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ustal structure in northern margin of Tianshan mountains and seismotectonics of the 1906 Manas earthquake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椿镛 楼海 +1 位作者 魏修成 吴庆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0-470,共11页
长86 km、南北向横跨乌鲁木齐坳陷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北天山山前地壳的薄皮构造特征.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的石河子以南部分显示了天山北缘平行山体的第一和第二排背斜构造.与双程时间分别为2.5~3.0s和5.5~6.0s的反射事件对应的滑脱... 长86 km、南北向横跨乌鲁木齐坳陷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北天山山前地壳的薄皮构造特征.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的石河子以南部分显示了天山北缘平行山体的第一和第二排背斜构造.与双程时间分别为2.5~3.0s和5.5~6.0s的反射事件对应的滑脱构造,将地壳深部构造与地表逆断裂-褶皱构造联系在一起.玛纳斯断裂以铲形方式向下延伸,在2.5s左右深度归并于第一滑脱面,向南与清水河断裂汇合.在5.5~6.0s深度上为与玛纳斯下背斜相连的主滑脱面.它们最终汇集到准噶尔南缘断裂.石河子以北的坳陷沉积深度达12~14km.沿剖面的莫霍界面深度在准噶尔盆地为45km左右,往南加深至50km.对该区域内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分析结果,与深反射剖面的地壳结构图象具有一致性.深地震反射剖面通过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宏观震中区,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用于推断玛纳斯7.7级地震与北天山山前地壳构造之间的关系:玛纳斯地震属于一类“褶皱地震”,其发震构造是由准噶尔南缘断裂、清水河逆冲断裂、滑脱面和玛纳斯浅部断坡组成的断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逆断层-褶皱带 玛纳斯地震区 地震构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褶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及形成演化
2
作者 姜颜良 孙文洁 +3 位作者 马文彧 张冠杰 吴孔友 孔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2,I000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发育受基底卷入与顺层滑脱联合与差异控制下的空间断褶体系,褶皱发育受断层控制,褶皱与断层相互叠加形成构造楔、双重构造、突发构造等复合构造样式,表现为多期活动特征。研究区按构造变形性质及变形差异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3个构造带;其中,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与第一排断褶带重合,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发育基底卷入式大型构造楔、背形堆垛式双重构造与前倾双重构造,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高;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包括第二和第三排断褶带,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发育断展褶皱,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低,构造垂向上具有分层差异,构造变形程度自南向北表现为由强至弱。挤压应力作用的时期和强度、滑脱断层的向北滑脱、构造楔的楔入长度及推挤距离、滑脱层的厚度和上覆地层厚度,以及沉积时代、沉积速率和岩性差异等因素是引起研究区构造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原因。该结果对明确研究区构造发育及下一步油气地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 山前带 逆冲推覆构造带 褶皱—冲断带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分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褶皱变形区正负向构造单元页岩气差异富集特征
3
作者 张梦琳 李郭琴 +6 位作者 寇一龙 李柯 陈佳 徐剑良 何嘉 梁霄 樊骐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2-274,共3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的叠合型盆地。四川盆地南缘在多期次的构造叠加和改造作用下,地层的褶皱变形、破裂程度和抬升剥蚀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同一构造褶曲程度在局部应力场的影响下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的叠合型盆地。四川盆地南缘在多期次的构造叠加和改造作用下,地层的褶皱变形、破裂程度和抬升剥蚀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同一构造褶曲程度在局部应力场的影响下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褶皱变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变形区 正负向构造 页岩气 差异富集
下载PDF
南秦岭北部裂陷带铅锌矿床控矿机理
4
作者 常宗东 刘玉林 +1 位作者 董君鹏 张佳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31,共10页
以典型铅锌矿床为例,从岩浆侵入和铅锌矿形成的时空耦合性,控矿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矿石Rb-Sr,S,Pb同位素测试等方面分析研究南秦岭北部裂陷带铅锌矿床控矿机理。铅锌矿床受纵向褶断带与横向隆起带交汇部位形成的“成矿结”下部预测中-晚... 以典型铅锌矿床为例,从岩浆侵入和铅锌矿形成的时空耦合性,控矿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矿石Rb-Sr,S,Pb同位素测试等方面分析研究南秦岭北部裂陷带铅锌矿床控矿机理。铅锌矿床受纵向褶断带与横向隆起带交汇部位形成的“成矿结”下部预测中-晚三叠世隐伏岩体斜向上涌形成的“被动”隆断带控制,岩体沿深大断裂上涌刺穿并连通上部纵向线状背斜倒转翼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附近形成的层间滑脱、负压、扩容构造带,铅锌成矿热液虹吸入负压构造空间内聚集成矿;成矿后期岩浆及构造的进一步活动,导致控矿褶断裂进一步发展和演化变形,铅锌之赋矿构造也得到再次疏通和拓展,铅锌矿体随之发生重熔、迁移、再聚集成矿。分析论证隐伏岩体涌入与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的形成、发展、演化和矿体重熔、迁移、再聚集成矿的控矿机理,提出南秦岭北部裂陷带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北部裂陷带 控矿机理 褶断带 隐伏岩体 负压扩容构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汪新伟 汪新文 +1 位作者 刘剑平 马永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21,共11页
讨论了与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有关的4个问题。(1)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特征:纵向上由南至北可分为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三个带;横向上,... 讨论了与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有关的4个问题。(1)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逆冲断层带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特征:纵向上由南至北可分为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三个带;横向上,基底卷入褶皱-冲断带从西至东按横向调节带分为5个段,构造特征表现为反冲断层从不发育到向南反冲的位移逐渐增大、反冲断层所滑脱的层位亦逐渐加深;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红车断裂为界划分为西段和东段,西段构造运动弱,构造变形具双层结构;东段构造运动较强,发育大型冲向后陆的反向逆冲断层,构造变形多具有3层结构。(2)逆冲断层-褶皱类型按其形成机制分为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及基底卷入-滑脱混合型冲断-褶皱3大类,其中,基底卷入型冲断-褶皱的特征是褶皱作用发生在逆冲断裂之前,而滑脱型冲断-褶皱以冲断和褶皱同时或冲断层先于褶皱形成为特征。(3)本区存在横向和纵向传递带。横向调节带一般分布于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纵向传递带分布于滑脱型褶皱-冲断带,以逆冲断层系斜列分布和位移纵向斜列传递为特征。(4)褶皱-冲断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有: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末和晚侏罗世末发生的构造变形以及古近系、下白垩统和下—中侏罗统发育的三套异常高压泥岩层相关的滑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冲断-褶皱的类型 调节带 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被引量:88
6
作者 董云鹏 查显峰 +3 位作者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3-1508,共16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冲断褶皱构造 巴山弧形断裂带 南秦岭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低渗砂岩的裂缝发育模式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雄伟 侯贵廷 +5 位作者 于璇 魏红兴 莫涛 周露 谢亚妮 罗海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815,共8页
致密砂岩是重要的非常规储层,其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了储集性和渗透性。本文以库车坳陷北部野外裂缝测量和统计分析为例,研究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区裂缝发育的规律。提出前陆冲断带的构造裂缝可以分为三期:前褶皱期、同褶皱期和后褶皱期... 致密砂岩是重要的非常规储层,其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了储集性和渗透性。本文以库车坳陷北部野外裂缝测量和统计分析为例,研究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区裂缝发育的规律。提出前陆冲断带的构造裂缝可以分为三期:前褶皱期、同褶皱期和后褶皱期。根据每个实测剖面各测量点裂缝密度的测量统计分析,并与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的构造要素,如距断层或褶皱轴面的距离,开展回归分析,分别半定量地建立了逆断层及相关褶皱控制裂缝发育的模型,提出两种成因的构造裂缝,即"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带"和"区域构造裂缝"。前陆冲断带内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发育带具有上盘裂缝比下盘发育,背斜顶部和陡翼的裂缝比缓翼和远离断层区域更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 断裂 褶皱 裂缝发育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金海 周新源 +3 位作者 邱斌 杨芝林 尹宏 尚新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喀什凹陷南部和北部分别发育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和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南北分带 ,东西分段 ,东段变形一般强于西段 ,同时还受到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的影响。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受... 喀什凹陷南部和北部分别发育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和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南北分带 ,东西分段 ,东段变形一般强于西段 ,同时还受到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的影响。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受到帕米尔弧的影响较大 ,造山带内部的蛇绿混杂岩已被卷入冲断带 ,冲断带中的许多地层已经倒转 ,此外还发育规模较大的乌帕尔 -膘尔托阔依背驮盆地。两个褶皱冲断带内部前中生界差异较大 ,中生界以上的差异逐渐减小 ,表明喀什凹陷中生代以来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沉积单元。两个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并非严格一一对应 ,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多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而且层位偏低 ,表明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的发育时间稍早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褶皱冲断带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05
9
作者 陈发景 贾庆素 张洪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有关传递带构造的讨论中 ,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褶皱冲断带中传递带 (或称调节带 )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传递带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而产生的调节构造 ,它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褶皱冲断带中分段... 有关传递带构造的讨论中 ,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褶皱冲断带中传递带 (或称调节带 )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传递带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而产生的调节构造 ,它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型式的横向传递带实现的 ;(2 )伸展构造中传递带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裂谷系中传递带可定义为区域上为保持伸展量守恒而产生的传递或调节构造 ,它也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裂谷系中分段构造的形成是通过横向凸起型式的横向传递带完成的 ;(3)传递带在沉积盆地内砂体发育的作用 ,砂体分布与传递带关系密切 ,一般是在对应横向传递带控制的地势低和河流入盆的地方 ,在陡坡和湖盆中心才能依次发育冲积扇 -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带 褶皱冲断带 伸展构造 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砂体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蒋少涌 徐耀明 +3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51-4068,共18页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基础上,对九瑞矿集区构造系统、岩浆系统和成矿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厘定出该区主要控岩成矿断裂构造为NEE(近EW)向脆韧性走向叠掩逆冲断裂带和SN(近SN)向张扭性横向破碎断裂带。两组断裂形成“井”字形的构造格架,制约着该区的岩浆岩分布并与成矿密切相关。区内岩浆岩种类繁多,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两类岩体侵位的时期都集中在燕山早中期(138~148Ma)。其产状一般为岩株、岩锥、岩枝和岩墙等。岩枝、岩墙多沿NEE向逆冲断层带,尤其是沿其特有的“Y”字形断裂分布。而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株、岩锥则都侵位于NEE向和SN向断裂的交汇处。本文特别强调前人关注不够的SN(近SN)向张裂带及其控岩成矿作用。在本区确定的4组SN向张扭性带中,其中第2组宋家湾-严家村一线同NEE断裂带的几处交汇处是值得进一步详查的预测区。九瑞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包括隐爆角砾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等。在不同矿区,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可以叠加复合为不同的矿床式,如①武山式(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矽卡岩型矿化);②丰山洞式(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化);③城门山式(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化);④洋鸡山式(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岩浆带 叠加复合成矿 九瑞矿集区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国奇 李继岩 +1 位作者 贾光华 王东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4,共8页
针对东营凹陷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明确等问题,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运用断层玫瑰花图、平衡剖面法、断层封闭性分析法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揭示了其... 针对东营凹陷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明确等问题,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运用断层玫瑰花图、平衡剖面法、断层封闭性分析法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王家岗构造带孔店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揭示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断层主要形成于孔店组沉积时期,由于形成机制的分异性,不同走向断层活动期次具有较大差异。断层平面表现为梳状、平行式、雁列式组合型式,剖面发育阶梯状、"Y"字型、"屋脊"式组合类型。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和基底走滑断层形成的褶皱带经历"形成期—加剧期—定型期"3个阶段,被早期或同期断层切割,呈现多个断鼻"串珠状"分布的特点。该构造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油气运聚最有利指向区,轴部储层物性好于两翼,断层封闭与输导性能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键因素,断层长度、褶皱带宽度以及储层物性决定了油气平面分布范围,断层构造样式和褶皱带幅度共同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褶皱带 控藏作用 构造特征 王家岗构造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带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4
12
作者 伍英 陈均亮 张莹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在成盆期和改造期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和配置关系.为研究不同类型构造带的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典型剖面构造组合规律,以及构造发育的位置、时间、延伸方向、断裂与褶皱的...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在成盆期和改造期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和配置关系.为研究不同类型构造带的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典型剖面构造组合规律,以及构造发育的位置、时间、延伸方向、断裂与褶皱的关系、展布形态及成因,在盆地内共识别出3种与油气密切相关的构造带——变换构造带、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带和滑脱构造带;分析3种类型构造带形成的应力背景和构造特征,发现构造带上不但发育多种类型圈闭,而且紧邻烃源岩,其上所发育的断层还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构造带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构造带 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带 滑脱构造带 油气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江西九江武山铜矿构造-蚀变矿化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颖 吕古贤 +1 位作者 申玉科 吴亚民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褶皱构造 层间断裂带 接触带 成矿预测 江西省
下载PDF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瑞瑞 张岳桥 +2 位作者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 构造三角带通常发育于褶皱冲断带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构造三角带具有多种几何形态和命名,其中,阿尔伯达型构造三角带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构造三角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许多学者对构造三角带的演化提出了多种运动学模型和成因解释,本文介绍了2个运动学模型和单斜推进模式。影响构造三角带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滑脱层、地层能干性差异、同构造沉积、剥蚀等。由于其内部构造的复杂性,三角带的地震剖面品质一般较差。而利用地震模拟和生长地层的方法可以在地震剖面上帮助识别出构造三角带。国内的地震勘探表明,中国西部挤压盆地中广泛发育三角带构造。文中列举了中国西部盆地中发育的构造三角带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三角带 双重构造 褶皱冲断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南天山库车秋里塔格褶皱带三维构造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管树巍 汪新 +3 位作者 杨树锋 赵卫东 徐峰 雷刚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473,共10页
笔者利用库车秋里塔格地区3000km的二维地震反射资料,结合地表构造测量成果,分段叙述秋里塔格褶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说明构造交汇部位断层和褶皱的叠加过渡关系,并通过二维构造剖面的组合,建立秋里塔格褶皱带的三维构造几何... 笔者利用库车秋里塔格地区3000km的二维地震反射资料,结合地表构造测量成果,分段叙述秋里塔格褶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说明构造交汇部位断层和褶皱的叠加过渡关系,并通过二维构造剖面的组合,建立秋里塔格褶皱带的三维构造几何模型。研究发现秋里塔格褶皱带为浅部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断层转折褶皱叠加形成的复合型背斜带,深部台阶状逆断层的叠加作用、叠加断层位移量的转换、断层断坡高度的变化造成地表背斜沿走向发生变化,笔者通过测量断层叠加方式、断层位移量转换、断层断坡高度,说明秋里塔格褶皱带背斜叠加、扭曲、分叉现象的构造机理,并且给出了秋里塔格褶皱带断层的滑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库车秋里塔格褶皱带 三维构造模型 构造几何学 叠加过渡 断层 褶皱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83
16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0-611,共12页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次的逆冲推覆作用 ,广义上该构造带是一个大型的双冲构造系统 ,由下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变形组成。同时明确了狭义的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分的构造特征以及南北两部分的形成机制 ,南北两部分具有...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次的逆冲推覆作用 ,广义上该构造带是一个大型的双冲构造系统 ,由下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变形组成。同时明确了狭义的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分的构造特征以及南北两部分的形成机制 ,南北两部分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北段主要包括桌子山段、贺兰山中、北部、银川地堑地区和横山堡段 ;南段主要包括贺兰山南部、马家滩段以及沙井子段。确认了在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侧断坡。它的存在导致了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之间的分化 ;该构造带在平面上的凹凸展布也反映了这种分化。而且在中生代狭义的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形成时间以及持续时间也不同。北段活动时间短 ,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 ;而南段活动时间长 ,在晚三叠世就已经开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 褶皱带 断坡 逆冲推覆 形成机制 贺兰山 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带构造特征与阿尔金断裂形成时间讨论——以月牙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志宏 王芃 +2 位作者 沙茜 万传彪 高军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5-1282,共8页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带的中段,跨越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和索尔库里盆地三个构造单元,阿尔金斜坡带总体上表现为大致向南倾斜的斜坡,是一个在三位空间上变化的曲面,其包络面的走向与阿尔金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阿尔金斜坡...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带的中段,跨越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和索尔库里盆地三个构造单元,阿尔金斜坡带总体上表现为大致向南倾斜的斜坡,是一个在三位空间上变化的曲面,其包络面的走向与阿尔金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阿尔金斜坡带由与阿尔金断裂伴生的轴向近东西、靠近断裂逐渐向其收敛的背斜构成,在阿尔金山前表现为一系列斜列鼻状构造,在空间上呈宽缓的、隆拗相间的有规律性变化,在大部分地段表现为由堆垛式双重构造自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形成的大型背斜的前翼。根据背斜前翼生长地层确定阿尔金断裂自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38Ma)开始形成,至今一直处于持续的活动状态。在下干柴沟组上段至上油砂山组沉积时期(38~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较小,自狮子沟组沉积开始(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断层相关褶皱 生长地层 形成时间 阿尔金断裂 阿尔金斜坡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构造样式与圈闭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磊 吕双兵 朱映康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31,共5页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样式与圈闭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重新对准南前陆冲断褶皱带的构造样式进行划分.分析断裂的剖面组合特征及平面分布形态和不同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要素.结果表明,基底卷...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样式与圈闭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重新对准南前陆冲断褶皱带的构造样式进行划分.分析断裂的剖面组合特征及平面分布形态和不同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要素.结果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在未受断裂改造和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圈闭有效;厚薄叠加型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其上下不叠置,较为发育;薄薄叠加型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含油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前陆盆地 前陆冲断带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 构造样式 圈闭
下载PDF
苏皖境内滁河断裂的演化与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传中 朱光 +1 位作者 王道轩 牛漫兰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7-374,共8页
滁河断裂从古生代以来记录了下扬子地区的动力学特征。该断裂震旦纪—志留纪是滁县—全椒深水盆地与巢县—含山浅水盆地的分界线 ;晚泥盆世—中三叠世其北侧未见沉积 ,南侧表现出由于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而导致的陆内拉张断陷 ;晚三叠世时... 滁河断裂从古生代以来记录了下扬子地区的动力学特征。该断裂震旦纪—志留纪是滁县—全椒深水盆地与巢县—含山浅水盆地的分界线 ;晚泥盆世—中三叠世其北侧未见沉积 ,南侧表现出由于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而导致的陆内拉张断陷 ;晚三叠世时成为大别—胶南造山带南侧前陆冲断褶带中一条重要的逆冲断层 ,随后卷入郯庐断裂系的左行走滑剪切 ;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时表现为垒堑构造的调整边界 ,控制着滁全红色盆地的发展。新生代以来再次表现为逆冲推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褶带 深大断裂 大地构造 滁河断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新源 苗继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8,共9页
通过12条典型地质剖面的综合构造建模,系统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不同构造部位的地质模型,经过平衡恢复求取了变形量,探讨了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转换方式及其控制因素,进而指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有利勘探方向和领域。研究发现... 通过12条典型地质剖面的综合构造建模,系统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不同构造部位的地质模型,经过平衡恢复求取了变形量,探讨了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转换方式及其控制因素,进而指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有利勘探方向和领域。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边界断裂系呈东、西两段不连续展布,整体控制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展布格局。根据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划分为7段,不同构造部位变形量差异巨大,向前陆不均一推覆扩展,最小水平缩短量约8.7~64.5km。中部温宿-乌什地区是前陆冲断系统构造转换过渡的关键地区,在该区构造样式由邻区盖层滑脱突变为基底卷入,缩短量也由邻区30~60km突降至9.8~25km。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和不均一推覆扩展特征受先期构造、地层结构和动力学条件等因素控制,构造样式和变形量侧向变化主要靠走滑断裂和基底断裂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变形量 缩短 褶皱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