H+的缓冲作用使土壤中Cu含量随煤矸石堆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受煤矸石降尘的影响,周围旱地土中可能会出现Cu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煤矿废水 煤矸石 农田土壤 赋存形态
下载PDF
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凌燕 义旭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耕地抛荒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加强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探索土地流转的创新形式,这对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具有...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耕地抛荒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加强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探索土地流转的创新形式,这对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农村实践剖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多种形式,并提出了流转的创新形式:业主+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流转 流转形式:业主+农户
下载PDF
施用农药福美胂对苹果果园砷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政阳 张翠花 +2 位作者 梁俊 刘子龙 高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7-1122,共6页
重金属元素砷是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控制对象之一。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砷元素的残留污染情况,为其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对连续使用福美胂农药5年的苹果园的果实、叶片、枝干、根系及土壤中的砷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树喷施或主干涂... 重金属元素砷是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控制对象之一。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砷元素的残留污染情况,为其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对连续使用福美胂农药5年的苹果园的果实、叶片、枝干、根系及土壤中的砷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树喷施或主干涂抹福美胂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树体各部位和果园土壤中的砷元素含量,其中叶片、主枝皮部、主干皮部和浅层主根(0~40cm)中的砷含量较高,果实中砷含量也有所增加。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和主枝中的砷含量,使表层土壤(0~20cm)砷含量也明显提高;涂抹处理显著提高了主干和主枝皮部的砷含量,果实中的砷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涂抹处理的树体砷总累积量高于喷施处理,且地上部分砷总累积量均高于地下部分;各器官中,浅层主根是砷残留累积的主要部位。使用福美胂对苹果园的砷污染表现出持效期长、范围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园 农药 农田污染 残留农药 福美胂 砷污染 施药方式
下载PDF
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及生物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军侠 党宏斌 +2 位作者 姜灵彦 郑敏 刘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6期137-141,共5页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矿区开采活动并未造成这3种元素的明显污染。基于Tessier提出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MO)、有机物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土壤中各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依据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二者所占总量的比例,Cu、Zn、Pb的生物可利用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5和0.16,显示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顺序是Pb>Cu>Zn;由可交换态所占总量的比例,得到Cu、Zn的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6和0.020,而Pb则高达0.083,表明各元素的迁移能力是Pb>Cu>Zn。并据此判断Pb的生物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化学形态 生物效应 矿区 农田土壤
下载PDF
从古文字透视远古农田的开垦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素凤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古文字为线索,结合古代文献、考古发现、民俗资料等对远古先民开垦荒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情况作了系统的研究,对远古农业从农田的开垦与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勾勒。
关键词 古文字 远古 农田开垦 水利建设 狩猎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驱动因素与制动因素分析及其建议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昊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77,共3页
文章从农地流转的内涵和历史演变出发,以土地流转过程为切入点,分析了影响农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和制动因素,提出今后农地流转机制建立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驱动因素 制动因素 流转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