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behavior of liquid metal in the connected fascial space: Intervaginal space injection in the rat wrist and mice with tumor 被引量:4
1
作者 Nan Hu Yupeng Cao +6 位作者 Zhuo Ao Xinxiao Han Qiang Zhang Wentao Liu Sidi Liu Fulong Liao Dong H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265-2276,共12页
The fascia and the fascial space can help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An intervaginal space injection (ISI) provides unique advantages that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 upper limb model includin... The fascia and the fascial space can help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An intervaginal space injection (ISI) provides unique advantages that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 upper limb model including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tumor process was chosen to determine the flow behavior of liquid metal after ISI. In normal rats, after the injection of liquid metal into the intervaginal space comprising tendons, vessels, and nerv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n anatomy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liquid metal wrapped around the fascial space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fingertip downstream and the armpit upstream in addition to the neurovascular bundle without vessels or lymph nodes. Using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image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liquid metal was wrapped around the fibers of the fascia and moved forward in microscale or nanoscale areas. These data confirmed a fascia-based pathway. In tumors, the liquid metal moved to the tumor capsule through the damaged spot, where cancer cells destroy the integrity of the fascia between the normal cells and cancer cells. The liquid metal partly wrapped around the tumor and separated the tumor from the surrounding normal muscle. The ESEM images showed that fibers of the fascia penetrated the tumor, thus forming a network through which the liquid metal penetrated the tumor. Our study illustrated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low behavior of liquid metal in the upper limb after ISI and demonstrated a nonvascular pathway in the fascia. ISI may be useful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fascial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a and fascial space liquid metal hierarchical multiphase porous medium intervaginal space injection (ISI) TUMOR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评估
2
作者 卢想 王芳 刘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麻醉方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n=43)与常规全...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麻醉方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n=43)与常规全麻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疼痛度[数字评价量表(NRS)],术后情况[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假体植入时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MAP、HR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 h时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常规全麻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常规全麻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并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麻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镇痛
下载PDF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亚强 马立峰 李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6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围手术期镇痛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6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围手术期镇痛方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予以塞来昔布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仅以塞来昔布镇痛。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静息及动态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抬腿15°以上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6、12、24、48 h静息VAS评分分别为(3.67±0.74)、(4.70±0.64)、(4.79±0.65)、(4.67±0.6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0.65)、(5.52±0.76)、(5.39±0.83)、(5.39±0.97)分],搬运时、术后6、12、24 h和48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6.00±1.00)、(5.03±0.47)、(5.70±0.64)、(5.97±0.73)、(5.79±0.7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39±0.83)、(6.21±0.65)、(6.76±0.71)、(6.36±0.90)、(6.42±0.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抬腿15°以上所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4.09±19.58)min、(30.45±3.18)h、(13.24±4.09)d,均短于对照组[(146.36±28.13)min、(38.10±2.67)h、(13.67±4.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3 d补救镇痛次数分别为(0.15±0.36)、(0.45±0.51)、(0.39±0.50)次,均小于对照组[(0.58±0.50)、(0.79±0.55)、(0.64±0.4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9.09%,明显少于对照组(27.27%、3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间隙膜阻滞镇痛可明显减轻老年股骨胫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镇痛
下载PDF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郑新牡 上官明化 +1 位作者 李舒雯 吴桂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4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以老年髋部骨折为诊断的100例患者,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术后静脉镇痛处置,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以老年髋部骨折为诊断的100例患者,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术后静脉镇痛处置,研究组以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不同时间静息、运动时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应激反应指标,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6、24、48 h时,两组较术前静息、运动时疼痛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糖、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给予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静息、运动时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应激指标,进而减少由于术后疼痛或由药物所产生的并发症,保障患者术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心血管应激 疼痛评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女性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肖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0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女性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邯郸手外医院收治的100老年女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女性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邯郸手外医院收治的100老年女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检测并对比两组入室时(T_(1))、切片(T_(2))、扩髓腔时(T_(3))及手术结束时(T_(4))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出院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女性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全凭静脉麻醉
下载PDF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温锋 李继锋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给予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给予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应激反应情况、疼痛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h及24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及按压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48h疼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血管紧张素Ⅱ及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h P物质(SP)、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及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较手术结束时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可有效降低疼痛介质分泌水平,减轻应激反应程度,缓解术后疼痛,进而减少术后自控泵舒芬太尼用量及按压次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自控静脉镇痛 应激反应 疼痛介质
下载PDF
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蔓延途径 被引量:8
7
作者 徐胜生 罗天友 +2 位作者 文明 袁书伟 欧阳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其蔓延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颌面及颈部感染患者资料,观察病变MSCT表现及蔓延途径。结果蜂窝织炎MSCT征象为筋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积...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其蔓延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颌面及颈部感染患者资料,观察病变MSCT表现及蔓延途径。结果蜂窝织炎MSCT征象为筋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积液及积气,肌肉肿胀增厚;脓肿为中央低密度周围壁强化。病变位于咀嚼肌间隙14例、颈深筋膜包裹肌群7例、口底间隙6例、内脏间隙6例、颈动脉间隙5例、咽后间隙4例、舌骨上下广泛间隙3例和扁桃体周围间隙1例;其中5例下行性纵隔炎,1例坏死性筋膜炎。感染可蔓延入与其相通连的筋膜间隙,可累及邻近毗邻结构及下行入纵隔和胸腔。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显示蔓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隙 软组织感染 体层摄影 X线 计算机
下载PDF
颈部感染及其在颈筋膜间隙中蔓延的CT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懿 肖家和 +1 位作者 周翔平 邓开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颈部感染的CT征象以及感染在筋膜间隙中的蔓延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4例临床确诊的有CT资料的颈部感染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横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颈根部,其中31例为增强扫描,13例未作增强。结果在44例颈部感染患者... 目的研究颈部感染的CT征象以及感染在筋膜间隙中的蔓延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4例临床确诊的有CT资料的颈部感染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横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颈根部,其中31例为增强扫描,13例未作增强。结果在44例颈部感染患者中,咽旁间隙9例,咽后间隙9例,椎前间隙5例,扁桃体5例,咀嚼肌间隙4例,颌下间隙2例,颈浅部2例,气管前间隙1例,另有7例为多间隙感染。30例有颈阔肌及其周围脂肪的异常改变,CT表现为颈阔肌明显均匀增粗,边缘模糊无强化。颈部筋膜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间隙内的脂肪影消失,间隙旁组织肿胀。2例坏死性筋膜炎CT表现有:颈阔肌增粗、中断,胸锁乳突肌表面筋膜强化,颈深筋膜间隙内积液,颈间隙内气体积聚,纵隔内有感染。2例咽旁感染扩散到舌下间隙,1例到会厌前间隙;3例咽后间隙感染扩散到纵隔,2例到气管旁间隙;2例咀嚼肌间隙感染蔓延到颞肌间隙,2例到咽旁间隙,1例到颊肌间隙;1例椎前间隙感染蔓延到胸部。结论CT可以准确诊断颈部感染并判断其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对颈部感染在颈部筋膜间隙中蔓延的CT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对颈部筋膜及其间隙的解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隙 软组织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罗建军 庞晓军 张兴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93-4593,4596,共2页
[目的]比较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照组采用青霉素480万u+0.5%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先予磷霉素4 g+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完毕后60 min立即给予克林霉素0.9 g+0.9%NS... [目的]比较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照组采用青霉素480万u+0.5%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先予磷霉素4 g+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完毕后60 min立即给予克林霉素0.9 g+0.9%NS 100 ml静脉滴注,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转归治疗有效率为90%。[结论]采用磷霉素+克林霉素治疗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优于青霉素+甲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磷霉素 克林霉素 青霉素 甲硝唑
下载PDF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及三维重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4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 明确颈深筋膜的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位置、毗邻 ,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参考 ,为临床诊治感染蔓延、肿瘤侵润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低温冰冻和生物塑化技术用 17例标本 ,制作了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 ,对颈深筋膜... 目的 明确颈深筋膜的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位置、毗邻 ,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参考 ,为临床诊治感染蔓延、肿瘤侵润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低温冰冻和生物塑化技术用 17例标本 ,制作了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 ,对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进行了观测。从颈部薄层塑化断面标本上 ,用双线提取间隙轮廓的方法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深筋膜间隙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1.颈深筋膜应分为四层 ,颈深筋膜深层分为翼筋膜和椎前筋膜 ,颈深筋膜各层均参与颈动脉鞘的形成。 2 .颈动脉间隙是一开放的间隙 ,其后外侧与颈后间隙相通 ;证实了危险间隙的存在。 3.重建出咽后间隙、颈动脉间隙和内脏间隙的三维图像 ,并能同时显示间隙内的主要结构。结论 得出了颈深筋膜和筋膜间隙的模式图 ,并为筋膜间隙的三维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筋膜 筋膜间隙 薄层断面 解剖学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颈深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和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低温冰冻技术 ,制作 15套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标本 ,在断面上对颈深筋膜各间隙进行观测研究。结果 :明确了各间隙的位置、毗邻及出现范围 ;证实了危险间隙的存在 ... 目的 :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和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低温冰冻技术 ,制作 15套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标本 ,在断面上对颈深筋膜各间隙进行观测研究。结果 :明确了各间隙的位置、毗邻及出现范围 ;证实了危险间隙的存在 ;得出胸骨上间隙应是由颈深筋膜浅层和舌骨下肌筋膜围成 ;发现颈动脉间隙不是一密闭的间隙 ,其后外侧与颈后间隙相通。结论 :用横断层解剖方法能清楚显示各颈深筋膜间隙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解剖 颈深筋膜间隙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解剖性清扫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磊 汤铜 +5 位作者 史加宁 李佳 郑璐 贾文俊 张帅 李婉婉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解剖性清扫(ADLN)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5例P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ADLN技术对于完整清扫区域淋巴组织以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解剖性清扫(ADLN)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5例P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ADLN技术对于完整清扫区域淋巴组织以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方面的作用。病人依据是否使用纳米碳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碳组,术中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或者腺叶+峡部切除术、同时应用ADLN技术清扫单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结果应用ADLN技术的常规组病人单侧或双侧中央区清扫的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转移病例数、术后第一天的血钙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不低于纳米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双侧淋巴结清扫组术后第一天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14±0.12)mmol/L、(1.93±0.13)mmol/L,术后第一天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32.6(24.2,44.0)ng/L、3.0(3.0,11.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DLN技术有利于在PTC术中彻底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也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纳米复合物 筋膜间隙 解剖
下载PDF
气管前筋膜的再认识及其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尚通 丁自海 +1 位作者 葛军娜 赵东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28,133,共4页
目的从应用解剖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气管前筋膜及其周围间隙,为甲状腺癌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进行解剖以及术中甲状腺癌患者的气管前筋膜进行观察,观察气管前筋膜及气管前间隙的特点。结果气管前筋膜分为前后... 目的从应用解剖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气管前筋膜及其周围间隙,为甲状腺癌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进行解剖以及术中甲状腺癌患者的气管前筋膜进行观察,观察气管前筋膜及气管前间隙的特点。结果气管前筋膜分为前后两层,两层筋膜之间是甲状腺峡部、脂肪、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最下动脉、胸腺,甲状腺下静脉等。前层筋膜与舌骨下肌筋膜之间存在一间隙,为舌骨下肌后间隙;后层筋膜与气管之间存在一个无血管的间隙,为气管前间隙,该间隙向下通向纵膈,向上经甲状腺峡部后方通向喉前,向两侧延伸至气管食管沟。结论气管前筋膜分为前后两层,分离显露甲状腺及气管前脂肪淋巴组织时应该保持气管前筋膜前层的完整性;气管前间隙是处理峡部和气管前淋巴结的外科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前筋膜 筋膜间隙 甲状腺 手术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入路的改进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立平 王立 +4 位作者 张利华 邓景阳 阿尔泰 陈亚德 梁宇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入路的改进 ,提高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及总结 3 0 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不切断舌骨下肌群、保留颈前静脉。 2 5 0例经颈白线 ,5 0例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新的手术入路。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无血管...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入路的改进 ,提高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及总结 3 0 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不切断舌骨下肌群、保留颈前静脉。 2 5 0例经颈白线 ,5 0例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新的手术入路。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 ,术后无甲状腺危象 ,抽搐 ,甲低等并发症。新的手术切口Ⅰ期愈合 ,随访 4月至 5年无复发 ,术后切口平整 ,颈部活动无牵扯感。结论 :(1)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径路的改进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出血 ,且术野显露満意 ,术后颈部活动无障碍 ,切口愈合好。 (2 )颈白线入路适应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入路适宜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入路 颈白线入路 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入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冷高峰 孙健 +2 位作者 冯淑玲 王莉 扬志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4-74,8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012年来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论治,1剂/d,1剂服2次,连服3日,3日后不再多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012年来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论治,1剂/d,1剂服2次,连服3日,3日后不再多用。另加局部金黄散外敷,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死亡或后遗症。治疗组痊愈病程平均4.67 d,切开引流1例,对照组痊愈病程平均6.80 d,切开引流1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切开引流率,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中西医结合 切开引流
下载PDF
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管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致格 陈广华 丁康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5期118-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和管理。方法考察住院患者35例,包括高血糖组(HG)1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18例。结果高血糖有4种:糖尿病8例(组成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3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继发高血糖... 目的探讨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和管理。方法考察住院患者35例,包括高血糖组(HG)1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18例。结果高血糖有4种:糖尿病8例(组成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3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继发高血糖2例(后三种组成非糖尿病高血糖组,NDH)。比较平均治疗日及平均治疗费,HG和DM均分别高于NGT(均P<0.05);DM分别高于NDH(均P<0.05)。结论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的高血糖有四种;随着血糖升高,平均治疗日和平均治疗费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高血糖 分类 管理
下载PDF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5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沙勇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对颈深筋膜及深筋膜间隙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以显示其立体结构。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采用双线提取筋膜及间隙轮廓的方法对颈深筋膜及其间隙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出咽后间隙、颈动脉间隙... 目的 :对颈深筋膜及深筋膜间隙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以显示其立体结构。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采用双线提取筋膜及间隙轮廓的方法对颈深筋膜及其间隙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出咽后间隙、颈动脉间隙和内脏间隙及颈部的大血管和重要器官。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构 :用双线法提取筋膜及间隙轮廓 ,能重建出筋膜间隙并能同时清楚显示间隙内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筋膜 筋膜间隙 三维重建 颈部结构
下载PDF
26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管欣 梁析 +3 位作者 梁翔 王峰 郭翔 周耀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26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颈部和胸部扫描,描述感染的部位、范围、扩散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DNM的CT影像表现为脓肿...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26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颈部和胸部扫描,描述感染的部位、范围、扩散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DNM的CT影像表现为脓肿、非包裹性积液和积气。26例患者均出现颈部多间隙感染。其中,18例咽喉部肿胀、移位。颈部均为皮下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11例,前纵隔感染4例,后纵隔脓肿4例,全纵隔感染7例。依据CT影像,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8%。结论:头颈、胸部增强CT扫描对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 CT影像 筋膜间隙感染
下载PDF
颈深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与MRI、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8期543-546,共4页
目的 :为颈深筋膜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 ,将 15例成年男性尸体头颈制成厚度为 3mm的连续横断面标本 ,并与相应层面的MRI、CT对照 ,观察颈深筋膜间隙。结果 :颈部MRI轴位图像上可清楚显... 目的 :为颈深筋膜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 ,将 15例成年男性尸体头颈制成厚度为 3mm的连续横断面标本 ,并与相应层面的MRI、CT对照 ,观察颈深筋膜间隙。结果 :颈部MRI轴位图像上可清楚显示颈深筋膜各间隙的形态和毗邻关系 ,并提出颈深部间隙的几个最佳显示平面。结论 :颈深部疾病影像检查应首选MRI ;影像诊断中 ,咽旁间隙是关键性结构 ,根据其位置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筋膜间隙 薄层断面解剖 MRI CT 对照研究 诊断
下载PDF
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性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奕兰 杨志刚 +4 位作者 李媛 陈静 唐思诗 文凌仪 杨开清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目的:明确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和规律,结合尸体断面解剖观察,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尸体断面标本11具(5例横断面、4例矢状面和2例冠状面),主要观察颈胸交界区组织结构的位置、... 目的:明确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和规律,结合尸体断面解剖观察,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尸体断面标本11具(5例横断面、4例矢状面和2例冠状面),主要观察颈胸交界区组织结构的位置、形态特征,并结合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性病变84例的MDCT表现特点及规律,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11例尸体断面解剖发现: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与上纵隔食管后间隙自然相通;椎前间隙向外下方经腋鞘与腋窝相连通;颈动脉鞘向下与上纵隔血管周围间隙相延续;颈部气管前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84例患者的MDCT影像表现:咽后间隙感染可向下达后纵隔;椎前间隙感染可向下蔓延至后纵隔,向两侧蔓延至腋窝;颈动脉鞘感染可向下延伸至上纵隔;积气性病变可同时分布于纵隔、颈部、腋窝区。结论:MDCT能够详细反映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局部表现和向周围扩散的情况;尸体断面发现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此区域病灶的优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颈胸交界区 颈部 筋膜间隙 腋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