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影》作者顾春的纸上园林创作与园林实践考析
1
作者 宗琮 周向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此探究清代... 《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此探究清代女性具体参与造园的情况,并揭示《红楼梦》与女性园林活动的内在联系,梳理女性参与造园背后的文化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红楼梦》 《红楼梦影》 女性 顾春 纸上园林创作 园林实践
下载PDF
“海棠违时开”深层结构的重要意义——《红楼梦》象征方法研究
2
作者 杨旸 杨朴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海棠花系统是曹雪芹女性主义思想精神的象征。但是,海棠花违时开,就象征了大观园青春女儿自由欢乐生活,不是发生在女性主义的“春天”里,而是发生在贾府男权统治的“冬天”,因而它必然是一个大悲剧。海棠花违时开花之后,贾宝玉的“宝玉... 海棠花系统是曹雪芹女性主义思想精神的象征。但是,海棠花违时开,就象征了大观园青春女儿自由欢乐生活,不是发生在女性主义的“春天”里,而是发生在贾府男权统治的“冬天”,因而它必然是一个大悲剧。海棠花违时开花之后,贾宝玉的“宝玉”丢了;因为“宝玉”是从女娲补天那里带来的,因而是女性主义的象征,也是贾宝玉灵魂的象征。但是,由于“海棠违时开”象征了女性主义精神的凋零,贾宝玉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宝玉”丢失是贾宝玉灵魂丢失的象征。海棠花和“宝玉”都是从女娲补天神话那里衍生而来的象征,海棠花违时开和“宝玉”的丢失,是青春女儿凋零悲剧的原型性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海棠 象征 女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学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IP设计
3
作者 高佳馨 赵宇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15-1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发展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传统的文学著作更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作中的人物、背景、服饰、故事情节等多被动画、影视所应用。这些优秀的作品成功源于对传统著作的提炼、中国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发展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传统的文学著作更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作中的人物、背景、服饰、故事情节等多被动画、影视所应用。这些优秀的作品成功源于对传统著作的提炼、中国深厚的文化元素以及传统文化的底蕴。网络时代的传统文学著作更应与新颖创新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发挥文学的魅力同时让观者能够更沉浸其中。创新可爱的卡通IP形象作为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艺术表现形式,拥有不同的受众群体,通过年轻人喜爱、更容易接受的卡通IP形象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学著作,以《红楼梦》为例,让年轻人更自主、更投入地熟悉和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学著作,明确“中国文化”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形象 IP 文化产业
下载PDF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图像研究述评
4
作者 蓝岚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一向是中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而随着文学图像研究的日益深入,中日两国对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图像研究也有了深厚的积累。比较中日学界对于《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图像在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成果...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一向是中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而随着文学图像研究的日益深入,中日两国对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图像研究也有了深厚的积累。比较中日学界对于《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图像在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两国学界各自的研究优势与不足之处,以兹互鉴。述评涉及文学图像领域的跨学科合作研究、西方前沿理论的本土化应用、跨媒介的互文性研究以及图像叙事法及视觉模式的总结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红楼梦》 图像研究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5
作者 王美惠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66-168,共3页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古典小说,学者们对书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不计其数。为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和特征,找出形成女性角色们的悲剧的原因,分析并解读了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三个最主要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感受封...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古典小说,学者们对书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不计其数。为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和特征,找出形成女性角色们的悲剧的原因,分析并解读了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三个最主要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感受封建社会下各位女性角色各异的生活方式和她们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形象 女性 封建
下载PDF
从“无我”到“有我”——燕梦卿与薛宝钗形象比较
6
作者 吕婷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2-88,共7页
《林兰香》与《红楼梦》都是明清小说中的家庭题材作品,燕梦卿与薛宝钗分别是两部作品中重要的女性形象,二者在才貌、性格以及婚姻悲剧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角度来看,二者有着极大的不同:燕梦卿无论是为女还是为妇,都... 《林兰香》与《红楼梦》都是明清小说中的家庭题材作品,燕梦卿与薛宝钗分别是两部作品中重要的女性形象,二者在才貌、性格以及婚姻悲剧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角度来看,二者有着极大的不同:燕梦卿无论是为女还是为妇,都是一个甘愿牺牲自我、步步退让的奉献者,即“无我”;而薛宝钗则在不同阶段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和独立意识,即“有我”。通过文本分析和人物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薛宝钗身上所赋予的女性观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兰香》 《红楼梦》 燕梦卿 薛宝钗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红楼家长论——以贾母为中心
7
作者 王天天 陈洪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红楼梦》小说人物繁多,贾母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相对于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研究,贾母这一形象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作为封建家长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她的“福寿”“才德”;作为叙事元素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凸显作品主题、... 《红楼梦》小说人物繁多,贾母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相对于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研究,贾母这一形象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作为封建家长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她的“福寿”“才德”;作为叙事元素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凸显作品主题、营造叙事结构以及提供审美典范;作为管理者的贾母,主要体现在贾母的任人唯贤、无为而治。贾母形象所蕴含的女性观可以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来分析,曹雪芹的生命体悟与末世悲情的渗透对贾母形象的生成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贾母形象
下载PDF
戏剧生态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8
作者 肖贵成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1-55,123,共6页
清乾隆一朝,中国戏剧呈现繁荣之态。繁荣的戏剧生态为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红楼梦》借助各个人物在听戏、看戏和评戏中的不同表现,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的独特个性,塑造了典型。
关键词 戏剧生态 《红楼梦》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设计管理视角下的《红楼梦》服饰品牌形象设计
9
作者 潘芳扬 苏雅珏 彭梅 《纺织报告》 2023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章通过设计管理中的服装设计战略分析方法对以《红楼梦》文化为基础构建的虚构服饰品牌“桃之夭夭”的相关设计进行梳理分析。《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将其文化内涵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文化与服饰产品... 文章通过设计管理中的服装设计战略分析方法对以《红楼梦》文化为基础构建的虚构服饰品牌“桃之夭夭”的相关设计进行梳理分析。《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将其文化内涵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文化与服饰产品相融合提供新思路,为经典名著文学融入市场筑成桥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与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管理 《红楼梦》 服装设计 品牌形象 传统服饰
下载PDF
语言形象再现的文类冲突——以《红楼梦》对联翻译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小波 张映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0,97,共5页
对联作为汉语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层次语言组织形态的有机整体。《红楼梦》中的对联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语言形象美,主要表现为视象、音象和意象的形态美。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三种英译本中有关对联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联具... 对联作为汉语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层次语言组织形态的有机整体。《红楼梦》中的对联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语言形象美,主要表现为视象、音象和意象的形态美。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三种英译本中有关对联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联具有很强的抗译性。译者作为审美主体,要在译文中完全再现对联的视象、音象和意象美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笔者运用英语的形音义特点,在保证信息传达的真实可信方面做一些尝试性改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对联 翻译 视象 音象 意象
下载PDF
《红楼梦》雕版插图的图像叙事塑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海鹰 王希 吴诗中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图像叙事"的研究方法源于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理论",即透过图像的表层探究其背后深层的人物身份、故事内容、历史背景甚至于文化脉络,被广泛的运用到视觉艺术解读与西方美术史研究中。《红楼梦》代表... "图像叙事"的研究方法源于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理论",即透过图像的表层探究其背后深层的人物身份、故事内容、历史背景甚至于文化脉络,被广泛的运用到视觉艺术解读与西方美术史研究中。《红楼梦》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创造的最高水平,300多年来,从版本、诗词、工艺、饮食等多个研究视角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实际上,从印本出现的"程甲本"封面"绣像红楼梦"伊始,《红楼梦》的图像叙事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情景的铺设以及小说内容的传播与普及在视觉呈现层面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文以载道,图以载文",在版本众多的《红楼梦》插图中,图像与文本之间就存在"互文"的微妙关系,图像甚至形成了脱离文本而独立存在的"虚构世界",并从虚构之中映射出清代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红楼梦 插图
下载PDF
《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学形象变异与创造式想象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映先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7-50,共4页
本文根据形象学的理论探讨<红楼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问题.由于创造式想象的不可避免,文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是合理的,对提高译作质量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变异应该以对原作的准确理解为前提,任何主观任意的变异都会带来令人啼笑... 本文根据形象学的理论探讨<红楼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问题.由于创造式想象的不可避免,文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是合理的,对提高译作质量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变异应该以对原作的准确理解为前提,任何主观任意的变异都会带来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创造式想象 (红楼梦)翻译 形象变异
下载PDF
《红楼梦》是《金瓶梅》之“反模仿”和“倒影”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贵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7,共9页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金瓶梅》 反模仿 倒影
下载PDF
《红楼梦》与《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人物肖像刻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易淑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74-79,95,共7页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肖像是一种静态的类型刻画而不太具备明晰的个性化特征,类似于京剧的脸谱化装饰,但它特别重视人物由内而外的神韵的展现;而《德伯家的苔丝》对人物外在感官乃至局部细微处进行逼真的个型描摹,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肖像是一种静态的类型刻画而不太具备明晰的个性化特征,类似于京剧的脸谱化装饰,但它特别重视人物由内而外的神韵的展现;而《德伯家的苔丝》对人物外在感官乃至局部细微处进行逼真的个型描摹,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予以动态的呈现,特别重视女性不同于男性性别特征的含有性意味的肉体美的显现。这种区别一方面是由于两个文本受到了源自不同艺术观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审美观及性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 人物肖像 脸谱化 个性化 神韵 性意识
下载PDF
《红楼梦》作者的女性观与满族文化习俗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爽 陶广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8-71,共4页
《红楼梦》作者一反中国千百年来对女性的歧视姿态,转而尊敬甚至是崇拜女性。这一对女性的崇拜的思想一方面肇源于明代中叶以来的人性解放思潮,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作者曹雪芹身为满族人,而满族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以及萨满教的残留,其文化习... 《红楼梦》作者一反中国千百年来对女性的歧视姿态,转而尊敬甚至是崇拜女性。这一对女性的崇拜的思想一方面肇源于明代中叶以来的人性解放思潮,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作者曹雪芹身为满族人,而满族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以及萨满教的残留,其文化习俗中有着对于女性特别崇拜的特质。在满族文化风俗的影响下,《红楼梦》作者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女性崇拜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满族 女性崇拜 少数民族风俗
下载PDF
《红楼梦》服饰人生意象论——以晴雯为个案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祝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共4页
《红楼梦》人物的服饰人生意象,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意蕴,具有多重叙事张力,对才子佳人小说"信物"符号功能是全方位的超越。纵观《红楼梦》女性,晴雯于此最为突出。她的服饰人生意象以"撕扇"、"补裘"... 《红楼梦》人物的服饰人生意象,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意蕴,具有多重叙事张力,对才子佳人小说"信物"符号功能是全方位的超越。纵观《红楼梦》女性,晴雯于此最为突出。她的服饰人生意象以"撕扇"、"补裘"与"赠袄(甲)"贯通,在"空"的世界、"情"的世界和"色"的世界的多重比对中,诠释了晴雯生命存在的复调性,凸显曹雪芹的传神文笔,拓展读者阅读审美空间,对当代作家多有启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晴雯 服饰 人生 意象
下载PDF
译者介入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变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瑾 汪小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9-102,共4页
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实例,从译者的个人情感倾向、审美想象的不同运作以及译者文化取向等三个方面,揭示译者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作用于翻译效果,使人物形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对译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形象变异 译者的介入
下载PDF
《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树勤 张晓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8,157,共5页
《红楼梦》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与艺术经验,并对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象体系的建构、悲剧性审美基调的形成和叙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红楼梦》 接受背景 形象体系 悲剧基调 叙事艺术
下载PDF
尽其态,穷其神——《红楼梦》人物情态透视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文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赵嬷嬷、秋桐、金钏儿,都是小说中的非主要人物。但他们在各自的故事中又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主要"人物。她们的出现为小说人物个性化和故事的多彩性增添了魅力。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在艺术上却有他们自...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赵嬷嬷、秋桐、金钏儿,都是小说中的非主要人物。但他们在各自的故事中又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主要"人物。她们的出现为小说人物个性化和故事的多彩性增添了魅力。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在艺术上却有他们自己的奇光异彩。创作过程中极可能将平郡王府的家史和福彭的事迹作为"素材"融进了小说的故事之中。因此,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研究和文本解读都应该重视福彭及其家世的全面靠岸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形象 尤二姐 赵嬷嬷 秋桐 金钏儿
下载PDF
烛光灯影映红楼——《红楼梦》灯烛意象探微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5,共6页
灯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常见和重要的意象。《红楼梦》中的灯烛意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彰显人物气质和表现作品主题,其主人公如林黛玉等与灯烛意象的完美契合,可谓蕴藉深邃、涵泳深广。
关键词 《红楼梦》 灯烛 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