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abdominal desmoid tumo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Vidya A Fleetwood Shannon Zielsdorf +2 位作者 Sheila Eswaran Shriram Jakate Edie Y Chan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We are reporting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an abdominal desmoid tumor presenting primarily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is tumor,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s occurring both in conjunction with familial ad... We are reporting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an abdominal desmoid tumor presenting primarily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is tumor,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s occurring both in conjunction 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as well as in the postsurgical patient, has never been noted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was therefore not included in our differential upon presentation. Definitive diagnosis required the patient to undergo surgical excision and immunochemical staining of the mass for confirm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howed no primary tumor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a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small bowel transplant after they developedshort gut post radical resection of aggressive fibromatosis, only rare recurrences were seen. No connection of tumor development with immunosuppression or need to decrease immunosuppressant treatmen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ese patients. Our case and the literature show the risk of this tumor presenting in the post-transplantation patient and the need for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in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a complex mas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o prevent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beyond a resectable lesion. Results of a thorough 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are detailed and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oth resectable and unresectable lesions is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MOID INTRA-abdominal fibromatosis IMMUNOSUPPRESS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currence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检查中不同扫描模式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研究
2
作者 何朝梁 杨洁 +3 位作者 但虹甫 袁超 何一丹 冯浩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16cm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轴位扫描和螺旋扫描模式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1例(1 d至10岁)腹部CT平扫检查且2个月内复查的患儿自身对照,根据就诊检查的先后分别行腹部轴位扫描(A组)和螺旋扫... 目的探讨Revolution 16cm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轴位扫描和螺旋扫描模式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1例(1 d至10岁)腹部CT平扫检查且2个月内复查的患儿自身对照,根据就诊检查的先后分别行腹部轴位扫描(A组)和螺旋扫描(B组)。对A、B 2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比较A组和B组图像主观评分、CT值(Hu)、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剂量(ED)。结果A、B 2组患儿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噪声SD、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CTDIvol、DLP和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检查中采用轴位扫的扫描模式下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的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宽体探测器 婴幼儿 儿童
下载PDF
Cohort analysis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score to diagnose intussusception
3
作者 Punwadee Rukwong Nathawit Wangviwat +1 位作者 Teerasak Phewplung Palittiya Sintusek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1期5014-5022,共9页
BACKGROUND Intussusception is a primary caus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young children.Delayed diag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Ultrasonography(USG)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but it is opera... BACKGROUND Intussusception is a primary caus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young children.Delayed diag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Ultrasonography(USG)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but it is operator dependent and often unavailable in limited resource areas.AIM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ussusception includ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bdominal radiography(AR)and the promising parameters found in the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score(PIS).METHODS Children with suspected intussusception in our center from 2006 to 2018 were recruited.Clinical manifestations,investigations,and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recorded.AR images were interpreted by a pediatric radiologist.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 was composed of compatible USG and response with reduction.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proposed PIS was evaluated.RESULTS Ninety-seven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with intussusception(2.06±2.67 years,62.9%male),of whom 74%were<2 years old and 37.1%were referrals.The 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intussusception were irritability or abdominal pain(86.7%)and vomiting(59.2%).Children aged 6 mo to 2 years,pallor,palpable abdominal mass,and positive AR were the parameters that could discriminate intussusception from other mimics(P<0.05).Referral case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arameter for failure to reduce intussusception(P<0.05).AR to diagnose intussusception had a sensitivity of 59.2%.The proposed PIS,a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irritability or abdominal pain,children aged 6 mo to 2 years,and compatible AR,had a sensitivity of 85.7%.CONCLUSION AR alone provides poor screening for intussusception.The proposed PIS in combination with common manifestations and AR data was shown to increase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leading to timely clinic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USSUSCEPTION PEDIATRIC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bdominal radiography Diagnosis
下载PDF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与MRI诊断效果分析
4
作者 赵丽丽 魏列君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疑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CT与MRI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 目的分析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疑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CT与MRI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增强特征。结果在60例疑似患者中,病理确诊腹部侵袭性纤维瘤阳性50例,MRI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显著高于CT,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MRI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CT更高,具备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CT诊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MRI、CT诊断腹部侵袭性纤维瘤比较,MRI在腹壁型、腹腔型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存在对比意义(P<0.05);腹膜后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腹部侵袭性纤维瘤阳性患者增强特征显示,轻度11例、中度23例、明显15例;渐进性40例、非渐进性9例。CT诊断腹部侵袭性纤维瘤阳性患者增强特征显示,轻度6例、中度21例、明显13例;渐进性35例、非渐进性5例。结论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应用MRI诊断可提高整体检出的准确率,可据此明确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灶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 灵敏度 CT 准确率
下载PDF
腹腔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侯英勇 王坚 +6 位作者 凌诒萍 陶琨 郁敏 纪元 谭云山 陆孝禹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 :探讨腹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 ,讨论其鉴别诊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电镜的方法 ,结合HE形态学观察 ,对 17例腹内纤维瘤病进行研究。结果 :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 19~ 78岁 ,平均 4 2 9岁 ,中位年龄 4 2岁... 目的 :探讨腹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 ,讨论其鉴别诊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电镜的方法 ,结合HE形态学观察 ,对 17例腹内纤维瘤病进行研究。结果 :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 19~ 78岁 ,平均 4 2 9岁 ,中位年龄 4 2岁。 4例有手术史 ,2例有Gardner综合征。 15例单结节 ,2例 2枚结节。肿块直径 5~ 2 5cm ,平均 13 5cm ,多数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实性、半透明状。光镜下主要有纤细梭长和星芒状两种形态的 (肌 )纤维母细胞 ,间质大量胶原。超微结构显示增生细胞周围大量胶原原纤维 ,质膜清楚 ,无基板 ,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免疫表型 :Vim弥漫强阳性 ;4 6 7% (7/ 15 ) ;α SMA局灶阳性 ;4 0 % (6 / 15 )MSA局灶阳性 ;CD117、CD34、S 10 0蛋白、PGP9 5、desmin阴性。行完整肿块及部分肠段切除者 15例 ,7例无复发 (2~ 13年 ,平均 8年 ) ,3例失访 ,5例随访中。姑息术者 2例 ,1例死于肠梗阻 ,1例再次术后失访。结论 :腹内纤维瘤病是少见且易误诊的疾病 ,部分与手术史以及Gardner综合征有关 ,可能的机制为胶原合成和降解失衡 ,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特点 ,手术完整切除者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纤维瘤病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CD117 电子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探讨内脏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超 田伟 +5 位作者 吴成爱 赵丹慧 王倩倩 张砚卓 张勇 程晓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176-3178,共3页
目的 研究采用定量CT(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并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定量测量400名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受试者腹部脂肪,按照是否有高血压将患者分成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包括从T12到S1范... 目的 研究采用定量CT(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并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定量测量400名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受试者腹部脂肪,按照是否有高血压将患者分成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包括从T12到S1范围每个椎间隙测量,加上脐水平一个层面共7个层面内脏脂肪面积,同时获得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结果 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总内脏脂肪体积以及T12~L1等各层内脏脂肪面积均较高。各层面中,L2~3内脏脂肪面积与总内脏脂肪体积相关系数最高(r=0.98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腰围等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1~2、L2~3、L4~5内脏脂肪面积是高血压发生的正相关因素,且L2~3高于其他各层面。结论 L2~3内脏脂肪面积与总内脏脂肪体积相关性较好,且与高血压发生显著关联,可作为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腹部 肥胖症 高血压 脂肪组织 腹型肥胖 内脏脂肪 定量CT
下载PDF
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双期增强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建军 程伟中 +3 位作者 曾维新 曾蒙苏 王建华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3例经MRSE-T1WI,FSE-T2WI,GRE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马根优维显,注射流率1.5~2ml/s。仔细复习CT和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5例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副神经节瘤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12例,恶性3例。病灶分别位于腹膜后(13例)和肾内(2例)。肿瘤直径4.3~12.0cm,其中病灶直径〈5.0cm2个,5.0~10.0cm12个,〉10cm1个;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CT值分别为32.6~55.1HU(平均43.8HU)、57.8~87.9HU(平均77.3HU)和72.4~115.6HU(平均93.7HU)。MR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动态增强类似。肿瘤囊变、坏死和钙化常见。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可位于肾内。肿瘤中等大小,囊变、坏死和钙化较常见,囊变的识别对诊断有很大帮助。MRT2WI为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不典型者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苏金亮 周利民 +2 位作者 纪建松 王祖飞 赵中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18例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内软组织... 目的:探讨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18例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内软组织肿块。腹膜后肿块以浸润性生长呈不规则形、爪形多见;腹腔内肿块以膨胀性生长呈圆形、类圆形多见。CT检查15例中,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1例,等密度4例,病灶内未见坏死、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最明显,其中9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MRI检查9例中,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4例;脂肪抑制T2WI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病灶在各序列中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腹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永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其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毛荣军 李启明 +1 位作者 樊长姝 陶世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AIMT)、非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NAIMT)、腹腔内纤维瘤病(AF)、胃肠道型间质肿瘤(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IAIMT、5例NAIMT、5例AF及5例GIST应...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AIMT)、非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NAIMT)、腹腔内纤维瘤病(AF)、胃肠道型间质肿瘤(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IAIMT、5例NAIMT、5例AF及5例GIST应用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方法,结合临床及HE形态进行分析。结果IAIMT、NAIMT、AF和GIST临床表现相似,除NAIMT病例外,多数以腹部包块及腹痛就诊。肿块单发或多发,常与周围组织黏连,手术切除不全可致复发甚至死亡。IAIMT与NAIMT具有相似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肿块无包膜,边界欠清,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肿瘤间质中散在大量炎症细胞。IAIMT与NAIMT组织学主要分为3型:黏液血管型、梭形细胞密集型和纤维瘢痕型。个别病例肿瘤组织内有钙化、骨化及坏死。AF主要由纤细梭形和星芒状的2种形态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间质常有大量胶原。GIST的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以不同比例组成,胞质内见空泡,梭形瘤细胞交织排列,其间可见具有特征性的上皮细胞团巢。部分病例的肿瘤细胞密集并伴有异型性改变,病理性核分裂像易见(>5/50HPF),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胃肠道恶性间质瘤)。IAIMT和NAIMT瘤细胞全阳性表达Vimentin(15/15)、SMA(15/15)和MSA(15/15),部分性表达ALK(7/15),Calponin(6/15),Desmin(5/15),CK(5/15);AF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Vimentin(5/5)、SMA(5/5)、MSA(5/5)、β-catenin(5/5),部分性表达S-100(1/5)、Capo-nin(2/5)、Desmin(1/5)和CK(1/5);GIST全阳性表达Vimentin(5/5)、CD117(5/5),大部分表达CD34(4/5),部分性表达SMA(2/5)、MSA(2/5)、S-100(1/5)、Calponin(3/5)、Caldesmon(3/5)、Desmin(1/5)、Smoothelin(3/5)、Pgp9.5(1/5)和MBP(1/5)。其中,ALK、β-catenin、CD117及CD34的表达具有特征性,分别表达于IMT(包括IAIMT和NAIMT)、AF和GIST的不同肿瘤组织。此外,Caldesmon和Smoothelin表达于具有平滑肌分化的GIST组织,而在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的病变中不表达。电镜下,IAIMT、NAMIT及AF中瘤细胞均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但IMT间质中可见大量的炎细胞,而在AF间质中为大量的胶原原纤维,炎症细胞少见;GIST超微结构表现为部分瘤细胞具有致密核心颗粒、微丝、细胞间桥粒样连接等神经性分化特征和具有微丝、密斑和密体等肌性分化结构,尚存在少量未分化的间质细胞。结论IAIMT、NAIMT、AF、GIST均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HE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超微结构特征,其中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IMT、NAIMT、AF、GIS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纤维瘤病 胃肠道型间质肿瘤 腹腔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排螺旋CT和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啸峰 丁玉芹 +1 位作者 何德明 周建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型AF MDCT、MRI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3例,腹腔2例,结肠脾曲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 目的: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型AF MDCT、MRI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3例,腹腔2例,结肠脾曲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5例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局部边界均不清或欠清,与邻近血管、系膜及脏器粘连。平扫CT接近肌肉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渐进性欠均匀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条片状无强化区;T1加权像信号同肌肉相仿,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及弥散加权成像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渐进性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较CT明显,病灶内见条片状T1加权像、T2加权像低信号不强化或轻度延迟强化区;MDCT后处理技术和MRI均能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MDCT和MRI能显示腹内型AF的主要病理改变,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AF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腹腔 多排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敬标 晏邦友 +4 位作者 贾绪银 周轲 胡东 姜丽 朱昭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96-99,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摄片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tireⅡ下进行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选择时机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经计算机后处... 目的通过与数字摄片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tireⅡ下进行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选择时机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经计算机后处理获取高清晰的图像。结果 178个病例中,经临床证实异常者157例。(157/178):泌尿系统结石95例(95/178),其中肾结石50例,输尿管结石13例,膀胱结石5例,多器官结石27例;不明原因肾积水16例,(16/178);肾囊肿16例(16/178);肾旋转不良10例(10/178);异位肾2例(2/178);腹膜后肿瘤压迫3例(3/178);肾癌2例(2/178);肾结核2例(2/178)。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过程中,适时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能够消除重叠伪影的干扰从而获得高清晰、高对比度、高质量的图像,清晰显示肾盂肾盏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断层融合 腹部平片 静脉肾盂造影
下载PDF
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表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金亮 周利民 +1 位作者 徐兆龙 许有生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胃平滑肌瘤,术前均行X线钡餐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8例胃平滑肌瘤中腔内型21例,腔外型12例,腔内外型5例。X线钡餐造影26例表现为腔内充盈缺...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胃平滑肌瘤,术前均行X线钡餐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8例胃平滑肌瘤中腔内型21例,腔外型12例,腔内外型5例。X线钡餐造影26例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13例有“桥”形皱襞形成,9例有溃疡形成;CT表现为胃腔内或腔内外相连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X线钡餐造影、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2%、92%。结论: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型和以腔内生长为主的胃平滑肌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对腔外型和以腔外生长为主型显示最有价值,但需与起源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加以鉴别。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放射摄影术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急诊胸腹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商雪林 王耀华 +2 位作者 卢翠 陈舟 黄柱飞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急诊胸腹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肋骨骨折(共159处)、60例气胸、45例膈下游离气体患者进行双能量减影检查,并与患者的标准DR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标准DR检出骨折135处,气胸50例,膈下...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急诊胸腹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肋骨骨折(共159处)、60例气胸、45例膈下游离气体患者进行双能量减影检查,并与患者的标准DR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标准DR检出骨折135处,气胸50例,膈下游离气体30例,检出率分别为84.9%、83.3%、66.7%;双能量减影检出骨折150处,气胸60例,膈下游离气体43例,检出率分别为94.3%、100%、95.6%,双能量减影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标准DR。结论双能量减影技术可清晰显示肋骨骨折、少量气胸、肺内小结节和腹部少量游离气体等病变,对胸腹部急诊外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减影 标准DR 胸腹部外伤 检出率
下载PDF
儿童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会 陈桂玲 +3 位作者 盛会雪 顾海斌 杨明 高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DF)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腹壁DF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特征,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数目、... 目的探讨儿童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DF)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腹壁DF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特征,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边界、生长方式(浸润性/膨胀性)、与周围肌肉组织结构关系、密度、信号和强化特征。所有标本均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9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4岁,男性7例、女性2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位于腹壁肌肉,4例突向腹腔生长;病灶呈椭圆形或梭形7例,沿肌间隙蔓延呈不规则形2例。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未见明显钙化、坏死或囊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MR平扫T1WI病变呈等/稍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呈低/等或等/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例病灶内见不强化低信号条索影,1例DWI呈明显高信号,ADC与周围肌肉信号相等。手术所见肿瘤质地硬,仅1例可见包膜,其余均和周围肌肉组织分界不清。病理镜下肿瘤由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7例结合免疫组化者Vimentin均阳性。结论儿童腹壁DF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应用,对临床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肠闭锁的X线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必东 白光辉 +2 位作者 许崇永 严志汉 陈廷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0-451,460,共3页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42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其中12例经胃管行胃及小肠碘水造影,18例行碘水灌肠检查。结果:42例中,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闭锁14...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42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其中12例经胃管行胃及小肠碘水造影,18例行碘水灌肠检查。结果:42例中,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闭锁14例,回肠闭锁19例,结肠闭锁3例,腹平片可显示不同平面的肠梗阻征象。12例胃肠造影中,显示肠闭锁盲端8例,盲端未显示4例。18例灌肠造影显示为细小结肠16例(显示结肠闭锁盲端3例),正常结肠2例。结论:腹部立位平片是先天性肠闭锁的首选导向检查方法。灌肠检查对其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碘水胃肠造影检查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放射摄影术 腹部
下载PDF
腹部纤维瘤病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 李沛雨 陈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8-519,522,共3页
目的研究腹部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经手术治疗的88例腹部纤维瘤病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根治度进行单因素与... 目的研究腹部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经手术治疗的88例腹部纤维瘤病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根治度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88例患者术后35例复发,复发率39.8%。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腹部纤维瘤病复发的因素包括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根治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是影响纤维瘤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纤维瘤病复发与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手术根治度,特别是肿瘤直径有关。临床上应根据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复发风险,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腹部 复发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双源双能CT使用单能量或双能量扫描及不同重建方法在肝动脉相成像中的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美美 陈博 +2 位作者 严志汉 陈拓荣 田雨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576-579,584,共5页
目的:比较双源双能CT双能量扫描标准融合图像与单能量扫描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对比滤波反投影(FBP)法和迭代(IR)法进行图像重建后的图像质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种体型含高、低密度病灶的动脉期... 目的:比较双源双能CT双能量扫描标准融合图像与单能量扫描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对比滤波反投影(FBP)法和迭代(IR)法进行图像重建后的图像质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种体型含高、低密度病灶的动脉期肝脏假体,采用第二代双源双能CT分别行单能量(120kVp)和双能量(100kVp/Sn140kVp)扫描,随后均采用FBP和IR方法进行图像重建。记录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对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圈选、定量分析,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和质量因数(FOM)。结果:在瘦体型假体,FBP法和IR法高密度病灶双能量扫描图像的CNR较单能量扫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密度病灶双能量扫描和单能量扫描图像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肥胖体型假体,FBP法和IR法所有病灶双能量扫描图像的CNR均较单能量扫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CT扫描剂量较单能量扫描剂量高。在瘦体型假体IR法低密度病灶双能量扫描的FOM较单能量扫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灶IR法和FBP法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图像间F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图像的CNR均较FBP图像佳(P<0.05)。结论:综合考虑图像质量和扫描辐射剂量,双能量CT扫描标准融合图像与单能量扫描图像无明显差异,IR图像比FBP图像CNR高,建议肝动脉相扫描图像以IR重建影像,根据是否需要物质分离信息选择是否进行双能量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CT 放射摄影术 腹部 辐射剂量 影像质量
下载PDF
VX2瘤在不同CT机型下常规腹部扫描的纹理分析差异及预处理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玖乐 陈蕾 +3 位作者 孙玲玲 田小娟 陈杰 邢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VX2瘤在不同CT机型下常规腹部扫描的纹理分析差异及预处理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7例VX2瘤荷兔,分别在两种CT机型(CT320组和CT16组)中行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内的常规腹部条件扫描。根据CT增强图像在平扫图像上勾画3个连续层面的... 目的评价VX2瘤在不同CT机型下常规腹部扫描的纹理分析差异及预处理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7例VX2瘤荷兔,分别在两种CT机型(CT320组和CT16组)中行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内的常规腹部条件扫描。根据CT增强图像在平扫图像上勾画3个连续层面的最大肿瘤轮廓,并设为感兴趣区(ROI)。通过IBEX软件进行VX2瘤CT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导入ROI后,首先不采用任何预处理,直接行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分别生成6个直方图的纹理特征和6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然后采用平滑预处理,再行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再次生成12个特征。结果瘤体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320组的图像像素显著大于CT1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9/12)的纹理特征参数在CT320和CT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括100%(6/6)灰度共生矩阵分析特征。经过平滑预处理后,两组间无差异的特征参数减少至25%(3/12),分别为偏度、自相关和能量。结论在常规腹部CT扫描条件下,无平滑预处理的灰度共生矩阵分析的特征在两种CT机型间相对稳定,以偏度、自相关和能量最适合在不同CT机型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实验性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晓明 李文美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腹部DT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行发现或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肿块24例(92.3%),腹部不适2例(7... 目的探讨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腹部DT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行发现或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肿块24例(92.3%),腹部不适2例(7.7%)。有腹部手术史10例(38.5%)。术前确诊DTF2例(7.7%),诊断为腹壁肿瘤20例(76.9%),余4例分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结肠癌、小肠肿瘤、盆腔肿瘤各1例(各占3.8%)。26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DTF多见于经产妇女,好发于既往有手术史者,以腹壁发病率为最高,肿瘤病理表现虽为良性,但临床上具有浸润性生长和易复发的特点,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手术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腹部 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