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vision of nutrient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the implications of feast and famine
1
作者 Sarah Garber Gregory Hawryluk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061-1062,共2页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SCI)often leaves patients with devastating neurological deficits.The traumatic event–or primary injury–can be due to mechanisms such as compression,distraction,shear,laceration or(rar...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SCI)often leaves patients with devastating neurological deficits.The traumatic event–or primary injury–can be due to mechanisms such as compression,distraction,shear,laceration or(rarely)even transection.Thereafter SCI patients are vulnerable to progressive,delayed damage as a result of secondary insults and secondary injury.Secondary insults such as hypoxia and hypotension occur at the level of the organism from a myriad of c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 the implications of feast and famine Provision of nutrient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下载PDF
Feast or Famine
2
作者 LAN XINZHEN 《Beijing Review》 2008年第21期41-41,共1页
China is the largest potato producer in the world, but still saddled with acute shortages for downstream products of potato processing
关键词 feast or famine
原文传递
厌氧/好氧运行方式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昌永 周岳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37-1243,共7页
序批式反应器(SBR)饱食-饥饿的运行方式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考察该作用的大小,采用小试SBR装置,按照厌氧/好氧(An/O)交替的方式运行,考察了强化饱食-饥饿效应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An/O方式运行的第7d,反应... 序批式反应器(SBR)饱食-饥饿的运行方式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考察该作用的大小,采用小试SBR装置,按照厌氧/好氧(An/O)交替的方式运行,考察了强化饱食-饥饿效应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An/O方式运行的第7d,反应器内即有微颗粒出现,30d后该颗粒污泥系统趋于稳定.通过对典型周期内厌氧和好氧末期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测定分析,发现厌氧末期的胞外多糖(PS)由最初的13mg/g-VSS逐渐上升到后期的55mg/g-VSS,且厌氧饱食阶段的PS含量一直高于好氧饥饿段.在颗粒形成初期,好氧饥饿阶段胞外蛋白质(PN)的平均含量为10mg/g-VSS,大于厌氧饱食段的6mg/g-VSS;而在颗粒成熟阶段,好氧末期PN为13mg/g-VSS,厌氧末段为20mg/g-VSS.在整个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PS含量一直高于PN.由此可见,PS所具有的黏性作用在颗粒的形成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An/O交替的运行方式会对SBR所特有饱食/饥饿效应起到强化作用,刺激微生物分泌大量的EPS,同时筛选出具有厌氧储存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从而促进了颗粒污泥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好氧颗粒污泥 饱食 饥饿期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好氧丰盛/缺氧饥饿模式驯化微生物积累内源聚合物并实现内源反硝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崔有为 王好韩 金常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3-1290,共8页
为了探究好氧丰盛/缺氧饥饿(O/A-F/F)模式驯化的微生物的内源积累能力和缺氧段内源反硝化的特性,并比较其与传统好氧丰盛/饥饿(O-F/F)驯化模式的差别,以添加乙酸的生活污水为底物,在F/F=0.1的条件下,采用O/A-F/F和O-F/F两种不同模式驯... 为了探究好氧丰盛/缺氧饥饿(O/A-F/F)模式驯化的微生物的内源积累能力和缺氧段内源反硝化的特性,并比较其与传统好氧丰盛/饥饿(O-F/F)驯化模式的差别,以添加乙酸的生活污水为底物,在F/F=0.1的条件下,采用O/A-F/F和O-F/F两种不同模式驯化活性污泥.结果表明,O/A-F/F模式的PHA产率为0.52,O-F/F模式的PHA产率为0.78.虽然O/A-F/F模式的PHA产率低,但是O/A-F/F模式具有内源反硝化功能,比内源反硝化速率为2.76 mg/(h·g).O/A-F/F模式下还原1 mol的硝酸盐需要2mol的内源PHA.2种选择模式下的菌群结构呈现差异,O/A-F/F模式下优势菌群为Beta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Lgnavibacteria和Bacteroidia.O-F/F模式富集的微生物主要为Bet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O/A-F/F运行模式可以实现好氧阶段污水中有机物的内源储存并在缺氧段用于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丰盛/饥饿 好氧丰盛/缺氧饥饿 聚羟基脂肪酸酯 糖原 内源反硝化 菌群结构
下载PDF
饥饿期间增加曝气量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华 闫静 王晓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高有机负荷率8.0kgCOD(/m3·d)条件下,通过两种不同的曝气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即在反应器R1中采用恒定的曝气流量,而在反应器R2中,30min曝气后,进行沉淀和排水,然后采用较大的曝气流量进行曝气。研究发现:(1)外部基质在... 高有机负荷率8.0kgCOD(/m3·d)条件下,通过两种不同的曝气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即在反应器R1中采用恒定的曝气流量,而在反应器R2中,30min曝气后,进行沉淀和排水,然后采用较大的曝气流量进行曝气。研究发现:(1)外部基质在前30min被快速降解,其溶解性有机碳DOC基本被消耗到最低水平;(2)在中途排水后的饥饿状态下增加曝气量的反应器R2相对于曝气量一直不变且中途未排水的R1而言,颗粒变的大而疏松,即:在R2中颗粒尺寸>0.9mm占有93%,而颗粒密度均<1.016g/mL。(3)反应器R2在饥饿状态下增加曝气量可以使胞外多聚物(EPS)糖类被当作基质被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布 饥饿状态 饱食状态 有机负荷率 粒径分布 剪切力
下载PDF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苏全有 李风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有关民国时期河南灾荒史的研究,严格意义上讲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方才真正起步,学界发表了一些文著,取得了一定成果。总体看来,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似更明显。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南 灾荒
下载PDF
乾隆朝灾赈类型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祥稳 余林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赈济灾民政策措施的集大成者。乾隆即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赈济类型的确定这一灾赈的关键问题,在清代首次实现了有例可循和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了将历史继承与适时创新相结合。针对灾后不同时段内灾民的不同窘...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赈济灾民政策措施的集大成者。乾隆即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赈济类型的确定这一灾赈的关键问题,在清代首次实现了有例可循和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了将历史继承与适时创新相结合。针对灾后不同时段内灾民的不同窘况和需求,在中国荒政史上第一次确定了抚恤口米、抚恤、急赈、大赈和展赈等多种灾赈名目,使灾赈类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拯灾民于困厄,也为后世灾赈相关事宜提供了有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赈类型 政策规定 荒政 乾隆朝
下载PDF
清代光绪、宣统年间新疆荒政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付新 张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清代新疆灾荒是中国灾荒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宣统年间新疆灾害种类多,受灾范围广,呈现易发、多发、持续的地域性特征。清朝政府因应新疆的赈灾需求进行赈灾,体现了完备的报灾、勘灾和查赈的赈灾体系和赈灾制度。但光绪后期清朝政府... 清代新疆灾荒是中国灾荒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宣统年间新疆灾害种类多,受灾范围广,呈现易发、多发、持续的地域性特征。清朝政府因应新疆的赈灾需求进行赈灾,体现了完备的报灾、勘灾和查赈的赈灾体系和赈灾制度。但光绪后期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财政捉襟见肘,使新疆诸多赈灾政策和措施流于形式。这些灾荒对新疆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这一时期新疆灾害进行历史分析和多维度解读,可为当代新疆科学预防自然灾害、赈灾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政 光绪、宣统年间 历史分析 边疆安全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河南灾荒对河南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新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27-31,共5页
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南灾荒严重,给河南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灾荒严重发展的最主要的后果是造成人口的流移和死亡。水旱灾害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给当地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危害,突如其来的水灾会在瞬间将人葬身于波涛之中,遥... 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南灾荒严重,给河南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灾荒严重发展的最主要的后果是造成人口的流移和死亡。水旱灾害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给当地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危害,突如其来的水灾会在瞬间将人葬身于波涛之中,遥遥无期的旱灾带来的灾难更加可怕,它逐渐地吞噬着灾区的生灵。灾害所造成的恶劣环境使灾民无法生活,被迫远走他乡,造成了充满血泪的流民潮,有的流民加入到土匪行列,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灾荒 河南社会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的战争与灾荒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祥成 刘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8-101,共4页
战争与灾荒作为民国时期的两大显征,其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连年内战,国库空虚,水利建设经费竭蹶,致使政府防灾无力;战争本身也会带来兵灾,破坏城乡生产、生活设施条件,降低社会层面抵御灾荒的能力;"九.一八"与"一.... 战争与灾荒作为民国时期的两大显征,其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连年内战,国库空虚,水利建设经费竭蹶,致使政府防灾无力;战争本身也会带来兵灾,破坏城乡生产、生活设施条件,降低社会层面抵御灾荒的能力;"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既是1931年江淮水灾的产物,同时又加重了水灾救济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1931年江淮水灾 战争 灾荒
下载PDF
先秦荒礼探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红玲 陈戍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荒礼是我国古代社会礼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已多有举行。据史料记载,先秦荒礼大致有祷神、变礼、减缮减用以及提供财物赒补等几种表现形式。在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 荒礼是我国古代社会礼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已多有举行。据史料记载,先秦荒礼大致有祷神、变礼、减缮减用以及提供财物赒补等几种表现形式。在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财物,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先秦以后,荒礼仍被社会各阶层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荒礼 饥荒
下载PDF
从一尊到多元:晚清社会救济机制的结构性演变及其意涵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益化。这些情况表明,晚清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一方面日渐脱离主要依靠国家力量的旧式轨道,另一方面在创造性融合本土和外来因素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颇具新兴意味的社会救济事业,从而构成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救荒 仓储 慈善 晚清时期
下载PDF
中国古代荒政思想与赈济制度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宾 党晓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1-84,共4页
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古代封建政府和劳动人民采取了积极措施防灾抗灾,他们兴修水利、改进农作技术、采用各种方法防灾抗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古代荒政思想,并由此衍生出了赈济制度。赈济制度以三仓制度为核... 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古代封建政府和劳动人民采取了积极措施防灾抗灾,他们兴修水利、改进农作技术、采用各种方法防灾抗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古代荒政思想,并由此衍生出了赈济制度。赈济制度以三仓制度为核心,以储粮备荒和临灾施赈为基本方式,并辅之以减少政府开支、整肃吏治、鼓励生育、减轻灾民负担等措施,以秦汉时期为重点探析古代赈济制度形成及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荒政思想 赈济制度 秦汉时期
下载PDF
无基质匮乏条件下好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14
作者 周延年 李军 +4 位作者 韦甦 丁赏 张宇坤 倪永炯 苏志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99,103,共4页
在无基质匮乏条件下,考察了分别采用人工配制污水(以醋酸钠为碳源,易生物降解)和实际生活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可能性,并对基质丰富—匮乏环境是否为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必要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无基质匮乏条件下,采用两种污水... 在无基质匮乏条件下,考察了分别采用人工配制污水(以醋酸钠为碳源,易生物降解)和实际生活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可能性,并对基质丰富—匮乏环境是否为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必要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无基质匮乏条件下,采用两种污水均可实现好氧污泥的颗粒化;但配制污水培养的颗粒污泥质轻,SVI值高达130mL/g,而实际生活污水培养的颗粒污泥密实,SVI值基本保持在30mL/g左右;当采用配制污水的反应器转变为基质丰富—匮乏运行方式后,其颗粒污泥的SVI值可降至38mL/g左右。由此表明,基质丰富—匮乏环境并不是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必要条件,但有利于易生物降解污水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而在无基质匮乏情况下,相对较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水也可培养出性能较好的颗粒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基质 丰富-匮乏 生活污水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河南灾荒的社会成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全有 李风华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21-26,86,共7页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南 灾荒 社会成因
下载PDF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及其影响——以皖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文善 梁家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6-90,共5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和社会政治原因,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主要有洪涝灾害、蝗灾、旱灾以及疾疫。其中,民国10年、20年及27年水灾是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最著名的三次大水灾。这一时期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和社会政治原因,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主要有洪涝灾害、蝗灾、旱灾以及疾疫。其中,民国10年、20年及27年水灾是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最著名的三次大水灾。这一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主要有4个特点,即以洪涝灾害为主,间隔时间短,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后果严重,持续时间长,多灾并发等。灾荒造成了诸如民众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到损失和破坏、流民增多、匪祸严重等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不仅对流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流域内人民长期贫困与落后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淮河流域 灾荒 皖北地区
下载PDF
论清代前期的“千叟宴”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洪军 高廷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千叟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弘扬的尊老爱老、关注妇女、发挥老年人余热、团结各民族、建设睦邻友好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精神值得肯定。全国各地经皇帝钦点的老人千里迢迢进京赴宴,劳民伤财,赴宴... "千叟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弘扬的尊老爱老、关注妇女、发挥老年人余热、团结各民族、建设睦邻友好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精神值得肯定。全国各地经皇帝钦点的老人千里迢迢进京赴宴,劳民伤财,赴宴者的等级差别与滋生腐败等现象亦为后人所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盛世” “千叟宴” 尊敬老人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赈济救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腊敏 张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抗战期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社会条件和混乱的战争背景下,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灾荒。面对灾害,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划拨赈济粮款,实施以工代赈。一方面,通过组织垦荒、发放农贷、创办义仓、恢复民间借贷等鼓励灾民互济自救... 抗战期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社会条件和混乱的战争背景下,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灾荒。面对灾害,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划拨赈济粮款,实施以工代赈。一方面,通过组织垦荒、发放农贷、创办义仓、恢复民间借贷等鼓励灾民互济自救;另一方面,又通过植树造林、卫生防疫、兴修水利等加强灾前防治,以帮助边区群众渡过灾荒。边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体现了现代化的救灾理念,为当前我国开展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边区政府 赈济救灾
下载PDF
乾隆时期皖北地区灾荒及其危害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睿君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与总结发现,乾隆时期,皖北地区曾多次发生水灾、旱灾、地震、雹灾、蝗灾,其中,以水灾最为频繁。自然灾害的频发对皖北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致使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减少,同时也使当地民众的物质财富备受损... 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与总结发现,乾隆时期,皖北地区曾多次发生水灾、旱灾、地震、雹灾、蝗灾,其中,以水灾最为频繁。自然灾害的频发对皖北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致使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减少,同时也使当地民众的物质财富备受损失,对本区域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也促使统治者不断完善各项荒政措施,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皖北 灾荒
下载PDF
论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对河南妇幼的救助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对河南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义赈。鉴于河南大量妇幼被卖、人种欲绝的严峻形势,江南士绅与豫苏两省官方合作,采取官截民遣的方式,由官方设卡拦截,民间力量筹款设局,对被卖妇幼实施代赎、留养和资遣。经各助赈局及专... 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对河南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义赈。鉴于河南大量妇幼被卖、人种欲绝的严峻形势,江南士绅与豫苏两省官方合作,采取官截民遣的方式,由官方设卡拦截,民间力量筹款设局,对被卖妇幼实施代赎、留养和资遣。经各助赈局及专门代赎机构的努力,代赎妇幼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江南士绅之所以要对妇幼实施特别救助,除妇幼在灾荒年间最易受到伤害外,还有道德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妇女被卖关乎名节,幼孩被卖有关宗嗣。对这两类人进行特殊救助,能够寓教化于救荒之中,在救荒的同时,维持灾区的教化,使灾区民众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能延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道德。救命兼救心,这正是江南士绅赴河南义赈的双重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戊奇荒 江南士绅 河南妇幼 代赎 教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