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译全景扫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国月 朱斌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英译由英文版文学杂志肇始,逐渐发展到以单行本的英语出版为主流方式。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单行本的英译出版也由过去单一的“译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译入”与“译出”模式并举,昭示了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的...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英译由英文版文学杂志肇始,逐渐发展到以单行本的英语出版为主流方式。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单行本的英译出版也由过去单一的“译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译入”与“译出”模式并举,昭示了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非虚构文学所承载的独有价值与作用。非虚构文学面向事实,依赖真人真事展开叙事,其英译和传播对构建真实的中国国际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覆盖整个翻译传播链,开展以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译为专题的理论研究,以强化我国非虚构文学英译的应有价值和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 英译出版 英译研究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中外科幻爱情片
2
作者 黄鸣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4-126,155,共24页
作为类型电影,科幻片的特点是以科技为参照系,爱情片的特点是围绕婚恋关系来构思,科幻爱情片是它们彼此渗透的产物。与其他类型的爱情片相比,科幻爱情片的特色是以科技为参照系放飞想象,设想各种跨越天体界限、物种界限和人机界限的爱情... 作为类型电影,科幻片的特点是以科技为参照系,爱情片的特点是围绕婚恋关系来构思,科幻爱情片是它们彼此渗透的产物。与其他类型的爱情片相比,科幻爱情片的特色是以科技为参照系放飞想象,设想各种跨越天体界限、物种界限和人机界限的爱情,审视其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与其他类型的科幻片相比,科幻爱情片的特点是围绕婚恋关系展开时间想象、空间想象和末日想象。中西方科幻爱情片都打上了各自文化背景烙印。西方作品比较重视社会观念的表达,我国作品比较重视道德理想的弘扬。无论中方还是西方,科幻爱情片都重视科技与爱情的互动,其要旨是将未来科技发展(或科技反常应用)当成引子,表现对人性、人情、人类命运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创意 爱情片 中外比较研究
下载PDF
十七年小说的非虚构性问题探析
3
作者 王仁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在作者创作、文本呈现、读者接受的动态话语体系之中重审十七年小说,其非虚构性特征的普遍性与本质性得以彰显。很多十七年小说的创作都经历过跨文体改写,包括建基于非虚构文本的文体属性改写和建基于虚构文本的文体篇幅改写,某种程度... 在作者创作、文本呈现、读者接受的动态话语体系之中重审十七年小说,其非虚构性特征的普遍性与本质性得以彰显。很多十七年小说的创作都经历过跨文体改写,包括建基于非虚构文本的文体属性改写和建基于虚构文本的文体篇幅改写,某种程度上都增强了小说的非虚构性。十七年小说文本呈现出诗史互渗的美学风格,但无论是偏重史传的史诗性小说还是具有浓厚抒情意味的诗骚型小说,其诗性审美追求都是以史实为底蕴的。近年来,关于十七年小说的研究出现了以版本研究和本事研究为主的实证化研究新形态,这对于解释十七年小说的非虚构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在注重实证的基础上加入心证一环,或可有效解决实证化研究中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既能重新激发十七年小说研究的活力,也能促进非虚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非虚构性 创作形态 文本形态 研究形态
下载PDF
文学视域下非虚构写作研究述评——以2010年以来国内期刊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
4
作者 王禾阳 刘郁琪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5-40,69,共7页
近十年以来,非虚构写作在当代文坛逐步盛行,它在现下的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2010年以后的国内期刊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以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界定为考察起点,在理论和作品两个层面上梳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非虚构写作研... 近十年以来,非虚构写作在当代文坛逐步盛行,它在现下的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2010年以后的国内期刊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以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界定为考察起点,在理论和作品两个层面上梳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非虚构写作研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即理论研究与文本研究失衡。当前阶段,非虚构作品还在不断地涌现,因此非虚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之中,针对理论研究与文本研究的失衡问题,只有立足非虚构写作本身,总结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与创作特质,才能建立一个规范的研究对象,将其推向更高的学术研究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研究 理论 作品 述评
下载PDF
论海外学界的中国小说评点研究
5
作者 林莹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9,共10页
海外学界对中国小说评点的译介始于鸦片战争前夕,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则在20世纪中叶起步,并于20世纪末与国内研究盛势相呼应。海外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传统和贡献因地缘而异。欧洲的早期译介促进了特定小说评本的通行,所藏评本的陆续... 海外学界对中国小说评点的译介始于鸦片战争前夕,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则在20世纪中叶起步,并于20世纪末与国内研究盛势相呼应。海外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传统和贡献因地缘而异。欧洲的早期译介促进了特定小说评本的通行,所藏评本的陆续发现为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北美在评点综合与专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引领有目共睹。日本学者重视评点与版本、出版的关联,韩国学者对冯梦龙、陆云龙和朝鲜汉文小说等评点议题独有心得。越南汉文小说及喃传虽受中国小说评点的影响,但相关研究却付之阙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的评点研究相对倚赖学者的个人志趣。系统地整理、评价和利用海外研究成果,是在新时期推进小说评点研究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评点 海外学界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十五”期间美国小说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芮渝萍 范谊 刘春慧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7,共6页
与“九五”相比,“十五”期间(2000-2004)在美国小说研究方面,成果数量没有明显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拓展,其总体特征是:一、研究热点突出,如华裔小说、黑人小说、犹太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等;二、研究视角趋同,主要是社会文化批评... 与“九五”相比,“十五”期间(2000-2004)在美国小说研究方面,成果数量没有明显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拓展,其总体特征是:一、研究热点突出,如华裔小说、黑人小说、犹太小说和后现代小说等;二、研究视角趋同,主要是社会文化批评、性别研究、种族文学、后现代特征、叙事技巧、区域特征等;三、小说分类研究成为新亮点,如成长小说、战争小说、通俗小说、悲剧小说、犹太小说、华裔小说、后现代小说等;四、美国文学史研究取得新突破;五、中国人文价值观闲置和批评话语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十五”期间 美国小说 文学研究 文化形态 文学史
下载PDF
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 被引量:48
7
作者 余新明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79-82,共4页
阐述了人文社科领域内的"空间转向"和小说叙事研究的"空间叙事"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对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应以空间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问题,还可进行一些空间叙事的形态、视点、节奏等外围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 阐述了人文社科领域内的"空间转向"和小说叙事研究的"空间叙事"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对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应以空间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问题,还可进行一些空间叙事的形态、视点、节奏等外围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些都为小说叙事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研究 空间 空间叙事 空间的叙事功能
下载PDF
一路春风 满树花开——近30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掠影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霖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在反思、求新的过程中,从理论观念,到思维方法,逐步完成了大转型。特别是在近30年中,在各方面取得了颇为可观的学术成就:一、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史的编著空前繁荣起来,在内容、形式、体例等各... 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在反思、求新的过程中,从理论观念,到思维方法,逐步完成了大转型。特别是在近30年中,在各方面取得了颇为可观的学术成就:一、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史的编著空前繁荣起来,在内容、形式、体例等各个方面都有惊人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尝试引进各种新的观点与方法来重新解释小说史上的现象与发展的规律;力图突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断代史、类别史、专题史特别红火;对小说艺术的特性更为关注,出现了探讨小说艺术发展的专史,甚至就艺术表现或文体特征中的某个专题敷衍成史;多数史著都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的角度上注意纵向的描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线索;打破了许多研究禁区,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分析问题更为细致。二、大约在1984年前后,学术界掀起了引进国外理论与方法的热潮,开阔了小说研究者的文化视野。一些学人也纷纷择取这些理论与方法来阐释中国的小说文本。但不管是用传统的还是时髦的方法,大致都致力于解读某一部小说,且也没有一种理论或方法形成主流。相对影响较大的,叙事学一时有较大的市场。三、随着传播学、接受学等学说的引进,研究小说的传播问题也是新时期的一门新学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四、在西方"新批评"理论的影响下,兴起了叙事学、文体学研究的热潮。后又掀起了文化热,即把小说与各类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跨文化"研究。五、从1980年代起,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中更关注小说理论。黄霖在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1981,1985)中,将小说批评专列章节,论述趋向系统化,完成了史的构架。在此基础上,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的研究日趋完整、系统和深入,标志着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这门学科已走向成熟。六、随着海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的论著的译介以及改革开放后阅读原著的方便,人们也逐步注意对一些海外名家名著的研究。这类著作中虽然有的内容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促进了我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30年 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简述“五四”以来中国通俗小说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毅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本文对“五四”以来的通俗小说研究作了概括的研究。分三个历史阶段,介绍通俗小 说研究的主要成就及代表著作。除了评述小说文献的整理成果,还力图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得 失予以探讨。
关键词 中国通俗小说 学术研究 小说史学 代表著作 中国小说史
下载PDF
胡应麟的小说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卫星 彭爱芬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有过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但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胡应麟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小说的发展,对小说史的论述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勾画出了中国小说发展进程的清晰轨迹。胡氏小说史研究与其敏锐的史... 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有过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但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胡应麟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小说的发展,对小说史的论述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勾画出了中国小说发展进程的清晰轨迹。胡氏小说史研究与其敏锐的史家意识密切相关。胡应麟小说史研究深刻影响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应该有其相应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小说史研究 影响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服饰书写研究述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剑卿 陈曦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6-59,共4页
中国现代小说有着丰富的服饰描写材料和多样的服饰书写现象,从文学角度探讨服饰文本的审美价值,从史学角度考察特定时期的服饰历史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也可作为研究性别文化的材料。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该课题的关注呈升温趋势。... 中国现代小说有着丰富的服饰描写材料和多样的服饰书写现象,从文学角度探讨服饰文本的审美价值,从史学角度考察特定时期的服饰历史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也可作为研究性别文化的材料。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该课题的关注呈升温趋势。从单篇论述、个案研究到专著出版,涉及文学、文化和性别诸多领域。目前的研究多从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涵的表达切入,或仅仅停留在对名家名著的个案分析,对现代小说服饰描写现象缺乏系统的观照。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尚属于一个比较薄弱的地带,研究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服饰叙事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小说时间的文化蒙太奇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登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8-85,共8页
本文从叙事学和文化学角度考察了小说中时间的重要意义。小说作为比较典型的时间艺术 ,时序、时值、时速和时差是小说情节发展和主题开掘的基本手段。循环论时间观、进化论时间观和后现代主义时间观影响了小说的深层结构和文化精神。当... 本文从叙事学和文化学角度考察了小说中时间的重要意义。小说作为比较典型的时间艺术 ,时序、时值、时速和时差是小说情节发展和主题开掘的基本手段。循环论时间观、进化论时间观和后现代主义时间观影响了小说的深层结构和文化精神。当代小说创作呈现出反时间和追求空间化时间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研究 小说时间 文化蒙太奇
下载PDF
否定与颠覆——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柯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
张爱玲作品中有着大量角色各异的男性形象,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各自的人生历程。在张爱玲那里,对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的坚强和忠诚进行了消解,勾勒出不同于以往的男性群像,否定和颠覆了男性的传统意蕴。同时肯定了女性的自我存... 张爱玲作品中有着大量角色各异的男性形象,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各自的人生历程。在张爱玲那里,对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的坚强和忠诚进行了消解,勾勒出不同于以往的男性群像,否定和颠覆了男性的传统意蕴。同时肯定了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确立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凸显出作家特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对人性深邃的体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研究 男性形象 否定与颠覆
下载PDF
回眸五十年——学术研究答问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耀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3-58,共6页
新时期以前22年,我的文字,正确错误参半,教训多经验少。新时期以来,基本上不作违心之论,但杂事仍不少,未能“专心著述”,只是在中国新诗史研究、鲁迅小说研究、鲁迅与尼采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关键词 学术研究 中国新诗史研究 鲁迅小说研究 鲁迅与尼采研究
下载PDF
评《说部论稿》
15
作者 郭豫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43-145,共3页
本文对赵维国《说部论稿》中《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等论文发表了评论,并作了补述和分析,其中叙介了施蛰存回应日本学者增田涉质疑《中国小说史略》有关"话本"的解释,认为鲁迅将"话本"定义为&q... 本文对赵维国《说部论稿》中《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等论文发表了评论,并作了补述和分析,其中叙介了施蛰存回应日本学者增田涉质疑《中国小说史略》有关"话本"的解释,认为鲁迅将"话本"定义为"说话的人的底本"并没有错,还谈及学术评论应从实际出发,不应从批评概念出发,应当重视考据文章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部论稿》 鲁迅 小说史研突 小说史研究体系
下载PDF
陈老莲《水浒叶子》研究述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天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3-27,共5页
陈老莲<水浒叶子>自明末问世以来,在民间影响深远.三百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曾经出现过三次研究高潮:一是明末清初,二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二十几年.
关键词 陈老莲 《水浒叶子》 小说版画研究
下载PDF
3D游戏科幻场景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苑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417-417,共1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3D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而3D动画、3D游戏等,使人们在观看或是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真实的场景,丰富人们的生活。3D技术与游戏的结合,强化游戏的场景效果,增加人们的游戏体验,促使更多的人参与3D...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3D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而3D动画、3D游戏等,使人们在观看或是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真实的场景,丰富人们的生活。3D技术与游戏的结合,强化游戏的场景效果,增加人们的游戏体验,促使更多的人参与3D游戏活动,因此,越来越多的3D游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故而,人们对3D游戏的场景有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游戏 科幻场景 设计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学析论
18
作者 黄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小说学侧重于小说的学术史研究。以文学批评史为背景,以小说史为依托,探寻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史的发展中所做的实际工作及其理论贡献。突出我国小说学研究是以小说的外围研究为主体,以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相对文体意义的形式为研究重心... 小说学侧重于小说的学术史研究。以文学批评史为背景,以小说史为依托,探寻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史的发展中所做的实际工作及其理论贡献。突出我国小说学研究是以小说的外围研究为主体,以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相对文体意义的形式为研究重心的特点,揭示我国小说的实质是中国小说史内部自身发展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学 外围研究 本位研究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文学史视域中的台静农小说研究
19
作者 周银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25,共10页
台静农作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新文学的燃灯人"。鲁迅在1935年即对其小说创作予以高评,由于政治原因,此后几十年内台静农小说研究陷入僵局。新时期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改善,文学评论界... 台静农作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新文学的燃灯人"。鲁迅在1935年即对其小说创作予以高评,由于政治原因,此后几十年内台静农小说研究陷入僵局。新时期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改善,文学评论界对台静农的小说研究逐渐复苏,并进入繁荣阶段。研究成果大致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从封闭到开放的整体研究、从单一到多元的专题研究、从印象批评到理性观照的文本研究、越界与融通的港台及海外研究。可以说,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均有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如台静农与古典文学的渊源、抗战时期的小说研究、台静农的诗歌和小说的关系、"旷野"意象等,都是可以深掘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小说 研究综述 鲁迅 人道主义 悲悯情怀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意弦音
20
作者 刘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张爱玲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敏感。在其小说中她用不同的色彩构筑出一幅独特的审美世界,以色写意,意蕴色中,运用绚丽缤纷的色彩描写,在色彩和意象的对比统一中渲染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画卷。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张爱玲小... 张爱玲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敏感。在其小说中她用不同的色彩构筑出一幅独特的审美世界,以色写意,意蕴色中,运用绚丽缤纷的色彩描写,在色彩和意象的对比统一中渲染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画卷。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精妙的色彩运用,凸显作家特有的审美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研究 色彩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