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Fetal Limb and Bone Marrow Share a Common Phenotype but Are Transcriptionally and Biologically Different 被引量:2
1
作者 Candida Vaz Betty Tan Bee Tee +2 位作者 Delicia Yong Qian Yi Lee Vivek Tanavde 《Stem Cell Discovery》 2017年第1期1-26,共26页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can be obtained from several sources 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roperties make it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MSC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o ...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can be obtained from several sources 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properties make it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MSC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ource of MSCs. We investigated if this biological heterogeneity in MSC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results in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phenotypically defined MSCs derived from three ontogenically different sources: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MSCs), Fetal limb (Flb-MSCs) and Bone Marrow (BM-MSC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between differentiated cells and undifferentiated controls were compared across the three MSC sources. We found minimal overlap (5% - 16%) i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sets among the three sources. Flb-MSCs were similar to BM-MSCs based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Pathway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using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 revealed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canonical pathways leading to MSC differentiation. The similar canonical pathways among the three sources were lineage specific. The Flb-MSCs showed maximum overlap of canonical pathways with the BM-MSCs, indicating that the Flb-MSCs are an intermediate source between the less specialised hES-MSC source and the more specialised BM-MSC source. The source specific pathways prove that MSCs from the three ontogenically different sources use different biological pathways to obtain similar differentiation outcomes. Thus our study advoc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pathways to obtain optimal sources of MSCs for various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MSCS (hES-MSCs) fetal LIMB DERIVED MSCS (Flb-MSCs) bone marrow DERIVED MSCS (BM-MSCs) Ontogenically DIFFERENT Sources Source Specific Canonical Pathways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neuronal cells on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s a tissue engineered nerve scaffold 被引量:4
2
作者 Yuping Feng Jiao Wang +5 位作者 Shixin Ling Zhuo Li Mingsheng Li Qiongyi Li Zongren Ma Sijiu Y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1968-1978,共11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s a scaffold for suppor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neural cells fol-lowing induction with neural di...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s a scaffold for suppor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neural cells fol-lowing induction with neural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e performed long-term,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cell morphology,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neuronal development using several microscopy techniques in conjunction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examined speciifc neu-ronal proteins and Nissl bodies involved in th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at differentiate on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display neuronal morphology with unipolar and bi/multipolar neurite elongations that express neuro-nal-speciifc proteins, includingβIII tubulin. Th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wn on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nd induced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with neural differen-tiation medium differentiated into a multilayered neural network-like structure with long nerve ifbers that was composed of several parallel microifbers and neuronal cells, forming a complete neural circuit with dendrite-dendrite to axon-dendrite to dendrite-axon synapses. In addition, growth cones with filopodia wer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Paraffin sec-tioning showed differentia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neuronal phenotype, such as a large, round nucleus and a cytoplasm full of Nissl bodies.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biological scaffold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is capable of supporting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functional neurons and the subsequent formation of tissue engineered n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defects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biological scaffol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neurons tissue engineered nerv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to the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induced by fetal cardiac supernatant with 6-bromoindirubin-3-oxime
3
作者 周成斌 吕振声 +2 位作者 祁周措 姚丽明 庄建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2年第1期29-35,共7页
Background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e 150 mg/mL fetal cardiac supernatant (FCS) could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to cardiomyocye-like cells without cardiomyocyte touch,but differentiation efficiency is not... Background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e 150 mg/mL fetal cardiac supernatant (FCS) could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to cardiomyocye-like cells without cardiomyocyte touch,but differentiation efficiency is not high enough.Inhibit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es of stem cells.We tested if 6-bromoindirubin-3-oxime (BIO,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inhibitor) enhances the effects of FCS on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and explore the growth factors in FCS.Methods BMSC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mur and tibia of four-week-old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and co-cultured with FCS (150 mg/mL) that was made from fetal hearts from nineteen-day pregnant Wistar rats.BIO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0,1,10,and 100 nM) was introduced in culture dishe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 and Akt in cardiac supernatant and culture medium were assayed with ELISA methods.Results After co-culturing with FCS,beating myotubes were observed in 25.9 % BMSCs dishes after 1 to 2 weeks' culture.The levels of TGF-β1 and BMP-2 in FCS concentrations were no more than that in young and adult cardiac supernatant.All BIO group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effects of FCS on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to the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1 nM,83 %;10 nM,73 %;100 nM,100 %).Akt levels were higher in BMSCs cultural medium with FCS.Conclusions FCS could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to the cardiomyocyte-like cells.TGF-β1 and BMP-2 might not play a rol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duced by FCS.BIO enhanced the effects of FC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to cardiomyocyte-like cells,which might involve the Akt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al heart supernatant bone marrow stem cells cardiomyocyte-like differentiation growth factors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inhibitor
原文传递
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呼莹 张丽艳 +2 位作者 马冠杰 姜学英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测定Ⅰ ,Ⅲ型胶原和vWF因子表达。结果表明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 ,两者在形态学、生长特性、免疫表型上是相似的 ,肝脏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支持造血的功能。结论提示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骨髓 胎儿肝脏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细胞因子支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毛平 王彩霞 +1 位作者 林秀梅 杜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2-428,共7页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体系,该体系分4组:A组为培养过程中不加细胞因子和基质细胞;B组为单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组为单用细胞因子支持;D组为细胞因子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支持。在0、6、10及14天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同时检测CD34+细胞上CD49d+及CXCR4的表达数。结果表明:在体外14天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D组CD34+细胞、CFU数及CD34+CXCR4+细胞和CD34+CD49d+细胞扩增数均高于A、B、C组(P<0.05);B、C和D组在各时间点各测量指标与A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6天后,B组各测量指标与C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支持脐血MNC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与趋化作用和与粘附作用相关的造血细胞亦较扩增前明显增加。单用细胞因子扩增会造成造血细胞的耗竭,单用基质细胞支持可扩增或维持造血细胞的量,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FBMSC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骨髓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单个核细胞 脐血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支持及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罡灿 宋艳萍 +3 位作者 张韵洁 李光 王浩 谢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支持及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支持及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8例健康者的骨髓和健康产妇脐血,采用流式细胞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将2种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目;将间充质干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与结论:(1)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其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目明显增多(P<0.05)。(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其刺激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形成的能力明显减弱(P<0.05)。(3)与植物血凝素诱导的T细胞对照组相比,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可明显抑制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P<0.05)。正常脐血干细胞共培养组也显示出了相似的抑制效果。(4)与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抑制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5)结果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功能缺陷,且对造血功能支持及对T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正常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减弱其造血支持及抑制T细胞的功能来影响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贫血 再生障碍性 T淋巴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培养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人间质干细胞分离与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晓春 许文荣 +2 位作者 许化溪 朱伟 胡嘉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离并比较人胚胎骨髓、成人骨髓和新生儿脐血来源间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选取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贴壁方法分离三种来源的间质干细胞,观察其形态与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表面标志。结果:骨髓... 目的:分离并比较人胚胎骨髓、成人骨髓和新生儿脐血来源间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选取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贴壁方法分离三种来源的间质干细胞,观察其形态与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表面标志。结果:骨髓标本均可成功分离出MSC,但是人胚胎骨髓MSC增殖能力要明显强于成人骨髓MSC,而脐血分离MSC没有得到成功。结论:人胚胎骨髓MSC是很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成人骨髓MSC的增殖能力相对较弱,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脐血MSC分离与扩增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胚胎 骨髓 脐血
下载PDF
促血小板生成素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5 位作者 张曦 张诚 高力 梁雪 刘耀 王庆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巨核细胞系(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HEL/hUCBDSCs组、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组和HEL悬浮培养组。ELISA法检测hUCBDSCs和hBMSC...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巨核细胞系(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HEL/hUCBDSCs组、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组和HEL悬浮培养组。ELISA法检测hUCBDSCs和hBMSCs培养上清中TPO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L细胞c-Mpl蛋白表达,RT-PCR检测c-Mpl mRNA表达。结果hUCBDSCs高分泌表达TPO,其分泌高峰在培养第8天,稍迟于hBMSCs;与hUCBDSCs共培养的HEL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检测,均显示其c-Mpl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HEL细胞c-Mpl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O途径可能是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的重要中间环节,部分机制可能是在翻译或翻译后修饰水平,通过上调TPO受体c-Mpl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胎血 骨髓 促血小板生成素 巨核细胞
下载PDF
体外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林苹 张洁 +3 位作者 陆燕蓉 周宏远 宁其志 黄孝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 :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 CSF和TNF α诱导 ,观察了第 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 目的 :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 :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 CSF和TNF α诱导 ,观察了第 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达。结果 :在体外通过GM CSF和TNF α的作用 ,小鼠骨髓、人胎肝、骨髓细胞呈典型的毛刺状胞浆突起 ,第5天的收获率分别为 :39 5 %、6 7 2 %、12 9% ,而基本不能从脾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 ,获得的DC能与MAbCD80、MAbCD40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在GM CSF和TNF α的共同作用下 ,能在体外从人胎肝、骨髓和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成熟DC ,其DC能表达高水平的B7 1和CD40分子 ,这为大量获取DC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段 ,为研究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抗原提呈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细胞 骨髓细胞 成熟树突状细胞 体外诱导
下载PDF
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获得和诱导成软骨培养 被引量:6
10
作者 庞永刚 崔鹏程 陈文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34-3935,T002,共3页
目的:研究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探究新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从引产胎儿(家属自愿捐献)髂骨获得骨髓,体外培养从骨髓中获得的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传... 目的:研究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探究新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从引产胎儿(家属自愿捐献)髂骨获得骨髓,体外培养从骨髓中获得的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传代后的MSCs在诱导培养液中培养,检测软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果:从胎儿骨髓得到的细胞表达MSCs的表面标志物,并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细胞变为多伪足的多边形细胞,扫描电镜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交联,透射电镜观察见大量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甲苯胺蓝染色见细胞内有异染性基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COLⅡ表达阳性。结论:胎儿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骨髓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MSCS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胎儿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造血支持能力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蒙 杨少光 +6 位作者 邢文 卢士红 赵钦军 任红英 池颖 马凤霞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28-1032,共5页
胎儿出生以后,造血干细胞(HSC)才从胎儿的肝脏和脾脏转移到骨髓,这一过程可能由不同的造血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所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的前体祖细胞。研究者推测,胎儿出生前的骨髓可能并... 胎儿出生以后,造血干细胞(HSC)才从胎儿的肝脏和脾脏转移到骨髓,这一过程可能由不同的造血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所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的前体祖细胞。研究者推测,胎儿出生前的骨髓可能并不特别适合HSC生长。然而,该假说尚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和成人骨髓MSC的造血支持能力进行比较,拟为此提供证据。成人骨髓MSC来源于3位健康供者,胎儿骨髓MSC来源于孕19-20周流产的胎儿。MSC辐照后与CD34+一起进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分析,计数克隆形成细胞的数量,流式分析培养后CD34+的表型变化。RT-PCR分析两种MSC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成人骨髓MSC比胎儿骨髓MSC具有更强的造血支持能力,两者都促进CD34+向髓系细胞分化,两者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与胎儿骨髓MSC相比,成人骨髓MSC在某些治疗,尤其是促进造血恢复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成人骨髓 胎儿骨髓 造血支持能力
下载PDF
人中期胚胎、新生儿脐血及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美玲 陈汝光 +5 位作者 刘华 胡燕芬 娜晓东 雷俊霞 张秀明 李树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比较人中期胚胎脐血、新生儿脐血以及成人骨髓3种来源的间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为临床治疗选择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L-DMEM培养液分离培养3种来源MSC,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分析,成骨... 【目的】比较人中期胚胎脐血、新生儿脐血以及成人骨髓3种来源的间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为临床治疗选择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L-DMEM培养液分离培养3种来源MSC,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分析,成骨、成脂诱导液分别诱导细胞分化,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特性。【结果】3种来源标本中均可分离培养出MSC,但新生儿脐血中阳性获得率最低,为29.17%(7/24);3者细胞形态、表面抗原表达、体外分化特性相似,但2种脐血MSC原代培养时间长达30d左右,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比大于成人骨髓;3者均能转染表达外源基因,但胚胎脐血MSC中表达率最高,达(56.32±3.28)%。【结论】胚胎、新生儿脐血以及成人骨髓中均可分离培养出MSC;中期胚胎脐血MSC适用于胎儿自体宫内基因转移/治疗(IUGT)靶细胞;成人骨髓MSC在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而新生儿脐血MSC的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脐血 临床应用 胚胎 中期 人中 成人骨髓 间质干细胞 外源基因 DMEM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胎兔骨髓基质前成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银刚 杨述华 +1 位作者 罗怀灿 李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31-333,共3页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兔骨髓基质骨祖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采用胎兔长管骨骨髓细胞 ,加入 DMEM培养 ,传代四代后 ,用活体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基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兔骨髓基质骨祖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采用胎兔长管骨骨髓细胞 ,加入 DMEM培养 ,传代四代后 ,用活体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基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提示胎兔骨髓基质骨祖细胞 ,可以作为修复骨缺损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兔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CD_(34)^+干细胞的分化及其在人工血管内皮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鸿坤 张楠 +3 位作者 汪忠镐 李鸣 金炜 封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0,173,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骨髓和脐血中 CD3 4 +细胞作为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方法 :采集犬外周血和骨髓及人脐血 ,经免疫磁珠分离出内皮细胞祖细胞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扩增 ,光镜、扫描电镜和免疫... 目的 :探讨外周血、骨髓和脐血中 CD3 4 +细胞作为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方法 :采集犬外周血和骨髓及人脐血 ,经免疫磁珠分离出内皮细胞祖细胞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扩增 ,光镜、扫描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将培养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 ,分离后的细胞中 CD3 4 +细胞 :外周血 (2 6 .30± 2 .4 2 ) %、骨髓 (4 1.84± 3.6 5 ) %、脐血 (74 .6 2± 4 .4 6 ) % ,骨髓和脐血中CD3 4 + 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外周血 ,且增殖、分化能力强 ;CD3 4 + 细胞培养 2周细胞长满瓶底并达到增殖高峰 ,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 因子 ,CD3 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 ,透射电镜细胞胞浆内可见 W- P小体 ;扫描电镜下 ,内皮细胞平铺于人工血管表面 ,成单层排列 ,细胞排列无轴向性。结论 :外周血、骨髓和脐血经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可分离出 CD3 4 +细胞 ,CD3 4 +细胞经 VEGF诱导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骨髓和脐血 CD3 4 +细胞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胎血 内皮化 人工血管 骨髓 脐血 外周血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力 江澄川 +3 位作者 徐斌 陈商群 冯林音 江澄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根据该系统的条件性培养液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方法 来源于胎脑海马、纹状体、额叶、中脑的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建立起各自的共培养系统,并根据数种条件性培养液诱导神经...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根据该系统的条件性培养液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方法 来源于胎脑海马、纹状体、额叶、中脑的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建立起各自的共培养系统,并根据数种条件性培养液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的总体分化率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率。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及CO-BMSC能显著提高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元分化率,同时只有中脑神经干细胞能被有效地进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结论 共培养系统诱发了神经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自/旁分泌作用,该作用可根据神经干细胞的区域特异性有效的定向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神经干细胞 定向诱导分化 实验研究 骨髓基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爱辉 张咏 +3 位作者 赵彦林 赵蕾 刘新宇 赵士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9,共6页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对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RNA进行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杂交 ,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杂交结果 ,并以RT PCR和Northernblot对杂交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 ,在 588种具有重要功能的已知基因中 ,二者相比 ,骨髓高表达的基因有 65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有 13 1种。进一步分析发现骨髓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基因有 3 9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有 71种 ,分别占差异基因群的60 %和 54%。RT PCR和Northernblot验证的结果表明 ,CD18、CD44及PSGL 1基因在骨髓中高表达而在胎肝中低表达或不表达 ,此结果与微阵列杂交结果相符。同时还发现 ,CD18和CD44基因在胎肝中的表达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调趋势。结论 :胎肝与骨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显著不同 ,其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尤其是与造血细胞发育、迁移、植入等密切相关基因的差别性表达 ,可能是胎肝造血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胎肝细胞 骨髓细胞
下载PDF
人脐血清促进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景轩 谢强 +5 位作者 林棋 张磊 金浩丽 李树浓 黄绍良 朱振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3-376,共4页
6GyYγ射线照射后,实验组小鼠给予0.1ml/只·d ̄(-1)人脐血清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代之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了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产率、内源性和外源性脾结节(CF... 6GyYγ射线照射后,实验组小鼠给予0.1ml/只·d ̄(-1)人脐血清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代之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了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产率、内源性和外源性脾结节(CFU-S)数目,结果表明人脐血清能在体内显著促进照射小鼠骨髓造血,提示人脐血清含有丰富的促造血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造血功能 Γ射线 小鼠 放射病
下载PDF
人骨髓及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大量扩增及建库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燕峰 包蓉 +4 位作者 张绪超 周敦华 梁舜华 方建培 黄绍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培养特性及建立细胞库的可行性。方法:Ficoll离心剂法分离人骨髓及脐血来源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大量扩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骨髓样... 目的:研究人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培养特性及建立细胞库的可行性。方法:Ficoll离心剂法分离人骨髓及脐血来源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大量扩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骨髓样本比脐血标本的MSC更易于体外短期培养扩增,骨髓样本(5×106)体外培养2周约获得MSC3×107~1.2×108,成功率达100%,而脐血样本的MSC较难培养,成功率低(12.9%),细胞数扩增有限。对冻存复苏前后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MSC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59、CD90、CD105、CD166等均阳性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CD14和CD45为阴性表达,提示MSC对本室的冻存复苏程序耐受能力较好,可获得复苏后扩增培养。结论:本研究表明对成人骨髓MSC建库的条件较成熟,获得成功培养的MSC分子表型在冻存复苏前后无明显改变。而脐血来源的MSC培养条件有待改善方能提高MSC培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胎血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大鼠胎血与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鞠秀丽 黄志伟 +3 位作者 侯怀水 时庆 段春红 沈柏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37-740,共4页
为了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非造血成体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adultstemcells,NA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孕大鼠的胎血和成年大鼠的骨髓,用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 为了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非造血成体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adultstemcells,NA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孕大鼠的胎血和成年大鼠的骨髓,用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后,种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液内。收获的NASC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β-巯基乙醇(β-ME)、二甲亚砜(DMSO)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诱导NASC向神经元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传代培养后的两种NASC的形态相似,皆呈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两种NASC的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表达CD44、CD54,不表达CD11b、CD45;定向诱导的两种NASC具典型神经元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tin和NSE为阳性,但GFAP为阴性。结论大鼠胎血和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两者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胎血应是NASC的又一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非造血成体干细胞 胎血 骨髓 细胞生物学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及胎肝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施畅 廖明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与方法 :本文研究了受孕小鼠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CP)和异环磷酰胺 (IFO)对母鼠骨髓和胎肝微核频率及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比率 (PCE/NCE)的影响。结果 :CP和IFO分别在 5mg/kg .bw时均不诱发母鼠骨髓、胎肝微核率升高和PCE/NCE... 目的与方法 :本文研究了受孕小鼠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CP)和异环磷酰胺 (IFO)对母鼠骨髓和胎肝微核频率及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比率 (PCE/NCE)的影响。结果 :CP和IFO分别在 5mg/kg .bw时均不诱发母鼠骨髓、胎肝微核率升高和PCE/NCE比率显著变化。当剂量升高至 15mg/kg .bw时 ,CP和IFO诱发骨髓微核率分别为 15 .40± 3.0 5‰和 12 .2 0± 3.5 6‰ ,诱发胎肝微核率分别为 2 3.6 0± 3.6 5‰和 2 1.0 0± 5 .1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当剂量为 30mg/kg .bw时 ,微核率升高更显著 ,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两药在诱发微核的剂量条件下 ,均可使骨髓和胎肝PCE/NCE比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同等剂量条件下 ,两药对胎肝的作用均明显强于各自对骨髓的作用 ,但IFO对两种组织微核率及PCE/NCE的影响均轻于CP对相应组织的作用。结论 :鉴于CP和IFO都可进入骨髓和透过胎盘屏障引起染色体损伤 ,提示对生产和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临床使用的患者要密切监测两者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 骨髓 胎肝 微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