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ulse energy ratios on plasma characteristics of dual-pulse fiber-optic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1
作者 Yu-Hua Hang Yan Qiu +5 位作者 Ying Zhou Tao Liu Bin Zhu Kaixing Liao Ming-Xin Shi Fei Xue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87-397,共11页
Laser-induced plasmas of dual-pulse fiber-optic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with different pulse energy ratio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OES)and fast imaging.The energy of the two... Laser-induced plasmas of dual-pulse fiber-optic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with different pulse energy ratio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OES)and fast imaging.The energy of the two laser pulses is independently adjusted within 0–30 m J with the total energy fixed at 30 m J.The inter-pulse delay remains 450 ns constantly.As the energy share of the first pulse increases,a similar bimodal variation trend of line intensities is observed.The two peaks are obtained at the point where the first pulse is half or twice of the second one,and the maximum spectral enhancement is at the first peak.The bimodal variation trend is induced by the change in the dominated mechanism of dual-pulse excitation with the trough between the two peaks caused by the weak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mechanisms.By increasing the first pulse energy,there is a transition from the ablation enhancement dominance near the first peak to the plasma reheating dominance near the second peak.The calculations of plasma temperature and electron number densit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imodal trend,which have the values of 17024.47 K,2.75×10^(17)cm;and 12215.93 K,1.17×10^(17)cm;at a time delay of 550 ns.In addi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eaks decreases with time delay.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first pulse energy share,the plasma morphology undergoes a transformation from hemispherical to shiny-dot and to oblate-cylinder structure during the second laser irradiation from the recorded images by using an intensified charge-coupled device(ICCD)camera.Correspondingly,the peak expansion distance of the plasma front firs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 1.99 mm in the single-pulse case to 1.34 mm at 12/18(dominated by ablation enhancement)and then increases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the plasma reheating effect.The variations in plasma dynamics verify that the change of pulse energy ratios leads to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dual-pulse excita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optic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FO-LIBS) dual-pulse excitation pulse energy ratio spectral enhancement
下载PDF
Effect of Ionic Content in Semiconductive Shield Materials on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Retardant XLPE Power Cable
2
作者 Pang Peter Miao Shawn Leung Simo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12-1915,共4页
下载PDF
A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tent by using carbon-fiber heated cable 被引量:14
3
作者 Dingfeng Cao Bin Shi +3 位作者 Honghu Zhu Guangqing Wei Shen-En Chen Junfan Ya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700-707,共8页
Moisture content is a fundamental physical index that quantifies soil property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with the hydrological, ec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behaviors of soil. To measure in-situ soil moisturecontents, a ... Moisture content is a fundamental physical index that quantifies soil property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with the hydrological, ec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behaviors of soil. To measure in-situ soil moisturecontents, a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system for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tent (SM-DTS) is introduced.The system is based on carbon-fiber heated cable (CFHC)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tent. Using CFHC technique, a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value (Tt) can be defined from temperatureetime curves. A relationship among Tt, soil thermalimpedance coefficient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then established in laboratory. The feasibility of theSM-DTS technology to provide distributed measurements of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verifiedthrough field tests.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in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SM-DTS is capable ofmeasuring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tent over long distances and larg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soi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Carbon-fiber heated cable (CFHC) fiber-optic sensing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XLPE绝缘高压交流电缆短时与长时击穿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伍国兴 张成巍 +5 位作者 陈潇 徐曙 贾磊 侯帅 展云鹏 朱闻博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探究国内外高压电缆XLPE绝缘料的性能差异,制备了220 kV国产与进口电缆绝缘切片试样,对比了两种绝缘料的分子量、熔融和结晶特性、交联副产物含量、短时击穿特性与长时击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国产220 kV XLPE电缆绝缘的分子结构、结... 为探究国内外高压电缆XLPE绝缘料的性能差异,制备了220 kV国产与进口电缆绝缘切片试样,对比了两种绝缘料的分子量、熔融和结晶特性、交联副产物含量、短时击穿特性与长时击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国产220 kV XLPE电缆绝缘的分子结构、结晶度、熔融温度以及副产物含量均与进口绝缘料无明显差异。分析了两种绝缘料短时击穿场强的Weibull分布特性,发现30~50℃下国产XLPE绝缘特征击穿场强高于进口绝缘料,而当温度超过70℃时国产XLPE绝缘特征击穿场强显著下降且低于进口绝缘料,并且国产XLPE绝缘料击穿场强分散性更高。分析了70℃下两种绝缘料在5个电场下的击穿时间,采用反幂模型分析了击穿电场和时间直接的关系,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220 kV绝缘料寿命指数值分别为19.3和19.5。研究结果对国产XLPE绝缘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 高压电缆 理化性能 短时击穿 长时击穿
下载PDF
10 kV电缆中间接头受潮XLPE-SiR绝缘界面放电演化分析
5
作者 黄成龙 赵一枫 +2 位作者 胡冉 刘刚 唐文虎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10 kV电缆中间接头交联聚乙烯硅橡胶(XLPE-SiR)绝缘界面在受潮条件下的放电行为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鉴于对绝缘界面放电行为的发展和特征研究较少,分析在受潮条件下10 kV电缆中间接头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从仿真和试验2个方... 10 kV电缆中间接头交联聚乙烯硅橡胶(XLPE-SiR)绝缘界面在受潮条件下的放电行为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鉴于对绝缘界面放电行为的发展和特征研究较少,分析在受潮条件下10 kV电缆中间接头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从仿真和试验2个方面验证XLPE-SiR绝缘界面的击穿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分的作用下,XLPE-SiR绝缘界面会出现局部放电,并逐步演变为电弧放电。放电会产生2个影响:一方面引起绝缘材料的热解,形成电痕;另一方面,放电产生的热量导致水蒸发,有效地阻止了绝缘界面处放电的继续。随后,在存在电痕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结果表明,当XLPE-SiR绝缘界面存在电痕时,水分的存在会迅速导致绝缘界面击穿。10 kV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界面受潮直接决定了其绝缘界面放电—短路故障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实际电缆中间接头的生产及施工工艺中需要加强防水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中间接头 受潮 XLPE-SiR绝缘界面 局部放电 绝缘界面击穿
下载PDF
不同温度及厚度下非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工频交流击穿表现
6
作者 李银格 常柏源 +6 位作者 余欣 彭向阳 吴吉 于是乎 姚崇 张宏 高景晖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1,共7页
热塑性聚乙烯基电缆绝缘材料具有优于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环保的电缆绝缘材料。在电缆结构设计中,保守的安全绝缘厚度使得电缆的生产成本增加,降低绝缘层的击穿电场强度;并... 热塑性聚乙烯基电缆绝缘材料具有优于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环保的电缆绝缘材料。在电缆结构设计中,保守的安全绝缘厚度使得电缆的生产成本增加,降低绝缘层的击穿电场强度;并且在电缆实际运行过程中,绝缘材料往往工作在70~90℃高温环境下;因此针对新型绝缘材料,温度及厚度对其击穿电场强度的影响研究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共混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温度下(30、70、90、105℃)及不同厚度下的工频击穿实验,研究温度和厚度对其交流击穿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XLPE绝缘材料,70L-30H(即LLDPE与HDPE在配比为7∶3的情况下熔融共混得到的绝缘材料)具有较高的工频击穿电场强度,在低于工况温度环境下,其击穿电场强度的温度稳定性较高;然而70L-30H的工频击穿电场强度受厚度影响程度略高,但在相同厚度下其击穿电场强度仍明显高于XLPE。上述研究可为热塑性聚乙烯基电缆绝缘材料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电缆绝缘材料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熔融共混 工频击穿 厚度指数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电缆绝缘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袁志文 许侃 +1 位作者 张金丽 邓洪冈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2,共6页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介电性能的聚丙烯基电缆绝缘材料,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MgO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熔融共混法制备出添加改性纳米MgO的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研究纳米MgO的添加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介电性能的聚丙烯基电缆绝缘材料,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MgO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熔融共混法制备出添加改性纳米MgO的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研究纳米MgO的添加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gO有助于促进聚丙烯从α晶型向β晶型的转变,KH570改性之后的纳米MgO与聚丙烯界面粘接较好。纳米MgO的添加对电荷注入有抑制作用,添加改性纳米MgO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密度最小,为0.6 C/m^(2),过量MgO的添加会导致复合材料出现局部电荷累积。纳米MgO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24.6 MPa,断裂伸长率因MgO的添加而降低。纯聚丙烯基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最低,在100℃时,纳米MgO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最大,为302 kV/mm,相比20℃下的击穿强度仅下降2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电缆 绝缘材料 MGO 介电性能 击穿性能
下载PDF
超导电缆用低介损复合绝缘材料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明洋 董海莲 +1 位作者 贺鹏宇 江滔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超导电缆相比于传统电缆具有导体无电阻损耗、传输容量大、可靠性高等优势,但作为其主绝缘的聚丙烯层压纸因具有较高的损耗因数导致超导电缆运行中的介质损耗大,增大冷却系统的负荷。采用具有低损耗因数的聚四氟乙烯滤纸取代聚丙烯层压... 超导电缆相比于传统电缆具有导体无电阻损耗、传输容量大、可靠性高等优势,但作为其主绝缘的聚丙烯层压纸因具有较高的损耗因数导致超导电缆运行中的介质损耗大,增大冷却系统的负荷。采用具有低损耗因数的聚四氟乙烯滤纸取代聚丙烯层压纸中的牛皮纸层,通过热压法与聚丙烯膜形成具有两侧多孔可浸润液氮的三明治结构复合绝缘,测试结果表明超导电缆中以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取代聚丙烯层压纸作为主绝缘,将使介质损耗降低一半以上。同时,由于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与高温超导电缆中作为冷却剂的液氮间更小的介电常数差异以及液氮击穿的体积效应,采用具有更小孔径的聚四氟乙烯滤纸制成的低介损复合绝缘具有更强的抗局部放电的能力和更高的交流绝缘击穿强度,可极大提升高温超导电缆的绝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缆 介质损耗 复合绝缘 局部放电 绝缘击穿
下载PDF
220 kV电缆XLPE绝缘材料热氧老化性能对比
9
作者 侯帅 傅明利 +5 位作者 黎小林 贾磊 朱闻博 章彬 徐曙 伍国兴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以进口同级材料为对比,对国产220 kV交联聚乙烯(XLPE)交流电缆绝缘料开展不同温度下的热氧老化实验,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凝胶含量、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测试对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化学成分、... 以进口同级材料为对比,对国产220 kV交联聚乙烯(XLPE)交流电缆绝缘料开展不同温度下的热氧老化实验,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凝胶含量、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测试对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化学成分、结晶性能以及交联度受老化温度影响较小,而机械和电气性能变化明显。随着老化温度升高,进口料羰基指数增大更明显,2种材料凝胶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其中进口料老化前后凝胶含量均相对较低,更容易结晶。机械性能测试表明,进口料热氧老化性能相对更优,且老化前后均表现出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2种材料热氧老化后介质损耗因数均上升,但二者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绝缘层温升不大。国产料的交流击穿场强和电树枝起始电压更高,电树枝生长更为缓慢,且无论老化与否,国产料在耐电性能上均保持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电缆绝缘 热氧老化 击穿强度 电树枝 机械性能
下载PDF
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聚丙烯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勃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综述了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聚丙烯(PP)采用物理共混及化学改性时其结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机械拉伸会导致PP电荷积聚;接枝改性,添加抗氧剂、多环化合物、偶联剂改性及与其他高分子共混改性等均能有效抑制空间电荷,提... 综述了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聚丙烯(PP)采用物理共混及化学改性时其结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机械拉伸会导致PP电荷积聚;接枝改性,添加抗氧剂、多环化合物、偶联剂改性及与其他高分子共混改性等均能有效抑制空间电荷,提高体积电阻率和直流击穿场强;添加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对PP复合材料的球晶尺寸、结晶温度、延展性、空间电荷行为和击穿场强有显著影响;无规共聚PP具有相对较好的热性能及显著高于交联聚乙烯(XLPE)的断裂伸长率和击穿场强,且其空间电荷行为远优于嵌段PP和XL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 聚丙烯 空间电荷集聚 击穿场强
下载PDF
一起110 kV变压器高压侧电缆终端绝缘击穿事故原因分析
11
作者 翟文杰 王振国 +3 位作者 樊刚 贾飞 王智 王全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对一起110 kV变压器高压侧电缆终端绝缘击穿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电缆绝缘击穿原理,对故障电缆终端进行外观检查和解体检查,发现电缆终端绝缘存在局部击穿、施工工艺不达标等情况。从电缆终端受外力影响、电缆绝缘本体质量、安装工艺... 对一起110 kV变压器高压侧电缆终端绝缘击穿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电缆绝缘击穿原理,对故障电缆终端进行外观检查和解体检查,发现电缆终端绝缘存在局部击穿、施工工艺不达标等情况。从电缆终端受外力影响、电缆绝缘本体质量、安装工艺等方面,分析电缆终端绝缘击穿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电缆终端的安装质量和运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电场畸变 绝缘击穿 电缆终端
下载PDF
一起电缆中间头故障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12
作者 叶念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针对某地铁工程高架区间环网电缆中间头部位发生的绝缘击穿事件,详细分析故障原因,结合电缆外护套材料原理,探讨电缆外护套收缩的原因,并从电缆制造、招标、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环节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缆护套 收缩 绝缘击穿 电缆中间头
下载PDF
有线电视光缆网络传输故障排除及维护策略
13
作者 孔颖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0期205-207,共3页
光缆网络传输具有频带宽、信号损失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提高有线电视画面质量,是现代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首选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开挖严重,导致有线电视光缆网络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 光缆网络传输具有频带宽、信号损失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提高有线电视画面质量,是现代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首选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开挖严重,导致有线电视光缆网络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文章主要探讨了有线电视光缆网络的常见故障和解决策略,为工作人员制定有线电视光缆网络维护管理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线电视 光缆网络 故障维护
下载PDF
电老化对XLPE海底电缆绝缘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剑平 陈祎林 +3 位作者 彭向阳 王国栋 余欣 周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交联聚乙烯(XLPE)海底电缆的绝缘性在电场作用下会逐渐老化,从而影响海上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为深入理解XLPE海底电缆绝缘电老化特性,分别在电场强度E=30 kV/mm及E=28 kV/mm下进行1000 h的XLPE薄片电老化实验,统计在交流电场作用下XLPE... 交联聚乙烯(XLPE)海底电缆的绝缘性在电场作用下会逐渐老化,从而影响海上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为深入理解XLPE海底电缆绝缘电老化特性,分别在电场强度E=30 kV/mm及E=28 kV/mm下进行1000 h的XLPE薄片电老化实验,统计在交流电场作用下XLPE的击穿时间并对老化前后样本进行电气和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电应力作用下,XLPE内部绝缘薄弱处会产生微孔等缺陷,随老化时间增加,材料内部缺陷数目逐渐增多,缺陷尺寸生长有所增大;此外,电老化前后XLPE击穿强度与内部晶体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不同XLPE样本击穿时间分散性较大而其击穿场强较为接近,与击穿强度测试实验相比,恒定电压幅值作用下的电压耐久性实验可更好地反映材料绝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电老化 击穿特性 海底电缆
下载PDF
模拟火灾条件下高压电缆绝缘击穿试验研究与失效时间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卫 周士贻 +1 位作者 门业堃 普子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高压电力电缆结构复杂,在火灾情况下绝缘的失效时间与低压线缆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搭建模拟火灾试验平台,对110,10 kV阻燃电缆开展模拟火灾情况下的绝缘耐压击穿试验,记录绝缘失效时间、解剖分析内部情况;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火... 高压电力电缆结构复杂,在火灾情况下绝缘的失效时间与低压线缆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搭建模拟火灾试验平台,对110,10 kV阻燃电缆开展模拟火灾情况下的绝缘耐压击穿试验,记录绝缘失效时间、解剖分析内部情况;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火灾情况下电缆内部绝缘层温度变化;参考绝缘层材料高温下的击穿场强,结合仿真和试验分析高压电缆在火灾情况下的绝缘失效机理。结果表明:火灾情况下高压电缆绝缘层在击穿前软化熔融,金属护套发生破裂有熔融物滴落,110、10 kV电力电缆在200 kW火源功率下的绝缘失效时间分别约为130 min和60 min。仿真得到110 kV电力电缆绝缘层的熔融时间约为25 min,击穿时刻均温约为378℃。放电在熔融的绝缘层内部逐步发展最终形成击穿,绝缘失效时间不能以单一的绝缘材料失效温度确定,与绝缘结构和温升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击穿试验 模拟火灾 温度 绝缘失效
下载PDF
一起220 kV电缆故障中间接头解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阚毅 高书阳 +1 位作者 任想 冯志强 《湖北电力》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城市供电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力电缆输配电,当供电距离较长时通常在线路上要出现电缆接头,多年的运行经验显示90%以上的电缆运行故障是由接头故障引发的。以一起220 kV电缆中间接头故障为例,通过对故障接头的解剖和故障原因的深入... 在城市供电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力电缆输配电,当供电距离较长时通常在线路上要出现电缆接头,多年的运行经验显示90%以上的电缆运行故障是由接头故障引发的。以一起220 kV电缆中间接头故障为例,通过对故障接头的解剖和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发现接头内部环氧树脂预制件发生贯穿性击穿,击穿通道起于预制件内部铝电极,终于铜壳体内表面,最终确定故障原因是接头预制件存在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贯穿性击穿 中间接头 环氧树脂预制件
下载PDF
配电网电缆接头SiR-XLPE绝缘界面热应力与击穿电压关系的实验与分析
17
作者 郭耀栋 赵一枫 +2 位作者 胡冉 陆代强 刘刚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通过构建电磁-热-应力多场耦合的电缆接头模型,建立配电网电缆不同稳态负荷电流条件下界面温度与绝缘界面压力的联系,随后通过电缆接头绝缘界面电压击穿实验探究界面压力对绝缘界面起始击穿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接头绝缘界面压力... 通过构建电磁-热-应力多场耦合的电缆接头模型,建立配电网电缆不同稳态负荷电流条件下界面温度与绝缘界面压力的联系,随后通过电缆接头绝缘界面电压击穿实验探究界面压力对绝缘界面起始击穿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接头绝缘界面压力与线路负荷状态存在强耦合关系,当电缆线芯达到90℃稳态运行时,绝缘界面处的界面压力为初始值的两倍以上;绝缘界面起始击穿电压随着界面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际线路运维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电缆负荷,促使绝缘界面热应力增大,以提高绝缘界面起始击穿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缆接头 绝缘界面 热应力 电压击穿
下载PDF
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识别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雨 马斌 王帅 《微型电脑应用》 202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传统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识别技术忽略了对电缆励磁涌流特征的提取,电缆绝缘屏蔽层差异性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导致击穿故障识别精度偏低,实时性较差。据此提出基于涌流特征量提取的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检测方... 传统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识别技术忽略了对电缆励磁涌流特征的提取,电缆绝缘屏蔽层差异性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导致击穿故障识别精度偏低,实时性较差。据此提出基于涌流特征量提取的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检测方法。构建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的输出涌流参数检测模型,采用分布节点传感器实现击穿故障信息参数识别。提取零序涌流特征参数集,采用基波幅值包络检测方法检测不同容量和不同电压等级下的输出电压参数。构建时域输出波形模拟励磁涌流的波形,基于波形特征的差异性检测结果,结合涌流基波幅值的参数估计值,检测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参数识别及特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识别方法的精度较高,有效提高了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烧蚀击穿故障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绝缘 屏蔽层 烧蚀击穿 故障识别
下载PDF
某风电场35 kV风机集电线路上塔电缆头多次击穿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世雄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5期330-331,共2页
剖析了某风电场同一集电线路连续发生三次上塔电缆头击穿事故,介绍了集电线路基本情况,对电缆头击穿故障进行分析,阐述了处理过程,并且提出了预防措施,为此类故障处理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电缆头 击穿
下载PDF
界面接触状态和温度对电缆附件界面击穿电压和形态特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吴凯 吴少雷 +2 位作者 冯玉 张天峰 池正南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1,共7页
由于电缆接头界面易产生沿面放电,进而引发绝缘故障,使其成为电力电缆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研究了不同界面粗糙度、压强及温度对硅橡胶/聚乙烯双层介质界面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并对击穿后的界面放电通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温... 由于电缆接头界面易产生沿面放电,进而引发绝缘故障,使其成为电力电缆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研究了不同界面粗糙度、压强及温度对硅橡胶/聚乙烯双层介质界面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并对击穿后的界面放电通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界面击穿电压与界面粗糙度有关,界面光滑程度越高,界面击穿电压越高,且界面碳化区域越小。界面压强越大,界面击穿电压越高,而界面碳化区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温度升高,界面击穿电压呈下降趋势,但高温下的击穿电压并未显著下降。此外,界面碳化区域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温度下界面接触状态变化是影响其特性的主要原因。电缆附件界面状态对界面击穿特性有着重要影响,故在电缆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电缆附件 硅橡胶 击穿电压 碳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