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ty Evaluation of Excessive Intake of <i>Lactococcus lactis</i>Subsp. <i>lactis</i>JCM 5805: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Trial
1
作者 Yukiko Kato Masaya Kanayama +3 位作者 Shu Yanai Hajime Nozawa Osamu Kanauchi Satoru Suzuk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8年第4期403-419,共17页
Background/Aims: Administration of a lactic acid bacterial strain,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JCM 5805 (LC-Plasma), is reported to prevent viral infection via activation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in mouse ... Background/Aims: Administration of a lactic acid bacterial strain,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JCM 5805 (LC-Plasma), is reported to prevent viral infection via activation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in mouse and human studies. As it is assumed that LC-Plasma is taken in excess when it is commercially provided as a supplement, we conducted a trial using capsules to give 250 mg LC-Plasma (5 times the effective anti-viral dose) every day for four weeks to healthy volunteer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excessive intake of LC-Plasma. Trial Desig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trial was conducted. Methods: Forty health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LC-Plasma group (daily intake of five capsules containing 50 mg heat-killed LC-Plasma cells per capsule) or the placebo group (daily intake of five placebo capsules with no LC-Plasma). Physical, hemat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urinary examinations and medical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evaluate safety. Results: No abnorm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fter excessive intake of LC-Plasma capsules when compared to the intake of placebo capsules. Conclusions: There are no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excessive intake of heat-killed LC-Plasma caps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lactococcus lactis Excessive Intake Safety
下载PDF
葛根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2
作者 杨欣 相君 +3 位作者 邓梅 杨颂 李文刚 林秋叶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3,共8页
该研究以葛根为原材料,以酶解率和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法处理葛根的酶解条件;以酶解液为发酵基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DA5为发酵菌种,制备葛根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试... 该研究以葛根为原材料,以酶解率和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法处理葛根的酶解条件;以酶解液为发酵基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DA5为发酵菌种,制备葛根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葛根最佳酶解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1.2%、酶解pH 6.5、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240 min;葛根乳酸菌饮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10^(5)CFU/mL、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2 h、蔗糖添加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葛根乳酸菌饮料乳酸菌活菌数为6.89×10^(8)CFU/mL,还原糖含量为17.37 g/L,总酸含量为43.50 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10%,异黄酮含量为0.71 g/L,葛根素含量为27.6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酶解条件 发酵条件 异黄酮 乳酸菌 葛根素
下载PDF
低酸泡菜发酵乳酸菌与酵母菌筛选及其共发酵研究
3
作者 陈骏飞 唐蓉 +4 位作者 王晖 刘毕琴 汤回花 李宏 史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不同发酵蔬菜的异型发酵乳酸菌(编号为L1~L6)和酵母菌(编号为M1~M6)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盐耐受性和发酵性能研究筛选优良菌株,并以自然发酵芥菜为对照,通过优良菌株组合发酵芥菜,考察发酵芥菜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 该研究以分离自不同发酵蔬菜的异型发酵乳酸菌(编号为L1~L6)和酵母菌(编号为M1~M6)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盐耐受性和发酵性能研究筛选优良菌株,并以自然发酵芥菜为对照,通过优良菌株组合发酵芥菜,考察发酵芥菜的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适用于低酸泡菜的复合发酵菌剂。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5在pH 4.5和4%NaCl含量下耐受性较好且24 h产酸量较少;少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M1、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M2和二孢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M4在p H 4.0和4%NaCl含量下耐受性较好且不产气、不产璞。将菌株L5分别和菌株M1、M2、M4组合发酵芥菜时,菌株M1在体系中生长较好,发酵10 d时活菌数达(2.41±0.06)lg(CFU/mL),而菌株M2、M4在发酵4 d后未检出;发酵结束时菌株L5和M1共发酵组乳酸菌活菌数[(5.71±0.02)lg(CFU/m 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酸含量(2.30±0.03)g/kg和亚硝酸盐含量(1.35±0.02)mg/kg也低于其他两个接菌发酵组,感官评分(85.00±2.12)最高,且有独特坛香味;自然发酵组泡菜未成熟,具有明显的生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酵母菌 耐受性 发酵性能 筛选 共发酵
下载PDF
The Citrate Metabolism in Homo-and Heterofermentative LAB:A Selective Means of Becoming Dominant over Other Microorganisms in Complex Ecosystems 被引量:2
4
作者 Gemelas Laetitia Degraeve Pascal Demarigny Yan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10期953-969,共17页
The citrate metabolism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for its aroma compound production. Among the 4-carbon (C4) by-products obtained from citrate fermentation, diacetyl is one of the bette... The citrate metabolism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for its aroma compound production. Among the 4-carbon (C4) by-products obtained from citrate fermentation, diacetyl is one of the better known products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buttery aroma of dairy products. A lot of documents deal with ways to improve diacetyl concentration in food matrices. Apart from these organoleptic advantages, in a microbial ecosystem, the citrate metabolism gives selective advantages to citrate positive microorganisms. Citrate metabolism allows the LAB to use another carbon source for their growth, withstand acidic conditions and generate a “proton motive force” (PMF). Moreover, the citrate/glucid co-metabolism leads to the fast release of organic compounds known for having bacteriostatic effect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the C4?pathway liberates diacetyl which is bacteriostatic.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describe the citrate metabolism and the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two homo- and heterofermentative LABLc diacetylactisandLeuconostocspp. Moreover, the way to shift the metabolic pathway toward the produc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is discussed for both of these fermentative types of bacteria. Finally, the selective advantages of citrate metabolism for LAB in complex microbial ecosystems are delin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ate Metabolism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biovar.diacetylactis Leuconostoc spp. Complex Microbial Ecosystems Homo-and Heterofermentat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下载PDF
一株刺参肠道乳酸菌的发酵条件及其对刺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磊 宋美玲 +4 位作者 周怡 程元秋 黎叶 邱少卿 赵彦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1,共7页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g/L、酵母提取物5.0 g/L、蛋白胨2.5 g/L;最适接种密度为4.70×10^(5)CFU/mL。在鼠尾藻粉中分别添加0、1.0×10^(5)(M5)、1.0×10^(7)(M7)、1.0×10^(9)(M9)CFU/g该菌株,进行30 d的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刺参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刺参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M9除外)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该菌株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刺参养殖上的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乳酸菌 鉴定 发酵 应用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重组乳酸菌的优化培养及其抗逆功能
6
作者 彭静静 卢华娟 +6 位作者 孙毓 刘辰星 王玲钰 岳世阳 方钰辉 刘小玲 王成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65-171,共7页
为获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重组乳酸菌NZ9000/pNZ8148-GPx(简称NG1)的最优生长条件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抗逆性情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NG1的生长条件,同时对该重组菌的体外抗H_(2)O_(2... 为获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重组乳酸菌NZ9000/pNZ8148-GPx(简称NG1)的最优生长条件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抗逆性情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NG1的生长条件,同时对该重组菌的体外抗H_(2)O_(2)、抗胆汁酸盐和抗酸胁迫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G1的最优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6℃、初始pH7.6、Na_(2)SeO_(3)浓度59μg/mL;NG1对各胁迫因素的最高耐受值分别为过氧化氢(H_(2)O_(2))1.5 mmol/L、胆汁酸盐0.20%、酸度pH6.0;耐受能力排序为优化培养NG1>常规培养NG1>常规培养NG0(NZ9000/pNZ8148),说明GPx基因的导入对乳酸菌的抗H_(2)O_(2)和胆汁酸盐胁迫功能有增强作用,且在最优培养时得到强化,但对酸度耐受性无明显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乳球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生长条件优化 耐受试验 抗逆功能
下载PDF
蓝莓酵素复合菌种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彬彦 党娅 黎坤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5-169,共5页
该研究以蓝莓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为发酵菌种制备蓝莓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复合菌种的最佳接种量;其次通过... 该研究以蓝莓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为发酵菌种制备蓝莓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复合菌种的最佳接种量;其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料液比对SOD活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株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0.1%、2%、0.47%,蓝莓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1.5 h,发酵温度31℃,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Bx,料液比1∶5(g:m L),在此优化条件下,蓝莓酵素的pH值为3.14,酒精度为0.2%vol,总酚含量为3.14 mg/mL,花色苷含量为26.06 mg/mL,乳酸菌活菌数为1.01×10~7CFU/m L,SOD酶活性为103.01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酵素 酵母菌 发酵工艺优化 乳酸菌 均匀设计试验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许能祥 丁成龙 +2 位作者 顾洪如 侯晓静 程云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U/g乳酸菌制剂,米糠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100 g米糠,同时设对照组(无添加物)。原料装入聚乙烯袋青贮,45 d后开袋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乳酸菌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分别提高了60.63%、3.82%、134.78%和332.64%,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53.74%、36.68%,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米糠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06%、17.08%、157.10%和349.31%,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44.90%、46.68%,且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乳酸菌+米糠组的青贮料发酵品质最佳,除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pH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与乳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综合各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米糠能更好地改善稻草青贮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米糠 稻草 发酵品质
下载PDF
西藏牦牛发酵乳中乳酸菌及酵母菌的特性与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庞晓娜 韩北忠 +2 位作者 陈晶瑜 杨葆华 金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西藏牦牛发酵乳中的优势菌株:发酵乳杆菌166A、乳酒假丝酵母37、酿酒酵母100、郎比克假丝酵母58在牛乳中的生长特性。探讨了发酵乳杆菌与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在发酵过程中3株酵母菌均对发酵乳杆菌166A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发酵乳杆菌... 研究了西藏牦牛发酵乳中的优势菌株:发酵乳杆菌166A、乳酒假丝酵母37、酿酒酵母100、郎比克假丝酵母58在牛乳中的生长特性。探讨了发酵乳杆菌与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在发酵过程中3株酵母菌均对发酵乳杆菌166A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发酵乳杆菌166A能抑制乳酒假丝酵母37的生长。酵母菌与发酵乳杆菌166A共同接种有利于保持产品冷藏期间活菌数的稳定,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共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发酵乳 乳酸菌 酵母菌 特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接种乳酸菌改善辣椒酱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琳 孟梦 +1 位作者 郭淼 侯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从成品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盐及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通过伯杰氏手册初步鉴定此菌株为肠膜明串珠菌。通过接种该乳酸菌来改善辣椒酱的风味品质。研究确定辣椒酱的发酵工艺为27℃下,接种1.3%的发酵种子液,发酵30天,添加9.4%的盐水... 从成品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盐及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通过伯杰氏手册初步鉴定此菌株为肠膜明串珠菌。通过接种该乳酸菌来改善辣椒酱的风味品质。研究确定辣椒酱的发酵工艺为27℃下,接种1.3%的发酵种子液,发酵30天,添加9.4%的盐水。发酵产品色泽鲜红,酯香和酱香浓郁。特别是总酸含量0.85%,高出自然发酵0.22%;维生素C最终含量68.24 mg/kg,高出自然发酵54.18%;亚硝酸盐含量0.27mg/kg,低于自然发酵9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酱 乳酸菌 接种发酵
下载PDF
固定化乳酸菌制备酸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冬生 张修世 杨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19,共3页
通过游离乳酸菌和固定化乳酸菌的凝乳实验,证明固定化乳酸菌适合制备酸奶。乳酸发酵体系的单一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制备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每100mL牛乳中添加20g固定化乳酸菌;添加8%(质量分数)蔗糖;培养温度42℃。
关键词 固定化乳酸菌 酸奶 发酵工艺 发酵动力学
下载PDF
一株高产乳酸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旭明 汪群慧 +1 位作者 任南琪 王孝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83-1486,1495,共5页
从食物垃圾中分离到1株乳酸高产菌株TD175,该菌株在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经72 h发酵,可产生78.56 g/L的乳酸.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TD175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的细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乳杆菌MR2菌株... 从食物垃圾中分离到1株乳酸高产菌株TD175,该菌株在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经72 h发酵,可产生78.56 g/L的乳酸.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TD175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的细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乳杆菌MR2菌株、植物乳杆菌(L.plan tarum)和戊糖乳杆菌(L.pen tosus)的相似性最高,均达到99%.菌株TD175经过耐酸选育得到的新菌株TD175-1的乳酸产量提高了10.7%.菌株TD175-1能促进食物垃圾的乳酸发酵,厌氧发酵48 h,产生29.65 g/L的乳酸,比不接种的自然发酵高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细菌 发酵 鉴定
下载PDF
一株安徽传统酸奶中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昌俊 戴陈伟 +3 位作者 蔡标 童琳 葛瑞钦 李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5779-5785,共7页
目的从安徽传统发酵酸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编号为SN-5)。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鉴定分析,利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排除乳酸、乙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L.delbrueck... 目的从安徽传统发酵酸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编号为SN-5)。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鉴定分析,利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排除乳酸、乙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L.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 SN-5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CFS)对大肠杆菌(ATCC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仍具有抑制作用,且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作用下降明显,说明L.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SN-5所产主要抑菌物质为蛋白类物质。结论 L.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SN-5可作为食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控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制剂出发菌株,为新型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酸奶 乳酸菌 抑菌物质 筛选鉴定
下载PDF
生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清 姚惠源 张晖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食品安全级 (GRAS)乳酸菌的筛选 ,得到一株可高产谷氨酸脱羧酶的菌株。并且对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 ,调初始pH为 7.0 ,在 33℃进行发酵培养 3d后 ,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到31 0g... 通过对食品安全级 (GRAS)乳酸菌的筛选 ,得到一株可高产谷氨酸脱羧酶的菌株。并且对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 ,调初始pH为 7.0 ,在 33℃进行发酵培养 3d后 ,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到31 0g·L-1 以上 ,比优化前提高了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乳酸菌 发酵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利用乳酸菌发酵桑树叶生产非常规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熙涛 何连芳 张玉苍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桑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利用乳酸菌对桑树叶进行发酵,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接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无机氮源等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效果,获得微生物饲料的最佳原料配方。通过4因素3水平(L934)... 桑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利用乳酸菌对桑树叶进行发酵,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接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无机氮源等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效果,获得微生物饲料的最佳原料配方。通过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菌量9%,发酵时间60h,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叶 发酵 乳酸菌 菌数
下载PDF
应用双响应曲面法优化乳酸菌发酵桑椹汁的生产工艺条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凯旋 张健 +1 位作者 王俊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3-770,共8页
用乳酸菌发酵制备的桑椹汁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为了提高发酵桑椹汁的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以乳酸产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响应曲面法对乳酸菌发酵生产桑椹汁工艺中的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3个主要条件进行... 用乳酸菌发酵制备的桑椹汁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为了提高发酵桑椹汁的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以乳酸产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响应曲面法对乳酸菌发酵生产桑椹汁工艺中的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3个主要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双响应曲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稳定性好,最终确定桑椹汁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85 d、发酵温度35℃、乳酸菌接种量3.13%(体积分数),预测乳酸产量均值为9.636 g/L,方差为0.212 8。对该工艺条件的验证结果为乳酸产量均值9.634 g/L,方差0.215 1,绝对误差<1%,其发酵生产效率达到较高水平。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发酵桑椹汁中,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桑椹原汁分别减少82%和61%,主要糖分转化成为乳酸,使其成为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发酵食品 工艺条件 双响应曲面法 乳酸菌
下载PDF
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秋燕 孙君辉 +1 位作者 刘向松 尹春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9-204,共6页
介绍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以期推进乳酸发酵水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发酵水产品中的乳酸发酵机制及乳酸发酵生产的7类水产品(酸贮液体鱼蛋白、鱼肉香肠、海藻牛奶、海鲜酱油、鱼骨泥高钙饼干、腌腊鱼制... 介绍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以期推进乳酸发酵水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发酵水产品中的乳酸发酵机制及乳酸发酵生产的7类水产品(酸贮液体鱼蛋白、鱼肉香肠、海藻牛奶、海鲜酱油、鱼骨泥高钙饼干、腌腊鱼制品、软壳脊尾白虾)进行综述。各类发酵水产品都有最适的乳酸菌种及最佳发酵条件,且水产品的感官、营养品质及安全性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乳酸发酵能充分利用各种水产资源,研发乳酸发酵的水产品将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水产品 乳酸发酵 应用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糙米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玲 姚英政 朱宇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5期9-11,35,共4页
以糙米粉为原料,接种高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进行发酵,研究灭菌条件、发酵条件对发酵糙米粉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粉最佳灭菌温度为110、121℃,121℃条件下最佳灭菌时间为30min;糙米粉121℃灭菌30min,接种后在30℃发酵3d... 以糙米粉为原料,接种高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进行发酵,研究灭菌条件、发酵条件对发酵糙米粉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粉最佳灭菌温度为110、121℃,121℃条件下最佳灭菌时间为30min;糙米粉121℃灭菌30min,接种后在30℃发酵3d,GABA含量比原糙米粉提高了1倍;20℃,25℃,30℃,35℃条件下发酵3d、9d,在25℃,30℃发酵3d的糙米粉GABA含量最高,达到25mg/100g;与未添加葡萄糖相比,添加少于2%浓度葡萄糖对发酵产GABA有抑制作用;添加谷氨酸钠对发酵有促进作用,添加0.33%谷氨酸钠可以使发酵的糙米粉GABA含量达到500mg/100g,比糙米原料提高了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糙米 发酵 乳酸菌
下载PDF
银杏酸豆奶的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华平 万娅琼 +1 位作者 杨普 储耀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42-743,共2页
银杏酸豆奶是保健乳制品 ,银杏种仁添加量为 2 .2 %~ 2 .5 % ,混合工作发酵剂接种比例为 3 %。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微波烘烤大豆 ,添加 0 .5 4%乳清粉 ,0 .0 5 %磷酸三钠 ,0 .2 4%复合稳定剂并高压均质 (≥ 3 0MPa) 2次 ,能明显改善产... 银杏酸豆奶是保健乳制品 ,银杏种仁添加量为 2 .2 %~ 2 .5 % ,混合工作发酵剂接种比例为 3 %。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微波烘烤大豆 ,添加 0 .5 4%乳清粉 ,0 .0 5 %磷酸三钠 ,0 .2 4%复合稳定剂并高压均质 (≥ 3 0MPa) 2次 ,能明显改善产品乳酸菌发酵性能、风味、口感、稳定性。确定了银杏酸豆奶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银杏酸豆奶 混合乳酸菌 发酵性能 风味 稳定性
下载PDF
新鲜大豆干酪的研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瑞霞 王方堃 徐艳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6-49,共4页
探讨利用酸奶菌种发酵脱腥豆乳生产新鲜大豆干酪的方法。豆乳中添加1%的脱脂奶粉和1%的乳清粉可显著提高酸奶菌种的产酸速率。豆乳的最佳凝乳条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和2.1%,添加7%的酸奶菌种,发酵90min(42℃)。利用这种凝乳... 探讨利用酸奶菌种发酵脱腥豆乳生产新鲜大豆干酪的方法。豆乳中添加1%的脱脂奶粉和1%的乳清粉可显著提高酸奶菌种的产酸速率。豆乳的最佳凝乳条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和2.1%,添加7%的酸奶菌种,发酵90min(42℃)。利用这种凝乳良好的豆乳凝乳,通过切割、排乳清、压榨等工艺,可制得风味、组织质地良好的鲜大豆干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 乳酸菌 发酵 大豆干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