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aramete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s for complex fault-block oil reservoirs 被引量:2
1
作者 TAN Xuequn LIU Yunyan +3 位作者 ZHOU Xiaozhou LIU JiANDang ZHENG Rongchen JIA Ch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In the field of 3 D geologic modeling, researcher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deling methods and workflows, but neglect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odels. If the evaluation is narrowed to the same reservoir typ... In the field of 3 D geologic modeling, researcher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deling methods and workflows, but neglect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odels. If the evaluation is narrowed to the same reservoir type, the compar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will be emerg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include three parts: data verification,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process check. Data verification mainly involves testing the accuracy of local prediction with actual data, and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global estimation honors geological principles and prior insights. Process check is also indispensable to avoid occasionality. To this end, we produced a set of assessment criteria, taking complex fault-block sandstone oil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To be specific, thirtee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ere totally selected, setting weights according to their rated importance, formulating three-level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a centesimal system for each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obtaining the final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sc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h evaluation can not only access the quality of the model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but also identify the aspects in need of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deduction i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GEOLOGICAL modeling quality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RESERVES estimation faultblock oil reservoir
下载PDF
Exploration Theory and Method in Jiyang Composite Oil and Gas Area
2
作者 Liu Xingcai(Chief Geologist,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Yang Shenbiao(Chief Geologist,G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 《China Oil & Gas》 CAS 1995年第1期20-22,共3页
ExplorationTheoryandMethodinJiyangCompositeOilandGasAreaLiuXingcai(ChiefGeologist,ShengliPetroleumAdministra... ExplorationTheoryandMethodinJiyangCompositeOilandGasAreaLiuXingcai(ChiefGeologist,ShengliPetroleumAdministrativeBureau)Yang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reservoir Exploration fault block reservoir Theory METHOD BURIED hill
下载PDF
Study on Fault Lateral Sealing Based on SGR Method
3
作者 Xijie Wang Jianmin Zhang +2 位作者 Liande Zhou Pengfei Mu Shicong Lyu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3年第5期306-311,共6页
Bozhong A Oilfiel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Huanghekou Sag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is a complex fault block oilfield. The main oil bearing horizon is the lower Minghuazhen Member, belonging to shallow water ... Bozhong A Oilfiel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Huanghekou Sag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is a complex fault block oilfield. The main oil bearing horizon is the lower Minghuazhen Member, belonging to shallow water delta sedimentation. For the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djacent fault blocks, this paper uses the mudstone smear method to analyze and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lithological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lls of the fault.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 reservoir docking modes on the two walls of the fault, the sealing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sealing ability of the fault, thereby evaluating its reservoi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ng the height of the oil column. The above methods provide geological basis for further rolling expansion and potential tapping in the study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xploration and rolling potential tapping in similar blocks in the Bohai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block reservoir Shale Smear oil Column Height fault Pressure
下载PDF
Parallel Reservoir Integrated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ne Million Grid Blocks Cases 被引量:1
4
作者 Feng Pan Jianwen Cao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05年第11期29-33,42,共6页
下载PDF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5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断块油藏 剩余油再动用 运移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北部“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6
作者 张长建 杨德彬 +3 位作者 蒋林 姜应兵 昌琪 马雪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83,共17页
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北部强剥蚀区海西早期古岩溶洞穴发育特征,用古地貌恢复、岩溶水系统分析、测井-岩心洞穴识别和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YQ5井区的洞穴类型样式识别、缝洞结构刻画和洞穴成因演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YQ5井区在... 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北部强剥蚀区海西早期古岩溶洞穴发育特征,用古地貌恢复、岩溶水系统分析、测井-岩心洞穴识别和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YQ5井区的洞穴类型样式识别、缝洞结构刻画和洞穴成因演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YQ5井区在塔河油田Ⅱ号和Ⅲ号古岩溶台地北部的地势平缓区,总体为多期次岩溶叠加改造后的残留地貌,主要发育幅差较小的溶峰洼地、溶丘洼地和溶丘平原,南部发育NE向展布的峰丛垄脊沟谷。与塔河油田主体区及斜坡区不同,YQ5井区地下和地表水系的流向与地貌趋势不一致,岩溶水系统遭受构造作用破坏,导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岩溶水循环过程不完整。YQ5井区主要发育暗河型洞穴和“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暗河型洞穴充填较为严重,洞穴的有效储集空间受到破坏,影响油气开发效果。岩溶台地的构造抬升造成区域侵蚀基准面的下降,顺走滑断裂的垂向侵蚀作用有利于“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的持续发育和保存,油气开发效果好。“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的发育主控因素为走滑断裂、地层剥蚀强度和负向地貌。与塔河古岩溶台地演化过程一致,YQ5井区的岩溶演化经历深切曲流期、岩溶改造期和下渗断溶期3个阶段。暗河型洞穴被持续改造破坏,断溶体则持续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 暗河 走滑断裂 岩溶水系统 古地貌 YQ5井区 塔河北部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
7
作者 张军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面临的油藏构造碎小、低序级断层数量多、准确识别难度大和油藏描述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充分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开展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现场生产动态... 【目的】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面临的油藏构造碎小、低序级断层数量多、准确识别难度大和油藏描述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充分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开展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现场生产动态响应情况开展断层精细解释、断裂系统精细刻画,准确落实低序级断层发育及组合方式,在精细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与模型互检,迭代修正更新模型,尽可能保证模型精准,以便厘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后期开发。【结果】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复杂断块区D块、L块等多个区块先后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断点吻合率均达到100%,数模含水拟合率达到90%以上。【结论】该技术能够实现复杂断块构造的精细描述,对特高含水期自然断块剩余油潜力认识、提高老区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 建模数模一体化 复杂断块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基于运聚过程的断块内油气富集层位差异原因分析——以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为例
8
作者 王英彪 黄鹏 徐波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厘定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油气富集层位差异的原因,将油气成藏过程细分为油气进入圈闭、在圈闭中运移及在圈闭中聚集三个不同的运聚阶段,分析各阶段油气运聚的动力和阻力差异,结合断块内油气富集层位,明确了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不同小层... 为了厘定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油气富集层位差异的原因,将油气成藏过程细分为油气进入圈闭、在圈闭中运移及在圈闭中聚集三个不同的运聚阶段,分析各阶段油气运聚的动力和阻力差异,结合断块内油气富集层位,明确了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不同小层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油气进入圈闭条件和聚集条件的差异是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油气富集层位差异的主要原因;造成油气进入圈闭和在圈闭中聚集条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小层的输导断层和遮挡断层的断—储排驱压力差;断—储排驱压力差除了受断层断距、储层厚度的影响外,还与相邻地层的岩性组合有关。研究认识对于断块油藏精细滚动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 油气富集 运聚过程 原因分析 断—储排驱压力差
下载PDF
武清凹陷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成藏潜力分析
9
作者 牛子凡 马宝军 +3 位作者 李鹏 屈燕微 何静波 李柄毅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37,共7页
武清凹陷位于冀中坳陷的北东缘,勘探程度较低,近期泗村店潜山的突破重新引起了重视。论文以最新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地震解释和构造解析对凹陷的构造变形及地质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认识:武清凹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北断南超的弧形断陷... 武清凹陷位于冀中坳陷的北东缘,勘探程度较低,近期泗村店潜山的突破重新引起了重视。论文以最新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地震解释和构造解析对凹陷的构造变形及地质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认识:武清凹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北断南超的弧形断陷,进一步分为大孟庄洼槽、大口屯洼槽、孙校庄洼槽和杨村斜坡四个次级单元;武清凹陷早期受控于大兴断层和宝坻断层,属于廊固—武清“箕”状大凹陷的斜坡部位,沙一段沉积时期武清凹陷受河西务断层和宝坻断层耦合变形造就了现在的形态;武清凹陷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孔店组—沙二段沉积期属于大凹陷断陷的斜坡区,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受两边界断裂控制断陷呈弧形,新近纪以来为拗陷阶段;凹陷的斜坡内带潜山生储盖配置较好,是下一步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断裂耦合 地质演化 潜山油气藏 廊固—武清凹陷
下载PDF
苏北盆地陆相“断块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志雄 肖秋生 +1 位作者 张殿伟 段宏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8-1478,共11页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群中-新生代发育多套巨厚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蕴含丰厚的页岩油资源,但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受断层切割,形成若干独立断块,与北美连续稳定分布的页岩地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能否获得稳定的商业油流是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群中-新生代发育多套巨厚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蕴含丰厚的页岩油资源,但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受断层切割,形成若干独立断块,与北美连续稳定分布的页岩地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能否获得稳定的商业油流是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阜宁组)二段页岩岩性、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研究与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阜二段发育3套厚层有利层,具备“多层楼”立体勘探开发条件;基于阜二段有利层、断层和断块发育地质现状,提出水平井在同一断块内或跨断块、在同一或多个有利层长距离穿行的“断块型”页岩油勘探思路;根据断层断距与有利层厚度之间的配置关系,将“断块型”页岩油划分为“连续稳定”型、“微断层切割”型和“跨断块多甜点”型等3种勘探目标类型。通过勘探实践,证实3种勘探目标类型均可获得稳定的商业油流。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领域和类型,对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型” 地质特征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苏北盆地
下载PDF
顺北一区超深断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可行性
11
作者 陈勇 朱乐乐 刘学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顺北一区矿场天然气资源丰富、油藏压力高、顶部剩余油富集,具备注天然气混相驱的开发潜力。通过注气流体相态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从注气原油相态、混相条件、注气方式等方面,论证顺北一区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注... 顺北一区矿场天然气资源丰富、油藏压力高、顶部剩余油富集,具备注天然气混相驱的开发潜力。通过注气流体相态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从注气原油相态、混相条件、注气方式等方面,论证顺北一区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注CH4原油具有饱和压力低、体积膨胀系数大、混相压力低等优势;注CH4最小混相压力约为46.80 MPa,注伴生气最小混相压力较注干气约降低4.00 MPa。回注天然气,80%以上的井组可实现混相驱替;气水交替注入可延缓气水突破时间,提高驱替相波及系数,补充地层能量和实现均衡驱替,模拟3年可提高采出程度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一区 断控油藏 天然气混相驱 注气机理 相态特征 最小混相压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潜山油藏开发后期驱油、储气及地热利用协同联动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刚 吕传炳 +3 位作者 杨莹莹 程相振 崔昕玥 王贵阳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5期64-72,共9页
针对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潜力不明、注气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采出高温水处理难、地热资源未有效利用等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探索,根据油藏型地下储气库驱油储气地热协同联动一体化建设实践,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1)潜山油藏具有得天独... 针对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潜力不明、注气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采出高温水处理难、地热资源未有效利用等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探索,根据油藏型地下储气库驱油储气地热协同联动一体化建设实践,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1)潜山油藏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库优势;(2)通过调控注气速度控制油气界面缓慢推进,保持油水界面稳定,有望实现潜山油藏大幅提高采收率与调峰供气一体化;(3)结合油田现有规划,将地热井、换热站、油田管线进行区域整合,建立了潜山油藏注气开采—余热利用—回注闭环模式,实现多套地热资源和油田集输余热综合利用;(4)开展驱油储气地热协同联动一体化建设试验,取得良好效果,预测提高采收率20%以上。潜山地热开发利用推广以来,已在冀中地区建成205×10^(4)m^(2)/a供暖能力,利用地热能折合标准煤5.11×10^(4)t,减排CO_(2)达14.15×10^(4)t,提高了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能力,缓解了供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型储气库 潜山油藏 提高采收率 地热资源 余热利用 协同联动
下载PDF
田东油田开发调整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13
作者 韦仁钊 李佳华 +2 位作者 严海南 李刚 颜家政 《大众科技》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针对田东油田油藏构造复杂、油水井地质条件及注采状况差异大、开发中后期措施潜力评价难等问题,文章依据油田经营及经济条件,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发调整界限确定方法,并结合油田地质和开发动态实际,评价了开发调整潜力... 针对田东油田油藏构造复杂、油水井地质条件及注采状况差异大、开发中后期措施潜力评价难等问题,文章依据油田经营及经济条件,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发调整界限确定方法,并结合油田地质和开发动态实际,评价了开发调整潜力,为油田综合调整方案编制及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复杂断块油藏 调整界限 调整潜力
下载PDF
断块油藏储层连通性分析和综合研究
14
作者 庞维浩 许万坤 +2 位作者 李冰 李景玲 申春生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6期92-97,共6页
P油田位于渤海湾渤南低凸起带上,在构造高部位走滑断裂带附近发育多条断层。经过多年的开发生产,目前油田构造高部位的主要问题是注采井网连通性差,生产动态反应与断层认识不相符。为了明确构造高部位断层分布模式,解决目前注采井网连... P油田位于渤海湾渤南低凸起带上,在构造高部位走滑断裂带附近发育多条断层。经过多年的开发生产,目前油田构造高部位的主要问题是注采井网连通性差,生产动态反应与断层认识不相符。为了明确构造高部位断层分布模式,解决目前注采井网连通性差等问题,基于井网生产动态资料,结合对复杂走滑断裂带的新认识,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复杂断块油藏构造高部位储层的连通性,并与地震资料结合相互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油田走滑断层附近发育多组隐形断层,阻碍了注入水的推进,使得注水井端超压,生产井端亏压,导致油井端产油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P油田构造高部位后续调整井挖潜剩余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生产动态 数值模拟 储层连通性
下载PDF
饶阳凹陷赵皇庄-肃宁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勘探潜力简析
15
作者 张成武 张君子 +3 位作者 李娟 陈俊 孙江虹 李冬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带的断裂系统复杂、钻井出露的潜山层位多,影响了奥陶系潜山地层的准确落实;而且钻入第三系沙三段地层的井较少,也给奥陶系潜山油源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为此采用了加强潜山层位对比及区域分布特征研究,推算该区奥陶系地层的厚度;以已知井进山层位为依据,重新精细梳理断层,加强潜山断裂结构研究,确定断槽内奥陶系层位的存在;加强下第三系沙三段暗色泥岩分析,寻找奥陶系潜山油气运移通道等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构建该区奥陶系潜山的油藏模式,提出奥陶系潜山有利目标,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潜山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从而为华北油田的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皇庄-肃宁构造带 奥陶系潜山 断裂系统 油源 油藏模式 勘探潜力 有利目标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苏德尔特变质岩潜山油藏特征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吉光 王金奎 +1 位作者 秦龙卜 王显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5,30,共6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前两个带储层均具有裂缝和孔洞储油的特点,它们是在长期剧烈的断裂构造活动、风化、淋滤、湖水侵蚀等作用...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前两个带储层均具有裂缝和孔洞储油的特点,它们是在长期剧烈的断裂构造活动、风化、淋滤、湖水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潜山油藏可分为侵蚀残丘块状潜山油藏、反向断块块状潜山油藏、顺向断块层状不规则潜山油藏3种类型,均具有储集物性优越、油质好、产能高的特点。尤其是在反向屋脊高部位,因裂缝、溶孔、溶洞发育而使其油气富集高产。另外,这些潜山的储集特点不受埋深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尔断陷 变质岩储层 储集特性 断块潜山 侵蚀残丘潜山 油藏类型
下载PDF
层状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细分开发技术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煜 王国壮 +2 位作者 张进平 周杰 侯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辛 4 7断块是一个高丰度的层状断块油藏 ,采用分层系注水开发。在同套开发井网内 ,由于受非均质的影响 ,层间水驱状况不均衡。 1999年 ,断块进入特高含水期后 ,层间矛盾加剧 ,原有开发层系和井网已不适应油藏挖潜需要。 2 0 0 0年 ,在辛... 辛 4 7断块是一个高丰度的层状断块油藏 ,采用分层系注水开发。在同套开发井网内 ,由于受非均质的影响 ,层间水驱状况不均衡。 1999年 ,断块进入特高含水期后 ,层间矛盾加剧 ,原有开发层系和井网已不适应油藏挖潜需要。 2 0 0 0年 ,在辛 4 7断块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和细分开发工作 ,效果非常明显 ,断块含水下降了 3% ,采油速度提高了 0 38% ,采收率提高了 5 %。实践表明 ,采用精细油藏描述和细分开发的技术方法 ,对提高层状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断块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 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开发
下载PDF
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大港油田枣南断块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印森林 陈恭洋 +3 位作者 戴春明 吴胜和 芦凤明 冯文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模式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分流水道不同的沉积物卸载方式控制,河口坝内部夹层具有侧...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模式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分流水道不同的沉积物卸载方式控制,河口坝内部夹层具有侧向叠置状及上拱状两种分布样式。侧向叠置状夹层样式在垂直物源方向呈一定倾角的侧向叠置状;上拱状夹层样式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呈多层隆升状。其中不同夹层分布样式的规模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样式夹层剩余油富集方式存在差异。平行物源方向上,剩余油往往富集在夹层控制的注采不对应的前积体(增生体)内部,且其前端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垂直物源方向上,对侧向叠置状夹层样式来说,剩余油大量富集在坝主体内部夹层隔挡的侧积体内;对上拱样式来说,剩余油受水驱控制大量富集在拱状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河口坝 夹层 剩余油 枣南断块
下载PDF
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永诗 彭传圣 +2 位作者 姜素华 庄文山 魏艳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5-669,共5页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潜山内幕孔洞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储集层类型,进一步厘定了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高潜山油气藏模式有风化壳型、反向断块内幕型和地层不整合型,低潜山油气藏模式有反向断块和顺向断块型2种,这对济阳坳陷潜山勘探及多样性潜山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成藏规律指导下的潜山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西断裂带 褶皱-块断型潜山 构造特征 储集层类型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高浅南区边水断块油藏类型及剩余油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史全党 李润泽 彭学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边水 断块油藏 油藏类型 天然能量 高浅南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