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Small Field’s Off-Set on Output Factor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1
作者 Hulya Ozdemir Nina Tuncel Adem Unal Kizilda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7年第4期433-444,共12页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IMRT) planning, the use of asymmetrically collimated fields that are placed on central axis or its off-set is mostly required. Output is the main topic discussed today for e...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IMRT) planning, the use of asymmetrically collimated fields that are placed on central axis or its off-set is mostly required. Output is the main topic discussed today for extremely small and/or severe irregularly shaped fields. The air scatter data are involv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obtaining the output. Despite the fact that extensive data have been published in many studies to provide a guide on the magnitude of output factor for clinical accelerators, there are very few data reviewed about output factor in-air or phantom for off-set fields.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se conditions for small fiel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Elekta Synergy linear accelerator which produces 6 MV X-ray energy. The in-air output factor (Sc) has been measured by CC04 ion chamber with brass-alloy “build-up” cap and Dose-1 electrometer, and the total output (Scp)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n at dose maximum depth in phantom by the same chamber and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 (TLD) for 1 - 10 cm2 fields. The all measurements at center of isocenter and off-set fields at three directions (X2, Y1, Diagonal) were done. By decreasing field size from 10 to 2 cm2 at isocenter, the Sc value using CC04 was decreased to 5.4% and Scp using CC04 and TLD to 14.5% and 11% respectively. By increasing off-set value, the Sc and Scp values were increased in all directions comparing to central fields. The maximum increase was obtained in Y1 direction for Sc and Scp. TLD results for Scp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CC04. The dosimetric properties of small fields and their off-set should be evaluated and modelled appropriately in th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o ensure accurate dose calculation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field Off-Set fieldS Total output FACTOR In-Air output FACTO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Annual output of Petro-China's overseas oil fields Reach 35 million tons in three years
2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2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Annual output of Petro-China’s overseas oil fields Reach 35 million tons in three years
下载PDF
学术履历差异对论文产出跨学科性影响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核心作者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隗玲 黄茜 郭景芸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4,共9页
[目的/意义]以图书情报领域核心作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学术履历差异对其论文产出跨学科的影响,为制定科研人员管理与评价政策、建设高水平交叉科研队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核心期刊发文量识别出高发文量学者群体,并从... [目的/意义]以图书情报领域核心作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学术履历差异对其论文产出跨学科的影响,为制定科研人员管理与评价政策、建设高水平交叉科研队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核心期刊发文量识别出高发文量学者群体,并从中识别出核心学者作为目标学者;其次,采集目标学者的简历信息进行学术履历差异编码,收集论文成果信息测度其最高学历毕业5年内学术论文产出的跨学科性,计算均值后得到学者跨学科性指标;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学术履历差异与学者跨学科性的关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学者年龄较小、毕业时间较近、学术发展背景存在差异、职业发展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学者会更倾向于进行跨学科研究。其中学术发展背景差异会促使学者进行跨学科研究,但并不直接影响其产出跨学科程度。而毕业时间、职业发展背景的差异会对学者论文产出的跨学科性程度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履历分析 科研产出 图书情报领域 学术履历差异 论文产出
下载PDF
一种低频矢量水听器内嵌式电荷放大器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尔正 张智强 +2 位作者 李媛 王欢 李宗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针对压电式传感器输出阻抗高,需要放大器做好匹配,国外使用了IEPE传感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国内很少将IEPE传感器应用于水听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内置于水听器的电路,以达到低输出阻抗且两线制的目的,并开展了电路特性分析和硬件电路... 针对压电式传感器输出阻抗高,需要放大器做好匹配,国外使用了IEPE传感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国内很少将IEPE传感器应用于水听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内置于水听器的电路,以达到低输出阻抗且两线制的目的,并开展了电路特性分析和硬件电路的制作,验证了电路传感器性能,得到了电路的放大倍数、幅频特性等数据。实验表明:该电路可以满足一般水听器2Hz~20kHz的使用范围,且内置电路具有两线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优点,达到了电路小型化、测试系统简单化的目的,对水听器放大电路设计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PE传感器 内嵌式 水听器 电路设计 电荷放大 场效应管 压电式结构 输出阻抗
下载PDF
长距离模拟差分输出测磁阵列关键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昊 姜润翔 +2 位作者 武晓康 李斌 杨鹏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8-113,共6页
为了科学评价舰船磁隐身的效果,首先设计和研制宽频带、模拟差分输出的磁通门传感器,其次研制低噪声多通道采集系统,而后分析传输电缆参数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最后构建以8个磁通门传感器为基本单元的测磁系统,并在实验室和野外环境... 为了科学评价舰船磁隐身的效果,首先设计和研制宽频带、模拟差分输出的磁通门传感器,其次研制低噪声多通道采集系统,而后分析传输电缆参数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最后构建以8个磁通门传感器为基本单元的测磁系统,并在实验室和野外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磁场测量系统性能可靠,可实现2 000 m电缆条件下1 000 Hz频带以下信号的准确采集,在1 000 Hz频点处的误差值小于3%;1 000 m电缆条件下,连续180 h测量数据结果表明,8个磁通门传感器的模值偏差不大于20 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磁场 磁通门 差分输出 串扰
下载PDF
基于虚拟传感器的坝区多输出自由场地震时程长序列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苏哲 刘宗显 +3 位作者 余红玲 佟大威 余佳 王晓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6-976,989,共12页
坝区自由场地震时程的多维长时序预测对于震害快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虚拟传感器是地震物理传感器的补充感知手段,可实现地震时程的预测,然而现有虚拟传感器难以对多个信号做长时序预测,导致大坝震害分析较为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 坝区自由场地震时程的多维长时序预测对于震害快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虚拟传感器是地震物理传感器的补充感知手段,可实现地震时程的预测,然而现有虚拟传感器难以对多个信号做长时序预测,导致大坝震害分析较为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TFA-Seq2Seq虚拟传感器的坝区多输出自由场地震时程长序列预测模型。其中,基于多任务学习将Seq2Seq的虚拟传感器改进为“Encoder-3 Decoder”结构,以建立多个坝体物理传感器信号与自由场三个方向长时序地震时程的映射关系,并添加注意力机制捕获多个输入信号的时序依赖关系,以解决同步多输出预测问题及提升预测精度。进一步,引入可逆的时频变换层和其逆变换层改进编码器和解码器,以缩短地震信号的时域长度,提取频域特征,并提出对应的随机强制学习的模型训练策略,从而克服了现有虚拟传感器难以对长序列进行有效预测的缺陷。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坝区自由场三个方向地震信号的超前10 s虚拟感知,且相较于未添加注意力机制和单输出的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6.88%和3.32%,研究为震时地震信息的超前感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地震 虚拟传感器 多输出长时序预测 TFA-Seq2Seq 多任务学习
下载PDF
正交三偶极子阵列MIMO雷达近场目标定位
7
作者 张万军 王威龙 +1 位作者 刘尉悦 陈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3-1821,共9页
本文基于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配备了正交三偶极子阵列的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系统,结合三线性分解提出了一种近场源多维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接收端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数据构建了一个三阶平... 本文基于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配备了正交三偶极子阵列的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系统,结合三线性分解提出了一种近场源多维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接收端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数据构建了一个三阶平行因子(Parallel Factor,PARAFAC)模型。同时为了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避免所提算法对迭代的初值敏感,利用复平行因子分析(COMplex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COMFAC)算法来得到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导向矩阵的估计值。接着,根据发射阵列导向矩阵和接收阵列导向矩阵的结构特征得到每个目标的波离角(Direction-of-Departure,DOD)和波达角(Direction-of-Arrival,DOA)的粗估计值,并且基于双基地MIMO雷达阵列系统的几何关系得到从发射阵列到目标的距离以及从目标到接收阵列的距离的粗估计值。最后,基于得到的近场多维参数的粗估计值得到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的空间相位估计值,并进而从空间相位的估计值中得到更精确的DOD,DOA,从发射阵列到目标的距离和从目标到接收阵列的距离的精估计值。该算法适用于阵元间距为半波长的均匀线性阵列,相比于传统近场定位需满足阵元间隔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前提,所提的MIMO阵列系统降低了阵列孔径损失,同时所提算法不需要进行谱峰搜索以及额外的参数配对操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正交三偶极子阵列的MIMO雷达测向算法较传统标量阵列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参数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三偶极子阵列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近场 平行因子
下载PDF
定日镜场在额定输出功率条件下的光学效率优化
8
作者 郑向桐 林春博 马青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以光线追迹为核心,建立了定日镜平均输出热功率优化模型.首先,确定输出热功率是关于光学效率等参数的函数,通过给出阴影遮挡效率、集热器截断效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定日镜场输出热功率的计算方案.其次,提... 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以光线追迹为核心,建立了定日镜平均输出热功率优化模型.首先,确定输出热功率是关于光学效率等参数的函数,通过给出阴影遮挡效率、集热器截断效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定日镜场输出热功率的计算方案.其次,提出定日镜场输出热功率的优化方案.针对定日镜规格相同的情况,提出“吸收塔选址策略”约束吸收塔的位置,提出“分区域同心圆规划策略”完成定日镜的排布,建立了定日镜输出热功率优化模型,并采用变步长搜索法完成最佳参数的求解.最后,针对定日镜规格不同的情况,提出“定日镜规格分区域规划策略”,并结合二分法和变步长搜索法完成最佳参数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镜场 光学效率 变步长搜索 输出热功率 分区域规划策略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实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控制技术研究
9
作者 林文辉 韩麟 李仪佳 《环境技术》 2024年第8期107-113,共7页
常规的高压脉冲电场实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控制,主要采用平衡负载电压进行输出电压的谐波控制,忽略了输出电压轴向变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导致控制结果偏差量较大。因此,提出高压脉冲电场实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控制技术研究。分析高压脉冲... 常规的高压脉冲电场实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控制,主要采用平衡负载电压进行输出电压的谐波控制,忽略了输出电压轴向变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导致控制结果偏差量较大。因此,提出高压脉冲电场实验交流电源输出电压控制技术研究。分析高压脉冲电场实验荷电量以及扩散荷电量等参数,通过矢量相角幅值计算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三个轴向变量,构建控制模型,并计算误差补偿值,实现输出电压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技术应用后得出的控制结果,表现出的控制偏差量较小,均值仅为0.053,与目标控制效果一致性较高,满足了高压脉冲电场实验中,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实验 电压控制 交流电源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控制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基于SDR的FPGA加速MIMO通信系统设计
10
作者 全清华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6期152-154,共3页
重点研究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多进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系统设计。利用SDR技术建立具有灵活性和可配置性的通信平... 重点研究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多进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系统设计。利用SDR技术建立具有灵活性和可配置性的通信平台,以适应不同通信标准和应用场景。深入研究基于SDR的信号转换与处理方法,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DSP)和MIMO信号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入FPGA加速技术高效执行MIMO信号处理算法,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处理速度。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多进多出(MIMO) 通信系统
下载PDF
应答器传输系统可靠通信范围研究
11
作者 王通 邢跃飞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现有的车载应答器传输模块(BTM)与应答器仅对自身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于不同型号BTM与应答器的组合,车地可靠通信范围各不相同。为优化车载BTM与地面应答器性能,提高应答器传输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基于... 现有的车载应答器传输模块(BTM)与应答器仅对自身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于不同型号BTM与应答器的组合,车地可靠通信范围各不相同。为优化车载BTM与地面应答器性能,提高应答器传输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基于BTM和地面应答器的下行射频能量激励过程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过程的可靠通信范围量化方法。通过分析矩形天线场分布特性和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等,结合完整的车地通信过程(车载下行激励、地面接收启动、地面输出发送和车载判别接收等),考虑BTM射频能量信号分布强度、应答器射频能量转化率、应答器上行信号分布强度、BTM上行信号接收敏感度等影响因子,对车地可靠通信范围建立归一化模型。经试验验证,量化估计的归一化模型与实际测得的应答器传输系统通信范围基本一致。应答器传输系统车地通信过程的量化建模与分析过程,可为应答器传输系统设计、测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答器 应答器传输模块 可靠通信范围 涡状磁场 多瓣包络感应信号 输入输出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Tomotherapy Beam Outputs: A Multiple-Institutional Investigation
12
作者 Hidetoshi Shimizu Koji Sasaki +5 位作者 Kentaro Sugi Hiroshi Fukuma Tadashi Nakabayashi Taiki Isomura Hiroyuki Tachibana Takeshi Kodai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8年第1期87-99,共13页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in tomotherapy beam outputs at multiple institutions.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at 22 radiotherapy institutions. The first parameter was the absolute dose to water (Dfmsrw, Qm...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in tomotherapy beam outputs at multiple institutions.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at 22 radiotherapy institutions. The first parameter was the absolute dose to water (Dfmsrw, Qmsr) in the machine-specific reference field (fmsr), which indicated a static field in the tomotherapy reference conditions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study group. The second measured parameter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planed doses in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verification plans, which were created using a solid phantom by the vendor during tomotherapy apparatus installation to adjust the beam output. The IMRT verification plan error at each institution was defined as the systematic error of the beam output;Dfmsrw, Qmsr was subsequently modified. The Dfmsrw, Qmsr values of four institutions with a modified energy fluence per ideal open time (EFIOT) were lower than the values at other institutions. The mean value of all institutions except those four was 0.994 ± 0.013 Gy (range: 0.974 Gy, 1.017 Gy). When the Dfmsrw, Qmsr value was corrected by the IMRT verification error, this variation decreased. In addition, the mean IMRT verification errors in the TomoDirectTM and TomoHelicalTM modes with the TomoEDGETM mode were 1.2% ± 0.8% (range: -0.6%, 1.8%) and 0.2% ± 0.5% (range: -0.6%, 0.9%), respectively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OTHERAPY Machine-Specific Reference field MULTIPLE Institutions BEAM output
下载PDF
超大规模混合场MIMO去伪峰信道估计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汀 张春洁 夏雨婷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140,共10页
超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是6G移动通信的潜在关键技术。在现有的信道模型中,大多假设所有的散射体要么都在远场区域,采用基于平面波假设的远场信道模型;要么都在近场区域,采用基于球面波假设的近场信道模型。实际... 超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是6G移动通信的潜在关键技术。在现有的信道模型中,大多假设所有的散射体要么都在远场区域,采用基于平面波假设的远场信道模型;要么都在近场区域,采用基于球面波假设的近场信道模型。实际中,超大规模MIMO系统更容易产生混合场的信道环境,现有的信道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匹配这种远场近场混合信道的特征,因此不能直接采用现有的信道估计方案。本文对混合场信道进行建模,针对混合场信道空间谱中出现的伪峰问题,提出了一种去伪峰混合场信道估计方案。同时,该方案的设计也考虑了超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的空间非平稳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场下去伪峰的信道估计方案有较好的信道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混合场效应 伪峰效应
下载PDF
转子偏心对异步电机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苏国霞 《防爆电机》 2023年第5期31-34,共4页
为了分析转子偏心故障对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和输出转矩的影响,这篇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偏心率下静偏心和动偏心的气隙磁密和输出转矩的变化。研究表明,转子偏心故障会引起气隙磁场畸变。偏心率越大,气隙磁密波动越大,输... 为了分析转子偏心故障对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和输出转矩的影响,这篇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偏心率下静偏心和动偏心的气隙磁密和输出转矩的变化。研究表明,转子偏心故障会引起气隙磁场畸变。偏心率越大,气隙磁密波动越大,输出转矩波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转子偏心 气隙磁场 输出转矩
下载PDF
一种用于高性能FPGA的多电平标准I/O电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正州 张胜广 +2 位作者 单悦尔 张艳飞 刘国柱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927,共9页
为了满足等效系统门数为亿门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速率、大吞吐量的数据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用于高性能FPGA的多电平标准I/O电路,输入信号范围为0~2.5 V,单个差分对I/O电路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25 Gbit/s。在输入缓冲器中,通... 为了满足等效系统门数为亿门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速率、大吞吐量的数据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用于高性能FPGA的多电平标准I/O电路,输入信号范围为0~2.5 V,单个差分对I/O电路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25 Gbit/s。在输入缓冲器中,通过互补自偏置的折叠式放大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的设计,实现了对单端输入信号、半差分输入信号和全差分输入信号等多种电平标准的兼容。在输出缓冲器中,支持多种驱动电流的输出,并且可设置输出的翻转率,降低了同步开关输出可能引起的噪声。低电压差分信号驱动器采用了预加重电流技术,提高了信号的质量。该I/O电路同时集成了数控阻抗电路,可以实时地精确匹配传输线的阻抗特性,提高了信号的完整性。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支持多电平标准的I/O电路能够为高性能FPGA提供灵活、可靠的高速数据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输入/输出缓冲器 多电平标准 数控阻抗(DCI) 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
下载PDF
基于TRS-483报告的小野输出因子测量与验证研究
16
作者 张曦 王志鹏 +4 位作者 王坤 黄骥 齐雅平 刘福斌 金孙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6-802,共7页
为测量小野输出因子,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的TRS-483报告方法,测量了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标称6 MV、10 MV辐射场的组织模体比(TPR_(20,10)(10)),6 MV、10 MV能量TPR_(20,10)(10)分别为0.683和0.735。通过计算电离室适用的... 为测量小野输出因子,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的TRS-483报告方法,测量了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标称6 MV、10 MV辐射场的组织模体比(TPR_(20,10)(10)),6 MV、10 MV能量TPR_(20,10)(10)分别为0.683和0.735。通过计算电离室适用的最小半高宽验证了多种电离室可测射野范围,选用的电离室可测最小半高宽在3~4 cm之间。对探测器灵敏体积、测量剂量和剂量率线性、漏电流、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选择了18种不同型号共21支探测器,在加速器TPR_(20,10)(10)为0.683和0.735的辐射场,源皮距(SSD)分别为90 cm和100 cm的条件下计算1 cm×1 cm,2 cm×2 cm,3 cm×3 cm,4 cm×4 cm,5 cm×5 cm和8 cm×8 cm方野与10 cm×10 cm方野的探测器电荷比值得到未修正的射野输出因子,乘以TRS-483报告的修正系数后得到修正射野输出因子,修正后的射野输出因子与平均值最大差异小于2.5%。结果表明:使用TRS-483报告的修正因子可提高不同探测器测量小野剂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小野剂量 输出因子 TRS-483
下载PDF
具有楔形间隙的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传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金涛 胡荣丽 黄金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针对传统的圆筒式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存在轴向长度过长且传递转矩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楔形间隙的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运用有限元法对装置进行磁场仿真,在相同输入电流下,分析不同截面下不同间隙厚度的磁场分布,得出磁流变液的剪切... 针对传统的圆筒式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存在轴向长度过长且传递转矩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楔形间隙的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运用有限元法对装置进行磁场仿真,在相同输入电流下,分析不同截面下不同间隙厚度的磁场分布,得出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根据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Bingham模型理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对楔形间隙内流场的速度、压力、黏度及剪切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传递转矩随结构和转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液间隙差越大,该楔形间隙提供的转矩越大;同时,磁流变液在挤压强化后,剪切屈服应力显著增加;在磁感应强度为0.55 T,初始屈服应力为30 kPa的条件下,同转速60 rad/s下相较于传统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传递转矩提升了约1.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离合器 楔形间隙 流场 输出转矩
下载PDF
基于龙格库塔法的多输出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昌 樊昱晨 +3 位作者 周永清 刘欣 张超群 王赫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5-2416,共12页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由于嵌入了物理先验知识,可以在少量训练数据的情况下获得自动满足物理约束的代理模型,受到了智能科学计算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PINN的离散时间模型(PINN-RK)无法同时近似多个...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PINN)由于嵌入了物理先验知识,可以在少量训练数据的情况下获得自动满足物理约束的代理模型,受到了智能科学计算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PINN的离散时间模型(PINN-RK)无法同时近似多个物理量相互耦合的偏微分方程系统,限制了其处理复杂多物理场的能力.为了打破这一限制,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龙格库塔法的多输出物理信息神经网络(multi-output 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Runge-Kutta method,MO-PINN-RK),MO-PINN-RK模型在离散时间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并行输出的神经网络结构,通过将神经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建立了多个神经网络输出层.采用不同输出层近似不同物理量的方式,MO-PINN-RK模型不仅可以同时表征多个物理量,而且还能够实现求解偏微分方程系统的目的.另外,MO-PINN-RK克服了PINN离散时间模型仅适用于一维空间的局限性,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更为普遍的多维空间.为了验证MO-PINN-RK的有效性,文章对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流场预测和参数辨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与PINN相比,MO-PINN-RK在流场预测问题中的准确性获得了提升,其精度至少提高了2倍,而在参数辨识问题中,MO-PINN-RK的相对误差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这凸显了MO-PINN-RK在流体动力学领域的卓越能力,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更准确、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出神经网络 龙格库塔法 流场预测 参数辨识
下载PDF
有限空间下贴窗八木天线的设计与制作
19
作者 褚国祯 田中 申德敏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3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为了提高信号接收场强,本文制作了四单元八木天线,天线用胶带固定在窗户的玻璃上,可大幅改善监听效果。安装到位的天线实测提高增益约8d B,输出阻抗约50Ω,与同轴线链接无需特殊匹配。
关键词 八木天线 增益 输出阻抗 方向图
下载PDF
电化学+超声波去除废水中螯合性铜离子
20
作者 王晓云 付爱民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采用电化学结合超声波对废水中螯合性铜离子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pH值、电场强度、超声波震荡输出功率以及超声波震荡方式等条件下的铜离子浓度变化。在不同的pH值时,由于EDTA与铜离子形成不同种类的螯合物,从而影响铜离子的去... 采用电化学结合超声波对废水中螯合性铜离子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pH值、电场强度、超声波震荡输出功率以及超声波震荡方式等条件下的铜离子浓度变化。在不同的pH值时,由于EDTA与铜离子形成不同种类的螯合物,从而影响铜离子的去除,pH值低铜离子去除率高。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铜离子还原速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加快,但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时,铜离子的去除率不再受pH值影响。在pH值为7、电场强度为1.0V/cm条件下引入超声波时,铜离子浓度迅速下降,且超声波输出功率越大,铜离子去除率越高。当输出功率为300W,铜离子去除率为95.6%,比没有超声波时铜离子去除率提升39.9%。超声波的震荡时间、间歇时间与震荡次数均影响铜离子的去除效果。不同的电极组合,铜离子去除率不同,其中以铜+DSA电极组合去除率最高,在特定操作条件下可达9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性铜离子 去除率 PH值 电场强度 超声波输出功率 超声波震荡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