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wave velocity of Archaeozoic felsic rocks from North China and its existing location in the crust
1
作者 孙君秀 谢亦汉 张友南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0年第6期664-673,718,共11页
This paper contains two contents. The first is seismic velocity of felsic crystalline rocks of North China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s and at both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he second is heating acou... This paper contains two contents. The first is seismic velocity of felsic crystalline rocks of North China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s and at both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he second is heating acoustic emission of felsic rocks at atmosphere pressur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quartz (-( transition.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show that velocities of the felsic crystalline rocks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sic rocks and no visible relationship with metamorphic phase. The velocity curves of rocks containing quartz display peaks of the (-( phase reaction,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rocks in configuration. Whe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is up to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quartz at the atmosphere pressure, felsic hypometamorphic rocks and magma granite produce acoustic emission. While the other kind of the granite generated by metasomatism does not produce acoustic emission. These results have the following implications. It explains the crustal constit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geoscientific data, and clarifies the existing space of ( quartz and ( quartz. I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 quartz transition and dehydration melting of amphibole and biotite in the lower crustal rocks of the Cenozoic tectonic subsidence area ar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faulting (tensional fault) and seis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felsic rocks phase transition acoustic emissix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the Eocen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and High-Mg Potassic Rocks along JARSZ:Implication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Eastern Tibet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 Jianlin XU Jifeng +1 位作者 WANG Baodi KANG Zhi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48-1460,共13页
Eocen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and the high-Mg potassic volcanic rocks(HMPR) occur along the Jinshajiang-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JARSZ) in eastern Tibet.Compared with the HMPR,which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 Eocen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and the high-Mg potassic volcanic rocks(HMPR) occur along the Jinshajiang-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JARSZ) in eastern Tibet.Compared with the HMPR,which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sourced from an enriched mantle,th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show similar K_2O contents,enrichment in LREE and LILE,particularly radiogenic isotope(e.g.Sr and Nd) features much similar to the former,implying generation of th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most likely related to the HMPR,although they both have clearly different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i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imilar Sr-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and HMPR in eastern Tibet indicate that both of them were possibly formed by a similar tectonic process(event).Combining the basic dikes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Tibet,we suggest that the break-off of north-dipping Neo-Tethyan slab in southern Tibet during 50-40 Ma,triggered formation of high-Mg potassic magma.This led to developing felsic porphyric magma production by partial melting of underplating HMPR in the lower crust,or fractionation crystallization of the high-Mg potassic magmas.The break-off of slab in the Eocene may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abundant ore-forming material related to earlier subduction events,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the porphyric deposits along JARSZ in eastern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CEN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HMPR break-off eastern Tibet
下载PDF
The possible source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felsic volcanic rocks,Eastern Desert,Egypt of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Constraints from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pectrometric prospection
3
作者 Gehad.M.Saleh Bahaa.M.Emad +1 位作者 Ibrahim.B.Abdel Kader Rania.M.Sakr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19-845,共27页
The present work deals with the detailed geology,mineralogy,geochemistry,and spectrometric prospection of the felsic volcanic rocks at the Eastern Desert,Egypt of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Felsic volcanic rocks are an... The present work deals with the detailed geology,mineralogy,geochemistry,and spectrometric prospection of the felsic volcanic rocks at the Eastern Desert,Egypt of the Arabian-Nubian Shield.Felsic volcanic rocks are an essential source for rare earth elements(REEs)and uranium occurrences in this area.They are compositionally uniform with tholeiitic to calc-alkaline affinities,peraluminous and belong to the series of rhyolite with high-K melt.They exhibit more enrichment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e.g.Zr,Ta,Nd,Th,and U)and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e.g.Pb and Rb)compared to the country rocks of the studied area,with REE ranging from 188.20 to 442.70 ppm and strong depletion in Ti,Sr,P with deep negative Eu oddities.The felsic volcanic rocks were mostly generat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quartz-amphibolite facies accreted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Positive oddities of Zr-U-Th for the felsic volcanic rocks determine the involvement of crustal materials.Felsic volcanic rocks are found in A-type suites of magma and represent highly fractionated rocks derived from rhyolitic magma,with in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low-pressure environment and during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Felsic volcanic rocks have higher values of radioactivity in which eU range from 0.5 to 121 ppm and eTh from 1.0 to 415.10 ppm.The high values of eU and eTh can be ascrib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uranium and the presence of accessory minerals of radiogenic nature such as uranophane,uranothorite,zircon,and monazite.Uranophane is considered as the mineral with most enriched uranium contents in the studied felsic volcanic rocks in which(UO2=87.30 wt%).Also,they are enriched with REE-bearing accessory minerals comprising allanite,titanite,and apatite.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fel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tudied areas are inappropriate to clear the feasible economic potentialiti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U occurrences;itemized and invaluable explorational work is as yet needed.Whilst,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ineralization,owing to U and Th and their radiogenic daughter products,is observed and must be elaborated minu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lsic volcanic rocks GEOCHEMISTRY RE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EGYPT Arabian-Nubian Shield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长英质岩浆作用:对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与演化过程的启示
4
作者 徐长贵 侯明才 +4 位作者 吴克强 熊富浩 尤丽 李成祥 王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50-2468,共19页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期长英质岩浆作用(271~217Ma),且岩浆活动具有自南向北迁移的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具有较低的FeO/MgO和10000×Ga/Al比值,且强烈亏损Zr、Hf、Nb、Ta等元素,属于典型的陆缘弧I型花岗岩类;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岩浆岩均具有较高的SiO_(2)、Mg^(#)、10000×Ga/Al和FeO/MgO比值,大多属于A型花岗岩类。同时,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具有较低的Hf同位素组成(ε_(Hf)(t)=-7.61~-0.65),而中-晚三叠世长英质岩则大多具有较高的Hf同位素组成。岩石成因分析揭示,二叠纪-早三叠世I型花岗岩类起源于古老陆壳的部分熔融,而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类则部分起源于古老长英质地壳熔融,部分则起源于新生地壳熔融,并伴随有壳幔相互作用。综合分析表明,二叠纪-三叠纪期间南海北部陆缘主要受控于古特提斯造山作用控制,且先后经历了二叠纪至早三叠世的古特提斯洋壳俯冲、中三叠世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以及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等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二叠纪-三叠纪 长英质岩 岩石成因 构造演化 古特提斯
下载PDF
胶-辽-吉造山带辽河群含钴层位里尔峪组变火成岩成因机制及其对复杂构造演化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同宇 刘福来 +3 位作者 王舫 廉涛 邓文婷 孙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55-3089,共35页
辽河群里尔峪组变基性岩与变长英质粒状岩石记录了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复杂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该组不仅是辽东钴富集成矿的关键层位,也是深入探讨胶-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起始构造背景及其演化过程的关键研究对象。本文通过野外地... 辽河群里尔峪组变基性岩与变长英质粒状岩石记录了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复杂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该组不仅是辽东钴富集成矿的关键层位,也是深入探讨胶-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起始构造背景及其演化过程的关键研究对象。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对里尔峪组中变基性岩与变长英质粒状岩石的原岩属性、成因机制、年代格架及构造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胶-辽-吉带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与Co元素的初始来源的内在成因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里尔峪组变基性岩岩石主要由斜长角闪岩与变角闪石岩组成,变长英质粒状岩石包括浅粒岩和变粒岩。野外观察发现大量变基性岩侵入到变长英质粒状岩石中。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变基性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2160~2130Ma,变长英质粒状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为2200~2160Ma,两者共同经历了1950~1850Ma古元古代变质事件的改造。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变基性岩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斜长角闪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轻微富集LREE,类似E-MORB特征,Nb、Ta、Ti、Zr和Hf轻微亏损,暗示有限的流体交代和地壳混染,变质锆石ε_(Hf)(t)值为-2.3~5.9,t DM1集中在2200~2100Ma,表明其原岩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指示古元古代新生地壳生长事件;第二类斜长角闪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Nb、Ta和Ti元素明显亏损,Zr、Hf正异常,表明其原始岩浆在离开源区后可能经历了地壳混染;第三类变角闪石岩属于超基性岩,REE总量相对偏高,LREE相对富集,Nb、Ta、Ti、Zr和Hf明显亏损,显示出有限的地壳混染和大量流体交代,岩浆锆石ε_(Hf)(t)值为-2.3~6.7,t DM1集中在2500~2200Ma;变质锆石ε_(Hf)(t)值为-5.9~-0.4,t DM1集中在2500~2300Ma,其原岩应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在变长英质粒状岩石中,变粒岩的SiO 2含量低于浅粒岩的,二者原岩均属于钙碱性系列并具有相似地球化学属性,暗示原岩来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变长英质岩LREE富集而HREE相对亏损;Zr、Hf正异常,而Nb、Ta和Ti元素明显亏损,与弧源陆壳岩石特征相似;岩浆锆石的ε_(Hf)(t)值集中在-2~4,变质锆石ε_(Hf)(t)值则集中在-7~-1,两者t DM2集中在2900~2600Ma之间,表明其原岩为大陆下地壳太古宙TTG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变长英质粒状岩石与变基性岩均指示其原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并经历了弧后盆地持续张裂至碰撞造山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2200~2160Ma期间,狼林陆块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之间的大洋板块由西南向东北俯冲,随着俯冲的大洋岩石圈板块后撤,岩石圈开始伸展导致弧后盆地初始张裂;这一伸展作用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上覆太古宙大陆地壳;而由于持续的加热,大陆地壳开始部分熔融,形成了大量酸性火山岩(里尔峪组)及酸性侵入岩(条痕状花岗岩)。(2)2160~2130Ma期间,随着俯冲的大洋岩石圈板块后撤,导致上覆岩石圈进一步伸展减薄,弧后盆地继续拉张,软流圈地幔进一步上涌,减压熔融形成2160~2130Ma的基性岩浆;与此同时,软流圈上涌加热上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少量富集型基性岩浆。(3)1950~1850Ma期间,狼林陆块与龙岗陆块发生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发生区域内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里尔峪组钴的来源可能与基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火山喷发过程中沿裂隙的流体从基性岩中萃取了Co元素,进而在里尔峪组沉淀形成富钴层位,并经历了古元古代变质-变形事件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里尔峪组 变基性岩和变长英质粒状岩石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特征及沉积环境——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H3Ⅲ亚段为例
6
作者 金芸芸 李艳然 +4 位作者 李圯 黄帅博 罗曦 余梦丽 郑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阳凹陷H3Ⅲ亚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9种岩相类型,其中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是发育类型最多的细粒沉积岩;通过Mg/Ca、Al含量、Ti含量、(Fe+Al)/(Ca+Mg)、P/Ti、Sr/Ba和V/(V+Ni)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及岩相组合来分析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泌阳凹陷H3Ⅲ亚段沉积环境是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盐度为半咸水—咸水,陆源输入总体较强,气候变化相对较大,从下到上经历了干旱、干湿交替、湿润以及干旱的气候变化。岩相的垂向变化受气候、陆源输入、水深、水体盐度的影响,气候、陆源输入、水深决定了长英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的含量,而碳酸盐矿物的含量主要受到水体盐度和气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混合质页岩 长英质页岩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下载PDF
大别山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锆石U-Pb定年、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赵子福 郑永飞 +1 位作者 魏春生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51-1174,共24页
对大别山中生代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中酸性岩浆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全岩和单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富钾的中酸性侵入岩表现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P和Ti)负异常,与围岩片麻岩... 对大别山中生代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中酸性岩浆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全岩和单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富钾的中酸性侵入岩表现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P和Ti)负异常,与围岩片麻岩之间具有类似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初始Sr-Nd-Ph同位素组成。锆石U-Pb年龄指示了早白垩世(121~131Ma)的岩浆结晶年龄。通过CL照相和SHRIMP定年在某些锆石颗粒中发现了老的继承核,年龄分别为742~815Ma和222Ma。这些新元古代和三叠纪核年龄分别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原岩年龄和超高压变质年龄一致。尽管石英和锆石具有较小的δ^(18)O值变化范围(石英:6.30‰~8.66‰,锆石:4.14‰~6.11‰),全岩和其它单矿物氧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全岩:0.07‰~7.13‰,钾长石:0.55‰~7.40‰,斜长石:-4.88‰~6.96‰),大多数锆石具有与正常地幔锆石(5.3±0.3‰)一致的δ^(18)O值。大多数样品的石英-锆石之间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分馏,而其它矿物(如,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与锆石之间则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指示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相互作用的扰动。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别山中生代中性岩起源于加厚基性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在岩浆侵位过程中伴随有结晶分异作用;而花岗岩则起源于与北大别TTG正片麻岩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中性地壳的部分熔融。因此,大别山中生代中酸性岩岩浆源区是三叠纪扬子陆块俯冲产生的加厚地壳,形成机制可能与早白垩世地幔超柱事件热扰动所引起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岩 氧同位素 锆石 U-PB 中生代 大别山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天柱山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徐小军 赵子福 +1 位作者 郑永飞 魏春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7-622,共16页
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天柱山燕山期中酸性岩进行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放射成因同位素、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指示这些碰撞后岩浆岩是俯... 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天柱山燕山期中酸性岩进行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放射成因同位素、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指示这些碰撞后岩浆岩是俯冲陆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研究发现,这些中酸性岩表现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负异常以及Pb正异常。它们都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062-0.7083)和较低的εNd(t)值(-17.1--19.7),与北大别杂岩的变化范围一致。单矿物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石英:7.48-9.16‰,钾长石:3.76-7.80‰,斜长石:2.06- 6.96‰,锆石:4.16-5.83‰),大多数样品锆石具有与正常地慢锆石(5.3±0.3‰)一致的δ18O值。大多数样品的石英-锆石之间达到并保存了岩浆结晶时的氧同位素平衡分馏,而其它矿物(如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与锆石之间大多表现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表明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相互作用的扰动。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别山中生代中性岩可能是由加厚的扬子板块基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并经结晶分异形成的,花岗岩是由化学组成类似于北大别TTG片麻岩的中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岩 氧同位素 锆石 中生代 大别山
下载PDF
南兴安岭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被引量:63
9
作者 高晓峰 郭锋 +2 位作者 范蔚茗 李超文 李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748,共12页
南兴安岭地区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第一类火山岩以满克头鄂博组的安山-英安岩和流纹岩组合为代表,其SiO2为60.0-74.9%,MgO变化在0.36- 2.04%之间,具... 南兴安岭地区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第一类火山岩以满克头鄂博组的安山-英安岩和流纹岩组合为代表,其SiO2为60.0-74.9%,MgO变化在0.36- 2.04%之间,具有LREE略富集的REE配分模式(Ce/YbCN=2.6-3.0)和富集Rb、Ba、K和不同程度的Nb-Ta、Ti-P-Sr亏损的微量元素特征;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类似于同期的玄武安山岩(87Sr/86Sr(i)=0.70522-0.70709;εNd(t)=-1.5- -0.4),而且在空间上与玄武岩共生,为玄武质岩浆高度分异或同化混染作用(AFC)的产物。第二类以玛尼吐组英安岩为代表,以富Al2O3(15.87-16.36%)、Na2O(4.63-4.79%,K2O/Na2O<0.4)、高Sr(709-832μg/g)、低Y(6.9-10.4μg/g) 和低HREE(如Yb=0.37-0.51μg/g),具有与现代俯冲带adakite岩石相似的特征;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它们较同期或近期玄武安山岩更低Sr和高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409-0.70425;εNd(t)=+0.9-+2.1),为造山带下地壳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物,其低Y和HREE以及高Sr的特点说明残留源区中有石榴子石存在,而斜长石为主要熔融相进入熔体。在熔融动力学方面,同期的玄武岩浆底侵提供大量的热源导致下地壳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南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不同成因类型中酸性火山岩为造山带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地幔起源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和深部岩浆房分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中酸性火山岩 晚中生代 南兴安岭
下载PDF
天宝山组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0
10
作者 耿元生 杨崇辉 +3 位作者 杜利林 王新社 任留东 周喜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3,共8页
川西会理一带出露的天宝山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它们的SiO2含量为68.78%~76.96%,K2O含量明显大于Na2O含量,Na2O/K2O比值介于0.01~0.34之间,多属于流纹岩。酸性火山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Eu的负异常明显,Eu/Eu*=0.18~0.35。微... 川西会理一带出露的天宝山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它们的SiO2含量为68.78%~76.96%,K2O含量明显大于Na2O含量,Na2O/K2O比值介于0.01~0.34之间,多属于流纹岩。酸性火山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Eu的负异常明显,Eu/Eu*=0.18~0.35。微量元素中Ba、Ta、Nb、Sr、Ti相对亏损。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相似。酸性火山岩的εNd(t)值介于-5.32到-4.78之间,与地壳衍生的S型花岗岩相似,表明天宝山组酸性火山岩主要来自先存的地壳物质。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天宝山组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28±9Ma,属于中元古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山组 酸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下载PDF
阿尔泰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7
11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4 位作者 厉子龙 肖文交 李继亮 董传万 余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4,低-中等Ti/Zr值(介于4.9~53.46);稀土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无Eu或中等的负Eu异常;且在蜘蛛网图上显示LlLE富集,Nb和Ta亏损的特征。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新疆北部哈巴河晚占牛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是在古亚洲洋北侧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足作为古亚洲洋从SW至NE方向朝西伯利亚古板块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岛弧环境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北部
下载PDF
鲁西新太古代济宁群含铁岩系形成时代——SHRIMP U-Pb锆石定年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伟 王世进 +5 位作者 刘敦一 李培远 董春艳 颉颃强 马铭株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5-1181,共7页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含砾绿泥绢云千枚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7Ga,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61±0.01Ga。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56±0.02Ga。研究表明,济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济宁群在岩石组合、变质作用方面与鞍山、冀东以及五台地区同时代含硅铁建造的表壳岩系有差别,但是与本溪南芬铁矿的岩石组合有相似之处。这些可能为我国的隐伏太古宙BIF铁矿的研究与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群 新太古代 变质长英质火山岩 BIF SHRIMP定年 鲁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宁辽阳地区辽河群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井胜 邢德和 +5 位作者 刘淼 李斌 杨浩 田德欣 杨帆 汪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92-2810,共19页
辽宁省辽阳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辽河群里尔峪组及高家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本文通过对酸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辽河群形成时代,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这套酸性火山岩岩... 辽宁省辽阳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辽河群里尔峪组及高家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本文通过对酸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辽河群形成时代,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这套酸性火山岩岩性包括流纹岩、变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角岩化流纹岩和弱硅化流纹岩,对其中6件样品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CL图像显示辽河群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显示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期:2190~2180Ma、2110~2100Ma、1970~1960Ma,结合其中存在继承锆石的结果认为辽河群至少存在3期岩浆活动,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于2.19~1.96Ga,其形成时代大约持续了230Myr左右。野外接触关系的观察及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前人研究表明"辽吉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16Ga,通过野外观察其与辽河群之间均为构造接触。D1442-1和D1444-2两个样品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80±12Ma、2190±13Ma,均略早于"辽吉花岗岩",结合其与辽河群野外关系,认为"辽吉花岗岩"应该不是作为沉积基底,而是与辽河群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辽河群流纹岩Al_2O_3含量16.33%~16.90%,K_2O含量4.62%~4.77%,K_2O+Na_2O含量5.97%~7.54%,含铝指数(A/CNK)比较高为1.27~1.50,为过铝质岩石,显示富铝、高钾特征。此外流纹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亏损Ba、Sr、Ti,较高的Zr及(Zr+Nb+Ce+Y)含量、10000Ga/Al比值等特点都显示为A型花岗岩,说明其形成于地壳减薄环境。本文在辽河群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与前人在南辽河群识别出的变质流纹岩组成了酸性端元(2201~1960Ma),同时期存在的基性火成岩(2198~1869Ma)为基性端元,证明了辽河群"双峰式火山岩"的存在,暗示辽河群形成于伸展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阳 辽河群 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构造背景
下载PDF
溧水盆地两类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被引量:25
14
作者 高晓峰 郭锋 +1 位作者 李超文 蔡观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下扬子地区溧水盆地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第1类以龙王山组粗面安山岩为代表,它们在空间上与玄武岩共生,SiO2含量为58.0%~5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 下扬子地区溧水盆地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第1类以龙王山组粗面安山岩为代表,它们在空间上与玄武岩共生,SiO2含量为58.0%~5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104×10-6~117×10-6,Ba=651×10-6~695×10-6)及LREE(如Ce=47.4×10-6~49.0×10-6),强烈亏损Nb_Ta,基本无Eu异常或弱异常(Eu/Eu=0.87~1.01,平均值为0.95),和同期玄武岩具有非常相似的Sr和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551~0.70557;εNd(t)=-3.6^-2.9],为同期基性岩浆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第2类火山岩由大王山组粗面岩组成,其SiO2含量为61.9%~66.4%,MgO变化在1.07%~2.56%之间,表现出与龙王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类似的微量元素元素特征,但具更高的K2O、Rb、Th、REE、HFSE和低的FeOT、TiO2、P2O5、CaO、Sr和相容元素含量,较龙王山组基性火山岩具高Sr和低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663~0.70813;εNd(t)=-7.7^-4.8],其高钾、准铝质的英安岩成分特征难以通过地壳部分熔融作用来解释,而相对同期基性火山岩高Sr而低Nd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它们为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大陆上地壳物质同化混染作用(AFC)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中酸性火山岩 晚中生代 溧水盆地
下载PDF
阿尔金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火山岩SHRIMP年龄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柏林 李松彬 +11 位作者 蒋荣宝 陈正乐 韩凤彬 崔玲玲 李丽 赵树铭 祁万修 杨屹 王世新 王永 周永贵 郝瑞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8-727,共20页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是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中段。该区广泛发育火山-沉积岩系,前人将其确定为中元古代。本文运用锆石SHRIMP U-Pb方法对区内火山-沉积岩系中...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是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中段。该区广泛发育火山-沉积岩系,前人将其确定为中元古代。本文运用锆石SHRIMP U-Pb方法对区内火山-沉积岩系中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测年,获得477-485Ma的年龄,确认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喷发活动的存在。同时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套火山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构造环境,其岩浆源具有I型及I与S过渡类型特点。结合前人对红柳沟-拉配泉一带的蛇绿混杂岩、高压变质泥岩、榴辉岩、中酸性侵入岩等相关年代资料及构造环境示踪,作者认为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大地构造环境,其时限与蛇绿混杂岩的末期非常接近,代表了洋壳俯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中酸性火山岩。据此可以将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一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期(晚元古代末-寒武纪,蛇绿混杂岩年龄510-580Ma,但扩张起始会早一些)、洋壳板块俯冲碰撞期(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年龄为477-488 Ma(部分花岗岩年龄延迟到467Ma左右),以及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年龄479-491Ma),碰撞后伸展期(晚奥陶世—志留纪,蛇绿混杂岩变质基质岩系的变质年龄450-455Ma,代表蛇绿混杂岩最后就位,碰撞—碰撞后S型碱性花岗岩年龄417-431Ma,代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三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火山岩 SHRIMP年龄 构造环境与演化 喀腊大湾地区 阿尔金山
下载PDF
东秦岭二郎坪群长英质火山岩成因及其对VMS型矿床成矿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勇航 赵太平 陈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9-412,共14页
东秦岭二郎坪群位于宽坪群和秦岭群之间,是一套海相火山岩-沉积岩建造,形成于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火山岩中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主要赋存于东二郎坪群刘山岩组和西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的长英质火山岩(变石英角斑岩、变凝灰... 东秦岭二郎坪群位于宽坪群和秦岭群之间,是一套海相火山岩-沉积岩建造,形成于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火山岩中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主要赋存于东二郎坪群刘山岩组和西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的长英质火山岩(变石英角斑岩、变凝灰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富集LILLE、亏损HFSE(Nb、Ta),高的Th/Ta(平均值为24.0),显示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源区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二郎坪群火山岩的^(147)Sm/^(144)Nd为0.107754~0.154978,^(143)Nd/^(144)Nd为0.512465~0.512895,ε_(Nd)(t=467Ma)为+0.83~+7.63,表明它们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镁铁质岩浆上升到中地壳(10~15 km),经过AFC演化形成长英质岩石。通过蚀变指数AI(alteration index)和CCPI(chlorite-carbonate-pyrite index)对二邓坪群长英质火山岩的蚀变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矿体下盘的长英质火山岩明显受到热液蚀变的影响,有别于区域成岩蚀变的岩石,反映成矿热液流体上升对围岩的热液蚀变作用。因此,有效区分热液蚀变或者区域成岩蚀变,可以指导找矿工作。根据东、西二郎坪群火山岩Zr/Y比值、Sr同位素的差异,认为西二郎坪群矿床(水洞岭和上庄坪)形成于初始的弧后盆地,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形成富Pb的矿床(类似于黑矿型);而东二郎坪群矿床(刘山岩)可能形成弧后盆地的成熟阶段,类似于斐济盆地,形成富cu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二郎坪群 长英质火山岩 VMS型矿床 热液蚀变 成矿环境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于峻川 莫宣学 +4 位作者 董国臣 喻学惠 邢凤存 李勇 黄行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84-2194,共11页
大面积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二叠纪玄武岩构成了面积250000km2的大火成岩省(LIP),长英质火山岩的发现为塔里木二叠纪火山作用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本文从塔北地区约5000m深的钻井中收集了4件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的样品。通过对其进行锆... 大面积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二叠纪玄武岩构成了面积250000km2的大火成岩省(LIP),长英质火山岩的发现为塔里木二叠纪火山作用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本文从塔北地区约5000m深的钻井中收集了4件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的样品。通过对其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得出其形成时代为274~282Ma,为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具有高钾的特征K2O+Na2O=7·29%~8·34%,K2O/Na2O〉1,大部分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属于过铝质(A/CNK=1·32~1·53)。具有富集LREE和Zr、Hf、Y,亏损Sr、P、Ti、Nb、Ta等特征,微量元素分布曲线形态与地壳相近,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且显示出一定的负铕异常。通过Sr-Nd-Pb同位素的分析得出其源区有大量地壳物质,这与其具有较高的Th、U含量和与地壳平均值相似的Nb/La、Nb/U、Th/Ta相一致。综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的判断,认为塔北地区二叠纪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地幔柱活动背景下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火山岩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锆石U-Pb定年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吉林东南部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作用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超文 郭锋 +1 位作者 赵亮 李红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4-1088,共15页
详细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延吉地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微量元素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中等放射成因Sr、Pb及类似于硅质地球的Nd同位素... 详细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延吉地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微量元素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中等放射成因Sr、Pb及类似于硅质地球的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437~0.70525;^(206)Pb/^(204)Pb(i)=18.19~18.37,^(207)Pb/^(204)Pb(i)=15.54~15.57,^(208)Pb/^(204)Pb(i)=38.13~38.22;ε_(Nd)(t)=-2.75~+1.61)。其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类似于区域同期基性火山岩和大兴安岭地区同时代火山岩。这些广泛分布于吉林南部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是岩石圈地幔来源岩浆经分离结晶或地壳物质混染/AFC过程的产物。吉林省东南部晚中生代不同区域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对比结果显示,辽源-延吉与通化地区分属不同构造单元,其中辽源-延吉一带则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而通化地区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夹皮沟-松江断裂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中酸性火山岩 晚中生代 吉林东南部
下载PDF
弓长岭太古代条带状硅铁建造中长英质变质岩的原岩恢复及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曙光 林树道 +5 位作者 李彬贤 顾靖飞 张巽 高慰民 张丽达 金明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6-75,共10页
弓长岭太古代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的长英质变质岩为该地层的标志层(K和K_S层)。原岩恢复表明二矿区黑云母石英钠长变粒岩(K层)为含火山灰的中酸性火山熔岩;而岭东区的石榴云母石英片岩(K_S层)为含火山灰的泥砂质沉积岩,二者不能对比。据此... 弓长岭太古代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的长英质变质岩为该地层的标志层(K和K_S层)。原岩恢复表明二矿区黑云母石英钠长变粒岩(K层)为含火山灰的中酸性火山熔岩;而岭东区的石榴云母石英片岩(K_S层)为含火山灰的泥砂质沉积岩,二者不能对比。据此,本文补充和完善了该区地层剖面。它表明弓长岭硅铁建造生成于大陆边缘的陆棚浅海环境,其铁矿层赋存于一海进层序的中上部。该建造的沉积岩组合特征与绿岩带不同,而与典型的高级区表壳岩组合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代 硅铁建造 变质岩 原岩恢复
下载PDF
江西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吕劲松 张雪辉 +4 位作者 孙建东 骆学全 康丛轩 简崟峰 唐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3-1267,共15页
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侵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结合部位——钦杭结合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与之伴生有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环带结构明显,Th/U值较大(0.40-1.07),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 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侵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结合部位——钦杭结合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与之伴生有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环带结构明显,Th/U值较大(0.40-1.07),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171.0±1.6 Ma(n=15,MSWD=0.16)。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套中酸性侵入岩属于高钾过铝—偏铝质I型花岗岩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N/YbN=10.53-38.37),无明显Eu异常(δEu平均值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Ti,低Y(〈10.4×10^-6)、Yb(〈0.93×10^-6),高Sr/Y比值(〉26),具有弧型岩石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铜山矿区的中酸性岩石形成压力大于1.5GPa,熔体起源深度大于50km,源区为富含金红石的角闪榴辉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的挤压后松弛阶段,由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形成的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其埃达克质特性使其易于萃取、聚集铜金等成矿物质,因此具有扩大找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广丰 铜山中酸性侵入岩 埃达克质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