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文互生:晚明公案小说的图像叙事与知识传播
1
作者 崔蕴华 王怡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晚明时期公案小说密集刊刻,其中的图像形式可分为“图文分离”式和“上图下文”式,它们既是民间书坊营销的巧妙策略,亦是民众审美图式的视觉化呈现。首先,公案小说中的全页图像有再现更有装饰,呈现出案件审理的不同层面,还原了某些重要... 晚明时期公案小说密集刊刻,其中的图像形式可分为“图文分离”式和“上图下文”式,它们既是民间书坊营销的巧妙策略,亦是民众审美图式的视觉化呈现。首先,公案小说中的全页图像有再现更有装饰,呈现出案件审理的不同层面,还原了某些重要的案发场景,一些图像的精美线条与山水的虚实呈现也彰显某种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其次,晚明公案小说是民间书坊“上图下文”形式的最后辉煌与兴盛。上图下文中的图像较为简单粗糙,但是其优势则为叙述的视觉连续性,这使得图像超越了对情节的简单复现,而是在知识实践基础上的典故视觉化。同一故事不同版本的图像选择呈现不同的视觉叙事策略和图像正义;再次,晚明公案小说因大量案件涉及法律器物而对相关图像有细致丰富之呈现,并明晰了不同刑具所适用的审讯、监禁与刑罚等不同司法场景,发挥了传播法律知识和提升民众法律知识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图像 上图下文 图像叙事 法律器物 知识传播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西方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
2
作者 郭恋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5,共10页
犯罪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21世纪之前以及近期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呈现西方犯罪小说批评研究趋势,同时展现犯罪小说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新变。这三个转变依次为:尽管世界经典文... 犯罪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21世纪之前以及近期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呈现西方犯罪小说批评研究趋势,同时展现犯罪小说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新变。这三个转变依次为:尽管世界经典文学对类型小说的排斥依然存在,新旧世纪之交犯罪小说创作及其研究已进入世界文学研究的视野;其后,“作为世界文学的犯罪小说”概念取得合法性,世界文学研究开始全面接受这一类型并指引其研究方向;近期,加强犯罪叙事个体文本研究以证明其所具有的经典性,从而突破犯罪小说的研究定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当下犯罪小说研究这一类型自源头就具备跨国性和世界性特征,这充分证明了犯罪小说所具有的世界文学属性和自我更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小说研究 世界文学 类型的流动性 文本细读 全球维度
下载PDF
在事实与虚构之间——论纪录片叙事的真实问题 被引量:13
3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6-102,共7页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从话语层面上看,纪录片是不可能到达"真实界",它只能培植一种"真实性的效果"。认识纪录片真实内涵,对纪录片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真实 虚构 文本 话语
下载PDF
论小说史书写中的“举例”——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勇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8,共12页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构成文学史本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文学史的叙述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文学史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目的所在。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小说在文学史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还极为有限,更缺乏对具体文本历史与...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构成文学史本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文学史的叙述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文学史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目的所在。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小说在文学史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还极为有限,更缺乏对具体文本历史与文学兼顾并与文学史著融为一体的眼光与叙述策略。《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此书第一次通过大量小说文本的直接引述,以精选、凝缩的方式,向读者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貌。从中可以看到这位小说史开山者对文本的重视及其独到的文学感悟与史家见识。当然,作为一部特定历史阶段的个人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某些"举例"也有所不当,随着文学史、小说史研究的深入,文本"举例"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表现。在重建文学史的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文本的精读以及对富有小说史意义的片断的提取,将从细节上改善小说史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古代小说 小说史 文本举例 叙述策略
下载PDF
游走于虚构与现实间的叙事策略——汤亭亭《中国佬》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卓 马强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5期95-99,共5页
本文选取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有关其父亲不同的入美方式,结合当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运用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文本与历史互相交错、互相依存的关系,分析作者在处理父亲入美的... 本文选取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有关其父亲不同的入美方式,结合当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运用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文本与历史互相交错、互相依存的关系,分析作者在处理父亲入美的虚构与现实之间所做的努力以及此叙事策略的动机、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虚构 现实 文本 历史
下载PDF
“处在痛苦中的享乐”——网络文学中作为“圣状”的爽感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志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82-91,共10页
所谓“爽”,不止于生活欲望的“想象性满足”,还构造了欲望之“现实性匮乏”的寓言。“爽”不是平常的欢乐,而是沉溺性的“强制性快乐”。在这里,“爽”即“不爽”,“爽”是“不爽”的匮乏性在场,它不是单纯愿望、欲望的满足快感,而是... 所谓“爽”,不止于生活欲望的“想象性满足”,还构造了欲望之“现实性匮乏”的寓言。“爽”不是平常的欢乐,而是沉溺性的“强制性快乐”。在这里,“爽”即“不爽”,“爽”是“不爽”的匮乏性在场,它不是单纯愿望、欲望的满足快感,而是拉康所论及的“处在痛苦中的快乐”。现实(象征界&想象界)对“爽”实施着巧妙的驱逐计划;同时,“爽”却对现实进行顽强的“去势”行动。由此,“爽”成为享乐沉溺的“圣状”:它看似只提供快感满足,却潜藏了对于创伤的重述;因为潜藏了对于创伤的重述,所以,才会以异常疯狂的想象力来激扬“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Y小说 爽文 享乐沉溺
下载PDF
微小说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孟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1,219,共5页
微小说自诞生至今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是随着微博的盛行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网络文学文体。微小说就其文本特征而言,与传统小说比较起来,具有"短"、"简略"、"碎片化"、"即时性"和文学"信息化&q... 微小说自诞生至今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是随着微博的盛行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网络文学文体。微小说就其文本特征而言,与传统小说比较起来,具有"短"、"简略"、"碎片化"、"即时性"和文学"信息化"等五大显著的文本特征;微小说的传者和受者身份也发生了趋同性转换,呈现出多层次的互动合作可能;微小说的传播模式也呈现出开放性和集成性以及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诸种特征。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微小说,可以发现微小说流行的内在原因、存在的意义。目前我们尚无法估计微小说是一种"短命文体",还是小说的"革命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说 文本 传播模式
下载PDF
吕赫若小说文本的文化隐喻功能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诠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0,共6页
台湾现代作家吕赫若善于以表层上可为敌对者接受的隐喻形式掩饰内心的义愤与抗争, 陈述其社会理想。这种书写策略赋予其小说文本独特的文化隐喻功能。这种功能契合他韧性战斗、曲笔反讽的表述要求。其小说文本的命名、叙事结构、语言转... 台湾现代作家吕赫若善于以表层上可为敌对者接受的隐喻形式掩饰内心的义愤与抗争, 陈述其社会理想。这种书写策略赋予其小说文本独特的文化隐喻功能。这种功能契合他韧性战斗、曲笔反讽的表述要求。其小说文本的命名、叙事结构、语言转换、人物形象与风土背景等均具有文化隐喻内涵。探求其小说文本的深层隐喻意义, 对认识日据时期及光复初期台湾的历史场境, 对了解吕赫若及同时期其他台湾进步作家追求光明的心路历程, 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赫若 台湾文学 小说文本 文化隐喻
下载PDF
民俗文化小说审美功能论——以20世纪中国小说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德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70,共5页
民俗文化小说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 民俗文化小说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民俗文化小说的表层结构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景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民俗文化小说的深层结构,需要接受者通过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与建构,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文化 小说审美 文本结构
下载PDF
伊瑟尔的“游戏”概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8,共12页
在伽达默尔作为往返运动的艺术游戏和解释学对话的启发下,伊瑟尔从文学、人类学和效应美学角度建立了他的游戏概念。游戏不仅指文学文本中现实、虚构和想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而且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虚构由选择、组... 在伽达默尔作为往返运动的艺术游戏和解释学对话的启发下,伊瑟尔从文学、人类学和效应美学角度建立了他的游戏概念。游戏不仅指文学文本中现实、虚构和想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而且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虚构由选择、组合与自我暴露这三种虚构行为组成,虚构行为导致了现实的虚拟和想象的现实化。文本中的空白和对传统规范的否定引发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和读者对文本意向的具体化。文学游戏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的可塑性和人的全部可能性,即拓展人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瑟尔 游戏 现实 虚构 想象 文本 读者 互动
下载PDF
高启《姑苏杂咏》:想象苏州的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文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高启《姑苏杂咏》呈示出一种迥异常规的写作方式,即背离传统的即景会心、激发与回应的抒情方式,借助历史、传说的文本进行的想象和追忆取代了经验的动力学地位;与此相应,诗歌中的抒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带上了建构和虚拟的意味。这种新... 高启《姑苏杂咏》呈示出一种迥异常规的写作方式,即背离传统的即景会心、激发与回应的抒情方式,借助历史、传说的文本进行的想象和追忆取代了经验的动力学地位;与此相应,诗歌中的抒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带上了建构和虚拟的意味。这种新的写作范式,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文学史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苏杂咏》 经验与文本 虚构的抒情
下载PDF
个人主义的反思性文本——张爱玲《传奇》再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国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88,共5页
 以个人主义为切入点,分析张爱玲的传奇文本,可以揭示张爱玲前期创作的人生况味和文化哲学内涵。在个人主义人生观的观照下,传奇文本通过"月亮"、"镜子"等意象的运用,人物形象精神性特质的勾勒以及独特的封闭式循...  以个人主义为切入点,分析张爱玲的传奇文本,可以揭示张爱玲前期创作的人生况味和文化哲学内涵。在个人主义人生观的观照下,传奇文本通过"月亮"、"镜子"等意象的运用,人物形象精神性特质的勾勒以及独特的封闭式循环结构恰好指向反思。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传奇文本即可视为是竖在看 被看之间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自我意识对人性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反思只有在清醒自我意识的状态下,通过"镜子"作为参照系才能得以完成。传奇文本因而具有深邃的文化哲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 个人主义 反思性文本 小说 镜子意象 月亮意象 人物形象 自我意识 人性
下载PDF
从文本到世界:一种方法论的探索——贝尔唐·韦斯特法尔《地理批评:真实、虚构、空间》评介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方 路斯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由法国学者贝尔唐·韦斯特法尔提出的地理批评是一种兼具视角多元化和跨学科性质的比较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空间批评的前沿理论成果,该理论通过对比后现代时空中真实和虚构的不同再现形式,探索文学与空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揭示文本... 由法国学者贝尔唐·韦斯特法尔提出的地理批评是一种兼具视角多元化和跨学科性质的比较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空间批评的前沿理论成果,该理论通过对比后现代时空中真实和虚构的不同再现形式,探索文学与空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揭示文本空间与世界空间的互动本质。此外,阐释方式与涉足领域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理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主观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还为世界文学的理论构建作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批评 真实 虚构 文本空间 世界空间 世界文学
下载PDF
《拉格泰姆时代》:一个小说家对一个时代的复仇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英杰 王文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拉格泰姆时代》是当代犹太裔美国作家E.L.多克特罗的第四部小说。该小说以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家庭为线索,界定了具有Ragtime音乐特征的一战前夕的美国社会和历史。《拉格泰姆时代》展现了一个小说家对一个时代的复仇,具有史诗的... 《拉格泰姆时代》是当代犹太裔美国作家E.L.多克特罗的第四部小说。该小说以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家庭为线索,界定了具有Ragtime音乐特征的一战前夕的美国社会和历史。《拉格泰姆时代》展现了一个小说家对一个时代的复仇,具有史诗的性质。一方面,预示着非小说的诞生,另一方面,因为小说把作者的见解强加于历史,最终使历史只存在于编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泰姆时代》 E.L.多克特罗 非小说 历史编撰 小说文本
下载PDF
“先锋”形式的最后表演——解读马原小说近作《牛鬼蛇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冠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0-85,共6页
《牛鬼蛇神》是马原的近作。在西藏叙事的基础上,小说关于海南的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表意空间,深化了神秘主题意义并试图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与马原早期写作比较,该小说写作延续了先锋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后期变化的趋势,即回到"故事&... 《牛鬼蛇神》是马原的近作。在西藏叙事的基础上,小说关于海南的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表意空间,深化了神秘主题意义并试图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与马原早期写作比较,该小说写作延续了先锋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后期变化的趋势,即回到"故事",具有一定回归写实倾向。浓厚的自传色彩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其虽然表现出作者试图超越前期形式写作的倾向和努力,但小说内容仍是对其以往作品的大量拼接和重复组合,具有浓厚的形式色彩,小说主题并无更深刻的开掘和新意。这表明作家依然难以摆脱对形式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原 先锋小说 《牛鬼蛇神》 虚构 文本 写实
下载PDF
阎连科小说修辞现象浅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漫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阎连科在小说语言的修辞中所显示出的辞格综合使用得心应手、比喻辞格喻体的丰富性和转类辞格的新奇与精妙,是作家突破语言表达逻辑常规的诗性感悟。他把读者的注意吸引到了汉语修辞格上来,令读者体认到解读作家修辞文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小说语言 修辞文本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文本与媒介融合共生:网络对话体小说IP价值链构建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鹏涛 朱赫男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1,共7页
网络媒介为文学文本提供了新的意义实现、形式转化和价值增值的空间。作为IP源头的文学文本与作为IP生成空间的媒介实现融合共生,是两者达到最优价值共创状态的必由之路。网络对话体小说具有游戏化呈现、仿真性社交、虚拟化陪伴的特点,... 网络媒介为文学文本提供了新的意义实现、形式转化和价值增值的空间。作为IP源头的文学文本与作为IP生成空间的媒介实现融合共生,是两者达到最优价值共创状态的必由之路。网络对话体小说具有游戏化呈现、仿真性社交、虚拟化陪伴的特点,新的文本与媒介交互形式使网络对话体小说IP开发需要构建新的路径。文章通过分析网络对话体小说文本在媒介中流动和价值增值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IP价值链。同时,文章认为,要实现IP价值链的良性循环,价值链上游要基于用户双重身份优化服务和阅读体验促进用户留存;价值链中游要打造文本与版权共享生态平台实现多方共赢;价值链下游要多形式开发IP,吸引跨媒介粉丝转化为网络对话体小说平台的新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对话体小说 IP 价值链 文本 平台生态 粉丝经济
下载PDF
旧神已死 新神未出——论王朔小说中的虚无主义色彩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少英 林海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5-59,共5页
王朔的小说描述了一群无所事事的"顽主",从侧面展现了当代人虚无的生命状态以及整个时代的精神危机。王朔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对以往的最高价值体系,传统道德精神和政治理念进行嘲弄和拆解,使之虚无化。文章通过对荒芜非理性的... 王朔的小说描述了一群无所事事的"顽主",从侧面展现了当代人虚无的生命状态以及整个时代的精神危机。王朔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对以往的最高价值体系,传统道德精神和政治理念进行嘲弄和拆解,使之虚无化。文章通过对荒芜非理性的玩世意味、零散化拼贴的情节模式、拆解意义的文学语言等文本建构的因素的分析,考察王朔作品含蕴含的虚无主义色彩,并结合作者所处的现实语境,谈谈这种虚无主义色彩在王朔小说得以畅销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虚无主义 文本建构 现实语境
下载PDF
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仁敬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多国化资本主义的逻辑和活力偏离中心在文化上的一个投影。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反映了"二战"以来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陈世丹同志的专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多国化资本主义的逻辑和活力偏离中心在文化上的一个投影。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反映了"二战"以来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陈世丹同志的专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力作,该书表现为这样一些特点:文论领先,虚实结合;注重文本,纵横破解;关注主题,重视影响;跨学科的分析,多角度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小说 文坛 文本 技巧 主题 跨学科 多角度
下载PDF
历史虚构的文学本文——以《兵车行》为例解读杜诗的“诗”与“史”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桂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0-93,共4页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者相结合,形成...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者相结合,形成其“诗史”之表达形式。“诗史”与一般史书的不同,在于其虚构历史和诗性艺术思维,而与一般诗歌不同则在于其运用“史笔”与作者表现出来的史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虚构的历史 文学本文 诗性艺术思维 史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