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发热诱导热休克转录因子1聚合对体温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白宁 金莲锦 曹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3-777,共5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聚合对家兔脂多糖(LPS)诱发性发热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与下丘脑cAMP含量变化的关系,以探讨HSF1是否参与热限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家兔随机分成4组:(1)对照组(N):注射无水乙醇;(2)槲皮素组(Q):注射槲皮... 目的:观察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聚合对家兔脂多糖(LPS)诱发性发热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与下丘脑cAMP含量变化的关系,以探讨HSF1是否参与热限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家兔随机分成4组:(1)对照组(N):注射无水乙醇;(2)槲皮素组(Q):注射槲皮素-无水乙醇溶液(2.5/μmol/L);(3)LPS组(L):注射无水乙醇,10min后静脉注射脂多糖(LPS,0.5μg/kg);(4)槲皮素+LPS组(Q+L):注射槲皮素-无水乙醇溶液(2.5μmol/L),10min后静脉注射LPS(剂量同L组)。通过复制LPS性发热家兔模型诱导HSF1聚合,观察聚合的HSF1对LPS性发热效应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Q+L组与L组比较,在240~360min期间即时体温与基础体温之差(△T)差异显著(P<0.05),6h体温反应指数(TRI6)为8.32±0.63,明显高于L组(P<0.01)。Q+L组各时间点的cAMP含量与L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HSF1三聚体的表达从致热后60min开始逐渐增多,达到体温最高值时(180min)为对照水平的1.77倍,此后,随着HSF1三聚体表达水平的进一步升高,体温逐渐下降。而预先使用槲皮素抑制HSF1的聚合,Q+L组的HSF1三聚体的表达量在60、180、240、360min组均低于对应的L组(P<0.05),HSP70表达水平相应降低;cAMP含量增多,发热幅度升高,发热时程延长。结论:聚合的HSF1对LPS性发热有抑制效应,此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热限 热休克因子1 环AMP 体温
下载PDF
家兔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中女 杨丽娟 +2 位作者 蒋淑君 刁汇玲 郭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HSP70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IL-1β、TNF-αmRNA与HSP 70的表达。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出现两个体温高峰;由LPS引起的发... 目的探讨HSP70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IL-1β、TNF-αmRNA与HSP 70的表达。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出现两个体温高峰;由LPS引起的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在60 min和180 min达高峰,400 min以内降至基础水平;单核细胞HSP70的含量在注射LPS后160 min时开始升高,实验结束时达最高值;LPS引起发热的过程中单核细胞HSP70含量与单核细胞TNF-α、IL-1βmRNA的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LPS致发热时,HSP70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内生致热原基因的表达而限制体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发热 热限
下载PDF
家兔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HSF1聚合与IL-1β、TNF-αmR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马中女 曹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基础上,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HSF1的表达与IL-1β、TNF-α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在60min和180mi...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基础上,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HSF1的表达与IL-1β、TNF-α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在60min和180min时出现两个体温高峰;由LPS引起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TNF-α、IL-1βmRNA表达量分别在80min和160min达高峰,400min以内降至基础水平;单核细胞HSF1三聚体含量在体温上升到一定水平,即从注射LPS后160min开始逐渐增多。LPS致发热时单核细胞HSF1三聚体含量与单核细胞IL-1β、TNF-αmRNA表达量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体温与单核细胞IL-1βmRNA表达量呈现正相关动态变化。结论:在LPS致发热时HSF1可能通过抑制IL-1β、TNF-α等内生性致热原基因的表达而限制体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发热 热限
下载PDF
部分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比对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基贤 南文龙 +3 位作者 高原 兰德松 于本良 顾贵波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8期79-84,共6页
为获得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和最低检测限等试验数据,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引物探针为金标准,以62份已灭活的ASFV阳性田间样品、32份阴性田间样品和P72基因核酸标准物质为检测对象... 为获得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和最低检测限等试验数据,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引物探针为金标准,以62份已灭活的ASFV阳性田间样品、32份阴性田间样品和P72基因核酸标准物质为检测对象,对农业农村部公布许可的其中17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化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开展了试验特性方面的比对研究。结果显示,17个厂家生产试剂盒的敏感性最低为77.4%,最高为96.8%,特异性最低为87.5%,最高为96.8%,均未达到100%,且有一定差别;12个厂家的试剂盒与OIE推荐引物探针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其余5个厂家的试剂盒与其一致性一般(0.4<Kappa值<0.75);17个厂家的试剂盒均可检测到的最低稀释度为5.9×10^(3)×2^(-3)拷贝/μL,但不同厂家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有所差别,其中5个试剂盒可检测到的最低稀释度为5.9×10^(3)×2^(-3)拷贝/μL,2个试剂盒为5.9×10^(3)×2^(-4)拷贝/μL,6个试剂盒为5.9×10^(3)×2^(-5)拷贝/μL,3个试剂盒为5.9×10^(3)×2^(-6)拷贝/μL,1个试剂盒至少为5.9×10^(3)×2^(-7),且大部分国产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比进口试剂盒低。本研究为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筛选和比对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荧光PCR 敏感性 特异性 一致性 最低检测限
下载PDF
内毒素致热的热型和热限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瑞东 崔颖 +2 位作者 高颖 刘庆增 王金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 研究内毒素对机体致热的规律 ,掌握不同剂量内毒素致热的热型和热限。方法 按照药典规定的热原检查方法 ,对家兔耳缘静脉注入大、中、小不同剂量的内毒素 ,记录并绘制升温曲线图 ,确定其热型 ;对分次注入和 1次大量注入内毒素形... 目的 研究内毒素对机体致热的规律 ,掌握不同剂量内毒素致热的热型和热限。方法 按照药典规定的热原检查方法 ,对家兔耳缘静脉注入大、中、小不同剂量的内毒素 ,记录并绘制升温曲线图 ,确定其热型 ;对分次注入和 1次大量注入内毒素形成的耐受性的家兔 ,再次注入内毒素及染菌葡萄糖溶液 ,记录并绘制升温曲线图 ,确定其热限。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内毒素剂量大小与体温升高程度及维持时间有量效关系 ;小剂量引起单相热 ,大剂量引起双相热 ,中剂量引起中间型 ;加大内毒素剂量不可能使体温无限上升 ;当体内内毒素超过一定剂量时 ,体温不再上升 ,而产生热限。结论 机体疾病与热型相关 ,病变性质不同决定了致热原吸收入血的速度和浓度 ,血中致热原浓度决定了热型 ,对于反复细菌感染而内毒素集聚的机体可形成热限 ,体温不再升高 ;过量的内毒素反而因微循环障碍而体温下降 ;热限形成或体温下降有可能掩盖临床症状而延误治疗 ,导致更严重后果 ,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热限 热型 单相热 双相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